佛教 懺公請廣欽老和尚為大眾開示
Posted 智慧
篇首语: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懺公請廣欽老和尚為大眾開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期:民國68年10月16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打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婆娑世 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婆娑世界的 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民國68年10月22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 「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下面有人發問。 答:「要得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 ,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 根,便能得一心不亂。」 「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 。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 「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 ,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 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 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 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的打破。」 日期:民國68年10月23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下午,懺雲老法師與大眾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 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 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是照道理來 ,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的平等對待,不要 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 花開見佛。」相关参考
日期:民國70年1月初7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清晨,╳╳師灑掃畢,坐在福利社前石椅上念佛,老和尚說:「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
日期:民國67年冬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七歲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日期:民國63年7月12日摘自-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增訂本 承天禪寺 編印在社會做事須守信,不可貪,盡心盡力,要忠心,替人做事能盡忠,則老板會重用你。學佛也是如此,對佛有虔誠信仰,則佛佑之。能做大生意,
日期:民國63年1月14日摘自-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增訂本 承天禪寺 編印師父說:「度眾生不是用說的,是要修到無形中能感化人,不是拿個什麼東西來弘法。」度輪法師:「是的,處無為法,行不言教。我現在要做什
日期:民國63年7月20日師父講生死問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地點:方丈室外摘自-廣公上人事蹟初編 增訂本 承天禪寺 編印一個人脫離不了輪迴,人雖為萬物之靈,不修持與其他動物沒分別,可是人能修行,就能脫
日期:民國69年6月8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恆╳師、恆╳師,來承天寺參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與兩位客僧,在佛殿旁納涼,老和尚問曰:「令師神通超人,平時有否教你們神
九年前,朱博士有個美國好萊塢的朋友金博士(DoctorKing),到台灣來請教南老師有關佛法方面的問題。這位金博士年紀輕輕,卅來歲,基督教家庭出身,學的是音樂,對佛法特別有興趣,鈴木大拙等各家的禪學著
道證法師開示一代大德上廣下欽老和尚,大家讚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他老人家九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歲那年,末學曾經有機緣跟著他老人家爬山,老和尚走在前面,步履矯捷
【前言:】 本文是徐老師新作,即將刊載於禪門法語新知34「世上最強力的殊勝大法」,文中有詳盡及詮釋出廣欽老和尚為人所敬佩之風骨、德性、禪修用功之精神與秘辛,必令後學震撼不已,而且還有道出廣老許多不為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在板橋土城鄉大安寮清源山 承天寺老和尚問:坐是什麼意思?大法師答:無意思!老和尚問:無意思,是不是像一塊石頭?大法師答:有意思也是石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無意思,無智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