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何謂修行
Posted 目的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何謂修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或是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做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 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所以,上述如 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 修行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 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 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功夫 。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 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 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 功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就是把貪、嗔、癡、慢、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與人相處的 時候,除了要用慈悲心,包容、寬恕別人的錯誤;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將成果奉獻給眾人,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解決各種煩惱。所以,一個修行深 厚的人,非但對自己有利益,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 所以,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改變自己 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 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 ------ 摘自《人行道 》何謂修行相关参考
tzulientzulien/taiwan/bb/bb阿含道的人間關懷-序文 佛陀是人、阿羅漢也是人。佛陀在人間成佛,阿羅漢也在人間完成佛道,關懷人們使人們獲得佛法的利益。何謂是「佛陀」?無師自悟證
修行无果及修行有果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三页云:由三因缘,正修行者、精勤发趣,空无有果。何等为三?一、由诸根未积集故,二、由教授不随顺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若有诸根、犹未积集;虽复获得随顺教授,强盛等持,
修行无果及修行有果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三页云:由三因缘,正修行者、精勤发趣,空无有果。何等为三?一、由诸根未积集故,二、由教授不随顺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若有诸根、犹未积集;虽复获得随顺教授,强盛等持,
指真实修行、不实修行。据涅槃经卷二载,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称为真实修行;反之,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称为不实修行。p230
指真实修行、不实修行。据涅槃经卷二载,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称为真实修行;反之,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称为不实修行。p230
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修行双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
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修行双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
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修行双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
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修行双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
意思为: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初地以上的菩萨,依所证的真理而起修,谓之如实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