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轉載]射藝中之禪導讀(十)
Posted 佛教
篇首语: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轉載]射藝中之禪導讀(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轉載自 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 已獲得 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 第十講 八十三年十一月五日 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 上一次討論到第五十一頁,提到「射藝中之禪」的作者赫立格爾先生,到日本學習射 藝,已經學了四年的時間。當老師要他繼續耐心等待的時候,他著急地說:「我已來了四 年了。」不料老師回答他:「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以時間來衡量。」他一聽就問老師:「 假如我半途而廢呢?」對他的問題老師沒有作正面的答覆。只是告訴他:「你真正成就的 時候,隨時可以中止你的訓練;隨時都可以回去。」看起來似乎沒有針對問題回答:沒有 提到半途而廢時該怎麼辦?實際上不但回答了,而且另外指出了真正的問題所在。做任何 事情最可惜的就是半途而廢,因為這樣不但前功盡棄,而且永無成功之日。我們看本書的 作者學習射箭時,之前花了很多時間努力不止,之後方有那麼高的成就,這都是自始至終 堅守信念,永不懈怠的結果。 作者放棄一切,全神貫注學習射藝、學習禪而獲得成就,這件事情在我們現在的想像 ,實在太了不起、太值得了,特別是了解佛法以後,會越來越清楚的看見一個事實──世 間的事情都是騙人的、都是虛假的,忙到後來兩腳一伸,一切都毫無意義!所以世間唯一 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學佛,換句話說做人真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能夠學佛,這個理念原 則上我們要先建立起來,然後付之行動──努力學佛!真正努力後對這個理念的體驗會越 來越深,那時會產生很大的好處──珍惜人身,善用人身,精進不懈!如此就不會半途而 廢了。其實只要真正肯努力,不用等走到最後,在走的過程中,就會不停地產生新的體驗 、新的感受,而這些體驗都將讓我們更了解,佛法的正確及其究竟圓滿,反過來,認清世 間的虛妄及其一無是處。 這些體驗來自個人能力的增長、淨信心的增強。就像書中的德國人一樣,他學習拉弓 花了一年,終於學會以心靈來拉弓,那時心中生起:「哦!原來是這樣」的感受。雖然, 在事前,對這件事情完全不能理解、完全無法想像,但當那種感覺生起時,他不得不承認 以心靈來拉弓的確是超乎平常的。難怪他在本書的最後曾作這樣的剖白,他說這一段學習 拉弓的時間,雖然是他一生當中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候;但也是他最受用、最有意義的時 候,也就是說想要得到受用是要經過訓練以後才能獲得的。我們學習佛法以後,同樣也會 遇見很多問題、很多波折,那時候要咬緊牙關、披荊斬棘,最後一定會克服重重難關,克 服的時候就是我們受用的時候!所以遇到困難時不能半途而廢,要愈挫愈勇,這是學佛很 重要的一件事。 那麼,如何防止半途而廢呢?在此,我先講個故事給諸位聽。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主角是北方一個姓王的人,人人尊稱他為「王大 善人」。這個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現在是七十歲以上,且當時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現在 河北、熱河、遼寧一帶),幾乎無人不知道這個人。雖然他是個務農的鄉下人,而且目不 識丁,但是,他死的時候,幾十萬人都因此而哭;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 豪之家,下至貧無立錐之人,無不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難過掉淚。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 波動呢?因為他的一生救人無數。他的種種感人事蹟,今天只講其中的兩個,這兩個故事 不但有趣而且發人深省! 第一個要講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醫生看病,王大善人雖 然不是醫生,但是病人都請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醫」病,而是「講」病: 講道理給病人聽。妙的是別人醫不好的病,經過善人一講道理,不但沒有醫不好的,而且 好得之快令人稱奇。據說有一個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幾十年,後來遇到王大善人 ,善人一替他「講」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去找 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講完病以後,叫他站起來走路,他果真一站起來就走起路來,不 但拐杖丟棄了,病也立刻好了。因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講病的方法傳給其他人, 於是很多人跟隨著他學習。善人講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講的「誠」和「仁」。其實 這只是佛法中最基礎、最淺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還是佛法,但王大善人把淺近部份 ,用得非常真切就產生了這麼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講」病呢?他是先看這個病人心裡面的「邪氣」,如果能夠把 心裡的那個邪氣逼出來,病就會痊癒,所謂「邪氣」,就是相對於為人應該做到的「孝、 悌、忠、信」,換句話說邪氣就是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現代很多人一樣, 不但不曉得別人對我們的好處,而且只看見別人的壞處,就更談不上感恩別人了。為什麼 看不到別人的好處,感受不到別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現代的教 育不再重視傳統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讀古書了。記得我小的時候多多少少還念一點古書, 像念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自然會想起農人 的辛苦。種田的時候,太陽高掛在上頭,烈日直曬下來,農人們一面辛勤種田,一面汗流 浹背,汗水都滴到土裡去了,讀到這樣的描述才知所吃的無一不是農人辛苦栽種培育的。 因此這些古詩在無形中就教導我們知恩圖報,不僅是父母的養育,即使是農人的辛勤都是 值得感謝的!所以透過讀古書的薰習,自然而然會感恩,否則會覺得他是他、我是我,亳 無關係可言。實際上,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助產生很大的功和恩。認識這一點以後,會更 從心底覺得人與人之間是要相互依賴的,而「孝」和「悌」都是從這基本意義引伸出來的 做人準則。 這些基本道理,假如從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學,個人和社會都充滿了正氣 ,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學的話,就會出毛病。心如果是正氣的話,邪不能來侵擾 ,如果是邪氣的話,邪自會來侵擾。王大善人講病的時候,就是告訴病人正邪的道理,若 心存著什麼怨氣,這個怨氣會導致什麼病…等,他這個方法非常靈驗,多少人都因為這 個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認為這個病沒救了,否則只要善人肯講,病人也能夠 聽王善人的話而改邪歸正,全部靈驗有效。 因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動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隨著他學習,其中有一位趙 先生學會了講病的方法以後,跑到山東地帶「講」病,結果講到那,病就好到那。有 一次,地方遭到蝗蟲侵襲,蝗蟲滿天一片像烏雲一樣,只要牠們一飛到那,一在那停 下來,不到一、二天,那兒種植的穀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種的是什麼,牠們都吃。種菜, 菜吃光;種稻,稻吃光;種甘蔗,甘蔗吃光,沒得吃時就吃樹葉,蝗蟲過境就是這麼可怕 ,只要牠們一來,人類還有什麼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著餓死。 但大家怎甘因此而餓死呢?於是紛紛想辦法,結果想到了這位「講」病的趙先生,心 想何不去求他呢?所以大夥兒一起去找趙先生,他以為他們是來看病的,就問:你們是什 麼病呢?他們回答:「我們沒有病,但是蝗蟲一批一批的來侵襲我們,眼看著我們就快沒 命了,請你救救我們吧!」他回答:「我只會『講』病,驅除蝗蟲我可不會。」但那些人 不死心,仍然請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們啊!你不救我們,誰救我們呢?」經他們這樣你 一句我一句的哀求,他心裡想:只好試試看了,就告訴他們:「我願意盡力,成不成我可 不知道!」 於是他隨著這一群人去看被蝗蟲侵擾的地方。蝗蟲吃穀物的時候,他聽見「松、松、 松」的聲音,那聲音實在不好聽,再仔細看那一群蝗蟲,趙先生忽然想起這些人男不忠、 女不孝,換句話說,這些人心中沒有真正的正氣,依著正氣所表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以誠 相對,每個人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相反的依著邪氣就互相猜忌,你爭我奪,趙先生看 出這些人的問題後就告訴他們:「你們彼此之間不能以誠相待,男不忠、女不孝,當然上 天要降下這些災禍。如果你們願意改過,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災禍。」大家正面臨這大災 禍,當然都表示願意改、願意求。趙先生又說:「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後要大 喊:『我要盡忠、要盡孝,我絕不再犯』。」說也奇怪,當大家喊三聲之後,蝗蟲也一起 飛掉了。這整個過程,我們聽起來像笑話一樣,但確實是事實。 另外一個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經歷。他從小意志很堅強,而且很孝順父母。當他眼 見周圍的環境很惡劣,人心很險惡時就常在心裡想:這個時代怎麼這樣糟呢?這些人怎麼 都不講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裡就憤恨不已,看見別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 起了很大的瞋心,這種瞋心不是那種想和別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見別人不學好,就抱怨、 就憤恨的心,有句話叫「憤世嫉俗」就是這種心態。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地善 人的肚子上長了一個瘡。 佛法告訴我們,最傷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醫學也發現發脾氣的時候,生理 上會分泌一種毒素,西方人曾做過一個試驗,母親發大脾氣時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 吸吮以後,有時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險,所以最近幾年,西方的醫學漸漸注意到如何用愛 心來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癒病疾。 王大善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瞋心為害之大,依著自己的習性,憤世嫉俗,心中充滿 了怨和恨,不斷累積的結果,肚子上生了一個瘡。剛開始,只是紅紅的、腫腫的,因為他 是個鄉下人,家既沒錢,農事又忙碌,也就沒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這個瘡越長越大 ,而且化了膿,他用手把膿擠乾淨,並用一塊布包紮起來,這樣一拖拖了六年,越來越痛 ,沒辦法可想了,只得去找醫生治療。這個醫生也長過同樣的瘡,後來到北京找醫生治療 ,最後不但把瘡治癒,而且學會治療的方法。當王大善人一到,這位醫生解開布一看,嚇 了一跳,他說:「拖太久,已經無藥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準備等死吧!」 王大善人說:「我不會死的。」醫生奇怪的問:「為什麼你不會死呢?」他說:「我上有 父親、祖父,我沒有福可受,難道我父親、祖父也沒有福可享嗎?我還要養他們呢!」醫 生一聽,不禁讚嘆的說:「原來你還是個孝子啊!老天應該不會降禍給你,再說,聽你講 話的聲音,毒素可能還沒傷到中氣,可能還有救,我就試著幫你治病吧。」說著就幫他治 療瘡疾,使傷口潰爛部份不再擴大。最後醫生還是對善人說:「現在,你的命是保住了, 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復。」也就是說王大善人這一生就因此殘廢了。 從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後來,田粗重的工作他無法勝任,只好在家做 些簡單的事情,就這樣過了好多年,終於出現了轉機。善人去聽人講善書,善書都是勸人 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聽中國民間的戲劇「三娘教子」,劇中提到有一類人喜 歡和人家講道理,這類人與人發生衝突時,就一味地責備對方、派對方的不是;另外一類 人正好相反,與人發生衝突時,不是責備別人,而是反躬自省。後者如【射藝中之禪】所 說的,射中靶的,第一個要學會用心靈來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自己的 內心。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懺悔,以淨化 自己。 王大善人聽完了這個道理以後,內心大為感動。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責備自己:我 以前一天到晚責怪別人,講的是那一門子道理呢?真正講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錯啊!一 路不停的責備自己,回到家後,到了晚上還是這樣的責備著自己,終於糊裡糊塗的睡著了 。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長了十二年的瘡居然好了。起初他並未察覺,只覺得肚子癢癢的 ,於是用手抓一抓,咦!怎麼平平的?原來瘡不見了,一夜之間多年的瘡疾痊癒了!親自 經歷這件事後,他深刻體會到病原來是這樣得來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內心,因此,如 果懂得善巧利用內心,可以解決世間所有的事情;然後當自己解決後,還可以進一步幫助 別人。 現在我們看書本的第五十一頁,這一頁老師告訴作者,你要自己去體驗它,我不能告 訴你,即使告訴了也沒有用,因為這完全是要用心靈去體驗的。老師告訴我們訣竅、方法 ,然後我們照著這個方法,很認真很努力地學,自會有所體驗。 作者聽了老師的話,了解親身體驗的重要,就很努力實際去操作,結果呢?作者說雖 然毫無進步,但他卻發現這件事情毫不令他煩心,其實這就是心靈上很大的突破。過了不 久,有一天,他射出一箭之後,這時老師對他說:「『它』射了」,意思是說這次作者射 對了!作者高興得不得了,不料老師卻罵他,老師說:「你高興什麼?又不是你射的,是 『它』射的。」箭是「它」射的,有很深的內涵,那是在完全不含任何機心的狀況下,箭 自然而然從手中脫落而發射出去。 關於箭如何射出去,作者在五十二頁第二段寫著:「只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之後,才 偶爾又有幾次正確的發射,老師對此都以鞠躬來表示。箭怎樣在我毫無機心的情況下自行 發射出去,我緊握著的右手忽然張開向後一揚,我那時無法解釋,至今也仍無法解釋。事 實是,這些事確實發生了,而惟有這才是重要的。但至少我已到達能夠自行辨別那些是成 功的,那些是失敗的發射的地步。在性質上,這兩者間的區別之大,一旦有了經驗,便不 會被忽視。」他為什麼會發射成功?作者說不知道怎麼成功的,那個時候無法解釋,到現 在還是無法解釋。這是很有趣的事情,自己會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但無法解釋。不過這 裡有一個特點,作者說,雖然無法解釋,但這些事是個事實,唯有這個才是重要的,而且 作者能夠很明白的辨別成功和失敗的差別非常大。 不要說射箭,就是平常很多我們會做的事情,我們能解釋這個事情是怎麼做成功的嗎 ?以膚淺的經驗是無法解釋怎麼做成功的,就如騎腳踏車,當你學會了,別人問你:你怎 麼騎的?你能解釋得清楚嗎?在你騎上車的時候,該轉彎的時候,不要去想自然就轉彎了 。若別人問你怎麼知道轉彎的?想想看你會怎麼回答?如果別人問我,我一定回答:「轉 彎就轉彎嘛,我也不曉得到底怎麼轉彎的,反正到時候就轉彎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 樣呢?在你沒學會的時候,告訴你怎麼騎、怎麼跨,教了半天道理,你就是跨不上去,偶 爾跨上去就跌下來,該轉彎的時候就是轉不過去。但妙的是,當你學會的時候,不用講太 多道理,一跨上去、腳一踩,車輪就自然動了,該轉彎時就自然轉了。你們仔細想想,是 不是這個樣子呢?很多事情都是這種狀態。學了佛法以後,這個道理你們會更清楚,佛法 的高明偉大就在說明這些道理。學會了以後,不但自己懂得道理,而且善巧的告訴別人, 使他人也學會。 成功和失敗這兩者差別之大,其真正的問題,在這一段的下面有更深刻的描述,我們 看五十三頁第二行:「他做的事情對了,固然使他興高采烈,而更重要的是,他沒做的事 情對了,也能使他高興。這心境真是有趣極了。」做對了,那時心情的高興,作者描述那 種心境真是「有趣」極了。做對了,不但心情是無限的快樂,而且想要做的事情,都能做 到,但別人卻做不到。人間實在太痛苦了,真正快樂的時間很有限,勉強地說,年紀小的 時候,快樂較多,唯一的痛苦是父母嘀咕的時候。其實,小時候的快樂是暫時的,一旦自 己要去賺錢的時候,那就痛苦無比了,世間的真相就是這樣。可是如果能到這剛剛描述的 境界,那真是奇妙,不管什麼事,只要是他要做的都可以做到,不但做到而且心境快樂無 比。 為什麼它無法解釋呢?不僅是射箭,所有的事情,世間都無法解釋清楚,唯一能圓滿 解釋的是佛法。現在我不妨先用世間所學的道理來解釋。上次我和大家談過關於座標的問 題,通常我們講三度空間、五度空間,什麼叫幾度空間呢?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講話也 好、走路也好,一定有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如果用數學來表示的話,叫做三度,所以三度 的話,就是平常我們去量一個長度,說它有三寸長,那個長度是不是單單三寸的長呢?沒 錯,就是這樣。或者我們可以一樣一樣的來表示它,「點」表示位置,「線」就是從這一 點到那一點的長度,「面」就是面積,例如這張桌子有一平方公尺,就是表示長是一公尺 ,寬是一公尺。但是如果要坐下去的話,單單有個面不夠,還需要有個空間,而且那個空 間要立體的。 接著,我們去看一件事情,表面去看是三度空問,實際上,僅靠三度空間事情是不可 能發生的。換句話說,真正發生事情一定不止三度空間。現在世間人認識的是四度空間, 第四空間是什麼呢?那就是時間!你們說說看,有沒有那件事情的發生是沒有時間的?時 間永遠沒有停止過,做夢也好、睡覺也好,即使人死了,它永遠不會停止,所以我們做任 何一個活動的時候,是不是還要把時間加在裡頭?時間是人人看得見的,還有一樣東西原 本是作為一個人都應該體驗到的,可惜,只有佛法對它有圓滿的說明。所幸,現在的科學 家,已經漸漸體會到了,這個東西是什麼呢?那就是心,沒有這個「心」,所有世間的事 情都不會發生,以前的科學家對這種事情,真是連夢都沒夢到呢! 世間所有東西,我們看起來一樣是這東西,實際上是一群「能」。能是什麼?看不見 的、拿不到的,但的確存在,可以感受得到、可以衡量得到,它和萬有引力會互相影響。 又,當我們去觀察「能」的活動時,「心」就會影響我們觀察的東西,有一派物理學家已 經注意到這一點,有一派還不瞭解這一點。 我上次,談到古代一個善射的人,他看見天上一隻鳥,拿了彈弓,輕輕一彈,鳥就掉 下來了,他不必用箭,那是拿什麼來射呢?實際上就是拿那個「心」,心一動,氣就動, 氣是什麼?就是科學家能測出來的─「能」。講起來好像很玄,其實只要你們繼續學下去 ,會親身體驗到這東西。 所以我們生活在這,至少應該五度空間,現在的三度空間加上時間和心力。心的影 響非常的複雜,我試著說明看看能不能解釋清楚,譬如有一樣東西,在那兒轉、轉、轉… 它旋轉的樣子我們看得很清楚,但是假如要在黑板上畫出它轉動的樣子,那就很難描繪了 。也許能畫出一個樣子,但能不能如實表達這個東西轉動的狀態?那是沒辦法的!因為東 西的轉動是一個立體的動法,而畫在黑板上面的轉動已變成平面的,立體的轉動完全變成 平面的轉動,怎麼可能表達出來呢?再說即使能看到立體的轉動也會因為站立的角度不同 ,所看的也會不同,如果我站在這一邊,你很清楚地看到這東西在這兒動,如果我站到另 一邊,你能不能完全看得見它的轉動呢?頂多從這一點看到那一點為止,其他地方都看不 見,因為已經受了限制。這就是說明,既然事實的真象至少是五度空間,而黑板只是二度 空間,二度空間能不能表達、說明五度空間呢?以二度空間的概念,能不能去理解五度空 間呢?那是絕對不能的!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現在,世間人根本不知道還有「心」這樣東西,雖然曉得 「時間」,可是時間和我們觀察的現象連結不起來,所以要用文字來表達,或者用算術, 或是寫在黑板上。五度空間的東西,用二度來表達,如此,怎麼去想就怎麼錯,可能會想 出一點影子,但它正確的內涵,始終無法了解。 而佛法為什麼高明呢?因為它不是單單講完一個道理就算了,如果這樣的話,它和世 間的哲學沒有兩樣。記得書中日本的大師,為了幫助學生,試著找一本哲學書來看,看完 了以後終於了解,西方人學不會射藝的原因,於是大師把那本哲學書擱在一旁,因為那種 書先談理論,對學習的幫助不大。佛法就不是這樣了,佛法也講道理,但是講完了道理後 ,它可以驗證。佛法為什麼講道理呢?是為了先在理論上說服我們,讓我們覺得真的這樣 而生起信心,進一步生起學習的好樂心,但真正去學的時候,書本的理論是無法表達的, 那時一定要跟隨一位好老師,他會指導我們,我們照著他教的方法去做,有所體會時會猛 然醒悟:唉!原來老師說的就是這樣! 射箭學會了以後,作者要練習射靶。射靶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下次把這個故事講完 以後再做結論,平常人射靶子都是用眼睛對準了以後再去射,這位德國人自然不會例外。 但是老師告訴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來射靶子,這種方法對我們來說是最「麻煩」的。 請問心在那裡呢?雖然肯定不是指這個肉團的心,但也並不離開這個肉團的心。這是很有 趣的東西,在一般人感覺「心」的時候好像是指大腦,那可不一定喔!佛法妙就妙在這裡 。你們聽過一件奇怪的事嗎?一個人,手腳被弄斷了,當然不一定致死,但如果頭掉下來 的話總歸會死吧!但是現在有個人,沒有了頭仍然好端端地活著,你們說奇不奇?這個故 事以後再告訴你們,但願我們有機會看見這種人,不過不希望自己就是這種人。相关参考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二講八十三年十月十八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現在,請翻開課本第五頁:「這種期望真是錯得不能再錯了。在傳統意義上,日本人對射藝,尊之為藝術,奉之為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七講八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上次討論到第三十四頁,這一頁告訴我們,放鬆以後心就能夠靈活、能夠矯捷。「放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講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五講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請翻開第二十三頁,從這一頁到第二十四頁止,作者描述他總算懂得以「心」拉弓的意義。那時候,他恍然大悟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十一講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上次討論到第五十三頁。現在,五十三頁第六行寫著──大師宣佈說,我們要進一步學新的練習了。這之前的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六講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三十一頁之前,談到本書的作者,這位名叫赫立格爾的德國人,到了日本後,第一步學習拉弓,花了整整一年的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三講八十三年十月十九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昨天討論禪宗目前的情況,請看書上第八頁:「禪宗開闢了新的途徑,採用有層次的沉潛於自我中的方法。」古印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一講八十三年十月十七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請諸位翻開第一頁「緒言」,緒言就是開場白﹔簡單扼要地介紹本書的內容,其中所述的重要內涵就是我要各位研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九講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本書中老師告訴學生的一些話,如果是由普通人的嘴巴講出來,會覺得是個笑話而不予採信,但是,現在是出自最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八講八十三年十月三十一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現在不按照本書的頁數,一段一段的和大家討論,而是先指出幾個重要的大綱,再說明它所要顯示的內涵。從三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第十二講八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日常法師開示於鳳山寺上次講到六十一頁。下面六十二頁提到,作者射到了這種程度,大師提議來一次考試,意思是說作者已經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