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緣起法及其真實意義

Posted 佛陀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緣起法及其真實意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緣起法及其真實意義 文:淨因 來源:澳門佛教21期和22期 時間:2003-4-28 13:38:33 ------------------------------------------------------------------------ ---------------------------------------------    緣起法是佛法的核心,可以說,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緣起法理論基礎之上的。佛陀 講:“瞭解緣起法,就獲得了‘法眼’”。所以對一個修學佛法的人來說,瞭解緣 起法至關重要!    Sidhattha太子游四門,得知生老病死是生命的真相:人類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 悲心頓起,開始尋找解脫之辦法。一般人認為太子游四門便產生了出家的念頭,其 實這並不合符邏輯。因為在他出家前,他先後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時間尋找答案,但 都沒有結果。由於這十三年中太子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尋求解脫之道的?由於缺少 歷史資料,無人知道,我個人認為太子肯定不會像當今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除去吃 飯,就是玩。所以這段歷史很值得我們研究。最後他才決定離開皇宮,出家學道, 尋求解脫。他先後花了六年時間苦修,尋找答案,最終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維宇 宙人生的規律,終於在他三十五歲那年的四月初八日明星現時,在菩提樹下大徹大 悟,而圓證佛果。那麼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出的宇宙人生的規律是甚麼呢?這就是緣 起法。 佛陀是因為緣起法而圓證佛果,佛的弟子也是如此。大迦葉在見到佛之前,他的悟 證極高,他經佛陀點化,當下便大徹大悟,而成阿羅漢果(飲光)。佛陀中有很多 弟子都是如此。 比如,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智慧過人,善解佛法,被稱為“智慧第 一”。舍利弗之歸信佛陀,有一段特殊的因緣。一天,舍利弗看到五比丘之一的馬 勝比丘,正在乞食,他的儀錶莊嚴,神態清秀,行步時從不左顧右盼。舍利弗於是 想上前詢問,但不忍打擾他,於是就跟在馬勝比丘的在後面,一直等他用完齋飯, 舍利弗才問:“請問尊者,您的師父是誰?”馬勝比丘答:“我的師父是喬達摩, 他是大阿羅漢,是正等正覺的佛陀。”舍利弗又問:“他所說的教法是甚麼?”這 時馬勝比丘答:“我跟隨他出家不久,所學很少,恐怕不能滿你的願。”舍利弗就 說:“就把你所知道的告訢我就可以了。”於是馬勝比丘說:   “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馬勝比丘所概括的正是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法。因此,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後, 馬上就生起了信心,一同與馬勝比丘去見佛陀,經佛陀點化,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 果。由此可見,學習、理解緣起法是多麼的重要。 緣起法是佛教的特色之一,它是區分佛教與其他宗教的重要標誌之一。其他宗教的 教義皆起源於神,一切道德標準由神而制訂,凡人只有服從。而佛教則不同,佛教 的一切教義並非佛陀的發明,也非佛陀的創造,而是佛陀對宇宙人生規律的認識 (覺悟)與發現,這種規律就是緣起法。佛陀進一步告訴我們,不管佛陀是否出現 於世,緣起法的理論都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了這種 規律。 更有趣的是,佛陀明確告誡我們,任何一個人,即使他不是佛的弟子,只要他按照 正確的方法去修行,都可以認識這種規律而成佛作主。換句話說,對於佛教來說, 解脫不僅僅限於佛教徒,非佛教徒也有可能獲得解脫,只要他的方法正確。譬如 說,辟支佛,生於無佛世,觀落花流水、花開花落而領悟緣生緣滅的道理後,就獲 得了解脫而成佛作主,稱為辟支佛。這說明佛教是包容的宗教、理性的宗教、和平 的宗教。 也許正因為如此原因,英國政府在1994年對其教育法進行了修改,國會立法,無論 是私立還是公立學校的中小學生都必須學習兩門宗教課程,基督教為必修,另一門 宗教由學生自己選擇,目前百分之六十以上學校都選擇了佛教。英國的華人因此組 織起來,成立了一個組織,名叫佛教教育基金會,推動佛教在英國的弘揚。我已幫 他們編完第一、二冊佛學教科書,現在正在編寫第三冊。不少教師選佛教時,就是 因為,他們認為佛教的緣起觀非常客觀科學,佛教是一種智慧型的宗教,對人生有 幫助,所以接受一點佛法,對他們子女的成長有幫助。    一、定義 緣起法中的“緣”是因緣、條件的意思,“起”是生起或出現的意思。所以緣起法 是“因緣和合而起”之略稱,一切事物皆依因緣條件而生起或出現之理論。換而言 之,宇宙間的一切諸法(有為法),皆為種種條件(即因緣)和關係的組合體。 一、條件 (一) 因緣和合而生 為了聽講座,昨天我買了一台小型的收錄機,牌子是愛華的,當時我認為是正宗的 日本產品,心中非常高興,但回來仔細研究一番後,又有點感到失望。原來,這台 收錄機並非正宗的日本電器,而是一個組裝產品,變壓器是馬來西亞造的,耳機是 韓國造的,外套是中國造的,主機是日本造的,後來我又買了四個美國造的四號電 池,再裝上菩提禪院免費結緣的講經卡帶,按一下開關,我們的願炯法師講經的聲 音才慢慢地從收錄機中走出來。由此可見,一台精製的收錄機,看起來是一個整 體,其實它是由不同國家和地區生產的零件組合而成的,這些零件或部件,用佛教 的專用術語講,就是“種種的條件”。當各個工廠把必要的零件都造好後,用佛教 的專用術語講,就是“因緣具足”。當這些零件送去組裝車間進行組裝而生產出精 美的收錄機的過程,用佛教的專用術語講,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由此可見,絕 對不變的永恆的收錄機是不存在的,它是由種種部件組合而成的。換而言之,離開 了這些條件(零件),收錄機就不存在,同樣如此,從無情世界到有情世界;從植 物到動物,從蚊蟲到人類;從家庭到國家,從美國到澳門,都是由不同的“零件” 組裝而成。 1. 無情世界(即物質世界)是由種種的條件組合而成。譬如這個講堂是由磚、 瓦、石頭、木頭和鋼筋組成一個框架。以上條件僅僅能構成一個房子,還不能稱之 為講堂。所以講堂內還必須有桌椅板凳,這僅僅是普通的講堂,作為佛教的講堂, 它還必須有佛像。作為高雅的佛教講堂,還必須有一點名人字畫。今天我們能在菩 提禪院這座高雅的具有佛教特色的堂內進行佛學系列講座,是人生一大幸事! 2. 有了建築物的框架後,皆因增加不同的條件(設備)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名 稱因此有種種差別。例如,增加一塊黑板便稱之為教室,增加幾台電腦,便之稱為 電腦房,增加幾個書架,便稱之為圖書館,增加幾尊佛像和法器,便可以稱之為佛 堂,增加一個舞臺便成了戲院,增加幾張床,便成了臥室,增加幾張沙發和桌子, 便成了客廳。如此等等。 3. 社會組織大到國家、跨國公司,小到家庭小餐廳,也是由種種條件組裝而成 的。例如一個國家是由政府、軍隊、法院、國土和人民所組成;一個工廠也是由種 種“零件”組成的。所先要有老闆,其次是資金,然後是廠房、機器、技術工人和 普通工人等等。一個家庭是由夫妻、子女、房子工作以及種種社關係所組成。 4. 有情世界(有生命的世界)也是由種種的部件組裝而成(因緣和合)。譬如說 人,(二鬼爭屍的故事),化學的角度講,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106種元素組成 的,人類也不例外;從解剖學的角度講是由203塊“零件”組成。佛教在這方面與 科學並不矛盾,主張人類是由不同的條件(零件)組成的,但佛教對人的分析比歷 史上任何科學、醫學都要詳細、客觀和真實。首先佛教用精神(名)和物質(色) 來分析一個人。在物質方面,佛教進一步講,人是由地、水、火和風四大組合而 成。在精神方面,人是由受、想、行和識(外加“色”,便是“五蘊”)組合而 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弟子們通過修學佛法,境界不斷提升,佛陀引導弟子們 對人生組成的觀察有了進一步的深入,把人的組合由五蘊深化為十二處和十八界, 到了部派佛教時期,人的組成被分為七十五法(條件),到了大乘佛教時期,對人 的分析達到了最高峰,共把一百個法(條件)。當這一百個條件按不同的規律組合 時,眾生便表現出千差萬別的眾生相來。 綜上所述,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種種條件所組成的,這就是佛教中通常所講的諸 法由因緣而生。 諸法由因緣和合而生告訢我們如下道理: (1) 在順境時,或當一固人成功時,不要得意忘形,甚至瞧不起人。既然是諸法由 因緣和合而生,那麼只要因緣具足,就能成功,不管是誰當政。例如,清朝經過順 治、康熙而到雍正,國力增強,天下太平,為乾隆太平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乾 隆皇帝僅僅是運氣好,坐享其成,萬事俱備,只等他享受,所以他才能六次下江 南,到處遊山玩水。再如香港,因其多年來香港人的勤勞、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資 金、現代的管理、合理的公務員制度是香港繁榮的前提條件,所以無論是彭定康, 還是董建華,或是將來別人當特首,香港仍然是世界著名的繁榮大都市,所以當一 個香港特首比當一個斯里蘭卡的統總要威風得多,但不一定智商就比斯里蘭卡的總 統智商高,因為香港的繁榮不是那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奇跡,而是幾代人的辛勤勞動 的結果。同樣,對一家庭來說,家庭所有成員齊心協力,通過很多年的努力,發揮 了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才有好的經濟狀況,此時一家之長千萬不要飄飄然,自命不 凡,瞧不起別人。不是誰依靠誰,而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當家庭出現問題的時 候,應創造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帶動整個家庭氣氛之改變。 (2) 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飛躍。對個人來講,冷靜分析一下自己所面臨的環 境,要想創造一個公司,需要五個條件,目前已有四個,看一看剩下的一個能否能 解決,若不能早點放棄,若可以,積極創造條件,促成飛躍。 (3) 否定永恆不變的“我”的存在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獨立存在的。 我之害、個人之爭,因損害了我的名譽、財產、妻兒等等,所以要產生種種的爭 吵、打架甚至傷人;從團體講,為了某個集團的利益,爾虞我詐,互相傾軋,不擇 手段,搞得雞犬不寧。 對一個國家來說,文革中,也是因為我的權利思想,為了維護它們,鬥爭開始 了。 在國際上,以我們美國利益為藉口,中東戰爭。甚麼給不給最惠國待遇、人權、西 藏問題和臺灣問題等等都是以是否符合“我們美國的利益為藉口的。”    我執產生的原因?──不瞭解者緣起法,因為貪心──看不清事物的本來面貌,去 除我執之境界。    (二) 因緣散則滅    當這台收錄機的某一零件(如耳機)發生故障時,它就不能正常工作,就需要修 理。但終歸有一天,它的絕大多數部件都因磨損過多而不能工作,耳機掉了,變壓 器也找不到了,甚至一不小心,掉在地下,摔得粉碎,把它扔到垃圾箱中,這時這 台收錄機不復存在了,用佛教的專用術語講,就是“緣散則滅”。   1. 地球:成、住、壞和空。   2. 有為法:生、住、異和滅。   3. 組織,如政府也是如此。比如印尼的前任總統蘇哈托因失去民心而跨台。   4. 人也如此,四大不調,身體不好:身體的某一部分不行,便生起病來;一 半不行,大病一場; 絕大多數不行,病危。    緣散緣滅告訢我們如下道理:    (1) 逆境時不恢心:失敗的原因很多,很多情況下,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經濟風 暴。    (2) 勇於面對現實:不要一顆樹上調死。中国體制轉軌,國有企業轉成集體等╱買 冰塊的故事╱買花轉轉成錄色食品。    (3) 及時行善:有條件不肯幫人,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再想行善也困難。存牛奶的 故事,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4) 正確面對死亡。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禪師名叫一休,他自幼聰明好學,才智過人,與眾不同。一休的 師父是一位博學多聞、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他有一個愛好──收藏古玩。在他多 年的收藏中,最近他剛獲得一個唐朝的陶瓷花瓶,愛不釋手,每次欣賞後,他就把 它藏起來,以免出麻煩。一休有一位小師弟,他膽小怕事,但好奇心特別大,每次 看看到師父一個人偷偷看布袋的東西,心十分的好奇,很想知道面裝的是甚 麼。    一次,一休的師父出門探訪朋友,一休的小師弟終於有機會偷看師父偷看的東西, 可是他的個兒小,拿不到,只好站在椅子上,可是一不小心,袋子掉在地下,花瓶 打得粉碎!這下可闖了大禍,嚇得一休的小師弟大哭。一休知道後,心中也很害 怕,但身為師兄,他認為保護小師弟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一休眉頭一皺,計 上心頭,便告訴他的小師弟。不要怕,師父回來後,就說是我打壞的成啦!    三天後,一休算准了是師父回寺院的日子,他把打碎的花瓶仍然裝在袋子中間,在 他師父經過的路旁坐下來,把裝花瓶的袋子放在面前,然後閉上眼睛,一本正經地 打坐。不久他的師父便回來了,看到一休裝模作樣地在打坐,他師父心知不妙,因 為他知道一休的主意特別多。他走上前來問:“坐著幹甚麼?”一休答:“我在打 坐。”這次師父覺得挺高興的,這位徒兒好像已經長大懂事了。他很有興趣地再 問:“一休,你用的何種方法打坐?”一休答:“無常觀,我在觀想人生為甚麼這 麼苦短?人為甚麼有生必有死?人一定要死吧?”一休的師父回答:“那當然,無 常的規律適用於世間的一切事物。”一休問:“那麼,也包括人們最心愛之物 嗎?”一休師父答:“當然,最心愛之物,也受無常觀的支配,同樣是有生必有 滅。”這時一休的師父注意到一休面前放著一個袋子,便問:“這面裝的是甚 麼?為甚麼要放在面前?”一休高興地回答說:“師父,這是你心愛的花瓶,我把 它打碎了,借助它來修無常觀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它說明了觀想“緣生緣滅”是重要的修禪的方法。    二、關係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所謂的緣起法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諸法或有為法),皆為種 種條件(即因緣)和關係的組合體。    以上我們已經講到了條件,現在我們講關係。    佛陀在經中提到緣起論時,常以偈頌而說:“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有故彼 有,此無故彼無。”這首偈子形象地說明了事物與事物之間非常錯綜複雜的關係。 一般說來,佛教把各種條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分為二十四種,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討論 兩種:1 相互依賴,2 互相聯繫,3 相對存在。    1 相互依賴    世間的事物從表面來看,相對獨立,互不相干。但如果我們用智慧去觀照一下,事 物與事物之間是相互依賴,不可分離的。    (1)世界經濟是相互依賴的 東南亞經濟風暴從泰國開始,然後便是馬來西亞、印尼,然後是韓國、香港,現在 是日本,已經波及到中國中国、美國和英國。看來起各個國家的經濟本應互相獨 立,但通過這次金融風暴,我們可以看到各國的經濟如何的脆弱、何等的休戚相 關,何等的相互依賴。    世界經濟如此,地區經濟、親朋戚友之間的經濟都是相互依賴的,在臺灣和西方, 往往發展家族經濟,道理就在這。所以至少同一家族的人理應相互幫助,共同提 高。    (2)人與自然界是相互依賴的    從表面看,人是人,屬有情眾生,樹是樹,屬物質世界,互不相干,但如果用智慧 去觀照一下,我們就不難發現,人和不會講話的樹是相互依賴,相依為命的。植物 呼出氧氣,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人類不用說沒有氧氣,就連缺氧恐怕也很危險。記 得我1992年去西藏時,在北京,老覺得氣悶、不舒服,因為空氣污染。    再如破壞生態平衡,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產生溫室效應,氣候失常, 造成洪水氾濫,人人遭殃。中国近幾年來,年年遭遇洪水,損失幾百個億、其至上 千億的人民幣。    (3)人類與動物界是相互依賴的    年齡大一點的人還記得,中国1956年搞除四害,消滅四害:蒼蠅,蚊子,老鼠和麻 雀。當時麻雀之所以訂為害蟲,是因為麻雀吃糧食。發起一場打麻雀的運動,麻雀 的確是少了,但莊稼上的害蟲反而增加了,結果糧食反而減產。由此可見,動物內 部有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可以人為的去破壞它,否則就會遭到自然規 律的處罰。當今人類保護稀有動物,不僅僅出於人類的善心,也是考慮到人類的切 身利益。 (4)人與人之間更是相互依賴的    (A)在兩個不同的社會型態中,人們也是相互依賴的。中国人和香港、澳門人表面 看起來是兩個世界,但如果用智慧觀照一下,其實兩地的人是相互依賴的。對中国 人來說,我們以香港、澳門的繁榮為驕傲,香港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這是很多 中国人的心願。所以中国人依賴于香港先進的管理經驗去改變現狀。同時香港、澳 門的發展依賴於中国的市場和資源,這是香港繁榮的保證之一。    (B)在一個家庭的成員中也是如此,相互的依賴關係更大。    北京有一位官員,一天,在別的介紹下來找我,告欣我,他家因妻子的身體不好, 影響了她的心情,因她的心情經常欠佳,令全家人都無法高興起來,一到家中便非 常嚴肅起來,如此好幾年,大家都快要逼瘋了。後來我給他的妻子講了一些佛教的 道理,希望她能放下一些,她也很有善根,不久就信佛了,而且信得很認真。由於 她的心情開朗,身體也好起來,全家人都很開心。    所以,在一個家庭中,夫妻和睦相處非常重要。父母的尊嚴故然是要的,但對子女 也應像朋友一樣。    2. 互相關聯    互為條件,互為因緣,一件事物的消亡成為另一件事物獲得新生的條件。因中有 果,果中有因,因因果果,生生滅滅,無有窮盡!    (A)於一毫端見大千世界。就這本《早晚課誦》,是健釗法師贈送的,我相信你們 大家都是人手一冊。表面看起來就這麼簡單。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對這本書進行觀 想,我們就不難發展,這本書把整個宇宙都聯繫在一起。    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對它進行觀察,我們就可以看到事物與事物之間是多麼的密 不可分。    從人來講,這本書的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所以它與佛陀有了聯繫;經文原 在印度,古代高僧費千辛萬苦才把它們從印度請到中國,這與古代高僧有了聯繫; 歷代出家人直到今天,每天早晚兩次讀誦,這又與所有的出家人有了聯繫;你們這 幾天每天持堅參加早晚殿,這本書又與在家信徒有聯繫;這本書為工廠工人印刷而 成,他們中間才不信佛教的人,可見,這本書又與本佛教徒有聯繫  換而言之, 這本書與所有的眾生都有聯繫。從地理上,它首先在印度流傳,所以與它印度的各 大寺院產生的聯繫;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它經歷了沙漠、穿過了千山萬山水,才 來到了中國,所以它與千山萬水有聯繫;目前在全世界各大寺院廣為傳誦,所以它 又全世界各大寺院結一不解之緣。    從知識層面講,它是由作者辛勤勞動耕耘的結果,有人翻譯,有人要編輯,據說,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一偈是由蘇東坡寫的,所此可見,它與知識 界有聯繫。    用現代科技排版、印刷它,封面的塑膠皮,都是現代科技的結果,可見它又與現代 科技產生了聯繫。    無論是寫書者、印書者還是讀書者都要吃飯,這與農業又發生了聯繫,由此可見, 不是幾塊錢買這一本書這麼簡單,它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它聯繫著整個大千世 界。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這本書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最 重要的是充分地運用它。這樣才達到了我們買書的目的。佛教中講知恩報恩,道理 就在於此。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觀照,別看我們坐在這,而我們也是與整個宇宙緊密 相連的。我們和天上飄的雲有沒有聯繫?其中有一部分是前天出坡時你們流下的汗 水。珠江與我們有無聯繫?有珠江也有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前天的洗澡水已經流到 珠江,成為它的一部分。同樣,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把我們與整個社會密切地聯繫在 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相互幫助。    單獨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大。與同事相處,如果你與某人較勁兒,相互間說對方 的壞話,誰也不願幫誰,一有機會就想報復,此時雙方的心情特別沉重,甚至連看 電視或睡夢也想著你的對手,懂得你吃飯不香,睡覺不甜。罰別人就是罰自已(蜜 蜂與神),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獅子和老鼠的故事)。要想解決這種壞的心 情,還必須依賴於雙方的努力,單方是很難走出這種困境的。如何先才走出困境 呢?也許我先給你一個微笑,表示有好,你必定要報以一笑,由此也許全天心情都 是陰轉晴,興致特高,幹活也有幹勁。相互影響對方的情緒,你能說沒有聯繫 嗎?    事實上,平時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互為條件的。比如說,一堆圾 垃和一朵玫瑰花是沒有聯繫的,但好的園丁就能看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並讓它 們發生聯繫,由圾垃轉成美麗的花朵。    日常生活中,我們由於缺少智慧,總是把事物看成是一個單獨的實體,看不到它與 周圍事物的內在聯繫,因此失去很多機會。學佛的人就是要求我們去開發智慧,從 而看到事物內部的聯繫,造福于周圍的人,造福於人類。比如說,蘋果掉在地下, 一般人很難把他與地球發生聯繫,牛頓看到了這種布系,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力,推 動了整個科技革命;愛迪生看到茶壺中的水開了,蒸氣與力的聯繫,帶動了整個工 業革命。同樣,平時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繫, 不少人非常自私,想幹甚麼就幹甚麼,從不考慮他的一言一行對周圍的人有何影 響;為了小錢而影響大家,因小失大,不能顧全大局。結果搞得人際關係十分緊 張,他還反過來說別人不能理解他、幫助他。真是可悲可歎!!!    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僅是表面的有關係,而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 因果果,錯綜複雜。具體地講,一件事物是由眾緣和合而生的果,同是它又是促使 其他其物產生的因。父子。某一事物的消亡,是促使另一事物產生之因。落葉,一 張白紙。    3. 相對存在    事物相互存在的第一個原則為相對存在。比如學生和老師、父與子、大與小、南與 北、黑與白、好與壞、成功與失敗(二小孩在沙灘上堆城堡)。我們以林居士打比 喻。她的祖母稱她為孫女,她的母親稱她為女兒,她的先生稱她為太太,她的子女 稱她為母親,她的孫子稱她為祖母“同樣是一個人,她同時既可以做女兒,又可以 做母親;她同時既可以稱為祖母,又可以稱做為孫女”林居士到底是何許人也?其 實祖母、母親、女兒和太太都是假名,是一個符號而已,沒有實體。同樣世界上所 謂的主席、總統、總理、大臣、經理、教授,如此等等都是我們人類的心造出來 的!它們不可能是永恆不變的,隨時都發生變化。世人不知,執著於這些東西為實 有而拼命地追求。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三、緣起法給我們的啟示    1 無因,則一法不生──否定上帝的存在。    沒有任何事物是無因而生。因此世界上沒有獨立存在的實體,任何事物的產生,都 有其因緣條件,就是人的思想意識,也不是獨立的。所以這就否定了“無因論”。 從古代到現代,世界上有許多的哲學家認為,事物的產生是偶然的,沒有任何因果 可言。如佛世時的六師外道之一,富樓那迦葉。他認為做善事得不到好報,做壞事 也得不到惡報。佛陀對他有過嚴厲的批評,佛陀認為,如果是這樣,人的一切努力 是徙勞無益的,同時使倫理道德生活變的沒有意義。這樣就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 性。    2. 沒有任何事物由一因而生    這就否定了“一因論”或“大梵創世論”或上帝造人論。佛世時的婆羅門教認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從大梵而生。也就是說,事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其第一因。西 方基督教認為世間的一切為無所不能的神創造的。根據佛教來說,沒有第一因,事 物的生滅就像一個圓圈,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不可能找到第一因。佛陀對婆羅門 教的批評,沒有像對無因論那樣嚴厲。因為婆羅門教也講因果報應。佛陀指出,如 果一切都是大梵所造,那麼人就沒有創造的自由,而成了大梵的工具。    3. 緣起法解釋的不是宇宙是怎麼起源起的,而是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    佛教的緣起論是解釋事物是如何相續的,如何發展的,而不是解釋事物是如何開始 的。到底事物是如何開始的?佛陀給與的答案是,它與解脫無關。有人問佛陀,世 界是有邊際的,還是無邊際的等形而上學的問題時,佛陀從來不作回答,既不否認 也不承認。因為佛陀所關心的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如何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獲 得無上的涅槃,而不是那些無益的空想。    佛陀曾打比喻說,好比一個人被毒箭所傷,他的親戚朋友要把他送到醫生那去治 療,而此人卻說,“我先要弄清,是誰射的我,他是婆羅門、刹帝利、首陀羅還是 吠舍種姓,他叫甚麼名字,他的家族是甚麼,他的膚色是黑色、棕色或是金色,他 是來自那一個村鎮,他所用的弓箭是用甚麼製造的?”那麼此人在未弄清楚任何一 個問題之前,他就會死亡。接著佛陀講到,不論你對以上形而上學的問題有任何見 解,人總有生老病死、煩惱、悲傷等等。佛陀的教法就是為了解除這些煩惱與痛苦 的,而不是解釋那些玄而又玄的問題的。    4. 緣起法告欣我們,佛教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而是對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的昇華。心動風動之爭。    總結:    世間萬有,緣起的有,自性空,這就叫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真空妙有。去除我、 我所。    由於條件不同,各種條件之間的相互關係也不一樣,這就形成了我們世間事物的千 變萬化。儘管宇宙萬有表現出來的形態有千千萬萬,形成五彩繽紛、多采多姿活生 生的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中的一切事物本來是沒有名字的,人們為了方便起 見,給了不同形態的物體不同的名稱,其實都是假名假相。比如當氫氣和氧氣組合 到一起時,因氣溫的不同而稱做不同的名稱,在普通情況下叫做水,在零度以下稱 做冰,在一百度以上稱做水蒸氣。絕對沒有在絕對獨立個體存在。    再如人們所說的火只是一個概念,概念上的火與真實的火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講 火就是火的話,那麼在我們講火時,我們的嘴唇恐怕已經燒焦了!同樣人類造出了 東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來,其實都是虛幻不實的,凡人不識,便執著於他們為實 有,由此起惑造業,六道輪回,永無了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又創造了很多的名 相,然後執著於這些名相為實有,害得自己痛苦不堪。    今年春節前,我給某宗教局寫了一張賀年卡,賀年卡的抬頭如下:尊敬的某局長、 某副局長台鑒。不久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提醒我寫信抬頭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 要把“副”字寫上去,即使他是副局長,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讀完信後,我 一邊感謝那位好心的朋友的提醒,同時也令我感慨萬分。通過這件事兒,我們可以 看出,一般人對於人的名稱、稱呼、官銜是何等的執著,認為這些都是真實不虛 的,不能叫錯,否則便會有麻煩。其實所有這些人名、官銜都是人心所造出來的, 都是虛幻不實的。    【全文完】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淨豐/BBCALL _____________

相关参考

佛教 緣起思想漫談(修正一些佛學的錯誤觀念)(一.)

緣起思想漫談(修正一些佛學的錯誤觀念)1.原始觀點:緣起(prat`itya-samutp`ada)毫無疑問的是佛學思想的基礎,是世尊觀察世間的緣起而悟道的最重要理論,除去了緣起的話,則佛教只不過就是

佛教 [轉載]依師應從依僧起-上師薈供的意義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依師應從依僧起-上師薈供的意義--------------------------------------------------------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3)佛教現代化的真實內涵

問(13):佛教千百年來的弘揚,始終遵循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如今,整個社會都已進入現代化的進程,現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漢傳佛教地區,已基本採用現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過電視、電臺、

佛教 起法

>第一起的定容>  起的定>  因有染的,清的,染的因,即起法,起法的定,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明依待而存在的法。他的容,是「明行,行,名色,名色六,六,受,受,取,取有,有生,生老病死」。的

佛教 起法

>第一起的定容>  起的定>  因有染的,清的,染的因,即起法,起法的定,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明依待而存在的法。他的容,是「明行,行,名色,名色六,六,受,受,取,取有,有生,生老病死」。的

佛教 不起法忍什么意思

 (术语)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忍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忍者忍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同注云:「肇曰

佛教 不起法忍什么意思

 (术语)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忍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忍者忍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同注云:「肇曰

佛教 了本生死(1卷)

  070816P0815了本生死(1卷)【支】  No.708  了本生死  月氏婆塞支  佛是。若比丘起法。已法我。於是者利弗比丘言。者。佛若比丘起法。已法我。此何。是有。若起命非命法。法命非命佛

佛教 了本生死(1卷)

  070816P0815了本生死(1卷)【支】  No.708  了本生死  月氏婆塞支  佛是。若比丘起法。已法我。於是者利弗比丘言。者。佛若比丘起法。已法我。此何。是有。若起命非命法。法命非命佛

佛教 往生論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藪頗頭(世親)菩薩造元魏菩提留支譯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