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轉念佛的心態
Posted 世界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轉念佛的心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當我們念佛的時候,佛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心。 一、念佛心如佛 佛在那?很多人認為佛是供在佛龕上面、寺廟裡面;也有人認為佛是生在二 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而現在已經涅槃了;甚至還有人認為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 其實,當我們念佛的時候,佛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心。 佛在眼前,這是我們相信心外有佛。當我們在念佛時,心中沒有雜念妄想,那 時我們的心就跟佛是相應的。如果我們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而念阿彌陀佛 的話,佛就會和我們有慼應,即所謂「有求必應」。在我們現在的生活遇到困難 時,只要至誠懇切的念阿彌陀佛,問題就會獲得解決。臨命終時,一心稱念阿彌陀 佛,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如果我們念佛念到心中沒有雜念,也沒有貪、瞋、痴等種種邪念、惡念時,我 們的心就跟佛是一樣的,假如此時我們突然死去,也一定是到佛國淨土去的。因為 我們的心是與佛相應的,一切邪魔鬼怪都不能也不敢來侵犯我們。因此能夠念佛心 如佛時,修行自然更加安全可靠。 念佛法門,首先要從相信心外有佛開始,然後精進用功,時時念佛,直到念至 心中沒有雜念煩惱時,那時就是不求阿彌陀佛的接引,我們也會到阿彌陀佛的世界 去。並且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我們也會感到如同極樂世界般的清淨莊嚴。 二、把握機會時時念佛 有人認為,在污穢地,例如便溺時,念佛不敬。其實只要心存恭敬,何處不清 淨;心中常存佛號,心不離佛,心即是佛。如此日常生活中,就不會有貪心、瞋 心,或執著、分別等種種煩惱了。 一般人,以為唯有齋戒、沐浴、焚香,端坐佛像前念佛,才是修行。以致常說 太忙沒有時間念佛。固然攝心念佛最好,但是如果沒有環境可專心念佛,應於日常 生活中,利用任何時間,把握機會,行住坐臥時時念佛。雖然是散心念佛,也比沒 有念佛好。 另一種人,念佛後,以為凡事可以放下不做,只要念佛求生淨土即可。這是錯 誤的觀念,並不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等經典的本意。根 據淨土經典《觀無量壽經》及《無量壽經》的記載,要往生西方淨土,除了需發願 往生淨土及念佛外,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即我們要以慈悲和智慧來幫助 救濟眾生,從現在開始直到成佛之後,都要盡其所能幫助他人、利益眾生。修行淨 土法門的人,不可自私自利僅求自己能往生淨土就好,而不管這世間還有許多的眾 生在苦難之中受折磨。念佛的人,應堅守自己工作崗位,努力負起生活責任,閒餘 時間皆念佛,同時幫助別人念佛。以難得的人身,積極修持,利益眾生。在人間福 慧雙修,到西方自然可由下品迅速達到上品,所以自利利他,才是正確的念佛修行 態度。 geocities./putisato/1相关参考
吃飯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這要由我們吃飯的心態與動作來改善。一般人吃飯時都是心不在焉,一邊吃飯,一邊講話;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種吃法對腸胃是一種虐待,會消化不良。因為我們用頭腦思考時,頭部需要
念佛十心,念佛十心。《大》中,若有生十的心,一一心念阿陀佛,此人命,必定往生。即:1.害心,念佛之人一切生常起大慈心,不加害而令得快。2.逼心,念佛之人一切生常起大悲心,而令得苦。3.守心,念佛之人所
念佛十心,念佛十心。《大》中,若有生十的心,一一心念阿陀佛,此人命,必定往生。即:1.害心,念佛之人一切生常起大慈心,不加害而令得快。2.逼心,念佛之人一切生常起大悲心,而令得苦。3.守心,念佛之人所
退轉容易發鞭鼓生語云:「破壞容易建設難,退轉容易發心難。」說到「破壞容易建設難」,世間任何事情,在開創之初,無不是困難重重,胼手胝足,從無生有。但要破壞,何其容易啊!只要不再用心維護與經營,開創之初的
★看人生或自己生,念:"南阿如(,音chù)",阿如去世修忍辱和持清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你漂亮,想暴你),一可以念阿如,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佛
★看人生或自己生,念:"南阿如(,音chù)",阿如去世修忍辱和持清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你漂亮,想暴你),一可以念阿如,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佛
★看人生或自己生,念:"南阿如(,音chù)",阿如去世修忍辱和持清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你漂亮,想暴你),一可以念阿如,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佛
只對某一纇眾生或很少數的眾生感到真誠的慈悲是不可能的,真誠、無私的慈悲沒有範圍的限制,心態上也沒有絲毫偏袒,它常被喻為太陽,光芒照遍一切,沒有分別。瞭解佛教的慈悲並沒有階級的差別是很重要的。一般上,我
◎湯常適打從一開始,我對法青會舉辦「文殊組義工成長營」就不看好,所以並沒有全力以赴去參與。直到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活動當天,進行「自我成長──義工分享」的團體遊戲時,我才開始明白自己抱持消極心態的原因。遊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