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什么是根本上师,可以有多位吗

Posted 师长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什么是根本上师,可以有多位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根本上师,可以有多位吗

  ‘根本上师’的藏文是Tsawai Lama,他是我们成就无上佛果的因。所有佛法的成就,无不源自依止根本上师。依止上师就似是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佛法成就与证悟好比支干及树叶、果子等,它们都依靠树干而生出,全部源自大树的主干。如果缺少了主干,就不可能有支干、树叶及果实了。‘根本上师’并不是西藏独有的新概念。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源出于传统印度佛教,而‘根本上师’及依止师长的概念正是佛教的基础概念。初修持的人,不需刻意寻找根本上师,应先行好好学习皈依及因果法门等,并尊敬依止所有你曾向其学习的师长。‘根本上师’ 就是最能令我们的心得益与进步的一位师长。谁是你的 ‘根本上师’,不需要你刻意决定,而往往是到时你自然知道的。你可以有多位师长,有些师长可能很有名气,但有些或许只是默默无名的僧人。在师长之中,哪一位的教法对你最有益处,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你的根本上师未必有名气,也不一定说法善巧,甚至可能是从未正式登座说法的一位普通僧人。一旦你心中生起觉受,感到这个人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他就成为了你心中的根本上师,这过程并没有任何仪式,你也毋需向这位师长请求或表白,即使他不知道你视他为根本上师也不要紧。自己的根本上师是哪一位,你要视为秘密,并无需要向人宣传。事实上,‘根本上师’似像是一个概念多于一个人物。如果你视某人为根本上师,你就要视他为你所有师长的总体,你所有的师长你都视为是他的化现;你应想著所有师长的体性是一体,也就是你的根本上师。透过供养承侍根本上师,你想著是正在承侍所有你的师长。你只需一位根本上师,而你要视自己的其他师长是他的化现,所以毋需多于一位根本上师,反正其他师长你一样要去尊敬侍奉。一旦认定了根本上师,我们最好不要改变心意,否则利益不大。

  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师父吗?

  有一个具备资格的师长就足够了,但遍礼依止一百位师长也一样没有不对之处。师徒关系不一定是有特别仪式才建立的。如果你向一个人求法,他亦应求教了你,即使他所教的少至只是经上的一个字,你与他的师徒关系也就建立了,你必须终生视他为师长和视他与佛无异。如果在建立了师徒关系后对师长不尊重,就成了修行成就上的障碍。如果你有一百位师长,而你对其中一位不尊重,在其他九十九位师长处所学的都难以成就。一般来说,虽然你也可以依止多位师长而修学,但师长太多时反而有可能令你对修持之道的理解混淆,倒不如好好依止一至数位具德师长,老老实实地去承侍及修学。如果只是去听佛法开示,而自己并非求法的人,心中亦未生出:‘他是我的师长!’之念,则不一定要视讲者为自己师长,但当然仍要对说法者生起如佛想之正确听法心态。如果参与灌顶或自己求法,则师徒关系肯定是建立了,必须视授者为自己的其中一位师长。在一些较多人参与的灌顶或授戒法会中,授者不一定记得所有得法或得戒者,但这不代表师徒关系就不成立。

  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什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如果我们以批评及狭窄的心胸去看,世上全都是有过失的人。即使佛陀再世,在你眼中也一样会是充满过失的。佛陀在世时的俗家亲戚提婆达多便是一个好例子:他眼中的佛陀不但并非圆满的圣人,反而是他的敌人,所以他还处处陷害佛陀。若透过智慧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凡夫都有值得你去学习及尊重的特质,何况自己的师长呢?你眼中的师长之过失,极可能是你内心的反映而已,并不一定是师长真的有过失。如果你真的肯定师长在客观上有过失或根本没有真正之不断传承等情况,最好是悄悄地疏远而另寻师长,但绝不可批评已依止之原来师长,心中仍要视他为自己的师长中之一位。在传统中,一个修行人可以有多位师长,所以再依止其他大德是没有过失的,但谤批自己之任何一位师长则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已与某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只是在心中依止而并无告知师长),就不要再批评他。你尽管可再依止其他师长,但不要评谤原来的师父。其他人如果与他并无师徒关系,这个人又的确真的有很大的根本过失,或许还可出言以维护正信佛教的形像,但作为徒弟的你就不要插嘴了。总而言之,依止一个师长前要观察入微,依止后就要视师如佛了。

相关参考

佛教 名身什么意思

梵语nāmakāya。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名,指表诠自性之名字、名目等;身,有积聚之义。即积集二名以上者,称为名身。据俱舍论光记卷五所举,名有名、名身、多名身三种;又名有多位,即一字生、二字生、多字生

佛教 名身什么意思

梵语nāmakāya。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名,指表诠自性之名字、名目等;身,有积聚之义。即积集二名以上者,称为名身。据俱舍论光记卷五所举,名有名、名身、多名身三种;又名有多位,即一字生、二字生、多字生

佛教 名身什么意思

梵语nāmakāya。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名,指表诠自性之名字、名目等;身,有积聚之义。即积集二名以上者,称为名身。据俱舍论光记卷五所举,名有名、名身、多名身三种;又名有多位,即一字生、二字生、多字生

道教 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编  著:卷  数:二经同卷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乃字号涵芬楼本第179册新文丰本第10册三家本第6册道藏提要:编号355中华道藏:三洞真经洞玄灵宝经‧洞

佛教 佛修行可以清除人生三大根本缺陷

  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教。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苦,是我一切凡夫所法避免的三缺陷。  一、惑。什是惑?名思,惑就是迷

佛教 佛修行可以清除人生三大根本缺陷

  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教。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苦,是我一切凡夫所法避免的三缺陷。  一、惑。什是惑?名思,惑就是迷

文章大全 佛家经典句子

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2、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

文史百科 父母的情感模式对于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有人说,孩子今后的婚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父母婚姻生活的重复,也有人说,这种观点纯粹是臆测,根本就没有什么依据。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高中读完便出去打拼了,她是一个特别“硬气”的女孩子,做事,说话都大大

文史百科 一见苏轼误终身的女子,爱得太决绝

20171024苏轼的悼亡词千古不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离开人世十年了,即使忍着不去思念也是难以忘记。写出他对妻子的爱和深深的怀念,感人肺腑。不过苏轼身边一直有多位女子陪伴,作为大才

佛教 性澄什么意思

(一)(1265~1342)元代僧。会稽(浙江绍兴)人,俗姓孙。字湛堂。号越溪。十三岁,投佛果寺之石门殊律师出家,翌年受具足戒。先后参访佛鉴铦法师、弘公道夫,静公仁叟、云梦允泽、胆巴上师、哈尊上师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