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介

Posted 梵文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介

  【译本与经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其梵文为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刚经》,有能断烦恼之意。为大乘佛教般若类之重要典籍之一。

  异译本有六种:一、北魏‧菩提流支(?-535)译(同题)。二、姚秦‧ 鸠摩罗什(334——413)(同题)。三、陈‧真谛(499-569)译(同题)。四、隋‧达磨笈多(?-619)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略称《金刚能断经》)。五、唐‧ 玄奘(602-664)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六、唐‧义净(635-713)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略称《能断金刚经》)。

  六译中流传最广者为鸠摩罗什法师译本,与梵文本最能对应者为达磨笈多法师译本与玄奘法师译本;达磨笈多译本与梵文马克斯·缪勒(1823-1900)版本几乎是完全对应。本经普遍流传于中国。现有西藏译、蒙古译、满州译、英译、法译、德译,及日译等数种译本。梵本以义大利孔兹(Conze 1904-1979)出版者为最新版本。[ [1] ]

  这部经名,据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文: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而来。「金刚」(vájra)有两种意义:

  一、闪电:具有极大、快速而又威猛之力;钻石:至坚至硬、能断难断,无坚不摧;喻般若空性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故称金刚般若。

  二、有最珍贵、贵重,最受人青睐瞩目的宝贝。

  「金刚能断」有两种解释:

  一、金刚喻作智慧。鸠摩罗什之说:(如)金刚(的般若)能断(烦恼)。金刚(即钻石)用以比喻「般若」,即指般若如金刚,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

  二、金刚喻作烦恼。玄奘说:(般若)能断(如)金刚(的烦恼)。金刚用以比喻「烦恼」,即烦恼难以破坏。

  「般若」之梵文为Prajñā,有大智慧之意,运用大智慧度到生死彼岸。「波罗蜜」之梵文Pārami,有到彼岸之意。「经」之梵文Sūtra,音译为「修多罗」;原义有「线」之意,指佛经能贯穿法义,使佛法义理不散失。

  般若有五,指照了法界、洞鉴真理的五种般若智慧。一、实相般若:指真如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谓能照见诸法实相无相之智慧。三、文字般若:指般若经文、章句。为能诠般若之理者。四、眷属般若:指六度万行等能成就般若者称之。五、境界般若:指一切诸法为般若真智之境界,境由智显。据金刚经疏记科会卷1,五种般若系罗什三藏就大智度论所说文字、观照、实相等三般若中,于观照中开出眷属,于实相中开出境界者。

  【本经出处】

  《金刚经》出自《大般若经》第9会600卷其一第577卷,卷名为〈能断金刚分〉,其文未有结分,经梁武帝之昭明太子(501-531)加上分名,方便后人研究,分为序分、正分及流通分。内容可说提纲契领,述说般若的要义。本经由「解空第一」的须菩提长老向佛陀请法,「如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应机说法,为本经之缘起。而本经后面有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明我们看到的世间一切事物皆会变化,要了解世间实相为「无相」,能真正认识「无相」之实相,并能做到对万物无系念就是「无住」,始可能得到真正之解脱。

  【本经内涵】

  本经在阐释佛教最高深之智慧,即所谓空性思想,并非世间人所说聪明才智,故「般若」二字不翻为「智慧」,属尊重不翻。(参见般若心经)凡能体悟佛所说之空性者,才能显现宇宙实相。虽则空义,可从「破相」、「去执」及「无我」三者体会其中道理。

  先说明「破相」,对于世间之事物有如梦幻泡影,无常变化,一切事物皆为因缘和合,诸法之本质为空性,若能体会其中之道理,就能清楚了知「无相」之真义。次则「去执」,若能清楚明了世间的相貌都是「无相」,即可放下执着。凡夫追求世间名利,往往名利如过往云烟,得到时会快乐,失去时会痛苦,始终无法长久。唯有放下执着,心境始能得开拓广大。

  次明「去执」:由于人们认外在虚妄相为实、为真,所以执着自我和外在客观境界为真,由此造作无量无边的身业、口业、意业,并且受这三种业力的牵引、拖累,以致长劫轮转于生死轮回中,受不可言状的种种苦恼,无法自由和解脱。故当脱离身、口、意业之执,乃可解脱在。

  再次明「无我」:本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及无寿者相,就是要众生放下人、我之执着。以般若智慧[ [2] ]的观照此色身为五蕴和合,四大所造,以脱离老、病、死等束缚。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以及二乘人偏于断灭空的「偏真涅槃」,洞鉴不生不灭的「实相」(宇宙人生真实的相状),趣向解脱之道,证得涅槃寂静[ [3] ]的彼岸,这就是本经题的深刻涵义。

  【本经要旨】

  一、禅宗六祖惠能认为本经的宗旨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江味农(1872-1938)认为《金刚经》的宗旨,可以说是:「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三、印顺法师(1906-2005)阐述此经宗要:「如佛为须菩提说如此发心,直至究竟菩提,彻始彻终的归宗于离相无住。……般若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诸相,即生实相,即名为佛。须知般若无住的现觉,即离相菩提的分证。 」

  四、圣严法师(1930-2009)指出全经的要旨在:「心有所住,即离无上菩提之心;心能降伏,即是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要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五、星云法师(1927-)认为《金刚经》主旨可以用16个字概括:「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本经影响】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南北朝时代的开善智藏,持诵该经,即有诸多感应。从唐代流传迄今因六祖慧能听闻本经而悟道的掌故,本经经文文字表面言,平易浅显易于读诵,但内容之般若具有深意。其后经历代祖师大加传扬,使得金刚经成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早晚课诵的佛经。千余年来,研读与灵验不知多少。而《金刚经》被运用于佛教道场共修所诵持,及超渡亡灵而诵念,亦有冥阳两利之意。

相关参考

佛教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与罗什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异译。慈恩传七曰:「据梵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什么意思

请参阅金刚般若经疏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什么意思

请参阅金刚般若经疏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什么意思

请参阅金刚般若经疏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什么意思

请参阅金刚般若经疏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意思

 (经名)金刚经之具名。见金刚经条。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意思

 (经名)金刚经之具名。见金刚经条。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什么意思

梵名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凡三卷。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金刚般若经论、金刚般若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为无著所造之金刚般若经论颂之注释书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什么意思

梵名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凡三卷。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金刚般若经论、金刚般若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为无著所造之金刚般若经论颂之注释书

佛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什么意思

梵名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凡三卷。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金刚般若经论、金刚般若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为无著所造之金刚般若经论颂之注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