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尸弃佛简介
Posted 比丘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尸弃佛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尸弃佛
梵文Sikhin 又作式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毗舍婆佛
梵文Visvabhu 又作毗湿婆,毗舍浮,毗摄罗等, 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六万。
尸弃佛是什么佛?尸弃佛介绍
尸弃佛是过去七佛的第二位,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依《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述,尸弃佛于过去三十一劫出世,人寿七万岁,姓拘利若(Kondan——n——a),于分陀利(Pund!arika)树下成佛。初会度十万比丘,第二会度八万比丘,第三会度七万比丘。第一弟子为阿毗浮(Abhibhu^),第二弟子为三婆婆(Sambha-va),执事弟子名忍行(Khemankara)。父为刹利王种,名明相(Aruna),母名光曜(Pathavati^),子称无量,父所治之城名光相(Arun!avati^)。
此外,《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七佛父母姓字经》、失译《佛名经》卷十九及《四分律比丘戒本》等处也对尸弃佛有所说明,然内容稍有不同。
相关参考
梵名Ratnaśikhi。为释迦牟尼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至最初阿僧祇劫满时所奉事供养之佛。又作剌那尸弃佛。意译宝髻佛、宝积佛、宝顶佛。大智度论卷四(大二五‧八七上):「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佛,为初
意思为: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亦名:尸弃如来略戒经,子题:空劫无佛、聪明人、尸弃佛、七佛,含注戒本‧七佛略戒:「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此是尸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此贤劫前三十四劫出兴于世,八十年中
意思为: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称七佛说偈。〔长阿含大本经
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称七佛说偈。〔长阿含大本经
指出现于过去世之七佛,即:(一)毘婆尸佛(梵Vipaśyin),(二)尸弃佛(梵Śikhin),(三)毘舍浮佛(梵Viśvabhū),(四)拘留孙佛(梵Krakucchanda),(五)拘那含牟尼佛(
指出现于过去世之七佛,即:(一)毘婆尸佛(梵Vipaśyin),(二)尸弃佛(梵Śikhin),(三)毘舍浮佛(梵Viśvabhū),(四)拘留孙佛(梵Krakucchanda),(五)拘那含牟尼佛(
林灵素(1075年—1119年)本名灵噩,字通叟。北宋末温州(今属浙江省)人,少时出家为僧,后弃佛从道,游淮四间。据《宋史‧林灵素传》、《宋史.方技传》、《宋会要》载,宋徽宗笃信道教,下诏求天下有道之
(佛名)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诘。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三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诘。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