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教是消极及悲观吗
Posted 佛陀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佛教是消极及悲观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們要清楚消極及悲觀指的是甚麼。如果指的是人生觀,那麼佛教是既非悲觀亦非樂觀,而是教我們如實觀;如果指生活態度,那麼佛陀則教弟子應該採積極的生活態度。
有一次,有一位青年來請教佛陀,俗人在家,怎樣纔能生活得安心及快樂,佛陀教導這位青年說,俗人在家如能成就八法就能生活得安心及快樂:
第一要有一技之長,有正當的職業能自養活,且應敬業樂業;
第二從正當所得財物應妥善保管,無使王、賊、水、火等諸災劫所壞;
第三要有健康正常的生活,不好高騖遠,不投機,不放任;
第四所有錢財應量入而出及善作投資,亦不應過分慳吝而做守財奴。
另外,在道德生活方面,亦有四法可令俗家人精神生活得滿足:
第一應該有所尊師重道,如佛弟子則應於佛起信敬心,時時接近良師益 友,常聞善法;
第二 應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第三能樂於布施與他人而不求回報;
第四應以智慧如實地觀察我們的人生,無論喜怒哀樂或得失成敗都是有合理原因的,所以如果想生活得安心及快樂就必須避免做一些能產生不安及不快的事情及行為。
如果有人選擇放棄世俗的生活而出家成為僧人,那麼就應該在道德行為上修養自己,在圓滿自己的人格上努力,除了完成自己之外,還應該令周圍的人一同向善,做自利、利他的事情,做有益於 社會的事情,成為道德行為的典範。所以,如果說佛教是消極及悲觀的話都是不對的。
相关参考
青春伤感文章《青春祭》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如果真是这样,那该多好。有段时间我觉得我有些厌世,字典上的解释,厌世,悲观消极,厌弃人生。我只是有一半,我并没有悲观消极,只不过有些厌弃人世罢了。也许是我的
五观之一。悲,恻怆之意。即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而观察众生。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参阅「五观」1215)p4956
五观之一。悲,恻怆之意。即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而观察众生。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参阅「五观」1215)p4956
五观之一。悲,恻怆之意。即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而观察众生。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参阅「五观」1215)p4956
五观之一。悲,恻怆之意。即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而观察众生。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参阅「五观」1215)p4956
分封制是周公姬旦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区域的控制而建立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那么,你知道分封制的影响吗?其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又有哪些?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论分封
分封制是周公姬旦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区域的控制而建立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那么,你知道分封制的影响吗?其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又有哪些?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论分封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
1、困难是一块顽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2、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3、面对困境,悲观的人因为往往只看到事情消极一面。4、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