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显德

Posted 王弼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显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子道德经导读:显德

  【经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帛书甲本: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畏四,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呵其若楃,湷□□ □□,□□□若浴。浊而情之余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成。

  帛书乙本: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亓若冬涉水,猷呵亓若畏四,严呵亓若客,涣呵亓若凌泽,沌呵亓若朴,湷呵亓若浊,呵亓若浴。浊而静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欲盈,是以能而不成。

  【翻译】

  古时候善于做事的人,细微无形迹而美妙,幽远而通达,深邃而无法认识。只因无法认识,所以就只能勉强形容它:防备充裕,就像冬天要涉水过河一样;谨慎小心,好像害怕周围邻居的样子;矜持庄重,好像到别人家做客的样子;涣散不整,好像冰将要融化一样;敦厚而很朴素的样子;心胸宽阔,有如山谷一样空虚;浑沌而法分辨,就如浊水一样混浊而不清不楚。谁能在混浊之中静心而得到持久的清净?谁能够在安静之中动做而得到持久的生长?保有此持久之道的人内心谦虚而不会盈满,就因为不盈满,所以能够守旧而持久,不会立新而容易败坏。

  【释义】

  古之善为士者,

  古时候善于做事的人。

  此句或作「古之善为道者」。

  士:事也,或者能够胜任其事者也称做士,也就是有才干,做事有始有终,能够胜任的人。《说文》:「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段注:「《豳风》、《周颂》传凡三见。《大雅》『武王岂不仕』传亦云『仕,事也』。郑注《表记》申之曰『仕之言事也』。士事㬪韵,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河上公注:谓得道之君也。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细微无形迹而美妙,幽远而通达,深邃而无法认识。

  微:匿踪,行迹隐匿而无以发现。《说文》:「隐行也,从彳声。」段注:「训眇。微从彳,训隐行。叚借通用微而不行。邶风。微我无酒。又假微为非。」「《左传》哀十六年文杜曰:『微,匿也』,与《释诂》『匿,微也」互训,皆言隐,不言行。之叚借字也,此偁传说叚借。」

  玄:《说文》:「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属皆从玄。」河上公:「玄天也。」王弼:「玄者冥也。」老子五十一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为幽远而无法看到尽头的样子,此形容道的元始本体。

  甲骨文玄与ㄠ同字,同作。ㄠ即幼小之义,《说文》:「 ㄠ ,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凡ㄠ之属皆从ㄠ 。」老子用「玄」字实双关语,一方面指其深远而不可测,另一方面指其为道之元始所生之子。又《老子》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八章「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以婴儿喻道,亦可从玄字窥得。

  河上公注:◎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只因无法认识,所以就只能勉强形容它:

  河上公注:谓下句也。

  豫兮若冬涉川,

  准备充裕,就像冬天要涉水过河一样。

  豫:防备充裕的样子。豫原义为大象,即《说文》所说的「象之大者」。象为体积庞大的动物,象之大者,是大中之大,以此而引伸出充裕、余裕、宽裕的意思,再引伸出预备、豫乐、舒乐等意思。豫又和与字互为叚借,《仪礼》古文「与」皆作「豫」,河上公及帛书本「豫」皆作「与」。此处当解释防备充裕、宽裕的样子,因「豫」与下文「犹」字对举,犹为小心谨慎,豫当与犹相反,为宽裕之貌。

  《说文》:「象之大者。」段注:「此豫之本义,故其字从象也。引伸之,凡大皆偁豫,故《淮南子》、《史记‧循吏传》 、《魏都赋》皆云『市不豫价』。《周礼》司市注云:『防诳豫,皆谓卖物者大其价以愚人也。」大必宽裕,故先事而备谓之豫,宽裕之意也。宽大则乐,故释诂曰:『豫,乐也。』《易》郑注曰:『豫喜豫说乐之皃也。』亦借为舒字,如《洪范》:『豫,恒燠若,卽舒,恒燠若也。』亦借为与字,如《仪礼》古文与作豫是也。」

  河上公注: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犹难之也。

  王弼注: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犹兮若畏四邻,

  谨慎小心,好像害怕周围邻居的样子。

  犹:迟疑而郑重、谨慎的样子。犹与豫对举,有取「犹豫」之义,现今以「犹豫」形容人进退不决的样子,实则这两字原本都是在形容人谨慎小心的样子,因谨慎小心而显得进退不决。犹是一种善于爬树的动物,生性小心多疑,「犹兮」即形容人小心、谨慎的样子。豫则是防备的样子,都有小心谨慎之义。《说文》:「玃属,从犬酋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段注:「《释兽》曰『犹如麂,善登木』,许所说谓此也。《曲礼》曰:『使民决嫌疑,定犹豫。』正义云:『《说文》犹玃属,豫象属,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按:古有以声不以义者,如犹豫双声,亦作犹与。亦作冘豫,皆迟疑之皃。《老子》『豫兮如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离骚》『心犹豫而狐疑』,以犹豫二字皃其狐疑耳。李善注〈洛神赋〉乃以犹兽多豫,狐兽多疑对说。王逸注《离骚》绝不如此。《礼记正义》则又以犹与豫二兽对说,皆郢书燕说也。如〈九歌〉『君不行兮夷犹』王逸即以犹豫解之,要亦是双声字。《春秋经》『犹三望』、『犹朝于庙』、『犹绎今』,谓可已而不已者曰犹,即犹豫、夷犹之意也。《释诂》曰『猷,谋也』,《言》曰:『猷,图也』,《召南》传曰『犹,若也』。《说文》『图者画也,计难也,谋者虑难也』。图谋必酷肖其事而后有济,故图也、谋也、若也为一义。《周礼》以犹鬼神示之居,犹者图画也,是则皆从迟疑郑重之意引伸之。《魏风》毛传『猷,可也』,可之义与庶几相近,庶几与今语犹者相近也。《释诂》又曰『猷,道也』,以与由音同。『秩秩大猷』《汉书》作『大繇』可证。《释诂》又云『猷,巳也』,谓巳然之词,亦即犹三望之类也。」

  河上公注: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王弼注: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覩,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俨兮其若客,

  矜持庄重,好像到别人家做客的样子。

  河上公注: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兮若冰之将释,

  涣散不整,好像冰将要融化一样。

  河上公注: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

  敦兮其若朴,

  敦厚而很朴素的样子。

  敦:敦厚。

  朴:朴素,河上公「朴者形未分」,朴为形体未分的样子。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河上公注: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

  旷兮其若谷,

  心胸宽阔,有如山谷一样空虚。

  旷:空旷,形容人心胸广大。

  谷:老子一向以「谷」来比喻空虚、虚心、谦卑。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河上公注: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

  浑兮其若浊。

  浑沌而法分辨,就如浊水一样混浊而不清不楚。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河上公注:浑者守举真,浊者不照然也。与众合同,不自专。

  王弼注: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谁能在混浊之中静心而得到持久的清净?

  徐:《说文》:「徐,安行也。」此引伸为缓慢、持久。

  河上公注: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够在安静之中动做而得到持久的生长?

  安:《说文》:「安,静也。」安即静。

  生:生长的意思。《说文》:「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

  此句疑作「安以动之徐生」或「安以久之徐生」,依河上公注应作「安以久之徐生」,若依帛本或是与上文对举,则应作「安以动之徐生」。

  河上公注: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

  王弼注: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保有此持久之道的人内心谦虚而不会盈满,就因为不盈满,所以能够守旧而持久,不会立新而容易败坏。

  不欲盈:盈即满。欲盈,不知足,不知适可而止。不欲盈,不盈满,谦虚的意思。

  蔽:应作「敝」,原指坏掉的衣服,后来引伸凡事物败坏、破旧都可称敝。王弼注「蔽,覆盖也」不正确,老子蔽与新对举,二十二章「敝则新」皆可证敝即破旧之义。《说文》:「敝,帗也,一曰败衣。」段注:「引伸为凡败之偁。」「能敝」有守旧,守住人之固有本性,和光同尘之义。

  新:新旧之新。《说文》:「取木也。」段注:「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凡始基之偁。」新成,重新创立之意。新者反而易败,憨山大师:「凡物旧者,最持久,能奈风霜磨折。而新成者,虽一时鲜明,不久便见损坏。」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河上公注:◎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王弼注:◎盈必溢也。◎蔽,覆盖也。

相关参考

佛教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第一什么意思

亦名:标宗显德篇,子题:宗体行相、标宗、显德,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标宗显德篇第一。初出宗体,后引文成德。(一,先出宗体)(一、叙宗劝学)(一﹑约喻叹教)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尸。

佛教 戒德什么意思

 (术语)戒律之功德也。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广引诸经论而显戒德。

佛教 戒德什么意思

 (术语)戒律之功德也。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广引诸经论而显戒德。

佛教 戒德什么意思

 (术语)戒律之功德也。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广引诸经论而显戒德。

佛教 戒德什么意思

 (术语)戒律之功德也。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广引诸经论而显戒德。

佛教 慧悟什么意思

(916~974)五代曹洞宗僧。晋安(福建)人,俗姓和。号冲煦。自幼即不茹荤腥,誓志出家。遂登鼓山依神晏国师剃度,得法受记。年二十四,于洪州丰城为众开演,时称「小长老」。后周显德年间(954~959)

佛教 慧悟什么意思

(916~974)五代曹洞宗僧。晋安(福建)人,俗姓和。号冲煦。自幼即不茹荤腥,誓志出家。遂登鼓山依神晏国师剃度,得法受记。年二十四,于洪州丰城为众开演,时称「小长老」。后周显德年间(954~959)

佛教 法筵什么意思

 (杂名)法事之坐席也。楞严经一曰:「法筵清众,得未曾有。」北齐书杜弼传曰:「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德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劭,祕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

佛教 法筵什么意思

 (杂名)法事之坐席也。楞严经一曰:「法筵清众,得未曾有。」北齐书杜弼传曰:「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德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劭,祕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

佛教 法筵什么意思

 (杂名)法事之坐席也。楞严经一曰:「法筵清众,得未曾有。」北齐书杜弼传曰:「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德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劭,祕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