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义大利的道教研究简介
Posted 西里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义大利的道教研究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113世纪来华学者1.1马可.波罗1.2利马窦2早期汉学家及其道教研究2.1郭居静2.2龙华民2.3殷铎泽2.4卫匡国2.5德礼贤2.6其他学者3中近东和远东学院的道教研究3.1朱塞比.塔奇41960至1980年代的道教研究4.1莱昂内尔.兰乔蒂4.2朱利诺.伯托西里4.3艾尔弗雷德.卡多纳5一代青年汉学家的崛起6参考资料13世纪来华学者
义大利是欧洲的文明古国。由于航海和海上贸易比较发达,因此义大利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大约在13世纪,义大利就有了介绍中国的著述,那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年)是一位旅行家,大约在1271年,它随父亲和叔父经过中亚从陆路来到中国。1275年抵达元代中国的上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视,在元朝做官达到17年之久。1292年回到义大利。后在战争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其中说到了中国的土地富庶、都市繁荣和文明辉煌。尽管西方有人怀疑马可.波罗其人其事的真实性,但是,《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义大利人民和古代欧洲人民关心世界的东方和中国土地上的事情,这是无疑的。西方认为,《马可.波罗游记》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开辟通向东方的航路有着直接的影响。
利马窦
义大利最早从事汉学研究的是天主教耶稣会士,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利马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利马窦自幼在耶稣会学校学习,21岁时加入耶稣会,在罗马学院受神职教育。后在葡萄牙学习后,被派往印度果阿传教。1582年到澳门学习中文,次年随义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到广东肇庆设立第一个传教会所。利马窦移居广州10年后,留须蓄发,儒生打扮,一方面将地图和地球仪等介绍给中国知识界,一方面又将《四书章句》翻译成拉丁文介绍给西方。利马窦在〈序文〉中,将儒家的伦理观念和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思想并提。
1595年利马窦北上到达江西南昌。1597年,利马窦被任命为耶稣会中国传教会会长。后移居南京,结交徐光启、李贽等达官名人。1601年获准赴北京向明神宗进贡自鸣钟、万国图志及天主教用品。明朝授以官职。自此以后,利马窦接受俸禄,与交游的明朝官吏徐光启、李之藻、冯应京、杨廷筠等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天主教教义。1610年病死北京。利马窦在晚年时,撰写了他在中国传教的经历。1615年经过金尼阁整理翻译成拉丁文出版,书名作《基督教远征中国史》。该书后又被译成多种拉丁文、德文、西班牙文、义大利文和英文本出版。1942年英文本的《十六世纪的中国 ── 利马窦扎记,1583-1610》出版,在西方世界,包括义大利都有巨大的影响。有评论说:「中国人的高贵品质,他们对自由、秩序和学识的热爱,他们对宗教的热忱,以及他们对正一和伦理的敏感,再没有比利马窦自称对中国人的风俗、法律、制度及政体的概括研究中所阐明的,表述得更清楚的了」。
不过,利马窦是一个被派遣来「远征」的天主教传教士。他的使命就是来中国开拓天主教传教阵地,与中国传统的宗教争夺信徒。因此,利马窦对于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和各种民间信仰,当然不可能有公正和客观的立场。《利马窦扎记》的第一卷第十章「中国人的各种宗教派别」,就谈到了儒教、释迦和老子。其中老子就是指的道教。利马窦认为,道教的书籍里「叙说著各种胡言乱语」,「从这类胡说,人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他们的谵语里注入了多少欺骗」。「道士们的特殊职责是用符咒从家里驱妖」,「这些骗子所预言的事几乎一无例外地全都是错的」,等等。这些叙述表明利马窦对于道教只有肤浅而表面的接触,并没有作过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道教的教义文献缺乏完整的了解,只是将道教视作中国人迷信习惯的积聚。利马窦的观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影响了义大利汉学家和后来的传教士。他们或者对道教毫不感兴趣,或者将道教视作仇敌和障碍加以诋毁。正因为如此,《利马窦扎记》尽管对义大利的汉学研究有所贡献,但是对于中国宗教研究的作用却是消极的。
早期汉学家及其道教研究
早期的义大利的汉学家,大部分是耶稣会的传教士。主要有郭居静、龙华民、殷铎泽和卫匡国等。
郭居静
郭居静(P. Lagarus Cattane,1560-1640年)是利马窦传教的助手,曾编撰过汉语语音词典,著有学习汉语的论文。
龙华民
龙华民(P. Nicolaus Longobardi,1559-1624年)继利马窦之后任中国区耶稣会会长,曾著有《论中国宗教的一些要点》,认为中国人从不知道「灵魂」,文人多不信神,因而龙华民的观点与利马窦关于中国人普遍的唯灵论观点不同。
殷铎泽
殷铎泽(P. Prosper Intercetta,1625-1696年)在17世纪中叶的杭州主持天主教教务,后在巴黎出版了《孔子 ── 中国的哲学家》一书,使孔子学说在欧洲读者中得到了广泛流传。
卫匡国
卫匡国(P. Martinus Martini,1614-1661年)则在1665年编绘和出版了《中国新地图册》,其中收有17张地图,包括中国的全国地图和分省地图。这册地图由于使用西方地理制图学原则编绘,因此使西方世界对中国地理有了较准确的了解。卫匡国还著有两篇重要的论文:《关于鞑靼人的战争》和《中国历史的第一章》。前者记述满族如何征服全中国。后者记述公元前的中国古代史。它们在义大利和欧洲的汉学研究史上都有很大的价值。
德礼贤
义大利的传教士中,后来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汉学家的是德礼贤。德礼贤(P. Delia,1890-1963)曾任罗马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客座教授,出版了《第一种中文基督教学说的汉字历史》、《利马窦神父的中文地球仪》、《1583-1640年中国基督教艺术的起源》。他还主持校订出版了《利马窦全集》(三卷本)。德礼贤对于中国宗教有起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古代宗教原来是一神教,后来被佛教和道教等迷信所破坏。德礼贤的看法,并未被欧洲大多数汉学家所接受。
其他学者
义大利汉学家们对于道教的认真的研究,是从第一本完整的义大利文译本《道德经》开始的。这本《道德经》的义大利文译本是由斯坦尼斯拉斯.朱利恩(StanislasJulien,1797-1873年)翻译完成的。朱利恩的学生安特莫.塞弗里尼(Antelmo Severni,1828-1909年)后来称为佛罗伦萨大学的汉语教授。朱里恩的后继者卡洛.派尼(Carlo Puini,1839-1924年)开始对中国道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罗马大学的客座教授乔维尼.瓦卡(Giovanni Vacca,1856-1936年)撰写过有关道教外丹术的论文《中国笔记》,刊登于1913年的《东方研究杂志》上。
中近东和远东学院的道教研究
中近东和远东学院是义大利著名的东方学研究机构,由亚洲思想家朱塞比.塔奇创立。
朱塞比.塔奇
朱塞比.塔奇(GiuseppeTucci,1894-1983年)有博大的语言才能,因此,他对古波斯、印度、中国西藏以及中国的宗教思想作过广泛的研究。1922年,塔奇在波洛尼亚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通史》,在这本著作的〈老子与印度〉的「附录」里,塔奇批评了吉梅脱在1904年提出的老子学说起源于佛教或婆罗门教的错误观点。塔奇采用了他自译的道教哲学的片断和佛教学说相对照,指出这两种学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因为「道」的概念包含着能量与物质的内涵,它既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又是万物回归的泉渊。从教义思想上看,道教既不讲佛教的因果报应,又不讲佛教的转世轮回。从道教的角度看,生命并不是痛苦,而是一种自然的必然。
塔奇认为,如果以道教同佛教和婆罗门教相比较,道教似乎同婆罗门教更加接近。阿萨姆国王鸠摩罗什曾经让人把《道德经》译成了梵文,不过,将《老子》、《列子》中的片段和梵文经典相比较,就可以发现道教和婆罗门教只是偶然的词意相近,或者表述巧合。道教和婆罗门教的思想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1924年,塔奇在罗马出版了他的关于道教的专著:《颂扬道教》。在书中,塔奇为道教的明显的独特性以及它与印度思想的区别作了有利和执著的辩护。1946年,塔奇在罗马出版了《宗教的亚洲》一书。书中全面地介绍了亚洲各种有影响的宗教,其中包括了中国的宗教(从古代的天命论到儒教、道教和民间诸神等)和佛教前的中国西藏宗教。1958年,在塔奇的领导下,罗马又出版了《东方文化》(三卷本),其中介绍中国宗教的部分是由莱昂内尔.兰乔蒂撰写的。塔奇的汉学研究的功绩在于他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家同东方的哲学家如老子与孔子等作了比较,尽管这种比较,现在看来是初步的、尝试性的,但是他开拓了欧洲汉学界对于中国哲学和宗教研究的广阔前景,这是毫无疑义的。
1960至1980年代的道教研究
196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学术界出现了研究道教的热潮。义大利汉学界虽然没有像日本和法国那样形成规模,但是,涌现了一些专家和著作,其中最有成绩的是莱昂内尔.兰乔蒂和朱利诺.伯托西里。
莱昂内尔.兰乔蒂
莱昂内尔.兰乔蒂(Lionelle Lanciotti)曾经是德礼贤神父的学生,后在著名的丹麦汉学家高本汉指导下,在斯德哥尔摩开始汉学研究,1951年又曾在荷兰的莱顿大学进修。现在是那波里东方大学学院的汉语文学教授,《中国》杂志主编,《东方与西方》(四月刊)的发行人。1957年,莱昂内尔.兰乔蒂在《中国》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现代中国道教》,并且于1981年第一个将中国新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德道经》翻译介绍给了义大利读者。这本译著还在1993年重版,可见这一发现在义大利受到重视的程度。1960年,兰乔蒂创立了威尼斯大学汉学中心,后又改为该大学的印度和远东系的汉学学部。1984年和1987年,兰乔蒂还将他主持的东方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成五卷出版,其中与中国道教有关的就有《第三世纪至第十世纪的亚洲宗教》和《威尼斯与东方》等等。
朱利诺.伯托西里
朱利诺.伯托西里(Giuliano Bertuecioli)也是德礼贤神父的学生,自青年时代起就从事外交生涯,曾经在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韩国和越南工作和生活过40余年。伯托西里对于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1953年他就在《东方学杂志》上,发表过《有关道教白云观使用火刑的情况》,考証了原白云观方丈及其俗家秘书因犯有多种罪行被道士按规戒实施火刑的情况。1974年,伯托西里游览了道教名山茅山以后,在《东方与西方》杂志上,发表了《茅山的回忆》,描述了历史上茅山宫观的盛况。1985年,伯托西里再次访问了茅山,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了《再访茅山》,记述了茅山道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的破坏。1980年代,伯托西里又发表了一些道教研究的文章,如《利马窦与道教》、《古代中国的神秘主义》等。前不久,伯托西里还将充满道教思想的元杂剧《黄粱梦》翻译成了义大利文。
在法国的道教研究专家施舟人主持《道藏提要》编写工作以后,伯托西里成为施舟人的「道藏研究班」的义大利小组的负责人,校订《道藏》目录,编制索引,并与其他学者一起编写部分道经的提要。参加施舟人的《道藏提要》编写工作的义大利学者,还有艾尔弗雷德.卡多纳。
艾尔弗雷德.卡多纳
卡多纳(Alfredo Cadonna)是威尼斯大学的汉学客座教授,契尼基金会和威尼斯大学的东方学院的秘书,也是敦煌文献的专家。1982年,卡多纳在《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佩里奥学院收藏的两卷敦煌手稿中有关西王母的片断》。1984年,卡多纳又在威尼斯出版了《皇帝的道士:一卷源于敦煌手稿的十二片断》,这是敦煌卷36836中有关道士叶静能(?-710年)的生活片断的注释译本。同年,卡多纳又在《威尼斯东方》上发表了《从长安到月亮的道教宇航员(根据薛爱华的关于敦煌卷36836卷的笔记)》。1992年,卡多纳还在《中国》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唐朝道士叶静能和叶法善的资料目录》。卡多纳还领导著「道教哲学和术语的研究小组」,提供研究成果供给其他义大利道教研究学者使用,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一代青年汉学家的崛起
从1980年代起,义大利出现了一批青年汉学家从事中国以及中国道教的研究。其中已经取得成就的有法布里齐奥.普雷加迪、莫尼卡.埃丝波茜托等。
法布里齐奥.普雷加迪
法布里齐奥.普雷加迪(Fabrizio Pregadio),1983年毕业于威尼斯大学。1981年就在《中国》杂志上发表论文《最新道教研究入门》,1982年又发表论文《王充与道教 ── 〈论衡〉24卷译注》。1983年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论衡〉的语言:第24卷「道虚」的注解和语法分析》。从1986年至1994年,普雷加迪曾在荷兰莱顿大学进修,曾在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古科学和道教内外丹的研究。1986年,他在《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炼丹术词典 ── 梅虎〈石药尔雅〉的笔记》。1987年,普雷加迪将《抱朴子.内篇》的一、四、十一、十六和十九等章翻译成了义大利文,以书名《太清药:葛洪〈抱朴子.内篇〉》在罗马出版。
1990年,普雷加迪在《远东亚细亚研究纪要》第五期上发表了两篇书评:《马王堆医书》和《最近的两本道教「养生」书》。同年,普雷加迪在那波里的东方大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九鼎经〉与它的传统》,包括有《黄帝九鼎神丹经》的译注,后来发表于山田庆儿编辑的《中国古代科学史论》第二册中。普雷加迪的博士论文对《黄帝九鼎神丹经》和《黄帝九鼎神丹诀》等早期炼丹术著作都介绍得十分详细,其中第四部分还分析了炼丹的过程和实践,强调它是宇宙起源论的象征性重现。普雷加迪也曾经参加过施舟人的「道藏研究班」,撰写过一些道藏经籍的提要。1993年,他还在《中国》杂志上发表过《道藏研究和考証的指导》。
近年来,普雷加迪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周易参同契》上。1995年,他在《远东亚细亚研究纪要》第八期上,发表了论文《〈周易参同契〉中时间的表现》,指出《周易参同契》是道教内外丹学说的来源,认为它是将方术和道经中的学说与《易》的思想相混合,六朝时期仍在江南地区流传。1996年,普雷加迪在威尼斯出版了他的《〈周易参同契〉:从易经到金丹》。书中介绍了《道藏》中各种《周易参同契》的注释本,评注了《周易参同契》的一些重要的段落,分析了《周易参同契》与《龙虎经》、《金碧经》、《古文参同契》等经籍的关系。
乔万尼.维蒂洛
青年学者乔万尼.维蒂洛也参加了施舟人的「道藏研究班」,1987年的《东方大学学院年刊》上刊有他的论文《道士陆修静(406-477)研究》。
弗兰科.加蒂
弗兰科.加蒂(FrancoGatti)毕业于威尼斯大学,参与编辑威尼斯大学出版的《威尼斯亚洲》,其毕业论文是有关道教「步虚」诗的内容。1991年,加蒂在《中国》杂志上还发表了论文《关于术士叶静能(?-740年):附译文片断的史料注释》。论文根据正史和其他史料,将有关叶静能的文献翻译成义大利文,其目的是将叶静能和另一历史人物:叶法善区别开来。加蒂的毕业论文是有关唐代道士吴筠的内容。
莫尼卡.埃丝波茜托
青年学者莫尼卡.埃丝波茜托(MonicaEsposito),1986年和1989年曾两度来中国上海的复旦大学和社会科学院进修。1987年毕业于威尼斯大学,其毕业论文是《中国气功的实践 ── 当代流派和原著的介绍》,后来补充了道教与气功关系的内容,在1995年帕多瓦出版了专著《气功:新的道教五息功流派》,书中还附有完整的《五息阐微》的译文。
1988年以后,莫尼卡赴巴黎大学在罗比萘教授指导下,深入研究道教内丹学,完成了硕士论文《《道藏续编》内丹文献介绍》,论文除了有《道藏续编》的文献内容外,还附有清代高道闵一得(1758-1836年)所述的祖师传记。论文的一部分以《〈道藏续编〉中龙门派的内丹文集》为题,发表于1992年威尼斯的《东方大学学院年刊》。1993年,莫尼卡又在罗比萘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金盖山龙门派和〈道藏续编〉中的内丹法》。博士论文根据《金盖心灯》等文献,重建了全真龙门派的谱系,指出《金盖心灯》在叙述龙门派第一至第四代祖师传略时,多有不实之处,就连第一代祖师赵虚静的生卒年月都有错误,说明作者有意篡改。莫尼卡认为,「正统」的龙门派系谱的真正创始人应该是第八代祖师王常月(1522-1680年),尽管道教中人一向传称龙门派是由丘处机创建的。其次,根据《金盖心灯》中将道祖东华帝君的名字从全真道的王玄甫改成龙门的李元阳的事实,莫尼卡认为龙门派的内丹学说和炼丹方法。1995年,莫尼卡在威尼斯发表了《回归源头 ── 明清内丹词典的构想》(收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原始资料》一书)。
1996年,莫尼卡在罗马又出版了《炼气之术》,向义大利读者通俗地介绍了明清道教的内丹炼气学说,叙述了龙门派西竺心宗的历史,并且全文译注了清代高道闵一得的《二懒心话》。在当代的义大利研究道教的青年学者中,莫尼卡是相当勤奋的。义大利的汉学研究虽然有了相当久的历史,但是,其道教研究还处在开创阶段。不过,目前义大利有一批青年学者,他们分别在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学习或从事道教研究工作。可以期望,新一代义大利的汉学家,将会在汉学研究和道教研究中做出优秀的成果来。
《义大利的道教研究》(《当代宗教研究》,上海,1998年第1期,)相关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分为二个国家,1950年代又起烽火。直到1970年代,韩国的道教研究才逐步开展起来。在1980年代,韩国先后建立了两个道教研究学术团体,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并且有不少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研究
目录1开创期的道教研究(十九世纪后期至1920、1930年代)1.1该时期的学者1.1.1小柳司气太1.2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的道教研究(1920至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3该时期的学者1.
加拿大对于中国宗教和中国道教的研究,直到1970年代才形成规模。而当时国际上的中国宗教和道教研究已经是热点之一了。目录1中国宗教研究会2《中国宗教杂志》3学者3.1欧大年3.1.1主要论文3.2包士廉
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由蓬瀛仙馆和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合作成立,以弘扬传统道教音乐文化为宗旨,将道教音乐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道教音乐传播展示等作为工作重点。序号日期活动主
目录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1声奥贝德.西蒙.约翰逊1.2詹姆斯.罗兰.韦尔2二次大战时3卜德3.1顾立雅4二次大战后4.1霍姆斯.韦尔奇5苏海涵的道教研究5.1生平5.2关于仪式的研究6斯特里克曼和
道教研究论集作者:柏夷著;孙齐、田禾、谢一峰、林欣仪译;秦国帅、魏美英、纪赟、谢世维校系列: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出版: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书号:9787547508855 内容简
目录1「道教」英译的出现2学者2.1湛约翰2.2道格拉斯2.3理雅各2.4艾约瑟2.5庄延龄2.6巴尔福2.7韦利2.8李约瑟2.9龙彼德2.10葛兰2.11巴雷特3参考资料4注释「道教」英译的出现英
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作者:王承文出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书号:9787520300919 《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是王承文有关汉晋时期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的研究
目录1十八世纪前的德国汉学研究2德国的留法汉学家和大学的汉学课程2.1克拉普罗斯2.2奥古斯特.普菲兹默尔2.3花之安2.4加贝莱兹2.5格鲁伯2.6格鲁特2.7弗兰克2.8福克2.9卫礼贤3马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