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历史与认同简介
Posted 结语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历史与认同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 系列: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道教研究学术论丛 出版:志贺市子 书号:9789629965037《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历史与认同》为志贺市子于1999年所著的《近代中国のシャーマニズムと道教:香港の道坛と扶乩信仰》的修订中译本,由宋军翻译,于201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属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道教研究学术论丛系列。本书通过具有历史视域的民族志的叙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现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教、社会、历史等各种因素间的错综关系。同时,生动地描写出临近九七回归的香港道堂富于活力的状况,是为另类的香港道教研究。
内容简介
言及香港道教,立即联想到的是散布在街头或郊外的庙宇道观,以及若干年一届在郊外农村或离岛举行的名为「太平清醮」的大规模祭礼和执礼的道士等。庙宇宫观多已成为观光胜地,从建筑外观便可认出。但香港道教还有俗称「道堂」或「道坛」的另一种形态,在市区林立的唐楼中从事「扶乩」这一中国古老的降神术以及诵经活动。这类属于道教系统的宗教团体,由于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外部特征,历来不太为人所知。
有见聚焦扶乩信仰来看香港道教的研究甚少,作者遂以「信善紫阙玄观」为个案研究,以刻画出「道堂」,也就是近代中国巫术与道教的组成部分、属道教系统的扶鸾结社的现状与历史演变。旨在借此反思既有的中国宗教研究分析架构,并提出新的观点。是以,作者前往香港35家道堂作实地的参与和观察,并访谈调查;继而结合道堂发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广东、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资料、笔记、善书等文献资料,尝试从信仰、功能、历史背景与展开过程,这四个层面来描述香港道堂的全貌。
中译本除了少限度的修改外,此书内容基本上仍是以笔者自1991至1994年间在香港进行的田野调查、1995年至1999年间所搜集得来的补充调查资料、以及作者的观察为基础。而关于1997年以后的香港—广东道教界新动向,作者增补了200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广东省的道观复兴事业—跨国主义、历史、共同体」作为附论。
有关各章所涉及的课题,首两章主要描述扶乩信仰的特质和道堂作为以扶乩为核心的宗教结社的特质。其后一章则论述道堂在香港这一都市社会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并特别聚焦于与丧葬相关的事业上。而第四、五章的重点就集中在出现道堂的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探讨道堂是在何种宗教、社会背景下所产生和扩展的。进入第六章,作者以民国时期问世的道堂为个案,探究其宗教观、伦理道德观是怎么样。最后一章为对战后道堂发展过程的追溯,且同时探讨迎来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历史转变的道堂将迈向何方。
图表一览 中文版序 前言 序章:中国民俗宗教研究的课题 第一节、中国宗教研究新动态 第二节、道堂研究的视角 第三节、关于道堂的先行研究及本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扶乩的性质 第一节、扶乩及其历史 第二节、香港的巫术与扶乩 第三节、乩手的成巫过程 结语 第二章:扶鸾结社中的神与人 第一节、道堂中的扶乩 第二节、通过乩示展开的神与人之间的交流 第三节、扶鸾结社的决策 结语 第三章:道堂在都市社会香港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作为都市宗教中心的道堂 第二节、道堂的丧葬事业 结语 第四章:道堂运动的背景 —— 清末广东道教与吕洞宾信仰 第一节、清末广东道教界 第二节、吕洞宾信仰诸形态 结语 第五章: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区道堂运动的展开 第一节、初期道堂运动 第二节、光绪年间的道堂运动 结语 第六章:民国时期广州吕祖道堂 —— 信善堂的人们及其宗教世界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道堂运动 第二节、信善堂的成立 第三节、《为善最乐》的宗教世界 结语 第七章:战后的道堂运动与香港道教界 第一节、从广州至宝台到青松观——战后道堂雏形的形成 第二节、信善系统的展开过程 第三节、香港道教联合会的形成 第四节、面向1997年香港回归 第五节、跨越1997年 结语 终章:道教与扶乩信仰 附论 广东省的道观复兴事业—跨国主义、历史、共同体 附加资料A:以信善紫阙玄观信众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附加资料B:《为善最乐》原文例 日文版(1999)后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相关参考
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作者:盖建民出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书号:9787509743782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系统深入探讨道教金丹
断裂与建构: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作者:许蔚系列:上海市博士文库出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书号:9787545808674 内容简介本书在对净明道相关宗教、历史文献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
《道风百年:香港道教与道观》(ISBN9629880954)是首部全面记录香港道教历史发展的图文专集,由游子安主编,李宏之、梁德华副主编,2002年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和利文出版社联合出版。书名「道
山东道教史作者:赵芃系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出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书号:978754751573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道教区域历史研究的重
此分类包含以下16个页面,共16个。TTest六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唐唐宋道教的转型师师教:中国南方法师仪式传统比较研究从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整整合及制度化:唐前期道教研究
档案档案历史连结诠释资料预览大小:410×599像素。其他解析度:164×240像素。完整解析度(500×730像素,档案大小:127KB,MIME类型:image/jpeg)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档
香港全真教研究作者:李大华系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书号:9787010188294 本书以香港全真道教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处境为研究对象,采取了哲学、历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封神演义:道教文化与文学阐释作者:陈伟强主编出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书号:9787560581347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围绕着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道教文化与文学二者之间
《道教与养生》,近现代中国道教学者陈撄宁(1880―1969年)的学术文集。陈撄宁是道教居士,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对于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很有研究,一九六一年曾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