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终南山简介

Posted 老子

篇首语: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终南山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在终南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唐末五代,盛传于世的钟吕金丹派诸道士,如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均曾隐居于终南山。至金元,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又修道于终南山附近之刘蒋村、南时村,终南山遂成为全真道最早的发祥地。因此,当丘处机大兴全真道后,即用大力开拓终南山之宫观,使终南山道教走向鼎盛。据载,从元初起,终南山相继建起了以重阳万寿宫为中心的大批宫观,如重阳成道宫、遇仙观、通仙万寿宫、栖云观、集仙观、太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等。明清时期,终南山道教渐趋衰落,除说经台外,其他宫观大多因年久失修而废圮。新中国成立后,对终南山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27至230页。 顾军、朱耀庭:《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2至54页。 樊光春:《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相关参考

道教 谭峭简介

谭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学者。泉州人。幼而聪慧,博闻强记。父谭洙为国子司业,希望谭峭熟读儒经,将来中进士。而谭峭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

道教 集仙观简介

集仙观,历史上道教宫观名「集仙」者较多,其中以全真道在陕西终南山的集仙观较为著名。终南山从元代初年起,相继建起重阳万寿宫、通仙万寿宫、栖云观、集仙观、太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筠溪道院、纯阳演化庵等。元

道教 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编  著:朱象先编卷  数:一卷正统道藏:洞神部纪传类川下字号涵芬楼本第605册新文丰本第32册三家本第19册道藏提要:编号950中华道藏:道史仙传仙境名

道教 王道明简介

王道明,元初人。封为知常盛德大师。提点终南甘河镇遇仙宫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序《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道教 朱象先简介

朱象先,元朝人。号一虚子。茅山道士。至元十六年(1279年)往礼终南山全真祖庭,居楼观台,因览楼观旧志及楼观诸先师传记,撮掇集成《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同时汇集唐人碑传、元人碑记,编成《古楼观紫

道教 严处常简介

严处常(1110年—1183年),金朝京兆栎阳县(今属陕西临潼县)人。号长清子。幼习儒业,父母双亡后,迳往终南山刘蒋村,参拜舅戚王重阳为师。重阳授以内炼秘旨,居终南山,克志修道。大定十年(1170年)

道教 楼观台道教碑石简介

楼观台道教碑石作者:王忠信编出版: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书号:9787806280164 《楼观台道教碑石》,王忠信编,为陕西终南山楼观台道教碑石专集,共收唐武德九年(626年

道教 贾道玄简介

贾道玄,元末明初人,为何道全弟子,修道终南山圭峰,编集其师语录诗词为《隐机应化录》二卷。

道教 茅山简介

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千山武夷山武当山青城山茅山崆峒山终南山合皂山齐云山崂山龙虎山庐山罗浮山茅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

道教 吴丹简介

吴丹(238年—?),三国时魏国东乡人。《东乡县志》称其世居郦邑,隶籍为清溪观道士。后游罗浮、青峰诸山,尽访名师高道,受授吐纳伸缩、服气饵术诸法。曹操闻其名,诏拜左奉驾郎,固辞不就,归隐终南山,以炼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