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昆明龙泉观简介
Posted 道观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昆明龙泉观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泉观,又名龙泉山道院,位于昆明北郊的龙泉山上。山下有黑龙潭,涌泉漫出,古人以为有蛟龙居潭中。南诏、大理国时,当地人民每逢水旱必祷于潭。元初,曾建龙王祠,后遭兵难,祠毁。明初,西平侯沐公「以为此邦微是泉,禾稼且槁死,而祠宇弗葺,神灵不栖」(《龙泉山道院记》),于是构建道院一所,供奉[张天师],并请道士徐日通住持。后道门领袖刘渊然因得罪权贵而谪居云南,即居于龙泉观。刘渊然因道行高妙而在云南百姓中有着很大影响,「凡滇民有大灾患者,咸往求济,无不愿欲」。在云南期间,刘渊然广收门徒,其中以邵以正等最为著名。后来刘渊然得召回京,特向朝廷推荐了邵以正,邵氏因而得任道录司右正一。刘渊然还向朝廷「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三道纪司」(《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令云南境内玄风大振。滇人曾于龙泉观内筑有刘渊然的祠堂及衣冠冢,以示对他的怀念。
龙泉观的建筑至今犹存三清殿、玉皇殿、祖师殿等,但已无道士住持,而是作为黑龙潭公园的一部分。从公园的林荫道拾级而上,便可见悬有「紫极玄都」匾的龙泉观山门。道观由下而上依山坡正脊中轴线建成,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入山门便可见祖师殿,亦名北极殿,据说原来供奉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现供北极真武大帝。祖师殿东为真人殿(供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为玉皇殿。玉皇殿东为文昌殿,后为三清殿。 龙泉观四周古木参天,环境优雅。观内现存唐梅一株、宋柏两棵,此外还有元杉、明茶及清代玉兰数株,给道观增色不少。
在昆明东北郊有一座山,名叫鸣凤山,又叫鹦鹉山。山上有一所道观,称为太和宫。宫内有一座铜制大殿,即闻名遐迩的「金殿」。金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602年)。传说当时的云南巡抚陈用宾得吕洞宾指点,乃命人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在鸣凤山上也兴建一座太和宫,并与武当山太和宫一样,也用青铜铸造一座真武殿(金殿)。崇祯十年(1637年),巡抚张凤翮将此铜殿迁至大理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又在鸣凤山重建铜殿,是为现存之金殿。金殿坐落在两层大理石台基上,仿木结构重簷歇山式而造。殿高6.7米,阔7.8米,深7.8米,有16根立柱、36扇格子门,整个铜殿重250余吨。殿内正中供真武大帝,两旁侍有金童玉女,左右为龟蛇二将(神像均为铜铸)。殿前竖有日月七星铜旗。1982年,该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682页「龙泉观」和「金殿」条。相关参考
温抱一,北宋末宣和年间(1120年—1127年)人,赐紫金鱼袋,行北极天心正法道士,住持汾州介休县龙泉观。
李复信(1734年-1835年),清道光年间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人。据《大岳太和宫志》载,本系贵家子,淹通诗书,但不喜仕进。游武当山,师事龙泉观汪律师,取名复信,后隐居终南山数十年。喜留长甲,达数尺,幡屈
吴应能,北宋徽宗时龙泉(今浙汀龙泉县)人。据《处州府志》载,奉灵宫道士,善以符水治病祈祷,颇有灵验。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奉召入觐,应对称旨,赐号「洞元妙应先生」,改奉灵宫为天宁万寿宫,命
邵以正,明中叶英宗、代宗时昆明人。自号承康子,别号止止道人。《明史稿.本传》载,以正先世家姑苏,洪武中父母徙滇南,遂居昆明。以正自幼丰神秀颖。警悟过人。及长,师从高道王云松。时全真道道士长春子刘渊然倡
徐道广,明朝云南昆明人,自幼出家,师从蒋日和,尽授五雷秘法,遂精于道术,祷雨祈晴。明世宗嘉靖年间封为雷霆都司。
洪圣保(?-1054年),北宋时泉州人。据《泉州府志》载,隐居莆田将军岩为女道士。五十岁后,移居惠安龙泉修炼服气辟榖术。皇祐六年(1054年)卒。
蒋日和,明朝江宁人。自幼出家,师事朝天宫谢无为提点,后又师从刘渊然真人。《真庆观兴造记》载,日和游历至云南,住持昆明真庆观。六年间,香火鼎盛,道业兴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赐封「明真显道宏教法
雪山紫霄观,道教宫观,座落于浙江温州景山雪山北麓,因冬天积雪难化,故有雪山之名。南宋人叶适(1150―1223年)的〈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术短歌〉中就已经有了紫霄观的记载,可见紫霄观至少已有七百多年的历
金天观又称雷坛庙,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雷坛河西岸。始建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当时,分封在兰州的肃庄王朱楧信奉道教,于是在宋代九阳观旧址修建道观,定名为「金天观」,并迎请湖北武当山玉虚
集仙观,历史上道教宫观名「集仙」者较多,其中以全真道在陕西终南山的集仙观较为著名。终南山从元代初年起,相继建起重阳万寿宫、通仙万寿宫、栖云观、集仙观、太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筠溪道院、纯阳演化庵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