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授箓简介
Posted 制度
篇首语: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授箓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授箓是符箓道派收受弟子,建立和扩展教派组织的基本方式。所谓箓,又称道箓、法箓,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授予某人道箓,意味着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得受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志着他在道派中处于什么地位。授箓时实际上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符乃各种能调动神吏神将的神秘符号(又称「天书」、「云篆」等),「箓」则是记载神吏神将名称及其功能的秘密文书(又称「道箓」、「法箓」等),得授「符」、「箓」者便可依之而调动神吏神将、为人祈福禳灾,如《隋书‧经籍志》记载道教授箓之法说:「初受五千文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这表明得受不同法箓的道士,不仅祈福禳灾的能力不同,而且在本道派中的地位高低也不同。因为授箓多与授符相联系,所以这项活动也泛称为授符箓。
授箓制度起于正一盟威道,后来形成多派符箓,各有授受制度。正一盟威道创立于东汉,当时便定下许多规戒制度,使起于民间的道教向着制度化宗教的方向迈开大步。其中有一项便是授箓制度。张道陵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但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多处提到有「箓生」的称号,足见当时已经有完整的制度设置。据传说约当晋末,张道陵天师四世孙张盛迁居江西省贵溪龙虎山,于是该地成为正一派的宗坛所在地。张盛将授箓制度也带到龙虎山。据说当时便确定了三元日授箓的制度。与张天师创道同时或稍后,形成了许多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过起初,它们都实行拜师学道的办法,师弟子间设下盟誓,表示道心不变,不得违逆师长。这种办法,比较适合单线的传承,对于教团的稳固和扩张,显然不相适应。一般说来,正一道道士必须受箓,不受箓就不能做斋醮法事,就无法遣使箓中兵将斩妖除邪,无法拔度救济生灵之困厄,如五代道士孙夷中《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箓后,方可为人章醮。」此外,正一派道士也只有得授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
所以后来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箓方法的优越性,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派、灵宝派等道派,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到了隋唐时代,诸派道教各有宗坛,但又在社会上以统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现,以与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区别。因此,诸派法箓也作出统一的排列。唐代,自最基层的正一箓起,以上清箓为最高,凡一百二十阶,形成严密规范的系统。宋以后,仍有新的符箓出现,比如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都是新出的比较重要的符箓道派,各有自己的符箓授受方法。从北魏开始,历代帝王或有信仰道教的,也曾有人受符箓,而以唐代为最盛。达官贵人、士大夫受箓的就更多了。这些都促进了授箓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道箓的社会地位。
各派符箓,往往都分别有很多阶别。得受符箓是入道凭证,同时由低阶符 向高阶迁升,便意味着其道阶在上升。所以就一派而言,从入道到升迁,其间要有多次受箓。如果要在整个道教界中取得较高的地位,则要分别受诸派综合排列的道箓。
南宋历元,到明初,各符箓派多归于正一派,授箓便成为正一派传承的主要方式。自东汉至于宋代,先后出现过许多种符箓。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合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箓。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道门中及民间习惯称张天师)提举三山符箓,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明代,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后并入正一,正一派实际上成为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它沿袭原来的授箓方式,但对具体的法箓阶次等已经有所改变。到近代,龙虎山天师号称有三十六种箓,七十二种符。但因遭受近代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其符箓已经不全。
授箓有严格的仪轨,但在发展中也有种种变化,当代的授箓,总的来说已经大大精简。授箓对于道派或者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正一修真略仪》说「箓者,戒性情,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自凡入圣,自始至终,先受戒箓,然后登真。」因此受 是登仙的必备条件,具有十分神圣的意义。正因为此,授箓仪式就具有庄严性神圣性,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仪轨。如唐代的《正一授度仪》,内容就涉及到许多方面。因为历代有达官贵族乃至于皇帝受箓,所以那坛场设置,向道门神仙和师父供奉的财物都十分丰富。而且一部大箓,往往包括许多部分在内,授予的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乃至于几年才克圆满。近代以来,社会动荡,授箓仪难以正常举办,即使举行,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古代的烦琐礼仪。
进入二十世纪中期,由于政治变革方面的原故,也由于中国国内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授箓实际上已旷佚。直到80年代,道教诸宫观得到恢复,授箓仪也渐渐恢复起来。先是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对海外和台湾地区的道友授箓,举行过几次仪式。乙亥年下元节(公历1995年12月6日),中国道教协会正式在龙虎山举办首次国内授箓活动。这次授箓,恢复了传统的组织制度,但在具体形式上则作了若干改变。一是时间较短。古代的授箓仪一般至少要经历七天,而该次则只经历三天。时间缩短,当然其中的环节也相应减少。不过,其大节目仍旧保留。全部仪式经历了启师、拜斗、传度、斋供、上表、送圣等。同时,也依据传统,在授箓仪中设传度师、监度师、保举师;并设立护箓大师、护法大师、护经大师、护戒大师、护坛大师和护道大师。
目前,授箓已经列入制度,除江西龙虎山外,茅山等原来的宗坛所在地均可举办授箓仪。
相关参考
《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试行办法》是中国道教协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于2001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第6届第2次理事会修改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原文第一条:根
道教 "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试行办法" 修订间的差异简介
"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试行办法"修订间的差异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于2017年
演礼,「演」谓依照程式进行,也可谓当众表演某种技艺。「礼」即礼仪,指因道德观念或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道教则有种种祷神驱邪、祈福迎祥的科仪。在道教授箓与传戒仪式中,程式之一即为演礼,即求戒受箓者在戒期
张正随,北宋真宗、仁宗时人,字宝神,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据《汉天师世家》载,道教正一派二十四代天师,性格正直敦朴,不与俗接。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诏至京师,吏部尚书王钦若为奏,立授箓院,赐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简介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