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孝经》揭示的为官之道

Posted 儒家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孝经》揭示的为官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道!《孝经》揭示的为官之道

  孝顺父母,维护仁义理智信等人道,是古今不变的正理。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它集中阐发了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孝道,历来是帝王治理国家,臣民保爵修身的必学经典。

  传统美德:孝顺

  “孝”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是“诸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也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同时也是对父母教化的遵循,如果再延伸推广,敬天、忠君、孝亲、尊师其实也都在“孝”的内涵中,所以圣朝的国君用孝道治理国家,臣民用孝道事君立身,“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正统的中华文化中,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根本上还是让人有感恩之心,通过体悟天经地义,秉承父志师教,成器成人后担当份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建功立业,美名扬于后世,父母祖宗都得以光耀,最终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道德境界的提升,这是孝道的完美诠释。

  在古代,诸侯、众卿与士大夫是拥有较高地位的阶层,他们或者是国家的肱骨重臣,治理一方百姓;或者是社会贤达,有知有识,名满天下,代表社会精英,因而所承负的责任也重大,理应成为遵行孝道的表率,《孝经》所阐述的诸侯与卿大夫的孝道,其实也包含士官阶层常保富贵爵禄的为臣为官之道。

  《孝经》包含为官之道

  《孝经》诸侯篇中讲,诸侯应该像《诗经・小雅・小曼》篇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警戒谨慎,“在上不骄”,“制节谨度”。在上而能不骄,谦逊守礼,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财富充裕而不奢靡,就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长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盖诸侯之孝也。卿大夫是国家的栋梁,如果他们能够遵守礼法,“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言行皆遵法道,像《诗经・大雅・烝民》所云,日夜不惰,敬事其君也,则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

  有道的君子居上位者,人尊其為“大人”,所以越處高位越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奉行君子之道,以君子之風德化百姓,才能不負眾望。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因為言行合乎道義,有盛德和趨吉避凶的智慧,為官一任,才能造福一方百姓,積累無量功德,人們歌頌、尊敬他,上下和樂,自然爵位穩固,能保社稷宗廟,是為真孝也。反之,在其位不謀其政,驕橫奢靡,悖逆天道,危害的是众多百姓,其罪孽也必然深重。既违天意,又负民心,爵禄宗庙不保,祖宗为之蒙羞,乃大不孝也。

  孝以仁义为宗旨

  许多伟人,为我们展示了维护人间事理的方式,是众人的典范。

  为臣为官,孝亲、忠君直至立身,皆需遵循道义。所以忠孝并不是一味顺从,《孝经》中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所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用道义来侍奉君王,劝谏不通就辞官不做,绝不助纣为虐。为君为亲者,思想、行为难免会有偏差,为臣子的责任就是提醒、劝谏,使之有所醒悟,从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忠孝仁义,以仁义为核心。教孝以育仁,教忠以全义。没有仁义这个本源,则孝为私情,忠为愚忠,皆不可取。所以孝终于立身,以道义为旨归。

  例如许衡在元朝做官,始终坚持“不仕不义”的原则。在二十七年的仕途中,他刚直不阿,不附权势,“不为利回”,“不为权屈”,被时人誉为元代“魏征”。他多次应诏入朝做官,又多次因当权者“不义”而辞归故里,躬耕农桑。如至元七年(1270年),许衡晋升中书左丞,当时,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在朝擅权,想安排其子忽辛为枢密院佥事,掌管兵权。满朝文武哑然不语,“多阿之”,唯有许衡执意反对。由于阿合马擅权,而许衡又得不到忽必烈的有力支持,他“谢病请解机务”,不以荣贵为心,一生进退出处都以“仁义”为准则,权势不能使之屈服,富贵不能令其折腰,为后世所颂扬。

  古代伟人承传天理人道

  由此可见,儒家提倡的孝道,除了要对父母长辈敬重、孝养和忠贞外,更重要的是谨记他们传承下来的天理人道,修身养德,兼济天下,尽职尽责,堂堂正正立身于天地间,对自己、对百姓、对君王负责,俯仰无愧,汉之张良、苏武、诸葛亮,隋唐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宋之赵普、吕端、包拯、范仲淹、司马光、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明代刘基、宋濂、于谦、海瑞、戚继光、袁崇焕、史可法,清之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贤相良吏灿若群星,不胜枚举。

  中华民族的文化道统能够绵延不绝,神州大地历五千年始终能够成为广土众民的统一国家,以孔子等古圣先贤为发端的士阶层和无数良臣,实在是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那些荣耀显贵但却违背仁义道德之人,如李林甫、严嵩、秦桧等历代奸臣,虽然当时权倾一时,风光无限,留下的却是万古骂名,他们最后给父母、家族带来的都是耻辱和祸殃。

  古今价值更移维护孝道为正途

  如今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已与古时大不相同。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忠孝”精神被中共诬蔑为“愚忠”和“封建”,人性被扭曲消灭代之以党性,党对国人的要求是孝党不孝亲,至高无上的天道、神明统统被否定,党摇身一变成为真理的化身,将一切圣人、神明取而代之,必须绝对服从。

  古人慎终追远,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神明、祖先是国家和宗族最重大神圣的事情,也是孝的表现,然而在中共这里,社稷、宗庙被作为四旧砸掉,挖人祖坟、挫骨扬灰也是常事。至于在阶级斗争为纲的狂热政治运动中,与反革命父母划清界限、夫妻反目、手足相残、朋友互相揭发更是比比皆是,哪里还有半点孝悌可言。

  其实,人们唯有返回到善良纯真的本性,重新走回到人类的正统文化和理念中,躬行真正的孝道,才能够为自己、亲人、家族乃至祖先带来福分与荣耀。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秦朝的为官之道

秦国以及统一后的秦朝非常重视治吏。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选任、官吏的职责、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奖惩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做官需要德行高  什么样的人可以

传统文化 秦朝的为官之道

秦国以及统一后的秦朝非常重视治吏。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选任、官吏的职责、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奖惩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做官需要德行高  什么样的人可以

文章大全 反腐倡廉的名言警句

1、做人不失德,从政不失勤,为官不失廉,为首不失严。2、两袖清风英雄志,梅花香自苦寒来;洁身自好君之道,正气长存歌云霄。3、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4、为官应立公仆志,从

传统文化 一千多年前的育女范本胎教宝典《女孝经》

一千多年前的育女范本胎教宝典《女孝经》  众所周知,《孝经》是儒家讲述孝道之书,鲜少听说还有一部《女孝经》。说起来,这部著作还有一段来历。  唐朝时期,侯莫陈邈(侯莫陈是复姓,邈是名)的妻子郑氏喜欢阅

传统文化 一千多年前的育女范本胎教宝典《女孝经》

一千多年前的育女范本胎教宝典《女孝经》  众所周知,《孝经》是儒家讲述孝道之书,鲜少听说还有一部《女孝经》。说起来,这部著作还有一段来历。  唐朝时期,侯莫陈邈(侯莫陈是复姓,邈是名)的妻子郑氏喜欢阅

传统文化 皇帝的“封桩库”

  风尚,从国家用度、官场风气,到宫廷生活、民间风俗、道德信仰⋯⋯无不涵盖其中。决定社会风尚的境界有两个因素:信仰和朝廷践行。皇帝的道德决定他将行仁政还是暴政,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朝廷的为官之道,继而影响

传统文化 皇帝的“封桩库”

  风尚,从国家用度、官场风气,到宫廷生活、民间风俗、道德信仰⋯⋯无不涵盖其中。决定社会风尚的境界有两个因素:信仰和朝廷践行。皇帝的道德决定他将行仁政还是暴政,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朝廷的为官之道,继而影响

佛教 御注什么意思

日本佛教用语。指皇帝所撰之注解书。御注之卷数不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二经部孝经类有清世祖之「御注孝经」一卷、清世宗之「御纂孝经集注」一卷,以及卷一四六子部道家类有清世祖之「御注道德经」二卷。与佛

佛教 御注什么意思

日本佛教用语。指皇帝所撰之注解书。御注之卷数不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二经部孝经类有清世祖之「御注孝经」一卷、清世宗之「御纂孝经集注」一卷,以及卷一四六子部道家类有清世祖之「御注道德经」二卷。与佛

佛教 御注什么意思

日本佛教用语。指皇帝所撰之注解书。御注之卷数不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二经部孝经类有清世祖之「御注孝经」一卷、清世宗之「御纂孝经集注」一卷,以及卷一四六子部道家类有清世祖之「御注道德经」二卷。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