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重玄学派简介
Posted 玄学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重玄学派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玄学派是道教中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而闻名于世的一个学派,并非有组织的道派。所谓「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认为通过「玄之又玄」而可达到思想上的无滞乃至虚空。重玄派的最初形成当是魏晋玄学的产物,魏晋时孙登以重玄为宗解释《道德经》奠定了这一学派发展的基石。魏晋以降,陆续为道教学者所阐释,并吸取了佛教中观思想。唐代是重玄学派的鼎盛时期,有一大批以重玄为宗的道教学者,如成玄英、李荣、蔡子晃、黄玄颐、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杜光庭、王玄览等俱「以重玄为宗」。其中以成玄英、李荣等最为突出,经他们的努力,重玄派成为道教老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唐玄宗李隆基注释《道德经》亦采用其说。重玄派解释《道德经》有两大特征,一是援引《庄子》来阐释老子思想,二是援引佛教哲学,特别是吸取了佛教三论宗和天台宗的思想阐发老子玄理。这就发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使其更具思辩性。另一方面,重玄派也给佛教思想以影响,如三论宗的著作中即多次提到「玄」和「又玄」的概念。重玄派注重玄理思辩,在隋唐佛道的理论之争中,多由重玄派人物代表道教方面参加,重玄派也因此在当时道教中占重要地位。直到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较浓的重玄之风,但重玄派整体上已趋衰微。南宋时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义,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学说,此其遗风。重玄派的学说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修持理论上融会贯通,是后来道教内丹学的哲学支柱之一。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9至264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174至225页。 李养正主编:《道教手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5页。相关参考
彭志祖,元世祖中统年间人。赐号葆真大师,赐紫衣。长春宫玄学讲经师。
胡混成,南宋初人。因避战乱南渡,寓居广陵,自号玄学进士。修炼内丹之术,撰《金丹正宗》。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后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于符箓派。该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教主流,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
南宫派,「南宫」在道教中多指「南昌朱宫」,即「南昌炼度司」,乃道教炼度科仪中火炼亡魂使之更生的场所。以「南宫」作为教派名称,在道教中有两指。一为近代道士易心莹《道学系统表》中所列「南宫宗」,为道教宗派
派,「派」字本义为水的支流,又可引申为一个系统的分支,如「派别」、「派系」、「宗派」、「党派」等。道教初创之时即有不少派别,据《三国志‧张鲁传》及其注引《典略》等记载,当张陵于东汉末年在蜀地传道时,尚
茅山派,以茅山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称「茅山宗」。茅山宗承袭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中心发展的别称。茅山宗的开创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陶弘景于南齐永明十年(492年)归隐茅山,他四处搜寻杨羲、许
上清派的成立和陶弘景的努力分不开。在陶氏之前已有上清派的雏形,造作了一些经典,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陶弘景有意识地构造上清派自身的传授系统和演变历史,并总结和发展了遗留到他手里的上清派经典,集其大成,以
丘祖创龙门派龙门派创于宋元间太祖师王重阳弟子丘处机祖师,故为重阳派的支派一种,主张继承重阳师训。惩忿窒欲──心神不摇,不管肉体久暂,只求精神永留融汇儒佛──重阳祖师建议门徒读《心经》、《孝经》、《老子
闾山派是道教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流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以「闾山」为其大本营而得名。相传闾山在闽江之底,凡人不能目见,唯有修行到了高级阶段才能进入江中洞府。这种说法尽管显得神秘,但却反映了
南无道派宗谱,记录全真道支派「南无派」谱系的典籍,清代道士刘名瑞编修,一卷,见今人王卡主编《三洞拾遗》。南无派为全真道的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谭处端为开派祖师。《南无道派宗谱》释「南无」之派名曰:「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