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上清派简介
Posted 宗教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上清派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清派的成立和陶弘景的努力分不开。在陶氏之前已有上清派的雏形,造作了一些经典,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陶弘景有意识地构造上清派自身的传授系统和演变历史,并总结和发展了遗留到他手里的上清派经典,集其大成,以众真告诫的方式宣布上清派的成立。陶弘景是使道教在教理上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身在具有较高文化传统的士族家庭,幼年即喜读《神仙传》之类的道书,由于仕途上不得志,于三十六岁便归隐茅山修道。他性好著述,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医术本草。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特别在药物学上有重要贡献。他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神农本草经集注》、《合丹法式》等。他虽然身在山林,但仍热衷于政治活动,只不过他的活动同早期道教徒不同,他是要帮助统治者稳固统治秩序。他的《真灵位业图》把神仙划分等级,就是替人间的封建等级制找根据,以便维护这种制度。经过陶弘景努力而形成的上清派,没有致力于大规模的集体宗教活动,而是注重个人闭门独户进行修炼,故其信徒多是知识分子。除了吸收道教内部其他各派修行方法,上清派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坚持通过炼神的方法去达到炼形的目的,把佛门炼神的义理吸取进道教。上清派极看重精神的修养,认为要获得形体永存的高级方法就是存神和行气。灵宝派向佛教学习,上清派比灵宝派学习得更多。主张三教合一,借用佛教理论来完善本派,这是上清派的又一大特征。正因为如此,上清派在宗教理论上比灵宝派更有系统,更富于理论思维。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87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8至198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卷,第三章第六节。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一卷,第102至104页。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72至75页及第95至103页。 李养正主编:《道教手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00至102页。相关参考
茅山派,以茅山为中心而形成的道派,又称「茅山宗」。茅山宗承袭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中心发展的别称。茅山宗的开创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陶弘景于南齐永明十年(492年)归隐茅山,他四处搜寻杨羲、许
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研究作者:陈文龙出版:山东:齐鲁书社,2015年书号:9787533332365 序绪论第一章 上清灵宝派融合源流第一节 宋以前灵宝派融合源流第二节 宋代天台道教第二章
南岳天台派,上清派的支派之一。唐代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至司马承祯时又开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马承祯(647―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天台白云子和赤城居士,河内温人,晋王后裔,曾师事潘师正,居
马罕,字子言,东晋时浙东剡县人。上清派第五代宗师马朗堂弟。据《真诰》、《茅山志》载,因与兄敬奉经宝,保经有功,封为「上清仙卿辅正先生」。上清派第六代宗师。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后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于符箓派。该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教主流,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
天心派是宋代正一派的一个支派,以传授一种新符箓「天心正法」而得名。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说:「淳化五年(994年)饶洞天掘地得天心法箓,并访五代名道士谭紫霄受学,成为「天心初祖」。」此后道士王太初以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紫文行事诀编 著:卷 数:三卷正统道藏:字号涵芬楼本第册新文丰本第册三家本第册道藏提要:编号中华道藏:三洞真经洞真上清经第2册 《紫文行事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
元丹丘,唐朝人。天宝年间师从上清派高道胡紫阳出家为道士。隐居修炼于嵩山,道成后,云游天下。善诗文,与李白交往甚密,多有诗歌往来。
李景(日英)(?—1164年),字灵晖。南宋初句容(今属江苏省)人。茅山上清派第三十代宗师。据《茅山志》卷一二,李景和胞弟,事母至节,年四十,不娶妻。母卒,从景和为道士,景(日英)至性淡泊,一入大静,
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千山武夷山武当山青城山茅山崆峒山终南山合皂山齐云山崂山龙虎山庐山罗浮山茅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