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遂我自然简介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遂我自然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遂我自然,「自然」本为道教推崇的概念,也是道教徒为人处事、修炼求仙的一般原则。「遂我自然」一语则出自唐代道士司马承祯著作《天隐子》之中,意谓顺从人之自然本性。司马承祯 (647—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曾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隐居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则天亲降手敕,赞美其道行高操。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召入宫中,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其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因所答颇合帝意,故得赐宝琴及霞帔。唐玄宗曾于开元九年(721年)迎其入宫,亲受上清经及法箓。开元十五年(727年),又召入宫,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其意在五岳各建真君祠。羽化之后,得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諡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著有《天隐子》,认为人之天赋中有神仙素质,只要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污,「遂我自然」,也即遂顺人的自然本性,勿为邪见所凝滞,就能修道成仙。他将修仙过程分为「五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将修道分为「七阶次」(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并认为「五渐门」与「七阶次」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与「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
唐.司马承祯:《天隐子》,见《道藏》,第21册。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相关参考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自然集编 著:卷 数:一卷正统道藏:太平部夜字号涵芬楼本第117册新文丰本第7册三家本第4册道藏提要:编号247中华道藏:道教论集全真文集第27册 自然集,撰人不详
道教信仰大道道的初义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道的主要内涵道的主要功能德德的主要含义体道合德得道可以成仙道法自然自然的内涵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宇宙论宇宙论开天辟地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天地开辟的过程三十六天幽冥
贾自然,唐人。衡岳太平观道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三载,遇南岳真人陈少微而礼之。后遇青城丈人,降授九一飞仙秘术,功成仙去。
道教信仰大道道的初义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道的主要内涵道的主要功能德德的主要含义体道合德得道可以成仙道法自然自然的内涵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宇宙论宇宙论开天辟地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天地开辟的过程三十六天幽冥
谢自然(?—794年)中唐时华阳(今属四川)女道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天台山志》载,赋性颖异,自幼入道,诵经过目不忘。及长,好琴书、善笔札,能属文,言谈迥高。年四十,云游至青城、峨嵋、
白自然(?-1242年)字常道,号阳和子。金末岚谷(今属山西)人。世本务农。生而聪慧,喜读老庄书。未冠,父兄皆殁,事母以孝闻乡里。母卒,遇神峰默然子刘先生,遂于本州天庆观出家为黄冠师。大安末年(121
周自然,明初金台(今河北易县)人。《武当山志》载,自幼入全真教。及长,游于四方,以道化俗,以药济人。洪武初年来住武当山五龙宫。远近以其道明药效,咸敬慕之,道价隆盛。年将耋耋,而肌若童稚。后无疾而逝。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洞玄度灵宝自然券仪编 著:卷 数:二仪同卷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化字号涵芬楼本第293册新文丰本第16册三家本第9册道藏提要:编号518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灵宝诸斋仪第43册&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编 著:卷 数:七经同卷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辰字号涵芬楼本第29册新文丰本第2册三家本第1册道藏提要:编号45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三洞经教第6册&
道家(也被称为道教)是中国哲学归于老子(约公元前500年),其从民间发展宗教的人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的中国,成为国家的官方宗教下的唐王朝。因此,道教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种宗教。它强调顺其自然,“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