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文检是什么

Posted 奏疏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文检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检是什么?文检简介

  「文检」指道教科仪施行过程所使用的文书总集。地方道坛经常根据其所适用的仪式类别而将这些文书分门别类编辑成册,方便在正式行科之前预先依照需要备办,诸如:《显应坛文检》、《吴氏文检》或《各朝法事意》。行仪道士使用这些不同种类的文书与其相应的天界官僚系统进行交通。根据不同呈送对象的位阶或文书性质,这些文书可以区分为:奏疏、符命、关、牒、榜、意文等。

  其中,道士代替斋主或醮主将其心意呈送给上位神明的文书即为奏疏,或称「章」、「表」、「疏」、「词」、「启」、「笺」、「申」 、「请」等,不同时代、道派或呈送对象则有不同的称呼方式。一般而言,奏疏具有固定的书写格式与相关规范,必须依按制作。诸如近代道教内部流传的杂记作品《道教源流》便规范:「表」必须采用黄纸,所以又叫作「黄素朱表」;而书写表文必须要先沐浴更衣,焚香端坐,而且不可以将已经写好的表文安置在污秽浊乱的地方。所有的奏疏之中,尤其以「青词」最为重要。灵宝早朝科仪进呈三清天尊的表文,便是以朱书青纸的形式书写,以此丹青之色来象征呈词者「披肝沥血」的虔诚心意。这样的做法仍是延续唐代以来的古老传统。这些上呈高位尊神的奏疏,则须以黄色长方形立体纸盒封装,称之为「方函」。

  至于「符命」,则是天界某官僚机构所发出之行政命令,多为命令文书(诰文)结合符文的形式构成,形成所谓的「玉符诰命」。如台湾南部灵宝道坛经常使用〈玉清总召万灵符命〉,敕召多种官将吏兵、功曹使者与城隍土地,来为道士呈送奏疏。这些受到符诰敕召而来的官将、使者,道士则会另外发给祂们「关」文,一方面命令其持送奏疏,同时具有通行天界的凭证功能。其文末上部通常大书「关」字以为标志,道士则会在其上朱批「行」字。至于发给下级鬼神,方便其持执来赴道场的文书则称为「牒」,其文末上部通常大书「牒」字,其上则由高功朱批「移」字。无论是发给官将的「关」或下级鬼神的「牒」,都是由道士在坛场临时设置的行政机关──「灵宝大法司」所发出的,故关牒之首均会标志此一司额。而这类发给下位官将、鬼神之关牒,则无须以方函封装,仅以长形信封形式的「壳」装束,古称「可漏」。

  除了上述通过官将呈送天界的奏疏之外,奏疏内容也会以「榜」文形式张贴公告于斋醮坛场,用以向降赴法会的诸神或孤幽昭示醮典或斋会的相关讯息。其中,用以昭示诸神者采用红榜,而公布孤幽者则作黄榜,但其左端上部都会大书「榜」字,以为标志。榜文的张贴往往安排在指引鬼神来临的旗灯升起之后,所谓的「扬旗张榜」科仪。

  斋醮意旨的表达,除了以呈送奏疏或张贴榜文的形式表现,每坛科仪在其启禀诸神时,也会以口头形式向其说明建醮或修斋意旨,科仪书中经常以「入意」二字标明宣说意旨的时机。为了避免口头宣说时的错误或缺漏,道士经常事先准备一份「意文」方便宣读。醮典意文又称「福疏」,通常以墨笔书写在朱纸之上;斋仪场合则是以墨笔书写于白纸之上。意文内容通常以主行科事者之职位与法名起始,其次则列记醮主及醮局成员名单,最后说明斋醮源由、目的与仪式程序。由于「意文」仅似备忘录性质的文件,因此在斋醮科仪结束之后无须如同其他文书一样焚化,而得以保留作为历史记录或建醮纪念。

相关参考

道教 宋元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目录1 北宋道教 1.1北宋统治者崇道1.2北宋道派1.3道教教理的建设2南宋金元道教3参考资料 北宋道教 北宋统治者崇道北宋

道教 两晋南北朝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目录1两晋道教1.1西晋道教1.2东晋道教2南北朝道教3派别4参考资料两晋道教道教发生于民间,并组织了起义,威胁到统治者,于是

道教 道教建筑简介

道教艺术道教文学道教绘画道教音乐道教雕塑道教建筑道教建筑是道教供奉神仙的场所,也是道士修行、传道和生活的地方。道教建筑从汉晋时期的「治」、「靖」,至南北朝时期演变为规模较大的「馆」或「观」,到了唐代发

道教 民国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江西都督府取消了龙虎山正一的「天师」称号,道教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宫观田产也受到冲击。1928年,

道教 道教散文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散文是道教文学的一大类型。其渊源可追溯于老子、庄子的哲理散文。由于早期道派的创立者大多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他们采用散文体式来编撰道教经

道教 隋唐五代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目录1隋代至盛唐时期1.1隋代道教1.2初唐至盛唐时期统治者的态度1.3初唐至盛唐时期道派的融合2安史之乱后至五代十国时期道教

道教 道教掌故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历史上将国家的旧制旧例称作「掌故」,后来氾指一国的典章制度或乡里人物等故实。道教掌故即在道门中被广泛认可的制度或故事。道教掌故相当之多,

道教 道教楹联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或称「对联」,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尤其是房屋大门,更

道教 道教戏曲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戏曲的产生与神仙人物故事在社会上的流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脚本都以神仙为主角。目录1起源2特点3元代以后的发展4相关条目起源道教戏曲

道教 敦煌道教文学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敦煌道教文学是中国文学特定空间中的一种特殊成果,也是道教活动与思想在文学中的反映。所谓「特定空间」指的是「敦煌」这个区域。由于敦煌石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