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寇谦之简介
Posted 天师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寇谦之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寇谦之简介
寇谦之(365-448),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出身北方士族,年轻时修习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至华山修道。之后,宣称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辅佐北魏太武帝(423-452在位)。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他对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创建的天师道教义进行改革,清整教团组织,史称其教团为新天师道。他实现了道教与政权的结合,使道教成为北魏政权之国教,将道教的发展推至一高峰。
寇谦之自幼喜好仙道,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寇谦之少年时修习张鲁(?-216)所传的道术,但无效果。因至心慕道,感动上天,而有仙人成公兴下降人间,带领他入华山、嵩山修道。七年之后,寇谦之不敢服食成公兴托人送给他的药物,嫌其恶臭。成公兴因而告诉他,无法成就仙道,但在政治上可以当帝王之师。寇谦之自称两次得遇神仙并授与他天书。第一次,在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五十一岁时,太上老君亲自降临嵩山,授予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要他宣扬此经典,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此外,又授他服气、导引的口诀与方法。《正统道藏》收录的《老君音诵诫经》,主要内容为天师道的戒律及授箓规范,陈国符认为可能是《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的残本。
第二次,在泰常八年(423),寇谦之五十九岁时,太上老君的玄孙牧土上师李谱文降临嵩岳,赐给他太真太保宝九州真师、治鬼师、治民师和继天师等四录,又授《天中三真太文录》,也号称《录图真经》,共六十余卷,用以劾召百神,传授弟子。并令他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兴造静轮天宫。
泰常八年,因宰相崔浩(381?-450)的推荐,寇谦之得到北魏太武帝重用。寇谦之为太武帝祈福于中岳嵩山(440),据载,其精诚感通天地,太上老君冥授太武帝「太平真君」之号,及赐帝冠服并授予符箓。遂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元年。两年后,寇谦之奏请兴建静轮天宫。太武帝亲自登坛受箓。此后的北魏帝王即位,都进行此一盛大的宗教仪式。446年,崔浩建议太武帝灭佛,而寇谦之反对。寇谦之死于太平真君九年(448),享寿八十三。他辅佐太武帝达二十四年,是新天师道最为昌盛的时期。
寇谦之对神仙之说见于《魏书。释老志》。其载上界有三十六重天,每一重天各有一宫,宫中都有一神主持。其神仙谱系和五斗米道的信仰完全不同,诸天尊、神仙间的等级和从属关系更加明确。他所信奉的神仙也和南方的葛洪及稍后的陶弘景(456-536)《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提及的神仙不一样。
寇谦之把道教的养生成仙思想和佛教的轮回观念结合,提出了新天师道的成仙之路。道教主张炼形,注重今世的修炼,但寇谦之把轮回观念引入道教,认为人的前世所作所为对今世的修炼颇有影响。寇谦之的主张使信徒对修道成仙多了一分希望,即这辈子的修炼即使成不了仙,功夫可以累积到下辈子。使道教由今世成仙,增多了累世成仙的理想。寇谦之强调成仙需得仙人传授方法与赐神药,此正可理解其劝太武帝建造静轮天宫,必须达不会听到鸡鸣狗吠的高度,乃是为了方便天神下降,与神交接。
历史上称寇谦之所改革的道教为「新天师道」,相对地,称他自少年即修习的天师道张鲁之术为「旧道教」。他改革旧道教,建立新道教的基本内容,可分成下列五点﹕
一、整顿教团组织
在天师道教团组织中,「天师」是天师道领袖的称号,由张道陵子孙世袭。而「祭酒」则是天师道各级干部的名号。他反对天师及祭酒世袭,不承认张衡、张鲁的天师地位。这对他自己的天师地位的合理性,提出了有力的说明。
二、废除租米钱税制度
寇谦之在废止祭酒世袭的同时,宣布祭酒私自收租米钱税,是三张伪法,必须除去。道官祭酒传授治箓符契,为信众治病、消灾祈福时,不可收取财帛。寇谦之这种措施不仅是合乎统治者的立场,也能更正道官索财的不良风气,减轻道民的经济负担,有助于教团正常的发展。
三、反对男女合气之术
道教人士修习的男女合气之术,又称为「房中术」或「黄赤之道」,本是一种讲求节制性欲,留下善人种子的优生法,也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养生法。寇谦之反对男女合气之术的理由,则着重在社会风气的维持。由于有些道士假借房中之名,将男女合气的养生法变成淫秽之术,使房中术失去了节欲宝精的积极意义,而沦丧成伤风败俗的东西。某些道官妄传张道陵所授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淫风大行,损辱道教。因此,寇谦之决定废除男女合气之术,禁止男女官箓生修习黄赤之道,改修清异之法。
四、增订戒律、提倡礼教
寇谦之的新道教专以礼度为首。他为维护教团的纪律,吸收了许多儒家的礼法,主张父慈、子孝、臣忠。关于道官与道民应守的种种诫律,有详细的规定。在众多的诫律中,寇谦之严厉反对以下犯上的作乱行动,尤其是人民兴起的反政府行动。寇谦之的戒律内容除了有宗教上的修行的准则外,也包含了符合统治者所要的尊君礼法。
五、改进宗教仪式
寇谦之非常重视斋醮仪范,他认为单是修链服饵、辟谷、导引等方术,只能够有治疗病痛,不能获得长生。要得长生,必须诵经礼拜。想要修学长生的人,要好好地共同在诵诫下功夫,建立斋功香火,等斋功练成后,感动天地,便可以长生。针对诵经、守诫与修建斋功香火,寇谦之订定了一系列的斋醮仪式,如道官授箓的斋仪、道官道民求愿的斋仪、道民犯律解度的斋仪、为人治病的斋仪、为亡人超度的斋仪、举行三会的仪式等。
此外,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岳嵩高灵应碑〉,一般以为是寇谦之所撰,记录了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及宣扬道教的事迹,对世人研究中岳庙极具历史价值。
寇谦之凭借着北魏拓跋氏政权的力量,改革张道陵所创立的天师道。北魏帝王登道坛受箓,以象征其即位之符合天命,道教因而成为国教。这是寇谦之的宗教实践成绩,也是其在道教发展史上的成就。然而,「新天师道」随着他的死亡,也跟着没落。
相关参考
李皎,南朝人,寇谦之弟子。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九载,修炼服气辟榖术,数十年隐居常山。年九十余而卒。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老君音诵诫经编 著:寇谦之卷 数:一卷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力字号涵芬楼本第562册新文丰本第30册三家本第18册道藏提要:编号779中华道藏:三洞真经太玄部经诀‧正一部经箓
方谦之,字道冲。南朝梁时冀州赵郡柏县(今属河北)人。入天目山修道。据《道学传》、《三洞珠囊》载,平素以道行教化乡民,使百姓改恶从善,皈依道教。乡有贫困而死者,为之掩骼埋枯,周穷济急。教人行大法,斋则六
1、北魏毁佛北魏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
1、北魏毁佛北魏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
1、北魏毁佛北魏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
(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泰常八年(423)以太宗驾崩而卸官。其后,与道士寇谦之交结,同为太武帝所重。二人协力促使太武帝
(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泰常八年(423)以太宗驾崩而卸官。其后,与道士寇谦之交结,同为太武帝所重。二人协力促使太武帝
(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泰常八年(423)以太宗驾崩而卸官。其后,与道士寇谦之交结,同为太武帝所重。二人协力促使太武帝
(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泰常八年(423)以太宗驾崩而卸官。其后,与道士寇谦之交结,同为太武帝所重。二人协力促使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