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陈撄宁简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陈撄宁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爱《庄子 ‧大宗师》中提到的「撄宁」意境,遂改名为撄宁。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公元1881年),1969年逝世。陈撄宁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十一岁已通读四书五经,才华过人。由于长年刻苦读书,使得身体虚弱,十五岁罹患童子痨(类似今天的肺结核),当时的医生都说无药可救,遂学医,并开始实践仙学修养法,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陈撄宁的仙学启蒙相当早,十岁读葛洪的《神仙传》,因此萌发学仙的念头,但父亲、长辈却禁止他翻阅道教、仙学的书籍,直到他生病之后才不再干涉,方可自由学道。除了研究中医学理、仙学修养之外,陈撄宁也大量汲取西方科学知识,后来虽然考上安徽省高等学堂,又因病休学,未能毕业。
陈撄宁在二十八岁旧疾复发后,知道所学不足,遂在姊夫乔种珊的支持下,游历名山胜迹,四处寻访名僧,认为佛教的修养法偏重心性,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帮助,遂转而参学道门中人,但收获也不多。三十二岁时,陈撄宁下定决心自己看书研究,不仅费时三年在上海白云观通阅五千余卷的明代《正统道藏》,之后又花了三年遍读佛教《大藏经》,并参访佛教高僧。
公元1916年,陈撄宁正式和吴彝珠结婚,定居上海,两人开设诊所,平日行医之余便研究仙学、养生,为人讲授修炼功法,也曾和朋友从事烧制外丹、起乩扶鸾等宗教活动。公元1922年至公元1932年,陈撄宁与妻子及道友郑鼎臣、黄邃之、谢素云、高尧夫等人,曾进行地元丹法的实验,后因战乱而停止。
1933年7月1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的老板张竹铭出资发行《扬善半月刊》,汪伯英担任编辑,陈撄宁为此撰写大量稿件,一反传统道教的保守、秘传作风,毫不保留地详细答覆读者来信,并将问题和信件公开发表,试图让社会大众都能认识仙学,直到1937年秋季才因战事被迫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1939年1月发行的《仙道月报》延续《扬善半月刊》,至1941年8月再度停刊,前后共发行32期。陈撄宁除了在这两部期刊阐述仙学思想,1935年还曾为仙道初学者编辑出版《道学小丛书》、《女子道学小丛书》;1937年5月,张竹铭、汪伯英、许得德等人成立《丹道刻经会》,吴竹园担任会长,陈撄宁担任顾问;1938年5月,张竹铭创立的上海仙学院,由陈撄宁主讲,至1941年6月结束。在此期间,陈撄宁编辑撰写或讲学的内容,包含《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经诗注》、《悟真篇》、《周易参同契》等道书,《金丹三十论》、《口诀钩玄录》等仙学文字,专论外丹的《琴火重光》。
对日抗战时期,陈撄宁大力提倡传统宗教和文化中的学术精粹,以此作为抵御外侮、振奋民心的重要武器。1942年,陈撄宁提出《复兴道教计画书》(1947年修订后由上海市道教会出版),试图振兴的不只是道教,更包含民族和国家。这类构想被学者称为「仙道救国论」或「道教文化救国论」。
1953年,陈撄宁应学生胡海牙(公元1914年——公元2013年)的邀请,讲解中国医学、仙学,并正式迁居杭州,同年获浙江省政府聘任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陈撄宁先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来被推选为会长。1961年,陈撄宁连同多位人士,推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的成立。1962年8月,创办《道协会刊》,即日后的《中国道教》。早在1930年代,陈撄宁就感叹「道教人才太少」,因此一直致力于培养人才,虽然曾产生「道教讲经坛」、「道学研究院」的构想,但要等到1962年9月,正式成立「道教徒进修班」才算实现。即便这些道教事业后来因文化大革命而宣告终止,却对日后中国道教学院、各地道教教育机构的成立产生深刻影响。
公元1988年,中国道教协会搜集整理陈撄宁的遗稿、书信及诗词,出版《道教与养生》一书。陈撄宁的养生思想、针灸医药、仙学理论以及对太极拳的体悟、对丹道经典的阐述注解,大多由弟子胡海牙整理出版成《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仙学必读》、《仙学指南》、《仙学辑要》、《陈撄宁仙学精要》等书。
台湾也有人提倡陈撄宁的仙学。1949年,不少修习仙道的人随着国民政府来台,其中包含陈撄宁在上海仙学院的学生袁介圭(公元1903年——公元1980年)。1963年,由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今人出资,袁介圭担任顾问,其弟子许进忠担任编辑,印行《仙学》月刊;袁介圭、徐伯英、李乐俅、宋今人等,对《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加以选辑、整编,1978年出版《中华仙学》两册;1982年,许进忠等人成立仙道杂志社,《仙道》双月刊于同年创刊。这三种出版品,不论在名称或内容上,均承袭陈撄宁的仙学概念。此外,真善美出版社发行诸多道书、仙学读物,亦曾出版陈撄宁的作品。台湾逐渐兴起研究仙学的风潮,宋今人可与萧天石(公元1908年——公元1986年)并列为两大推手。
陈撄宁曾于《扬善半月刊》叙述自己「幼读儒书,二十岁学道,三十岁学佛,四十岁又学道」、「正式的导师有五位:北派两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虽不能说专属于某一派,但论及全真龙门派,辈份则算是第十九代圆字派。」陈撄宁谈论佛法概念的文章,曾数度被佛教杂志《觉有情》刊登,可见他对佛教亦有深刻见解,于三教之间自由出入,不觉得有障碍。在清末民初以来崇尚科学、注重实证的理性氛围下,道教发展陷入困顿。陈撄宁一生的思想围绕在「仙学」,主张「仙道有别」、「重研究,不重崇拜」,去除道教色彩的作法,反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道教的核心内容,避免成为被时人唾弃的迷信、旧思想。陈撄宁重视道教的学术研究和道教人才的培育,并大力提倡「仙学」,广泛宣扬道教的养生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
【撰写者】
吴瑞明(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生)
【参考文献】
1.吴亚魁,《生命的追求:陈撄宁与近现代中国道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上)〉,《弘道》2009年第1期(总第38期),页53-62。
3.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下)〉,《弘道》2009年第2期(总第39期),页54-66。
4.赖慧玲,《二十世纪仙学大师── 陈撄宁仙道养生思想研究》,台北:新学林,2014。
5.李丽凉,〈1949-1990台湾仙道史──以《仙学》与《仙道》为主的考察〉,收入赖贤宗、萧进铭主编,《台湾的仙道信仰与丹道文化》,台北:博扬,2010,页195-226。
相关参考
《道教与养生》,近现代中国道教学者陈撄宁(1880―1969年)的学术文集。陈撄宁是道教居士,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对于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很有研究,一九六一年曾担
《道藏书目分类》,有关《道藏》书目分类的著作,陈撄宁著。陈撄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对《道藏》书目重作分类,五十年代又再加修订,但在文革动乱中该稿已散失,现仅存分类举例稿。他认为《道藏》旧目录分为三洞、
以道教的资料整理与分类的,还有诸多考证而言,在下甚是赞赏陈樱宁先生,而先生学识渊博,为人方正也是一大风范。如他的自传中云:“先寻访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
以道教的资料整理与分类的,还有诸多考证而言,在下甚是赞赏陈樱宁先生,而先生学识渊博,为人方正也是一大风范。如他的自传中云:“先寻访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
传统文化 一代仙学大师“当代的太上老君”陈撄宁这么牛,修道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道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道教协会第二任会长陈撄宁先生毕生致力于仙学研究,对中华丹道的推广功不可莫。民国期间陈先生认为中华民族被列强所欺,只有修炼丹道至出阳神后才能跟西方人比拼,因为元神不怕核武器
传统文化 一代仙学大师“当代的太上老君”陈撄宁这么牛,修道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道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道教协会第二任会长陈撄宁先生毕生致力于仙学研究,对中华丹道的推广功不可莫。民国期间陈先生认为中华民族被列强所欺,只有修炼丹道至出阳神后才能跟西方人比拼,因为元神不怕核武器
《道教系统表》,有关道教宗派的学术著作,近人易心莹道长编著。易心莹为民国时期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主持,学识渊博,与近代著名学者蒙文通及陈撄宁皆有密切交往,曾有《道学系统表》、《寄玄照楼书——论道教宗派》、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简介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