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全文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Posted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全文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全文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2023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前,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会后,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按照会议明确的传达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切实体现到今年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润秋部长代表部领导班子作了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新时代10年取得的成绩,部署安排了2023年重点任务。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使命、胸怀大局,知责担责、苦干实干,有效应对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困难挑战,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这里,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大会通过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还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重要部署。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下面,我在润秋部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生态环境系统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导学领学和当面提领,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动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之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老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回望历史,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取得辉煌成就。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周恩来总理关怀支持下,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跟进并融入到全球环境与发展议程中。1973年也就是50年前,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将环境保护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等“八项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创新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的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党和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二〇三五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安排,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绘就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更加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二、高高扬起思想旗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拨云见日、直抵人心的强大真理力量,是引领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光辉旗帜,是抓工作、干事业、谋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自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应对复杂局面、顺应形势变化,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有三点至关重要。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先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报告还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世界公认、人民认可,但也要清醒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缓解,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明显,生态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接续奋斗中把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的实景图。

二是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摆在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这个大局面前,各部门都有责任,生态环境部门也责无旁贷。因为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要靠发展来解决。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生态环境政策与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支撑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助力今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决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对突出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部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时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三年来,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认真落实“三个治污”的要求,切实提高污染治理成效。实践证明,“三个治污”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和“本”,是生态环境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有大量改革发展难题、矛盾问题需要破解。要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三个治污”的工作方针,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十四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好五年和一年的关系,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又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齐步走”“一刀切”,坚决反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坚决反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以实打实、不掺水分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取信于民。

三、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必须善于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规律,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将系统观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当前,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对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同,工作重点、难点和主攻方向也应当有所不同,同志们都有很深的体会,需要大家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思考和把握。这里,我想从大局和全局着眼,立足顾大局、懂全局、悟本行、干本职,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仔细琢磨。

第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生态环境部门的切入口在哪里,主要抓手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再加上当前一些地方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冲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的一道非常规重要关口。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认真思考和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怎样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更加精准科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这些问题事关生态环保事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环保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性转移突破,需要通过探索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思路更明晰、方法更得当、举措更扎实。

第二,在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落实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求中,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守住底线,把牢绿色发展方向不偏航、不失速。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合理增长。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回顾过去的5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美国同我国打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沉着应对、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要求,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面对开局之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任务,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增强全局观,认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如何在其中发挥好职能,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形势,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把握好环境政策优化调整的时度效,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一方面,要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校准把住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三,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呈现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下,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摆布各项工作的优先顺序。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需求更多、层次更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尽管还需继续努力推进解决,但社会集体焦虑心理已经有所舒缓,如果一些治污措施影响到生产生活,一些群众可能会不理解、不支持。同时,老百姓对身边的噪声、油烟、恶臭等环境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相关信访和投诉举报居高不下。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准定位,在中观层面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摆布各项工作的优先顺序,以及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

除了以上我讲的3个问题,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学深悟透,结合实际研究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动解决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这方面,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把自己能办的事情办好、把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同时为其他地方解决类似层面的问题蹚出新路、提供借鉴。对于需要部里推动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部里反映,我们创造条件,逐步推动解决。

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生态环境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机关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里,我着重就新时代新征程上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着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强调五点要求。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越好,政治站位就会越高,观察事物的眼界就会越宽,谋划发展的理念思路就会越科学,抓班子带队伍的底气就会越足。要自觉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更加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结合职责、创造性落实上下功夫,把活学活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变成我们的看家本领,转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二是做到胸中有“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一条就是胸中有“数”。他强调,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

“胸中有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而言,首先要对“国之大者”胸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密切跟踪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自觉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下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要对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胸中有数,各个地方的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都不一样,能够调动的资源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的路径、策略和方法。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把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数据背后的组份及来源搞清楚,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合理区分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事半功倍。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全面增强履职尽责所必须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既要眼睛向外,抓好外部经验学习;又要注重眼睛向内,多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使我们的工作活力更强、动力更足。要对生态环境领域各种风险及其原因胸中有数,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三是努力做到工作接地气、通俗化。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讲授哲学,写作《实践论》《矛盾论》时,十分注意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因而受到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金句,既接地气又有个性,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生态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注意避免桃花源中、曲高和寡。制定政策、宣讲政策都要更加考虑通俗化、大众化,采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更好为群众所掌握、为基层所掌握,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在法治框架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是学会做群众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群众工作,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开展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接地气、察实情、聚民智,通过扎实调研,找准问题、找对路径,找到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扎实推进落实,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同志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取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成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而团结奋斗。

来源:生态环境部

相关参考

淄博网站优化(权威发布丨淄博发布三项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

...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邀请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桂君向社会发布全市优化政务服务最新改革创新成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昊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市政务服务中心...

淄博网站优化(权威发布丨淄博发布三项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

...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邀请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桂君向社会发布全市优化政务服务最新改革创新成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昊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市政务服务中心...

洛阳玻璃钢化粪池(洛阳新闻发布会丨环境整治扶贫: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剑松,宜阳县香鹿山镇党委书记赵青海,孟津县小浪底镇明达村党支部书记杨瑞安,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仓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谢健圆等做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

洛阳玻璃钢化粪池(洛阳新闻发布会丨环境整治扶贫: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剑松,宜阳县香鹿山镇党委书记赵青海,孟津县小浪底镇明达村党支部书记杨瑞安,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仓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谢健圆等做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

江阴至泰州危化品短途运输(护一江清水 领绿色发展——访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

...是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方法,江苏是如何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系统推进长江生态修复治理的?又是如何推动沿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全省协调发

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谈中央环保督察: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直面问题)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在现场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

湿地有什么环境功能(第一观察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书记这样强调湿地保护)

...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为湿地保护事业指明方向。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但由于保护与利用矛盾加剧,过...

湿地有什么环境功能(第一观察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书记这样强调湿地保护)

...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为湿地保护事业指明方向。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但由于保护与利用矛盾加剧,过...

爱丽纳(践行总书记嘱托丨 闽宁姐妹携手种出脱贫攻坚“幸福花”)

...好产品卖到福建去!”6月14日至6月17日,福建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姗娜率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省女企业家协会、省女企业家商会代表15名前往宁夏固原考察。每到一处产业园区、扶贫工作室,女企业家们都结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