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

Posted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大臣对皇帝御驾亲征的讨论,有说该亲征的,有说不该亲征的;有时候说皇帝亲征好,有时候说皇帝坐镇京师好。反正是各逞口舌之利,说得天花乱坠。这可苦了我们,到底谁说的对啊?


御驾亲征到底好还是不好

战争是实力的较量,看起来实力强的,胜算大;看起来实力弱的,胜算小。实力包括战争中可以使用的手段和军队的战斗意志。战争中能够使用的手段,是物质力量,可以根据双方掌握资源数量的多少计算出来。

物质条件充裕,能够使用的手段就多,实力就强,反之,就弱。军队的战斗意志是精神力量,这不太好计算,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精神力量的强弱,确实能够左右军队的战斗力,战斗意志强大的一方,必然比战斗意志薄弱的一方有优势。

战争,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虽然读兵法的人很多,对兵法有精彩解读的人也很多,但是并不等于这些人就会打仗。因为怎样编组部队才算合理,将领怎么发布命令才能让准确传达给士兵,各兵种的比例该是多少,主力部队与预备队的人数该如何分配……这些技巧,任何兵法上都不会讲的,需要将领自行总结。

所以,没经过大量专业训练的人,可能连让军队前进、后退都十分困难,更别提上战场厮杀了,即使给这些人特别充裕的物质条件,也不能指望他使出多少手段来赢取战争。

大部分皇帝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让这些皇帝做统帅亲征,一定会对军事行动的专业性造成负面影响,抑制物质力量的使用。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把战争的任务交给更加专业的将领就好,获胜的概率比他亲自指挥大得多。

有时候,战局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一方由于物质的大量消耗,能够采用的手段越来越少,失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越是这种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因为可选择的手段已经不多,只能将提升实力的希望寄托在增强精神力量上。

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提升精神力量同样是十分困难的。这时候,将领们通常不会尽力挖掘部队的战斗潜力,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是坚决战斗,还是缴械投降?坚决战斗可能以身殉国,缴械投降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不死,好歹死的概率小很多。

如果他还在犹豫不决,他就会在某一个需要奋力战斗才能有一线希望扭转局势的地方,选择对他个人比较安全的行为——撤退——即使他最终退无可退,他依然可以选择投降。就这样,将领丧失了在那个关键点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他本可以激励士兵拼死一战的。

在这样一个承担着扭转战局最后希望的关键点上,统领军队的变成了皇帝本人,会怎么样?皇帝一定是国内最不能承受战争失败这个结果的人,他是国内因战争失败而亏损最严重的人。

所以,在那样一个关键时刻,但凡还有一线逆转局势的希望,皇帝一定是最不愿意选择退却的人,对他来说,投降和拼死一战的结果几乎也没有区别——都是死。

皇帝会想方设法提升军队的战斗意志(或者皇帝与士兵同生共死就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士气),激励他们勇敢作战,试图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历史又无数次证明,突然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往往能够产生奇迹。


什么情况下会御驾亲征

在战局并不危急的时候,战争手段起主要作用,皇帝是无需亲征的。即使战局稍有不利必须后退,他与将领一样,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产生的恶果,完全可以靠另一次较大规模的胜利弥补,还远远未到只能依靠激发强大的精神力扭转局面的地步。

这时候,御驾亲征带来的精神力量方面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对物质力量方面的抑制作用,却显而易见。

那些对皇帝本人而言是最重要的战役,他只有胜利,才能避免最差的结果,任何人都不会比他自己统帅军队更加卖力,毕竟其他人除了拼命,还有其他选项——将领们可以接受继续退却,甚至输掉整个战争。皇帝却不可以。

在这种时候,皇帝前线督战,对精神力量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大于对物质力量的抑制,就算并没有我预计的这种效果,对皇帝本人来说,也没有比亲征更好的选择了,他只能相信自己,不能相信任何人。

评判一场战争,御驾亲征是否合理,要看因亲征带来的战斗意志的提升,能否弥补对战争手段的抑制。若是无法弥补,就会减弱军队的实力,这样的亲征,就是不合理的。

如果皇帝本人恰好是一位专业的军事统帅,比如朱棣,他的亲征,为军队提供了很多精神力量的同时,不会对物质力量产生抑制,就不会减弱军队的实力,我们就认为他亲征是合理的。

事实上,朱棣确实是一个特别喜欢亲征的皇帝,据说他戎马一生,身上却连一个伤口都没有。朱棣的后代朱祁镇,同样的亲征蒙古,却被认为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正是因为这次亲征带来的精神力量上的提升,远远抵消不了战争手段的损失,最终让威名赫赫的大明军队变得不堪一击,大败亏输,皇帝也做了人家的俘虏。

有很多战争,皇帝或者统帅必须在最后的机会亲自出马,放手一搏的时候,却选择了相信别人。官渡之战,曹操选择亲自带兵犯险偷袭乌巢,袁绍明知此时唯有攻破曹营才有一线胜机,却不肯亲临战场,委派的将领张郃关键时刻,却临阵倒戈;靖难之役,朱棣狗急跳墙,孤军深入打到长江北岸,已是强弩之末,倘若朱允文能亲自镇守长江,奋力一搏,胜负尚未可知。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御驾亲征的好坏更加了解了呢,更多历史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

相关参考

古代御驾亲征中国的皇帝有哪些

1、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白登之围。公元前201年,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匈奴。首战告捷后,刘邦轻敌冒进,只带了先锋部队和少量粮草就踏入了匈奴军队的包围圈,结果就是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上长达7天7夜,多亏了谋士陈平...

盘点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过的皇帝

说起历史的上最出名的好战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汉武,他们就像为战争而生的。秦始皇前后征战十余年,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更加的离谱,在位的54年里,有四十年都是在打仗,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狂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过的皇帝

说起历史的上最出名的好战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汉武,他们就像为战争而生的。秦始皇前后征战十余年,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更加的离谱,在位的54年里,有四十年都是在打仗,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狂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过的皇帝

说起历史的上最出名的好战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汉武,他们就像为战争而生的。秦始皇前后征战十余年,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更加的离谱,在位的54年里,有四十年都是在打仗,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狂人...

三国时期,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自上阵

我们可能会经常在影视剧里面,在打仗之前,听到皇帝说自己要亲自上阵,这也就是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皇帝毕竟十分尊贵,战场上又是刀剑无眼的,所以一定会有人跳出来阻止皇帝。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皇帝亲自出征的...

三国时期,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自上阵

我们可能会经常在影视剧里面,在打仗之前,听到皇帝说自己要亲自上阵,这也就是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皇帝毕竟十分尊贵,战场上又是刀剑无眼的,所以一定会有人跳出来阻止皇帝。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皇帝亲自出征的...

盘点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

...白了,无人带兵打仗,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实际上,许多皇帝御驾亲征,并非无人带兵,而非要天子亲自出马不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就不是这种情况,他的身边,可是战将如云,李世绩、李道宗、薛万澈、程名振

盘点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

...白了,无人带兵打仗,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实际上,许多皇帝御驾亲征,并非无人带兵,而非要天子亲自出马不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就不是这种情况,他的身边,可是战将如云,李世绩、李道宗、薛万澈、程名振

盘点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

...白了,无人带兵打仗,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实际上,许多皇帝御驾亲征,并非无人带兵,而非要天子亲自出马不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就不是这种情况,他的身边,可是战将如云,李世绩、李道宗、薛万澈、程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