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砂粉(解读中国古代治玉的五个时期)

Posted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砂粉(解读中国古代治玉的五个时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砂粉(解读中国古代治玉的五个时期)

作者--陈希民【请多关注】

对于古代玉器的辩伪断代,要从实战出发,以正能量为引导,从材质.造型.纹饰.刀法.砣痕.拉丝.打眼.抛光.沁色.包浆.神韵.时代特征.岁月留下的痕迹等;用宏观与微观综合鉴定。材质需多看多跑,许多玉料还可以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辨别。

造型、纹饰的鉴定通过对考古出土玉器及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玉器多加观摩也可逐渐掌握,通过书籍资料也可以解决,唯有工艺,涉及到治玉技术,专业化很强。

一、中国古代治玉工艺发展的五个时期

谈到治玉工艺离不开治玉工具,中国古代治玉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砣机,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革。

1,将中国治玉工艺史分為五个发展时期:

第一 原始治玉时期,出现并发展于新石器时代。

此期是治玉工序与工艺初创的时期,主要使用石质工具,也利用砂绳等软性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在某些地域文化中已出现了某种原始砣机,使用横轴立砣旋转,手给动力,多人分工合作共同操作。

砣具可能以石、木、骨、陶等自然材料而非金属材料制造而成。

第二 铜砣几式砣机治玉时期,基本相当于夏商至春秋早中期。

此时,砣机已明确出现,因当时人们为跪坐之姿,所以使用几式砣机,安装青铜砣具。

手给动力,操作上渐趋成熟,因为有了青铜金属工具的参与,治玉速度加快。

【跪坐几式砣机示图】

第三 铁砣几式砣机治玉时期,从春秋晚期至南北朝时期。

因人们还是席地而坐,砣机依然为几式砣机,但因为冶铁技术的提高,铁质砣具开始使用。

虽依然是手动力,但因铁质工具比青铜更硬和尖利,治玉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 铁砣桌式砣机治玉时期,从隋唐到清代再到二十世纪六零年代初。

此期傢俱抬高,砣机发展为高腿桌式,明清时又称为水凳。

利用脚踩动力,使用铁质砣具,一人操作,足踏旋转,手脚协调使用,治玉速度更快。

第五 现代治玉时期,自 1960 年以后迄今,砣机机身由木质改为铁质,砣头改为人造钻石粉与砣片铸合在一起的钢砣,由足踏动力改为电动力,解放了玉工的双脚,治玉速度更快。

以上五个时期,以中国治玉工艺中工具的发展为基础,虽然对应了某段历史时期,但朝代的更迭伊始并不代表技术的立即进步,而存在渐变进步的特点。

前三个时期,治玉砣机的式样均是根据当时历史背景及参考后世砣机式样想像复原而来。

第四期时,我们在明代《天工开物》珠玉篇中找到了目前发现最早的治玉砣机式样图,并有对琢玉的描述:「凡玉初剖时,冶铁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乎划断。可以看出圆盘砣机的式样和解玉砂如何使用,但未涉及到其它的雕琢工具及拋光工具。


【《天工开物》中的砣机式样】

目前所见介绍古代玉雕工艺流程最為详细的是清末李澄渊所作的《玉作图》,这是李澄渊於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应英国医生毕索普要求而作。

他不仅描绘了工匠治玉操作的场景,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可以说是玉器製作的连环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玉雕工艺分為:

捣沙、研浆、开玉、扎碢(砣)、冲碢(砣)、磨碢(砣)、搯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碢(砣)、皮碢(砣)等十三个工序。

前两道治玉工序在书中合為一个,三至十三共十一个工序,共十二个工序。

【李澄绘冲砣图及打钻图】

治玉工艺发展的前四个时期为古代治玉阶段,解玉砂和砣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物件,而通过对前四期古代治玉和第五期现代治玉的对比,可以发现工艺在中国古玉鉴定断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原始治玉时期

史前时期的治玉工艺还不十分明确,但从出土的玉器看,此时治玉的基本工序:採玉、开璞、成形、钻孔、镂刻、雕纹、镶嵌、打磨、拋光等均已出现。

新石器时代,华夏大地上生活著一个个氏族、部落、王国,受生产力水平和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形成一个个较为封闭的文化圈。

而中华大地恰巧玉矿资源丰富,故而不同文化地区的玉料来源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如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来源经过调查检测,基本能够确定为产自东北岫岩一带的透闪石玉料,以河磨子料为主。

而西北齐家文化玉器所用的玉料,可能出自甘肃马衔山、马鬃山及三危山等玉矿所产的闪石玉料,有籽料也有海拔较低易于开採的山料。

开璞成形主要使用‘线切割’或‘片切割法’切割玉材,所谓线切割主要用的是砂绳切割,也可以用皮条切割,是典型的以柔克刚范例。

以麻绳加解玉砂加水即能将一块玉料切剖开来,笔者亦做过此类切割实验:解玉砂用河床裡随机淘洗的砂子,以麻绳带动砂子,加水,手拉,约半小时左右即可将一块 3 厘米见方的玉料切开。

切开的玉料剖面,常见凹凸不平的弧形线痕跡,后期如无法打磨平整,则会留在器物表面;片切割技术则是用石刀或石片,加上解玉砂和水,对玉料进行切割,所切剖面较為平直。

【麻绳蘸湿砂对玉料进行切割的试验】

实心钻和管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实心钻所用工具以细石器和石钻头為主,可以製成简单的钻杆式工具。

管钻工具目前还无定论,推测应是骨管、竹管一类的软性工具,同线切割的原理一样,真正对玉料起到切磨作用的是解玉砂(因解玉砂中含有大量硬度达到七的石英砂颗粒,比玉硬)。

但是解玉砂在切磨玉器的过程中,对工具本身也会有较大的磨损,故而常常形成外口大,裡口小的喇叭孔。

【毛利人使用的钻桿式工具】

钻孔技术在去料和镂空工艺中也发挥著重要的作用,红山文化的玉马蹄形器要去掉中间的玉芯,需先打钻,钻出一个孔后,穿入砂绳或皮条进行线切割,逐渐将玉芯掏出。

同样玉器镂空亦用如此方法,养德堂所藏石家河文化玉神人面形饰头顶部的镂空即是先打孔,再搜镂,此玉器身的钻孔也呈现了典型的喇叭孔形状。

【马蹄形器利用线切割掏出内心示意图】

新石器时代玉器在各个时期以及各个不同文化区内有著不同的纹饰特点,有些简单,有些繁縟,有些大气,有些秀美,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影响,不同时期亦有传承。

在纹饰雕刻上此时已出现了阴刻、浮雕、减地、剔地等多种技法,所用的工具可能有多种,不同文化地区中治玉工具也不完全相同;但从目前考古发现的一些治玉作坊来看,石器的使用,尤其是细石器的使用似乎最為普遍。

因大多数细石器是以硬度达到七的石英、玛瑙、燧石等製成,将细石器装上木柄或竹柄,就可以製成雕刻器,雕刻纹饰十分方便。

良渚玉器中的一些纹饰雕刻可能就是直接用这类雕刻工具刻划的,而良渚文化玉琮简化人面纹冠饰中笔直弦纹的刻划,推测当时已有规矩直尺等原始工具的出现。

史前玉器纹饰的雕琢是否已使用原始砣具,学术界一直存在著争议。

安徽的凌家滩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中下游的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区域的玉器可能已使用原始砣具。

而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似乎还未见砣具的痕跡,究竟原始砣具是什麼摸样?怎样使用?还需要从推演实验来解决。

三、铜砣几式砣机时期

如果说史前时期是否使用砣具还有所争议的话,那么夏商周时期,砣机在治玉工艺上的应用基本没有什么疑问了。

殷墟出土的玉石人,使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坐姿是所谓的‘跪坐’,即臀部坐落於两足之上。

四川金沙出土的商代晚期石人亦为此种坐姿,可见跪坐已成为大江南北一种普遍的坐姿,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

所以此时的砣机也只可能为几式砣机,使用手动力;另一方面,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铜的冶炼。

进入商周之时,青铜器已大量使用,这一切都会用於治玉工具的革新中,可能最早的金属工具为较软的红铜制作,后来过渡到青铜。

青铜铸造的可塑性,使治玉工具可做到刃薄而锋利,圆形片状工具可以砣磨出细而婉转流畅的线条,这是石质工具无法比拟的。

当然,不可否认,因为治玉业有地域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此期青铜工具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原始的治玉工具。

二里头文化、商,甚至西周前期的一些玉器雕琢中,开料、成形、划线等工序还常常能看到线切割和石质工具的痕跡。

【解玉砂】

但是从高等级王、侯墓葬出土的玉器看,大多已经实现了青铜工具的使用,正是有了金属工具的参与,许多原本做得不好的剖切、刻划、雕琢可以做的更好了。

铜工具的出现也奠定了中国琢玉设备、工具、辅料以及工艺的基础,以后的几千年中只有工具和设备的改善,在基本技法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琢玉时砣子使用的示意图】

此期的玉料来源还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商代妇好墓中已经出现了新疆和田玉,笔者曾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合作检测,几件被认为是和田玉的玉器经检测只能证明是透闪石玉。

不能证明是新疆的和田玉,这一时期玉料的来源还比较复杂,可能有相当一批玉料来自西北的甘青地区,但不见新疆和田玉的身影。

雕纹方面,商代玉器纹饰线条在转折处较为方硬,曲度、翻卷都不统一,阴线在转弯时外侧多留有粗的毛道,为砣具蘸解玉砂琢成。

夏商之时玉器雕琢除普通的阴刻线外,还流行一种双沟阴线纹,以雕琢两条平雕琢中即不减地,也不浮雕,线条并不高于平面,但视觉上却有阳线的效果,又称‘双沟’、‘双阴挤阳’、‘假阳线’等。

而西周中期则出现了一种‘一面坡’工艺,其实就是两条平行阴刻线中一条使用斜砣或在雕琢中将砣片倾斜的技术手法,这种手法可使玉器呈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是玉雕工艺上的明显进步。


这种斜砣工艺手法发展到汉代,就是所谓的‘汉八刀’工艺,常用于汉代的玉握猪、玉蝉之上,其实并非八刀制成,而是一种线条流畅犀利的大斜砣工艺。

另外,此期玉雕工艺在原有阴刻、浮雕、圆雕的基础上,还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玉质器皿的掏膛,活环套接技术以及铜内玉兵器的制作,是一个治玉工艺完善发展的时期。

四、铁砣几式砣机时期

玉雕工艺的进步总是最大程度的表现在工具的革新上,春秋中晚期冶铁技术的应用对玉雕业来说是又一次工具的变革。

而战国至汉代玉器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完全与铁工具的使用有著密切关係;只是此时还是跪坐之姿,故依然是几式砣机,手动力。

此期玉料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可能还是来自于西北的甘青地区,但是已出现了和田玉的身影,在战国玉器中找到了明确的和田玉籽料。

而随著汉武帝时张騫凿通西域,优质的和田玉开始大量的传入中原,西汉汉元帝渭陵出土的玉鹰、玉熊等玉器,就是和田籽料玉的典型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治玉作坊,所制玉器的纹饰风格亦不相同,战国时期的楚式玉器制作最为精美,即使是小件玉器,也极尽繁复。

除主体纹饰外,常用网格纹等细小的纹饰填满空隙,汉代玉器则将战国玉器的造型、纹饰发展到了极致,充分利用大一统帝国的优势。

玉器造型向大件、雄伟、气势磅礴上发展,纹饰佈局看似对称,实则灵活多变,龙、螭、凤等姿态多样,肌肉矫健,充满著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玉雕艺术的高峰。

春秋到汉代,玉雕工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葬玉的发达,葬玉有一套专门的制作体系,虽然在工艺上葬玉的制作工序和日常用玉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工艺的精细程度却有著很大的不同。

相对来说较为粗糙,会保留较多的治玉过程中的痕跡,但凡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玉器,如各种佩饰、用具,则大多精工细琢,打磨拋光时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工艺痕跡也常常被磨掉,很少保留。

当然,偶然也会看到部分工艺痕跡,如去料的管钻痕,玉剑璏贯孔中铁条去料的竖向排列痕等;另外,此期也常常出现玉与金属相结合的工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四字概括了骨、牙、玉、石的施治方法,其实这四字用在中国治玉工艺发展的前三个时期十分合适,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主义玉雕的产生、发展、完善并达到顶峰的时期……

相关参考

无手印玻璃蒙砂粉(玉砂玻璃--拿捏属于自己的生活质感)

...,许多专业设计师都会向客户推荐使用这么一款玻璃——玉砂玻璃。玉砂玻璃手感细腻光滑、表面颗粒均匀、触摸时手印快速消失,同时朦胧美丽的视觉效果拿捏了很多用户的审美心理,会使人感到质感更好。用局限的空间,打...

当反应深度过大时(落实新课标面临的五个挑战)

...标修订背景、框架、地位、作用、意义等宏观角度进行了解读,但笔者认为,进一步细化新课标解读,是当务之急,期待更多专家能站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深入解读,让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不仅心中有方向,还要手中有方...

新款普洱茶包装(普洱茶包装的五个演变时期)

“多年的茶山实战经验和经历,请大家要相信,好茶叶一定是源于工艺和生态。”——非著名茶人陈晓雷纵观历史上普洱茶包装的演变,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发展时期:号字茶时期、印字茶时期、七子茶时期、改革茶时期和现代...

欧盟最主要的五个机构(被视为针对“一带一路”,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有新动作)

...特派、特约记者于超凡青木环球时报记者陈子帅】被外媒解读为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在提出一年后,有了新动作。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报道称,欧盟计划启动70个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

玉砂利(日本吉祥物之 鸟居)

神社は玉垣で囲まれ、その内側の境内には、玉砂利が敷かれていることが多い。これは古代の王宮のつくりに習ったものである。译文在神社的入口处一般会设有鸟居,可以说是神社的象征,是门型的简易构造物。有石制的、...

玉砂利(日本吉祥物之 鸟居)

神社は玉垣で囲まれ、その内側の境内には、玉砂利が敷かれていることが多い。これは古代の王宮のつくりに習ったものである。译文在神社的入口处一般会设有鸟居,可以说是神社的象征,是门型的简易构造物。有石制的、...

玉砂利(日本吉祥物之 鸟居)

神社は玉垣で囲まれ、その内側の境内には、玉砂利が敷かれていることが多い。これは古代の王宮のつくりに習ったものである。译文在神社的入口处一般会设有鸟居,可以说是神社的象征,是门型的简易构造物。有石制的、...

机密磨床(揭秘千年不锈勾践剑:不能说的五个秘密)

...否完全一致?这把剑是采用现代高科技,还是一些失传的古代铸造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高仿越王勾践剑”的制作者许光国。一把古剑今年60岁的许光国出生于工艺世家,从小喜欢绘画和书法,对工艺品更是喜爱有加。越...

怎么申请中国商标(国内商标注册流程的五个步骤)

第一、商标注册准备企业在商标注册前,首先考虑一下选择注册方式,一种是自己到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此优点:费用低,缺点:对企业老板要求高,其对商标规则及商标法要很熟悉,不然有些类别没注册从而导致,即使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