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为什么是凹透镜(教科版八8年级上册初中物理-第四章试题2)

Posted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猫眼为什么是凹透镜(教科版八8年级上册初中物理-第四章试题2)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猫眼为什么是凹透镜(教科版八8年级上册初中物理-第四章试题2)

第四章章末卷2

一.选择题

1.(3分)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分析物体的明暗。

【解答】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的掌握情况,会根据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多少判断物体的明暗程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空间的亮、暗与像的亮暗无关,只有物体变亮,物体才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变亮。

2.(3分)通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威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与虚像都应是放大的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实像都是倒立的。

(2)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虚像都是正立的。

(3)凸透镜成像特点: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故A错误;

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减小,像变小,故B错误。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C正确。

D、当物距大于2f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f时,成等大的实像;虚像都是放大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掌握规律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找出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以及成像特点、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3.(3分)如图所示,a、b是一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B.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可能在主轴上

D.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可能不交于一点

【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6:透镜的光路图;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A、B.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分析C、D。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没有标明焦点的位置,发光点S可能在焦点以内、以外、或焦点上,

由于a、b两条光线是点光源发光的光线,若发光点S在焦点以外,经凸透镜后一定交于一点,由于点光源S的位置不在主光轴上,因此其像一定不在主光轴上,

若S点在焦点以内,则发出的两条光线不会相交而是反向相交成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光学性质。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3分)在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

C.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

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是由于来自碗底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碗底的虚像,像比碗底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涉及的是光学知识点,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A、B、D三个选项都涉及到水,容易混淆,因此,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5.(3分)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目镜对物体都进行了放大

B.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同物体相比倒正情况相同

C.物镜和目镜对物体放大的倍数一定相同

D.若把物体向物镜移近适当距离,此时不需要调节显微镜便可以继续进行观察

【考点】BC:显微镜.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根据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可知: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乘积。

A、由上述分析可知,物镜、目镜对物体都进行了放大,故A正确;

B、显微镜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同物体相比倒正情况是相反的,故B错误;

C、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不同,对物体放大的倍数一般不同,故C错误;

D、若把物体向物镜移近适当距离,此时需要调节显微镜才可以继续进行观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1)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2)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乘积。

6.(3分)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首先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倒的虚像,

所以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必须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掌握凸透镜的成像具体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3分)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平时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是基础知识。

8.(3分)如图所示表示一个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在这一次实验中( )

A.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C.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D.所成的是虚像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

【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在光屏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像的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并要搞清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9.(3分)在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中,若用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f表示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虚像时,u<f B.成实像时,u<f

C.用于幻灯机时,u<f D.用作放大镜时,u<f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物体成虚像的条件是u<f,故A正确;

B、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成实像的条件是u>f,故B错误;

C、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故C错误;

D、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焦距,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10.(3分)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同时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A正确。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误。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C说法错误。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填空题

11.(3分)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下 (填“上”或“下”)移动。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 远离屏幕,并把透镜向 下移动。

故本题答案为:远离;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

12.(3分)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白云,是由于光的 反 射而形成的 虚 像;我们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折 射而形成的 虚 像。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1)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虚;折;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

13.(3分)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叫凸透镜的 焦点 。光通过透镜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 折射 ,若这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 30 cm。

【考点】B3: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2)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叫做光的折射;

(3)照相机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1)太阳光是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2)光通过透镜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3)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cm,因此焦距为15cm;根据照相机的原理可知,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2f=2×15cm=30cm。

故答案为:焦点;折射,30。

【点评】掌握凸透镜的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等最基本的概念,同时本题还考查了照相机的原理。

14.(3分)如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光的 反射 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 潜望镜 的装置。

【考点】A6:光的反射现象.

【分析】首先明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与其下,则见四邻”的意思,然后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水盆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

故答案为:反射;潜望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知识,结合古籍《淮南万毕术》这段文字,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平面镜,这是利用了反射原理达到这一目的,这样可以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

15.(3分)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的人看不清屋外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凹透 镜。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第一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还是比实际的人和物体要小)正立虚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解答】解:“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故答案为:凹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性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6.(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点燃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 b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 a 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 c 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a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

b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c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b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a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c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故答案为:b;a;c。

【点评】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让确定成像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6分)

17.(6分)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则M是一块小的平面镜。

(1)实验的第一步需要改变 入射光线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移动方向,并分别测出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第二步中,小明将纸面F折向后出现了如图2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分析】(1)使光线按照不同角度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可得出结论;

(2)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然后把纸板的半面F向后折,都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可得:只有在同一平面上才可以看到反射光线。

【解答】解:(1)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改变,可发现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把纸板F前折或后折,E、F成为同﹣平面时,可发现反射光线,当E、F不在同﹣平面时,将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把纸板F前折或后折,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入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四.综合应用(6分)

18.(6分)完成下列光路图。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B6: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1)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光学特点作图。

(2)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线,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然后根据折射定律完成折射光线,即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对于凸透镜,过二倍焦距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二倍焦距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过球心的光线不发生折射,但当光线从玻璃砖射出时,发生折射,故过玻璃砖下侧的折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图中法线已经做出,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记熟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线,会根据折射定律完成折射光线。

五.选择题

19.(4分)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考点】AA:漫反射.

【分析】闪光灯的光比投影仪的光强,白光盖过了投影仪的光。就像白天看星星一样,看不到的。银幕反射彩色的光本来就是漫反射,光很弱。如果用闪光灯,银幕反射白光强度大,只拍出白色银幕或者上面的污点。彩色图片被冲淡,拍不出了。

【解答】解: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不仅仅是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漫反射,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20.(4分)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情形( )

A. B. C. D.

【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画图说明: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AB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r>i.所以观察者在P处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在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图中的A或D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

故选:D。

【点评】此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利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此现象让学生回家亲自做一做,效果会更好,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六.填空题

21.(4分)

型号

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

CCD解析度

So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

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 ;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感光层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镜头焦距是34mm,感光层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所以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故答案为: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点评】学会变通,感光层相当于普通照相机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光屏;物体和照相机中的物体相同,都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蜡烛;照相机镜头和数码相机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凸透镜。

22.(4分)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 A 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 B 是用乙拍摄的。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相对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解:用照相机照相时,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相对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如图,照片A像大,像距大,所以是甲拍摄的,B像小,像距小,所以是乙拍摄的。

故答案为:A;B。

【点评】在调焦的照相机中,不改变物距时,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物距相对变化,像距变化,像大小变化。

七.科学探究(8分)

23.(8分)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2)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3)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考点】A1:光源;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要知道小明明白了什么,必须清楚实验的探究过程:在木块旁边点一根蜡烛,影子较明显,在木块旁边点两根、三根影子逐渐变得不明显,若在木块旁边点很多蜡烛,则木块的影子消失,由此小明得到了结论;

(2)联想生活中物体周围有很多光源且没有影子的例子;

(3)本题首先提出了物体周围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然后在木块周围逐渐增加光源个数的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不透明物体的周围光源越多,影子越不明显直至消失。

【解答】解:(1)小明明白了不透明物体周围的光源越多,影子越不明显直至消失;

故答案为:不透明物体的周围,光源越多,形成的影子越淡,四周都有光源,就不会形成影子。

(2)为防止做手术时出现影子影响手术的进行,手术室内用无影灯;

故答案为:医院外科手术室用的无影灯。

(3)本题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点评】物理学上任何问题的研究,要遵循提出问题、设计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八.综合应用

24.(4分)到过海洋馆的同学都可以看到玻璃柜中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海鱼。如图是某同学看到的一条鱼,请问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本位置的 下面 (填“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并利用光学原理画出看这条鱼的实际位置的光路图。

【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首先知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遵循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水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其次明白本题是鱼反射的光线到达右侧玻璃经折射后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鱼的像在进入人眼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

【解答】解:如图,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鱼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位置在真实鱼的上方。

即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本位置的下面。从侧面看水中鱼的位置,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下面;见上图。

【点评】熟记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5.(4分)如图所示是一军事了望口示意图,其虚线表示了望口没有嵌入玻璃砖前的观察范围,现若嵌入一块玻璃砖其观察范围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作出嵌入玻璃砖后的观察范围的大致光路。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即作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和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然后比较两次观察的范围。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据此画出没有嵌入玻璃砖前的光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据此画出嵌入玻璃砖后的观察范围的大致光路如图所示:

黑色光线表示在空气中的光路,红色表示在嵌入玻璃砖后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光路图见解答。

【点评】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根据折射定律完成折射光线。

26.(4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点A,水中有一点B,现要用一激光束由A点射出经过界面进入水中后经过B点,则激光束应对准C点的 左边 (填“左边”、“正方位”或“右边”) 照射,在图中大致画出光路。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激光束由A点射出经过界面进入水中后经过B点,激光束应对准C点的左边照射,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左边;光路图见解答。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7.(4分)如图,小明从家A点到达学校C点必须经过一片平地和一片沙地(平地行走速度大于沙地行走速度),他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最快捷?小明利用光学知识确定应从 B点右侧 处由平地进入沙地(选填“B点”、“B点左侧”或“B点右侧”),请你大致画出他的行进路线。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平地行走速度大于沙地行走速度,就把人的行走速度假设成光的传播方式,人在平地行走假设成在光空气中的传播方式,人进入沙地,速度会变小,那么沙地就好比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变小。

那么此时的光速会折射。如果从b点进入的话,就不会到c点。要想到达c点,必须在临界点B点右侧。

【解答】解:该题图与光从A点发出由空气照到水中C点的光路图很相似。从本质上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大,当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路突然发出了偏折,但它是从A点到C最省时的。同样人在平地上行走的速度大于在沙地行走的速度,两处速度不同,这点与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很相似,故从A点射出的光照到C点,入射点在B点右侧,故小明要快捷地到达C点,进入沙地的位置也应该在B点的右侧D处。他的行进路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B点右侧。

【点评】小明从家到学校,怎样的路径最快捷?这是运动学问题,它与光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光的哪个知识点与它相似?这是本题的难点。

相关参考

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讲解(提高))

测量知识小学三年级(回归基础丨初中物理笔记: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今天继续发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解读备注---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6.3-16.3-26.3-3

测量知识小学三年级(回归基础丨初中物理笔记: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今天继续发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解读备注---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6.3-16.3-26.3-3

物理密度应用题及答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图题、密度计算题(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如图,在水面上的点看到水中物体的像在点,请你画出从点能够看到物体的像的光路图。【答案】解:射出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像点,连接交水面于点,为入射点,连接即为入射光线...

物理密度应用题及答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图题、密度计算题(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如图,在水面上的点看到水中物体的像在点,请你画出从点能够看到物体的像的光路图。【答案】解:射出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像点,连接交水面于点,为入射点,连接即为入射光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鲁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上册)

暑假期间,部分同学手里没有九年级教材,不方便预习,老师将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上传,供参考。鲁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上册鲁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上册鲁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上册鲁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上册鲁科版九年级物理...

怎么判断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讲义(8)-整式的概念)

【学习目标】1.掌握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2.理解多项式的次数及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及次数的概念;3.掌握整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整式;4.能准确而熟练地列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

沙漏计时怎么算时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游泳专业术语英文缩写(「苏教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知识汇总)

03Unit1知识梳理Unit1Thisisme!短语归纳:1.lookaftertakecareof照顾2.onthefirstday在第一天3.Class1,Grade7七年级1班4.playfootball踢足球5.afterschool放学后6.becomefrom来自7.begoodatdowellin擅长8.flykites放风筝9.gohome回家10.listentomusic听音乐11.playagame玩游戏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