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棉鞋(东北的“靰鞡(乌拉)”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记忆了)
Posted
篇首语:不要让世界改变你的微笑,用你的微笑改变世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牛皮棉鞋(东北的“靰鞡(乌拉)”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记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皮棉鞋(东北的“靰鞡(乌拉)”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记忆了)
1962年初,我随父母下放到辽宁省本溪县西北部的一个叫“花岭”的地方插队落户,第一次认识了这种叫靰鞡的“鞋子”,而且一穿,就将近十个冬天,对靰鞡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后来在1972年初因为躲避文革时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们举家又迁往县东部的兰河峪老家,那是后话。
“靰鞡”也可写成“乌拉”这样写法简便好读,看其字就知道是皮革制品。
靰鞡(wù la)又写作“乌拉(wù la)”、“兀剌(wù la)”,其名称来自满语对皮靴称谓的音译,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东北话往往把靰鞡的后一个字读成“噜”或“喽”的音。制作靰鞡的原料多是用黄牛皮,也有用马皮或猪皮的,但属于低档货。选择一般以脊背部位的皮子为最好。其制法是把一块熟好的大皮子用谷草或红毛公草烟熏成杏黄色,再把边缘向内翻卷,鞋头部位压出二十几道“包子褶”,再把后跟处缝好,便成为连在一起的鞋头、鞋帮和鞋底。另用一块小皮子接缝在鞋头上做“靰鞡脸儿”,或称“舌头”,盖在脚面部位,靰鞡的主体部分便做成了。过去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家做,很少花钱买,但靰鞡却是例外。因为只有少数技艺熟练的皮匠才会制作,所以人们需要花钱购买或用农副产品交换。卖靰鞡的规矩也很特别。由于这种鞋穿时里面要絮草,与其他鞋相比又长又宽,只有大、中、小之分,没有具体尺码的“鞋号”,出售时按重量以旧制的两为单位计价,一般重为八两到一斤。
之前在城里的时候,冬天穿的是棉鞋,也从未听说或见过什么是靰鞡,到了乡下,就入乡随俗开始穿上了靰鞡,“只有亲口尝尝梨子,才会知道梨子的味道——毛主席说的”,是的,只有穿过靰鞡,你才能说清楚是什么感受。
我们住的是一个十几户人家小村子,是一个生产队,可能是全县最小的生产队,但是巧的是;这里竟有一对叔侄开的缝制靰鞡的皮铺,也是方圆数十里之内唯一的一家皮铺,而且这‘’侄子‘’还是我家插队时临时的房东,这就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了皮铺及缝制靰鞡的全过程。
那个时候的生产队,冬天的时候往地里送粪是用的牛爬犁,因为劳动力少,各家的十几岁的孩子也要去干活,就是赶牛爬犁。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穿靰鞡,因为这里都是一冬天雪,只有穿靰鞡才能抵御寒冷。那时候还很穷,没有也买不起皮靴之类的,冬季在外面干活的男人几乎都是穿靰鞡。
这张老照片中,之间坐着的人看样子不像穷人,但是也穿着靰鞡。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抗联战士的塑像也是穿着靰鞡,在东北冬天零下几十度严寒的野外战斗生存,只有穿靰鞡才能适应。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猎户父女”穿的是靰鞡。
现在靰鞡的叫法应该是满语的音译,但是靰鞡未必就起源于清代,上面的照片是更早的元代石刻,图中武士脚上穿的就是靰鞡,至于靰鞡究竟始于何时,那该是专家们研究的。
比乌拉先出名的是“乌拉草”,就是号称“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之一的“乌拉草”。
乌拉草是非常坚韧的,不易碎,保暖,也不是一种,有许多品种,但是其共性都是一簇簇长着的,也叫“羊胡子草”,一般在秋末割取,捆成小扎再捆成大捆晾晒干备用。有的地方有一种草,比较粗硬,需用木锤将草砸成软散才能用来絮靰鞡。还有的地区没有山也没有乌拉草,多用玉米棒的叶,不是玉米杆的叶,包着玉米棒子的白叶中里面的软叶,用梳子梳成丝,絮靰鞡里还有垫在普通的鞋里,保温的效果也非常好。
靰鞡前面带褶的部分叫“靰鞡脸儿”,靠里连接的尖翘起的叫“舌头”,相当于一般球鞋的舌头,后面半圈缝制的是“靰鞡耳子”,用来栓绳绑在腿上用的。还有用结实的厚布下面衬在靰鞡里面,上面围在腿上,连接靰鞡与人腿的包布,叫“靰鞡靿(yao四声)子”,用细绳或皮条绑缚固定。
靰鞡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冰雪中行走太滑,因为靰鞡是光板,格外的滑,易栽跟头,所以有讲究的人会在靰鞡的后跟处钉上这样的铁钉,叫“靰鞡钉”,好处是即防滑又耐磨,可延长靰鞡的使用寿命。
穿靰鞡的另一个缺点是穿着麻烦,两只脚穿好大概需要20分钟,以穿的越实诚越好,能絮里面越多草为好,不然越走越松散,即不保温走路也使不上劲。
缝制好没有使用的靰鞡
靰鞡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牛皮浸在河水中泡上几天,然后加上生石灰等硝制,再用专用的蹬铲揉皮并去毛,处理好的皮子是白色光亮的,再在专用的灶上用点燃的苫草的黄烟熏皮子,使皮子成为后来的黄色,再晒干,皮子的熟制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在皮子上安排怎样裁剪下料了,靰鞡只有大中小三个型号,有固定的样板,皮子以中间为界,各部位都有名称叫法,以接近背部中间位置的质量为上乘,靠近边缘腹部皮子的质量最差。比如;“头刀脊”“二刀肋”等等叫法,通常说“二刀肋”部分质量最好。靰鞡的卖价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看成品的重量,越重的说明皮子厚实;二是看皮子的部位,较好的部位价格就会高,这相当于等级,所以最后的卖价由重量加等级综合评定。
具体缝制靰鞡的方法,因为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穿靰鞡,打上绑腿。
皮铺老作坊“熟皮子”
当然现代的皮制品加工都已经现代化了,老的作坊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离开花岭后的40多年里,就再没有穿过靰鞡,也没有看见谁穿靰鞡。
回想当年曾在本溪市最大的商店“本溪联营公司”中穿着靰鞡逛商场时,两个小孩在那里窃窃私语;一个小孩说;“看,那就是最脑胡(暖和)的鞋!”因为那时候样板戏已经演了,靰鞡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近人们的心里。
说明;七十年代初,笔者曾多次赶着生产队的牛车来往本溪市内拉东西,溪湖、北地、站前、彩屯、郑家屯等等多处都去过,笔者正在酝酿写一篇“大车店”的文章,不久会发表,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
相关参考
村舍热成像怎么样(独象渐行渐远 云南象群仍在昆明 紧随其后的还有一群“追象人”)
...方向迂回迁移了1.8公里;而6日离群的独象已移动到象群东北方向,距离象群越来越远。它能否回到象群?走走停停象群徘徊不前或在等待掉队公象象群的活动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走走停停”。专家组推断可能还是在等待公象...
...兰集团上市公司春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本部空调业务已经处于暂停生产状态,2018年底,由于压缩机业务持续亏损,该公司还停产了春兰压缩机业务。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调行业的巨头,春兰空调曾经所向披靡,但由于多...
杭州春兰空调特(渐行渐远的春兰空调 业内:难有东山再起机会)
...兰集团上市公司春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本部空调业务已经处于暂停生产状态,2018年底,由于压缩机业务持续亏损,该公司还停产了春兰压缩机业务。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调行业的巨头,春兰空调曾经所向披靡,但由于多...
...2月6日)是元宵节后的第一天。上班族在法定假期结束时已经返岗,算下来上班也有一周了,此刻是节后第二周的周一。不过前后共计40天的春运还没有结束。元宵节后将迎来一周左右的客流高峰,许多外出务工的人们会在这几...
春兰洗衣机专业维修中(渐行渐远的春兰空调 业内:难有东山再起机会)
...兰集团上市公司春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本部空调业务已经处于暂停生产状态,2018年底,由于压缩机业务持续亏损,该公司还停产了春兰压缩机业务。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调行业的巨头,春兰空调曾经所向披靡,但由于多...
[谈天说地]渐行渐远的老阆中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事物取代。语言如此,旧的用词会被新的用词代替,同样形容某件事,某样东西,时代不同,所用词汇也有可能完全不同。一个地方的地方方言也皆如此。...
[谈天说地]渐行渐远的老阆中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事物取代。语言如此,旧的用词会被新的用词代替,同样形容某件事,某样东西,时代不同,所用词汇也有可能完全不同。一个地方的地方方言也皆如此。...
来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作者:王雁翔那些渐行渐远的生活作者:王雁翔那个丢弃的破暖锅,没想到又被母亲修补好端上了饭桌。除夕年夜饭,按惯例,我们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凡会下厨掌勺的,都要为母亲做一道自己的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火药、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