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8千字:复盘《父母效能训练PET》第一次读书沙龙)

Posted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父母效能(8千字:复盘《父母效能训练PET》第一次读书沙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父母效能(8千字:复盘《父母效能训练PET》第一次读书沙龙)

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举办《父母效能P.E.T》读书沙龙,上周是第一场。如在沙龙最后结束分享的感受一样,在第一次读书沙龙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动。李素园长领着我们一起认识P.E.T,了解P.E.T,并借以ET向内看到自己,看到孩子。这过程没有批判,只有真实与坦诚。


我把这次读书沙龙的一些观点和思考重新整理记录下来,以复盘吸收;同时也想分享给更多的父母,愿更多父母了解到E.T,进入E.T,真正建立与孩子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愿这一路上,我们同行成长。

一、思考从布偶游戏开始

在开始沙龙前,李素园长先带我们做了一个传布偶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李素园长随机把布偶传给任意一位家长,在传过程要喊出对方的名字,接到布偶的家长也要把布偶传给另一位家长,中间不能重复传,并且传过程要喊出对方名字,否则游戏无效,重新开始。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家长把布偶传回给园长,游戏结束。


因为大家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不认识,所以我们用了2分钟时间迅速去认识彼此,园长告诉我们,当我们准备好后就做一个大拇指点赞的动作,然后开始游戏。于是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都非常积极地互相打招呼,去看对方胸牌上名字,尽可能地去记住对方。

2分钟过去,游戏开始。园长把布偶随意传给了其中一位家长,这位家长又传给第二位,而第二位家长很可能一时懵了,一慌神又把布偶传回去给了园长。于是游戏的第一轮就在大家一阵善意的笑声中提前结束。


在第二轮开始时候,园长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在2分钟内传完布偶。这下家长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结果不到1分钟时间就传完布偶,结束游戏。

当大家余兴未了回到座位时,园长启发性地问了几个问题:


第一,在游戏开始前互相认识的过程,这个沟通过程我们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二,当我们伸出大拇指这个手势就代表已经做好准备进入游戏,那么在我们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想要表达自己时候,有没有关注到孩子是否已经做好接收的准备?还是父母认为自己想要表达就随时可以表达?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得正开心,但父母认为要回家了,就马上喊孩子回家。这时候父母有没有思考过孩子是否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


再者,在传布偶过程,我们可以接也可以不接,这是我的权利。那么在育儿过程中,父母是否有给予到孩子这样的权利?


在传布偶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喊出对方的名字?除了这是游戏规则,同时这也是一种礼仪,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那么在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做到吗?当我们给予他人,给与孩子足够的真诚和尊重,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P.E.T。

二、什么是P.E.T ?

P.E.T是英文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的简称,被译为《父母效能训练》。


作者托马斯. 戈登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师从人本主义之父卡尔.罗杰斯,心理学起点非常高。他在师从卡尔.罗杰斯时候,发现他的老师经常接到很多关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家庭心理咨询个案,这治疗的过程艰难又漫长。


这让托马斯开始思考,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学习改善与孩子关系的方法,那么很多的家庭矛盾冲突就可以得到预防与解决。所以他在1962年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P.E.T),旨在帮助父母建构和谐亲子关系。


课程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并很快传播开来。到今天,P.E.T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引领着无数家庭、父母与孩子走向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

P.E.T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工具书,核心就是教父母如何与孩子简单高效地沟通,从而获得和谐的亲子关系。它主要是围绕以下五点展开。


第一,理解地倾听。协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进而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主动预防问题。促进家庭幸福,关系亲密。


第三,坦诚沟通。父母与孩子坦诚表达各自需要和需求,真诚面对处理不接纳的行为。


第四,公平地解决问题。让父母与孩子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第五,尊重的态度分享价值观。提升彼此的理解和接纳。


而这五点又浓缩精华于这一张图表里:


如何构建父母与孩子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从三个维度入手。


第一维度是问自己,第二个维度是问对方,第三个维度是选方法。


首先第一个维度:问自己。

一条接纳线将孩子的行为划分为可接纳行为与不可接纳行为。比如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当父母不接纳这个行为时,父母就产生了情绪,父母就拥有了问题,进入不可接纳的父母拥有问题区,这时候父母要用求助技巧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需求,同时让父母的情绪得到释放。


情绪并不是消极负面的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更要学会的不是去控制情绪,而是要学会正面表达情绪,真实真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孩子是能感受到。


但如果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是可接纳的行为,那么父母与孩子就进入了无问题区,这时候就可以用表白性技巧与孩子沟通。比如说:“宝贝,看你在家里跑来跑去,我有点担心,担心你会摔到。”孩子很可能就会说:“没事的,妈妈,我会自己注意安全。”


但当孩子一不小心真的摔倒了,哇哇大哭,如果父母觉得可接受,那这时候就是孩子自己拥有了问题,父母就可以用积极倾听技巧,比如说:“宝宝,看你哭的很伤心,是不是摔的很痛?”孩子可能会说:“是的,太痛了。”那么父母可以沉默,抱着他,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与关注,他就会很快停下来说:“妈妈,我没事了。”


可是如果孩子摔倒了,父母不能接纳开始责备孩子不听话,这时候双方就都有了需求,进入不可接纳双方拥有问题需求冲突,这就要使用第三方技巧去解决。


双方都拥有问题,还有一个是价值观冲突,与需求冲突区别在于,价值观冲突往往没有发生实质性影响,比如孩子早恋的问题,有些父母很开明,有些父母却很可能会极力反对。


家庭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进这一张表里,并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这就是P.E.T整体的内容框架。


在P.E.T第一次沙龙,我们一起共读了译序、第一章和第二章,并重点讨论了这几方面问题:家庭界限、无条件的爱、父母总是被指责,父母是人不是神。

二、家庭界限

“中国的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译序的开篇便很有意思地指出现代社会家庭的一个普遍现象。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还有失控的孩子,这个家庭缩影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共同问题是:父母到底应该如何育儿?


应该如何育儿?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充满界限的问题。但“中国的家庭,界限不清是很常见的事情。”译者如是说道。这真是一针见血。


因为界限不清,父母常常越界;因为界限不清,父母分不清问题归属——到底是谁拥有问题;因为界限不清,父母更拎不清责任——对孩子事情大包大揽无微不至。


只有界限清了,问题归属才明了,这时候,谁拥有问题,谁才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权利。

在这里,李素园长分享:“界限不清就是上面行为窗口里的问题。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支持,不是给他方法教他如何做,而是首先要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接受他的感受。”


比如,孩子在家里乱跑摔倒了,哇哇大哭,父母看到了是要先安慰孩子:有没有摔痛,肯定很难受吧?父母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情绪,让孩子知道父母与他是在一起的,他们的关系是紧密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而孩子也能很快平静下来。


但如果家长不接纳孩子行为,反讽责备:“看吧看吧,叫你不要跑你还跑,活该!”这不仅会伤害到孩子,同时还会造成紧张的亲子冲突,因为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具有敌意和对立性,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割裂的状态。

当情绪上来时候,代表理性思考的大脑皮层就会被抑制,这时候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父母的教育,而父母的情绪又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情绪的加剧或是压抑,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我们亲子关系都是一种损伤。


谁拥有问题谁就拥有解决问题的权利,我们要采取积极倾听,还是积极表露,在无问题区表达肯定信息,“宝贝,你觉得初中就可以谈恋爱,我觉得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观念跟我的不一样,我听听你的想法。”

三、无条件的爱

毫无疑问,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孩子,并且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都是无条件的爱。可是有无条件的爱,是不是就意味着有“有条件的爱”?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爱“如其所是”,还是爱“如我所想”。


你觉得很冷必须要多穿一件衣服,你以为多吃一点就能营养健康,这就是“如你所想”。当孩子脱离我们预设的想象,脱离我们为他安排的轨道时,我们是否还会爱他,是否还会对他充满耐心,关心,理解,宽容?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可是我们究竟是爱“如其所是”,还是爱“如我所想”?父母是想要一个“如其所是”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如我所想”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最终是要想培养一个躲在父母安全羽翼下乖乖听话的孩子,还是一个独立自主,能对自己需求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


这都是我们父母时刻要反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是P.E.T的核心走向。

四、父母总是被指责,而非被训练

这是第一章的内容,我想直接引用。因为这个标题背后直接反映的是父母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


4.1 两千年前的教育方法


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从来没有一门学科是教我们如何为人父母,我们对如何为人父母最直接认知,就是从父母身上习得而来,而父母又是从祖父母身上习得,祖父母又是从曾祖父身上习得——这是我们大部分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坑:“如今的父母还在使用两千年前的方法!”


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以前我们重视的是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可是现在我们关心的,重视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层面,而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层面。

我们更关心孩子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孩子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关注的是人的感受,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关注对和错。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关注对和错,关注这个事情的本身,但实质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事件的主体——人,关注感受,关注我们的关系。


比如孩子摔倒了,我们会关注孩子的感受疼不疼,害不害怕,难不难过,而不是关注对错:“跑那么快是不对的,以后不许这样。”


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关系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关系的本质是人。而人就不仅仅代表理性,他还有强大的感性,感性的力量往往比理性更大,我们也更容易受到情感驱动,而孩子也是一样。


比如,孩子犯错,比起大声的训斥,父母温柔的理解和提醒更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抗。试着跟孩子说:“我能理解你,摔到了是很疼的,但如果我们下次不跑那么快,或许就能很好避免摔伤”,孩子往往更能接受。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简.尼尔森,曾经说过:“如果你在管教孩子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肯定是错的。”


而原因很可能就在于:你还在使用着两千年前的方法。

4.2 你是哪一类父母?


在家庭中常见的父母类型有三种:赢家,输家和骑墙派。


第一种往往会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习惯设置各种限制、规则,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服从命令,所以惯以运用威胁、惩罚方式逼迫孩子听话,对孩子控制程度最高。在亲子冲突中,以“赢家”身份胜出。


第二类与第一类刚好相反。“输家”类型父母不会采取权威方式去压迫孩子,他们往往会给到孩子充分自由,尽可能不去干扰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成长,对孩子控制度最低。也因此在亲子冲突中,他们常常会回避冲突躲避冲突,以“孩子赢,父母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第三类“骑墙派”,是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也是家庭中最常见的类型。骑墙派父母无法持续性使用第一类或第二类教养方法,因为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他们心里是非常迷茫和不确定的,所以他们常常会在严厉或宽容,强硬或松散的管教方式中摇摆不定,而这也会导致孩子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可是无论是哪一类型父母,你在当下所作出的任何行为决策都是你认为你能找到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惩罚孩子,还是放纵孩子,但是在做了这些行为后我们内心可能都或多或少会有纠结,会有自责,而原因是我们虽然知道这样做可能不太好,但是我们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替代目前我自己的这个方法。


而P.E.T就是给我们带来第四选择——“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


“没有输家”的方法需要父母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学会不加批判地倾听和坦诚地与孩子沟通。

这意味父母要学会敞开自己,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对权威型的父母来说,因为这意味着高高在上的父母要落回到地面,与孩子平等对视,与孩子平等对话,而这值得的,因为这是培养亲密和谐亲子关系的土壤。


而我们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正常的情绪,当我们把自己感受向表达出来时候,孩子其实是可以理解。


我们家五岁的哥哥和四岁的堂妹在一起聊天,哥哥说:“我爸爸吼过我”,妹妹说:“我生日时候我爸爸也吼哭我了,但是姐姐(小表姐)爸爸不会吼她。”哥哥:“是的,姑丈不会吼姐姐,也不会吼我们,但是姑妈会吼。”


奶奶在一边听,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她无法想象才几岁的孩子却好像两个小大人一样会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评价。

实孩子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能思考,能判断,能解读你的行为表情,你有什么感受他也一样能感受到。所以父母有什么感受时候,是可以告诉孩子,跟孩子去表达。


比如因为惩罚孩子打了孩子而内疚父母,感觉做错了怎么办?去跟孩子解释,去跟孩子沟通:“宝贝,爸爸刚才打了你,有点后悔,我伤害了你,感爸爸生气了已经无法思考,你能原谅爸爸吗?”


当父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真诚地面对孩子时候,孩子能感受到,并且能理解。而这无疑也是有益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而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李素园长分享道:“父母打孩子,孩子不会不喜欢你,他只会用两种方式表达,第一他和你对抗,第二他觉得自己不好。第二种是最恐怖的。所以孩子和你对抗你要庆幸,如果他是第二种,孩子会认为就是因为我不好,因为我不听话妈妈才生气的,我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小孩,他对自我的否定会对他以后人生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可是当父母能勇敢而真诚告诉孩子:“爸爸当时有情绪,你可以原谅我吗?”这时候亲子之间就是平等关系,孩子抵触的情绪会软化下来。


孩子会明白原来爸爸妈妈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会犯错误,同时父母告诉孩子他以后也可以犯错误,犯错了就要跟别人真诚地道歉。


这个过程就成了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但关于道歉,父母必须要知道两点:

第一、道歉不是工具

当我们放下父母的权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时候,同时要警惕:父母不能拿道歉当做工具,道歉一定要是真诚的。


这是什么意思?


有一段时间我跟儿子道歉时候,他就会很生气:“道歉是没用的!”为什么儿子认为道歉是没用的?因为我把道歉当成了工具,我明知道不能对他吼叫,可是我还是这样做了,然后就想通过一个道歉了事,这就是不真诚。


这样的道歉没有任何作用,它是虚假的道歉,而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李素园长提醒说,父母的道歉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定是真诚的。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父母就不要虚假去道歉;而当父母还没做好准备,也不要违心去道歉。


并且父母不要认为所有问题说一句道歉就可以。

第二、道歉的界限

同时,我们也需要教会孩子道歉的界限。


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很容易会出现摩擦,当是别人做错事情,可就是不道歉时候,怎么办?这就是界限的问题。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界限:“宝宝,我觉得你说的对,别人碰到你他是应该道歉,那是他没有做好,妈妈觉得你做得对。”


如果孩子一直纠结于别人不道歉,那么父母就可以采用倾听的方法:“他没有道歉,让你一直很不开心对吗?”和孩子慢慢地聊,帮助孩子把情绪舒发出来。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肯定是会遇到不道歉的人,但是别人不道歉我就要惩罚自己不开心吗?并不是。父母这时候就要去倾听孩子,让孩子把他的感受说出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别人不道歉是别人的事情。这就是一个界限问题。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不是要去纠结这个事,而是要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感受。


同时我们不能把道歉当成家常便饭。道歉是有度的,是有边界在里面的。如果孩子太过纠结于道歉这个动作本身,那么父母也要去反思,是否在与孩子日常关系中,父母把道歉看得太重要了,说得太频繁了,所以孩子才会用这样方式去要求别人?

五、父母是人,不是神

“父母是人,不是神,如何理解?”进入第二章时候,李素园长引我们进入思考。


5.1 父母的真实

我们每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前,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一个作为普通人所可能会有的各种缺点和毛病,所以父母也会犯错,父母也会有情绪,父母本就是不完美的。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当我们想要给别人爱,想要给孩子爱的时候,我们自己内心首先要充满爱。P.E.T,其实就是在让我们向内看到自己。


但大部分时候就像作者托马斯.戈登所说的:“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忘记自己是凡人,只有让自己成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能成为高效能的称职父母,孩子也会很喜欢他们的父母表现出的真实性。”


这意味着父母要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去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存在,并把这份真实性真实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有一段时间,儿子会很喜欢听我说我小时候的的事情。他会问:“妈妈,你小时候也会这样吗?外公外婆会怎么说你呢?”孩子为什么很喜欢听父母小时候的事情?因为这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真实。


他好像突然间发现原来妈妈也有小时候,原来妈妈小时候也和他一样,喜欢玩,喜欢吃零食,喜欢看电视,喜欢蹦上蹦下。


当他发现妈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必须服从的权威,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慢慢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得以建立起来。但权威型父母往往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父母不妨真实地把自己感受,把自己想法跟孩子说一说。但需要注意的时,如果父母还没有做好真实敞开的准备就不要去做,不要违心去表达,因为父母的真实性是最重要的,尤其在孩子面前。

5.2 接纳线

第二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接纳。


孩子所有可能的行为——他说的话,他做的事,都有可能引起父母两种态度:接纳或不接纳。而这两种态度也就对应了孩子的两种行为: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


比如孩子不吃青菜,有的父母会觉得没关系,吃其他的食物也行,那么孩子不吃青菜的行为就是“可接纳行为”。可是有的父母会很生气,会要求孩子必须吃不吃不行,那么孩子不吃青菜就是“不可接纳行为”。


可接纳和不可接纳的行为界线在哪里?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度也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之前常说,在家庭里父母要有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或者慈母严父,或者慈父严母,它所代表的都是父母双方对孩子行为不同的接纳度。


有的父母可能会接受孩子大部分行为,那么他们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就是温暖和包容的情感。


而有的父母可能眼里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那么他们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催促,指责,甚至是厌烦,这让孩子很难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接纳。

那你的接纳线在哪里呢?能不能试着让你的接纳放宽一些,让你的接纳度变宽一些?


比如看到孩子又磨蹭了,平常会马上生气,但试试不生气。孩子磨蹭肯定有孩子磨蹭的原因,尝试去跟孩子耐心沟通:“妈妈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呀?”


儿子有一天上幼儿园,走着走着,他突然就蹲下来不走了,也不说话,两眼发呆地看着地面。我一看时间,入园时间马上就要迟到了,心里开始着急,刚想催促,可转念一想:孩子这个行为是我可以接纳的吗?如果不是,那我可不可以尝试地去接纳,去了解他蹲下来的原因?


这样想时候,我着急的心反倒平静下来,然后蹲下来问他,儿子说他太累了想休息一下。于是我就陪着他静静地在地上蹲了十几秒。最后他自己自动站起来,牵着我的手继续往前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接纳一定也是真实的,如果父母一下子还做不来,没关系,那就慢慢来,一步步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真实。

5.3 父母必须要统一战线吗?

父母必须要统一战线吗?如果我们足够真实,会说这很难。


因为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线都不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父母又如何做到统一的战线呢?如果父母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配合另一方做到一致,那是不是又违背了父母自身的真实性呢?


我们以前常常说父母必须要统一战线,统一教育观念,统一一致对孩子。当我们对这个观念认真去解读时,会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隐隐有一种对立性,一旦感觉到了亲子关系之间这种对立和冲突,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很难建立。


因为当父母,甚至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要站在一起来教育孩子,指责孩子,对孩子开炮时候,孩子一个人,孤苦无依,孤立无援,那种感觉真的会让孩子很无助很难过很绝望。这时候对孩子的伤害往往是最大的。

所以没有必要统一战线。并且父母之间,也不必要统一观念。并不是一方觉得我的观念很好,就要另一方跟随一样。


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真实”与“接纳”,那么我们就会知道让自己保持真实,同时接纳他人的真实,尊重他人的真实,无论是孩子还是伴侣,都是同等重要。


父母与孩子能够建立起温暖而亲密的关系,这必然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爱与尊重之上。与所有父母们共勉。


第一次读书沙龙笔记记录到这。但P.E.T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反思远不止于此,书中无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还多些。而“无字”,正是大家的思考与反思。


正是思考与反思让我们离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又进了一步。

相关参考

怎样和别人沟通技巧(怎样沟通才能化解矛盾、促进关系,持久人际关系?)

发现这本书是因为其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给了我太深的印象,其育儿方法和理念对于我的育儿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让我明白更优质的关系来自关系环境的改变,而优质的关系又得益于沟通方案的改善...

幼启蒙笔心算(3岁识千字4岁会心算,牛娃到底是天生的还是父母鸡的?)

有些娃两岁就开始听并跟唱学诗;三岁开始学游泳;四岁半开始学钢琴,且已准备报考英皇二级;五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学习围棋4个月,取得11级证书;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篇,每周写三篇英文日记;做游戏是数独、火柴棒、...

教孩子认字的小窍门(孩子识字太困难?掌握四个“识字窍门”,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识千字)

...,孩子每会一项技能,父母都会感到特别骄傲。比如孩子第一次开口,第一次会走路等等,这些都是最值得美好的回忆。在妈妈圈经常能看到一些家长让孩子展示识字的本领,不过,在这之中就能看到孩子的差距了,有的孩子能...

政府大型的活动策划方案(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开展“创新工作思维 提升服务效能” 主题党日活动)

...关党支部组织党员赴博兴县开展“创新工作思维提升服务效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大家集中学习了市委书记宋永祥同志在滨州市领导干部思维训练全员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精神,并参观了国家能源博兴电厂、红色教育基...

投标模型(青岛探索推行BIM(建筑信息模型)辅助审批报建,提升审批效能)

...企业和审批服务部门提供BIM应用服务,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能。BIM技术全称“建筑信息模型”,指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

狗狗训练(怎样训练猎狗勤快搜山,猎犬种类有哪些,如何训练猎狗?)

训练猎狗勤快搜山可以通过看猎狗的脾气和父母来判断是否是勤奋、智商高的猎狗。训练猎犬要从幼龄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与犬建立良好的感情,确定好要给猎犬训练的项目。通过奖励、惩罚、诱导、强制等方法来训练猎...

狗狗训练(怎样训练猎狗勤快搜山,猎犬种类有哪些,如何训练猎狗?)

训练猎狗勤快搜山可以通过看猎狗的脾气和父母来判断是否是勤奋、智商高的猎狗。训练猎犬要从幼龄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与犬建立良好的感情,确定好要给猎犬训练的项目。通过奖励、惩罚、诱导、强制等方法来训练猎...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如何提升糖厂蒸发效能?)

如何提升糖厂蒸发效能?针对甘蔗糖厂在蒸发过程中制药蒸发效能提升的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康景辉小编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如何提升糖厂蒸发效能。制糖行业蒸发工艺制糖行业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从甘蔗中提取蔗汁,然后将其进...

控制屏蔽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编织屏蔽及其屏蔽效能的研究)

...的编织结构传统的逻辑猜测,目视编织覆盖率越大,屏蔽效能越大。最近的研究表明,发现相当数量的汽车高压屏蔽电缆产品屏蔽设计却相反。其中编织覆盖率增加屏蔽效能特

热封防水胶带(胶带屏蔽效能检测标准有哪些呢?天依科创为你提供依据)

...属连接起来,完成电搭建和缝隙的电封闭。那么胶带屏蔽效能检测标准有哪些呢?胶带效能检测范围:常见性能检测:黏度、软化点、外观、密度、粘度、环保检测、固化时间、胶合强度、适用期和贮存期检测、拉伸强度、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