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
Posted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
鲁肃算是三国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实鲁肃的能力不比诸葛亮和周瑜差。鲁肃也被称为是“东吴四英将”,周瑜死后鲁肃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实要比较鲁肃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还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为演义里面诸葛亮抢了不少鲁肃的功绩,当然诸葛亮大部分的事迹都存在水分,这个大家应该也是非常熟悉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鲁肃到底有哪些贡献和功绩,来一起了解下真实的鲁肃究竟有多厉害。
1
被历史误读的三国大人物鲁肃
三国鲁肃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受小说《三国演义》以及老版电视剧或三国戏的影响,大众的印象中的鲁肃是个厚道人,但不免有些懦弱、憨鲁。
在草船借箭时怕的要死,对周瑜的大计茫然无知,单刀会上又被关羽奚落的无地自容。作者或编剧们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关云长等人的艺术形象,有意将鲁肃塑造为一个忠厚老实、近乎木讷的长者形象。
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却是一位目光远大, 又不乏权谋智变的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鲁肃在许多政治、军事上的见解和作为,可同诸葛亮媲美,更不亚于周瑜。
鲁肃( 172~ 217 年), 字子敬, 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 人。他生于当地的豪强大族,虽父亲早亡,但财用充足,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记载长大后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鲁肃看到汉末将乱,“乃学击剑骑兵,招聚少年,给其衣食, 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弱冠之年的鲁肃便树立了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大志向。
2
慷慨大义结交周瑜,逐步走上仕途
少年就已成名的周瑜,在江淮一带很有影响力,当他任居巢长时,闻鲁肃之名,就拜访鲁肃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仓米,每一仓有大米三千斛。鲁肃二话不说,当即就将其中的一仓米送给了周瑜。
要知道,当时是汉末群雄混战, 粮食极端匮乏, 鲁肃如此豪爽大方, 让周瑜深受感动。
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历史上也就有了“将囷相结”这个典故。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互相攻讦, 鲁肃立志要找一位值得为之驱策的明主。毅然率宗族部曲三百余人, 先至居巢与周瑜会合,后又随周瑜一起东渡长江投奔孙策。
遗憾的是,彼时的孙策正忙于东征西讨, 等江东稍稍安定, 却在建安五年(200年)八月英年早逝, 没来得及起用鲁肃。
随后,孙策的弟弟孙权主掌江东,周瑜又立即向孙权引荐鲁肃,并在孙权面前称赞鲁肃具有旷世之才,希望孙权亲自接见并加以重用。孙权立即召见鲁肃,对鲁肃赞赏不已。
自此,胸有大志的鲁肃正式走上仕途。
3
陈帝王事,助孙权鼎足江东
建安五年( 200 年),孙权第一次与鲁肃交谈,向鲁肃请教当政大计。鲁肃为孙权指画天下大势曰:“肃窃料之, 汉室不可复兴, 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 以观天下之衅”。又进而言到:“剿除黄祖, 迸伐刘表, 极长江所极, 据而有之,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认为,汉室已不可复兴,曹操在北方已成气候,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对付的,谏言孙权乘北方多事的良机,立足江东, 伺机剿灭黄祖、刘表, 吞并荆州,进而尽占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最终与北方的曹操一决高下, 把目光放远大一些, 就可以成就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功业。
鲁肃的此番谋划,高屋建瓴,天下大势了然于胸,完全可以媲美诸葛亮的“隆中对”。
要理解鲁肃此番高论的重大价值,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当时官渡大战刚结束不久,曹操兵锋正盛,当时的天下大势要比诸葛亮出山时混沌的多,鲁肃能有此远见卓识,他的高明并不亚于诸葛亮。
二是:孙权即位之初, 形势相当严峻, 领土比较少,又有山越之众依山阻险与孙吴政权公开作对,更有天下英豪虎视江东。无论是功臣宿将, 还是江东大姓,地方豪强, 都对孙权集团能否成大事缺乏信心。
三是:孙权本人年少即位, 威信不足以立众,众人都对孙吴政权普遍持观望态度。 孙权政权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背景下, 鲁肃为孙权从容谋划天下, 并力劝孙权以建立帝号为远期目标, 不啻于一剂强心针, 令孙权信心大增。
事实上,以后东吴的拓土开疆,基本上都按照鲁肃的方案进行,可见他谋划的方案的正确性。
据史书记载,孙权曾对吕蒙剖明当时心迹,称自己刚与鲁肃见面时,“ 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4
高瞻远瞩,定孙刘联盟大计
建安十三年( 208) 春, 孙权重兵攻克黄祖,正打算进军刘表时,,曹操却于同年七月亲率大军进攻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子刘琮继立。
鲁肃立刻敏感地意识到了荆州问的复杂性,,他向孙权分析天下形势说:刘表二子刘琮、刘封一向不和,不能协力抗曹,荆州的丢失是早晚的事,若长江天险的中游重镇落到曹操之手,曹魏锋芒就会直指江东,后果不堪设想。
如若联合枭雄刘备,或许可以勉力支撑。所以鲁肃建议孙权由原定的“取荆州”改为“联荆抗曹”。而此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则准备仓皇南逃。
鲁肃又即刻赶到当阳,见到了不知所措的刘备,劝说刘备与东吴合理抗曹。此时已如丧家之犬的刘备“甚欢悦”,即派诸葛亮随鲁肃到东吴共商大计。至此,孙刘联盟抗曹的大局已基本建立。
鲁肃的“连刘抗曹”,足以见其在乱世之中的远见卓识,在曹操大军直指荆州的危险时刻,鲁肃还敢于只身冒险赶赴荆州,其胆识在江东众多文武无人能超其上。
当时曹操手下的大谋士程昱就指出,孙权肯定会帮助刘备共同抗曹,对曹操说“权必资之以御我”。另一重要谋士贾诩也建议曹操占得荆州后, 暂缓东进,以免刺激孙刘两家同仇敌忾,联手抗曹。
可见,鲁肃的权谋是属于程昱、贾诩同一级别的人物。但是, 鲁肃的高明之处,不仅是他率先提出了“孙刘联盟”政策,而且是首先实践者。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把孙吴联盟的功劳主要归于诸葛亮,,事实上, 倘若没有鲁肃的请使观变之行在前,是不会有诸葛亮的单身入吴之举在后的。 因此,称鲁是提倡并亲身推行与孙刘结盟政策的第一人,并不为过。
5
不惧曹操兵威,力主与曹操赤壁决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东,曹操挟囊取荆州之威,聚集重兵83万,向东吴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赤壁大战”。
大战之前,江东众多文武眼看曹操兵势锐不可挡,包括一向稳重倔强的顾命大臣张昭在内的众多文武都劝孙权迎降。
而孙权继父兄余绪,雄心勃勃, 志存高远, 怎肯将江东拱手相让。无奈曹操兵势太盛, 孙权并没有倾国一战、战则必胜的把握,,面对手下文武的气馁,既生气又是无奈。
关键时刻,又是鲁肃站了出来,他对孙权这样说:我鲁肃投降,还可以活,甚至还能得到高官厚禄,荣耀一生。但将军您投降了,何处苟活?
鲁肃一言击中要害,另孙权不再犹豫,遂立即召回周瑜,共商大计。
当周瑜也以慷慨激昂之态决心一意抗曹,更加使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赤壁决战。孙权将江东精税尽付周瑜,并以鲁肃为副手,帮助周瑜“参军校尉,助画方略”,赤壁之战遂以东吴大获全胜而彪炳史册。
说鲁肃老成谋国,是因为从公元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兵指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到赤壁之战尘埃落定,这段时间局势瞬息万变, 时机稍纵即逝。
但鲁肃无论是在多股政治势力纠葛不清、形势迷离的情况下,还是在强敌压境、稍有不慎即满盘皆输的危急关头,都保持着高度冷静,保持着深刻的时局洞察力,果断的行事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为孙吴政权鼎足江东,进而在长江中下游的拓土展地做出了极大贡献。
所以说,鲁肃是不亚于诸葛亮和周瑜的三国风云人物,一点都不为过。
6
大局为重,矢志不渝
赤壁之战后,时年36岁的三国俊杰周瑜因病英年早逝。在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为后继者。
担任东吴大都督的鲁肃仍然贯彻以孙刘结盟大局为重的方针。他非常清楚,虽然赤壁战败,但是孙、刘各自一方的实力仍难以望曹操项背,只有双方继续同心协力,才能继续与曹操抗衡。
鲁肃的这一坚定不移的战略意图,具体体现在他劝说孙权以土地资助刘备和处理与关羽的关系这两件事。
刘备从赤壁之战中获利颇丰,占据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和南郡的长江以南部分,,势力大振,已成为荆州地区事实上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
然而,刘备在诸葛亮的出谋策划下还是不知足,向孙权提出借南郡长江以北包括江陵在内的地盘,并给出了一个“共同北略中原,当然要有一块直接与曹军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孙权还在犹豫之时,鲁肃进言:“将军( 孙权) 虽神武命世, 然曹公威力实重, 初临荆州, 恩信未洽, 宜以借备, 使抚安之。多操之敌, 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这番话打动了孙权。
孙权意识到,南郡江北地区虽然重要,但北有曹仁、徐晃屯守襄阳,南有势力日渐强大的刘备在公安隔江相望,江陵距东吴本土又路途遥遥,一旦有异常,东吴也是鞭长莫及。
与其如此,不如顺水推舟,借给刘备,把刘备集团推到与曹操争斗的第一线。把江陵之地刘备,刘备就可以进可攻, 退可守, 如楔子般钉入中原,曹操就不会再说与孙权“会猎于吴”。
此件事,充分体现了鲁肃的大智谋,本来曹操对如何遏制住刘备咄咄逼人的攻势,都已经感到很棘手了,在他听闻孙权把江陵之地借给刘备后大惊。史书记载“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 笔落于地”。
再看鲁肃是如何稳住关羽的。
关羽为蜀国上将,但素来骄妄,又因为与刘备有结义之情,连诸葛亮都里让他三分。关羽就更不把江东众多文武更是不放在眼里了。鲁肃与关羽打交道时,虽然摩擦不可避免,但是对他依然“常以欢好抚之”。
鲁肃不是软弱,是他顾全大局,不想破坏孙、刘联盟。
当然,鲁肃的忍让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息事宁人,他曾大义凛然地指责关羽说: “ 肃闻贪而弃义, 必为祸楷。吾子属当重任,曾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暗示关羽自己之所以一再忍让,并非是实力不如或惧怕对方,只是目下以抗曹大业为重,不想破坏孙刘联盟,义正词严,有理有节,令傲慢的关羽也无话可说。
后代史家王夫之对鲁肃一以贯之的联蜀抗曹方针极为赞赏, 他道出了鲁肃不与关羽一般见识的苦心,“肃以欢好抚羽, 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 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
7
鲁肃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听闻鲁肃病逝,伤心不已,也为他举哀。
自此,这位曾经对汉末政治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风云人物彻底离开了政治舞台。
孙权曾高度评价周瑜,把他比喻成东汉开国将领邓禹一样的人物,认为其谋略出众,是东吴能够建国的功臣之一。
黄龙元年(229年),在孙权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道此处,可谓明于事势矣。”
当代革命家续范亭在《统一战线以三国为喻》一诗中说:吴蜀同心破曹瞒,周郎意气要争先;欲收赤壁鏖兵效,还凭子敬苦周旋”。充分总结了鲁肃的在维护孙刘联盟中所做的贡献。
纵观鲁肃的一生, 他时刻都保持着极为清醒而坚定的政治头脑和大局观念,在运筹帷幄、洞察全局上,并不逊于诸葛亮和周瑜,在某些方面,甚至要高出一筹。
鲁肃在那个风云变幻、局势跌宕, 却又人杰辈出、群雄奋起的时代, 纵横捭阖、挥洒自如, 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相关参考
...国演义)里,鲁肃是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人物。他只是诸葛亮和周瑜的陪村,其实这不符合历史
...国演义)里,鲁肃是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人物。他只是诸葛亮和周瑜的陪村,其实这不符合历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决,永远都是人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那他们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比较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看他们两人的战绩,毕竟当时曹魏是要比蜀汉强很多的,司马懿...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决,永远都是人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那他们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比较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看他们两人的战绩,毕竟当时曹魏是要比蜀汉强很多的,司马懿...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接过北伐的旗帜,帮助蜀汉以攻代守。不过姜维北伐的战绩似乎要好过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都是打了败仗,也没给当时的局面带来任何改观。那为什么姜维北伐却能获得一定成效呢?下面就为大...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接过北伐的旗帜,帮助蜀汉以攻代守。不过姜维北伐的战绩似乎要好过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都是打了败仗,也没给当时的局面带来任何改观。那为什么姜维北伐却能获得一定成效呢?下面就为大...
诸葛亮和荀彧,两个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荀彧放弃袁绍转投曹操,可以说他们都是找到了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荀彧对于曹操来说,是他统一北方的总工程师,而诸葛亮的隆中...
诸葛亮和荀彧,两个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荀彧放弃袁绍转投曹操,可以说他们都是找到了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荀彧对于曹操来说,是他统一北方的总工程师,而诸葛亮的隆中...
郭嘉、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到底谁才算是三国第一军师呢?如果要比成就,那肯定司马懿是最高的,因为他最后颠覆了曹魏政权,为司马家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比才华和谋略,那司马懿可能就是垫底的那个人...
郭嘉、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到底谁才算是三国第一军师呢?如果要比成就,那肯定司马懿是最高的,因为他最后颠覆了曹魏政权,为司马家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比才华和谋略,那司马懿可能就是垫底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