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钴酸锂(钴酸锂正极龙头,厦钨新能:中镍高电压协同超高镍,三元业务待发)

Posted

篇首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烧结钴酸锂(钴酸锂正极龙头,厦钨新能:中镍高电压协同超高镍,三元业务待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烧结钴酸锂(钴酸锂正极龙头,厦钨新能:中镍高电压协同超高镍,三元业务待发)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信达证券 武浩 张鹏)

一、正极材料行业标杆,营收规模迅速增长

1.1 国内新能源材料领军企业,正极技术底蕴深厚

厦钨新能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自 2004 年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016 年 12 月厦钨新能成立,专门从事锂电正极材料业务,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制造商。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 NCM 三元材料、钴酸锂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 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

2004 年厦门钨业建立钴酸锂生产线,开始涉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2012 年建立车载三元材料生产线,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2013 年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 PHEV 用 NCM 三元材料,用于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2018 年实现 Ni8 系多晶及单晶产品量产;2021 年 8 月 5 日厦钨新能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2 年 8 月,公司在宁德基地投资建设年产 70000 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项目完成后产能将达到 95000 吨。

公司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3C 消费电子和储能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近年来,公司不断改进高电压钴酸锂、高功率 NCM 三元材料、高电压 NCM 三元材料、高镍 NCM 三元材料等产品的综合性能,紧跟优质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

公司保持并提高了钴酸锂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并巩固了在NCM三元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主流企业地位,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

厦门钨业是控股股东,福建省国资委是实控人。

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76.92%,厦门钨业是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 50.26%,福建省国资委通过厦门钨业、福建省冶控股权投资管理、福建省国企改革重组投资基金以及福建闽洛投资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目前拥有六家控股子公司,四家为全资子公司,其中宁德厦钨、璟鹭新能、三明厦钨和雅安厦钨主营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厦门鸣鹭与厦钨氢能分别主营商品贸易和有色金属制造及销售。

管理层具备丰富管理与生产经验,助力公司稳定发展。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为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与董事会秘书,本届任期为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公司董事姜龙先生担任总经理职位,公司高管全部出身于厦门钨业集团,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同时在公司任职多年,与公司形成深度绑定,核心团队较为稳定,能够助力公司未来稳定发展。

员工持股力度大,实现公司与高管、核心员工的深度绑定。

公司设立宁波海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厦钨新能股份。设立宁波胜鹭为宁波海诚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设立宁波景仁昭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3 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宁波海诚的有限合伙人,公司员工通过上述 3 个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共计 7.35%的股权。

1.2 业绩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NCM 三元正极奋起直追。公司主营产品为钴酸锂和 NCM 三元正极材料,其中钴酸锂营收 占比最高,2018-2022 年 Q1 公司钴酸锂营收占比不低于 63%,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 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2020 年公司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居我国钴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首位。

2019 年 6 月前钴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因执行钴中间品的长采协议导致入库成本较高,导致 2019 年钴酸锂营业毛利被 NCM 三元材料反超。

NCM 三元材料的营收占比自 2020 年以来逐渐攀升,2021 年后公司正极材料扩产项目以 NCM 三元为主,未来 2 年内公司 NCM 三元材料营收或将超越钴酸锂成为核心业务。

营业成本钴酸锂占比最高,主营业务成本主要来自材料费用。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产品构成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产品构成相匹配,90%以上来自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占比较低。

需求提振与产品放量叠加,公司业绩自 2021 年实现高速增长。

公司 2018 年-2022 年 Q1-3 营业收入为 70.26/69.78/79.90/155.66/220.30 亿元,其中 2021 年和 2022 年 Q1-3 同比增速高达 94.82%/113.61%,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由 2018 年的 97.44%增长到 2021 年的 99.72%,营收高速增长系下游需求提振叠加产品价格上涨及产品放量。

2021 年及 2022 年 Q1-3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55/8.59 亿,同比增速高达 121.12%/115.29%,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持续增长,产销规模增加使得盈利大幅提升。

图表 12:公司 2018-2022 年 Q1-3 营业收入(亿元)

图表 13:公司 2018-2022 年 Q1-3 归母净利润(亿元)

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 2018-2021 年净利润 CAGR 高达 90.62%,2021 年和 2022 年 Q1-3 净利润同比增长 125.4%/111.22%。

2018-2022 年 Q1-3,公司 ROE均保持在 10%以上,同时公司净利率由 1.16%提升至 3.93%,各项盈利指标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公司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各项费用率维持在低水平。

2018-2022 年 Q1-3,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同时受益于公司强化高效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公司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降本增效逐渐显现,公司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存货周转率持续提高,公司营运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采取“低库存、快周转”的经营策略,公司在与客户确定销售订单的同时,尽量同步锁定原材料价格,减少承担原材料波动风险。公司近年来不断优化原材料供应,强化存货管控,存货周转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并持续提升,同时应收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表 16:公司 2018-2022 年 Q1-3 各项期间费用率

图表 17:公司 2018-2022 年 Q1-3 营运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与日俱增,资产负债率稳步降低。

公司资产负债率稳步降低,由2018年的85.4% 下降到2022年Q1-3的49.8%,同时公司利息保障倍数逐年升高,2022年Q1-3高达10.44,公司负债状况持续优化,偿债能力与日俱增。

2018-2022 年 Q1-3,公司的净现比呈下降趋势,2022 年 Q1-3 公司净现比低于 0 系公司产销规模扩大,经营性资金占用增加。

二、三元材料发展迅猛,单晶化、高镍化引领未来方向

2.1 三元材料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格局渐趋集中化

三元材料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方向。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四大关键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特性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

锂电池一般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可以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多种技术路线。镍钴锰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正极材料的优点,存在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基于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三元正极材料已成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高速增长,2017-2022 年 CAGR 约为 49%。

据 GGII 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 190 万吨,同比增长 68%,三元材料市场份额为 34%。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21 万吨增长到 2022 年的 19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5%。2022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为64万吨,2017-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9 %。

三元材料市场格局较分散,单晶三元格局更集中。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叠加国内中镍单晶与海外高镍的材料需求放量,容百科技、天津巴莫、长远锂科、南通瑞翔和厦钨新能源等企业产品走量情况较好,2022 年 Q1-Q3国内三元正极材料 CR6为 67%,但三元材料整体的市场格局仍旧比较分散,头部厂商之间差距较小。

2022 年 H1 国内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CR3 为 61%,市场格局相较三元正极更加集中,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头部 3-4 家厂商,未来专注于单晶材料的企业有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高镍单晶的技术壁垒较高,高镍化趋势下,三元材料领域将加速洗牌,市场或将重构,具备相关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其余企业或被市场淘汰,行业竞争格局渐趋集中化。

2.2 单晶化、高镍化引领三元正极材料未来方向

产业新周期下,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方面要求愈发严苛,同时随着锂电原材料价格跳涨,降本增效呼声渐高,倒逼锂电材料体系革新。

聚焦三元正极材料,单晶化、高镍化成为趋势。单晶材料相较多晶具备显著优势。根据《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按照材料微观形貌的差异,可将三元材料分为多晶材料和单晶材料两种。

单晶指由一个晶核在各个方向上均衡生长起来的晶体,其内部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晶格;多晶由很多取向不同的单晶颗粒结合而成,多晶材料是由粒径较小的一次颗粒团聚而成的二次颗粒,形貌多为球形,粒径通常在10μm左右,颗粒内部存在大量晶界。

多晶材料制备工艺相对比较成熟稳定,当前市场占有率更高。

与多晶材料相比,单晶材料优势包括:

1)机械强度高,循环寿命较长。内部没有晶界,颗粒机械强度较高,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各向异性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微裂纹,材料循环性能得以提升。

2)比表面积较低,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副反应。不同于碳材料,正极材料表面 SEI 膜并不致密,无法阻止正极与电极液继续作用,造成活性物质消耗,同时高温充电态下正极材料与电解液接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放热量增大。单晶颗粒表面光滑,能降低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副反应。

3)导电性能提升。单晶材料表面比较光滑,可以与导电剂很好的接触,有利于锂离子的迁移。

下游动力电池企业逐步导入,单晶三元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GGII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 Q1,单晶产量达 4.9 万吨,占比升至 38.5%,预计 2022 年国内单晶三元材料的市占率有望升至 40%以上。

具体来看,2022 年 Q1,在中镍 5 系、中高镍 6 系三元材料中,单晶材料体系占比均超过 50%成为主流;高镍方面,2022 年 Q1 单晶高镍 8 系三元材料占比已升至 13.5%,增速较快,待单晶高镍三元量产技术瓶颈突破后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 GGII,目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主要有两种发展路线:

一、中低镍单晶路线。大单晶产品负载电压更高,国内部分中低镍单晶材料通过高电压可与多晶高镍能量密度相当,如 Ni55、NCM613 等产品贵金属含量更低,产品在满足能量密度同时具有更高性价比。

二是高镍单晶路线。高镍环境下三元材料稳定性欠佳,单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相应掺杂可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能。

目前,低镍含量的单晶三元材料制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艺基础,而高镍含量的单晶制备仍面临挑战:高镍正极材料的合成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来保持结构稳定性,而合成单晶材料需要高温和长时间的退火过程,二者的矛盾使得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大规模量产面临瓶颈。

高镍三元材料在降低成本和提升能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

三元正极材料主要是通过提高镍含量、充电电压上限和压实密度使其能量密度不断提升。随着镍含量的升高、钴含量的降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单位成本下降,但热稳定性的技术要求有所提高。

在三元正极材料中,行业主流的 NCM 型号包括 333、523、622 和 811 四种型号,相比于采用常规三元材料的锂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具有更长的续驶里程、更低的综合成本。随着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正在逐步往高镍方向发展,已从早期的 NCM333 材料进步到 NCM523 和 NCM622,并逐渐升级到 NCM8 系、9 系。

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提速明显。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对动 力电池提出更长续航里程、更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国内主流动力市场逐步从 5 系向高镍方 向切换。

2021 年 5 系三元占比同比下滑 10pct,高镍三元占比从 2020 年的 23.0%提升至 37.7%;2022年上半年 5系三元占比相比 2021年下降 5pct,高镍三元占比则提升 4.4pct,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提速明显。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开发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具有技术先进性。

在生产工艺方面,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工艺流程对窑炉设备设计、气氛控制、锂源、前驱体、匣钵、烧结次数、温度控制、产线环境湿度控制等多个方面均有特殊要求,因此在保障产品的批次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存在较高的生产技术壁垒,产业化难度较大,目前仅有少数企业拥有小批量供应能力。

在材料特性方面,随着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中镍元素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材料晶格中的 Ni2+与 Li+易出现混排现象,导致材料的比容量降低,倍率性能减弱。同时,镍元素含量的增加会进一步降低材料表面的稳定性,易引发安全问题。

为解决和缓解上述问题,企业往往通过掺杂、表面包覆等技术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以使得材料在热稳定性得到增强的同时减少应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副反应。

根据《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表面包覆法与元素掺杂法主要包括:

1)表面包覆法:通过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物理保护层,起到避免电极和电解液直接接触, 抑制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和有害相变的作用。通过表面包覆,高镍三元材料 H3 相热力学不稳定而造成的电池安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缓解,此外,特定的包覆层还能够提升材料的电子/离子电导率,改善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2)元素掺杂法:在正极材料中掺杂一定量的某种离子,使其进入晶格代替原材料中的部 分离子,从而降低 Li/Ni 混排,稳定晶格结构,促进电子和锂离子的迁移,从而有效地 提升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根按掺杂元素的价态,通常可以分为阳离子掺杂和阴离 子掺杂两种,其中阳离子掺杂较为常见。

三、中镍高电压协同超高镍,三元业务蓄势待发

3.1 高电压技术积累雄厚,中镍高电压业务量迅速扩大

在高电压系列产品领域,公司具有沉淀多年的研发和产品积累经验。

公司自2004年开始介入正极材料研发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倍率型 Ni3 系、高电压型单晶 Ni5 系、高电压型单晶 Ni6 系、Ni8 系及 Ni9 系 NCM 三元材料等高端产品,配合国内多家电池客户开发出了多款多代新型锂电池。

钴酸锂方面,公司的钴酸锂产品由以 4.40V 系列产品为主快速切换为以 4.45V、4.48V 系列产品为主,相应的克比容量由 176mAh/g 提升至 190mAh/g 以上。

目前公司 4.5V 钴酸锂产品也已开始批量供货,4.55V 系列产品正处于研发进程中,新款产品的容量与产品性能均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高电压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奠定了公司在 3C 锂电池领域的龙头地位,也使高电压技术路径成为钴酸锂领域的核心技术路径。

三元材料方面,公司紧密跟随客户需求,充分借鉴在钴酸锂领域所形成的高电压技术研发经验,并与下游电池厂商的持续沟通协作,开发出了多款高电压三元材料,在技术参数等综合性能表现上实现了高效的产品升级,性价比优势突出,业务量迅速扩大。

公司高电压三元材料收入占比从 2019 年的 24.59%上升到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81.14%,同时公司 Ni5 和 Ni6 的收入占比多年均保持在 80%以上并且逐年攀升,中镍高电压是公司三元材料的重点方向。

公司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成本优势与安全性兼备。

公司基于在高电压正极材料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充分借鉴在钴酸锂领域所形成的高电压技术研发经验,通过重点开发 Ni5/6 系高电压产品,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21 年公司 Ni5、Ni6 系产品收入占 NCM 三元材料 收入的 89.62%,2022 年 Q1 增长到 92.75%。

从产品性能来看,将 Ni6 系 NCM 三元材料典型产品(Ni65)的充电电压由 4.25V 提升至 4.40V 可实现能量密度约 10%的提升,综合性能与充电电压 4.20V 的 Ni8 系典型产品基本持平。

从成本来看,Ni65 高电压三元与 Ni8 系高镍三元相比,降低了钴含量增加锰含量,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高电压 Ni5 系产品方面,公司通过提高电压并降低镍含量,使得主要产品同时兼具安全性与成本优势,同时在能量密度方面已超越同行业企业常规 Ni6 系产品。

在高电压 Ni6 系 产品方面,公司在降低镍钴等相对稀有金属使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电压技术保障了产品核 心性能,在安全性与成本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且在能量密度方面与 NCM811 材料持平,综 合表现突出。

该材料目前已成功应用到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的电动车上并已开始大批量出货。

公司积极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前沿进行技术布局。

主要核心技术覆盖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资源回收产业链,公司从前驱体设计开发及合成技术、掺杂型多元复合材料结晶技术、4.4V 高电压多元复合材料体相及表面双重调控技术、超高镍(Nimol%≥90、以及Ni95 以上多元产品)正极材料生产技术,以及高效气氛烧结制造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展开布局。

公司致力于新能源锂电池主流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未来产品技术的培育发展、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依靠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功掌握了多项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国内外拥有 91 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61 项),形 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与上下游客户合作稳定,三元材料销量反超钴酸锂。

上游客户方面,公司与中伟股份、格林美、天齐锂业等知名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

下游客户方面,公司与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及国轩高科等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入主流动力锂电池品牌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产业链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 2018 年-2021 年钴酸锂与三元材料销量 CAGR 为 50.06%/36.09%,产销率常年接近 100%,2022 年 Q1-3 公司高电压车载三元材料由于性价比优势明显,订单充足,销售同比显著增加,前三季度三元材料销量实现3.72 万吨,同比增长 117%。同时钴酸锂销量为 2.54 万吨,仍稳居龙头地位。

3.2 高镍技术积累提速,三元产能布局持续加码

目前,高镍系列的主流产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由 Ni8 系开始向超高镍(Ni90 及以上) 系列产品演化,对超高镍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为了行业目前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

高镍技术积累雄厚,超高镍获客户认可。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公司已掌握高镍、超高镍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工艺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在高镍产品研发与市场开发方面,公司针对下游主要客户的不同需求情况,在Ni6系、Ni7系、Ni8系、Ni9 系等重要高镍产品均进行了技术和产业化布局,在 Ni6 系产品方面实现大批量供货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行业当前重点攻克的超高镍系列产品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相关产品性能参数优异,综合性能突出。

公司的 Ni5、Ni6、Ni7 等高电压系列产品以及 Ni9 系等超高镍系列产品的核心生产流程基本一致,相应产线及生产设备可以实现通用,能够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公司超高镍 Ni9 系产品已获得了部分下游客户的认证,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产品下游应用正在逐步导入。

三元材料布局持续加码,有望超越钴酸锂成为公司核心业务。

截至 2021 年末,公司主营业务时点产能为 7.90 万吨(有效产能 6.83 万吨),其中,NCM 三元材料时点产能为 3.80 万吨(有效产能 2.80 万吨),钴酸锂时点产能为 4.10 万吨(有效产能 4.03 万吨)。

随着公司目前已规划拟投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并逐步实现产能释放,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公司预计各年有效产能将分别达到 9.10 万吨、12.40 万吨、17.40 万吨,相较 2021 年的有效产能 6.83 万吨大幅提升,且提升扩充的产能主要集中于 NCM 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均致力于提升公司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供应能力。

3.3 绑定动力电池头部客户,进入增长快车道

中创新航产销规模迅速扩大,印证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预期。中创新航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之 一,主要合作产品为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

2019 年-2021 年,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产品销 量从 1.62GWh 增长至 9.31GWh,年复合增长率为 139.7%,收入也从 17.34 亿元增长至 68.1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98.3%。

中创新航近年不断兴建新基地并且扩建现有的产业基地,增设多条生产线并持续进行技术 升级,公司预计 2022 年和 2023 年总体有效产能将分别扩大至约 35GWh、约 90GWh。

根据规划,中创新航 2025 年产能将达到 500GWh,2030 年将达 1TWh。中创新航规模经济的影响有望持续显现,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创新航等核心客户需求的强劲增长。

根据公司 2022 年签订的保供协议,公司 2022 年需向核心客户供应 NCM 三元材料为 4.77 万吨,即仅通过保供协议锁定的 NCM 三元材料需求量已达到 2021 年总销量的 175%,预计销售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四、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及假设

公司是中镍单晶高电压头部企业,凭借在钴酸锂材料领域的积淀、独特的生产工艺优势与优质动力电池客户形成绑定,保障新扩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开拓差异化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拓展第二成长曲线。

1、我们预计到 2022 年底产能将达 10.9 万吨,其中三元 6.8 万吨,钴酸锂 4.1 万吨(名义 产能),我们预计伴随下游消费电子弱复苏 2023/2024 年钴酸锂出货量将略有提升,三元材 料出货量维持快速增长,预计 22/23/24 年三元材料收入分别达 141/177/180 亿元;钴酸锂 材料收入分别达 141/108/99 亿元。

2、我们预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023/2024 年将为公司贡献收入 11/18 亿元,考虑到行业新 进入者增加、竞争激烈,我们预计磷酸铁锂材料毛利率不高于 10%。

3、行业采取成本加成的计价模式,未来金属端收益下降导致吨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但伴随 原材料价格下降、三元 6 系高电压占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仍呈上升趋势,2022-2024 年三元材料毛利率分别为 9.8%、9.9%、11.6%。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287/301/30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1.2/15.2/19.7 亿元,同比增加 102%、36%、29%。

估值

公司是单晶正极材料头部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287/301/303 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1.2/15.2/19.7 亿元,同比增加 102%、36%、29%。

我们选取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作为可比公司,2022-2023年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为 17/15 倍,截至2023年 2 月 22 日收盘价,公司2023年 PE 为 16 倍,略高于行业平均。

五、风险因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路线变化;公司现金流紧张;新扩产能无法顺利释放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相关参考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尖晶石镍锰酸锂,能量密度&成本齐声呼唤)

...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朱玥,张亦弛,马天一)一、锂电正极材料,所有体系都未停下脚步1、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决定因素:电极容量与极间电压锂离子电池中,不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和对锂电压不同,辅助组元的用量不同...

烧结设备(如何选择合适的粉体烧结设备?粉体烧结炉和其它炉窑有什么区别?)

...化学特性,以锂电池行业为例,磷酸铁锂、钴粉、镍粉、钴酸锂、锰酸锂、硅碳负极等化学性质都不一样: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都有所区别。在选择粉体烧结炉的时候,

烧结设备(如何选择合适的粉体烧结设备?粉体烧结炉和其它炉窑有什么区别?)

...化学特性,以锂电池行业为例,磷酸铁锂、钴粉、镍粉、钴酸锂、锰酸锂、硅碳负极等化学性质都不一样: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都有所区别。在选择粉体烧结炉的时候,

松下传真机来电显示没有了(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代码:688778证券简称:厦钨新能公告编号:2022-028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重要内容提示:●股东大...

烧碱结块怎么融化(“爆炒”碳酸锂下隐藏的氢氧化锂,微粉、无水技术长路漫漫)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为锂盐形成持续支撑,进入2022年锂盐价格延续上涨态势。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高位报盘达5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87.5%,工业级碳酸锂盐湖货源报价49万元/吨附近,较年初上涨84.9...

烧碱结块怎么融化(“爆炒”碳酸锂下隐藏的氢氧化锂,微粉、无水技术长路漫漫)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为锂盐形成持续支撑,进入2022年锂盐价格延续上涨态势。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高位报盘达5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87.5%,工业级碳酸锂盐湖货源报价49万元/吨附近,较年初上涨84.9...

汽车基本性能指标主要指(汽车知识 电动汽车:电池)

...负极、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广为熟知的有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高镍三元。由于车上还有一块或者两块低压电池,为了区分将高压电池称为动力电池,这也是行业术语。与传统汽车的油箱作用类似,作为新源汽...

混合设备生产厂(锂电池混合机智能生产设备运行稳定效率高)

锂电池混合机应用于锂电正极材料(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锂电负极材料(硅碳负极,石墨负级),钠离子电池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的精确计量、混合,CR系列混合机、设计先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能耗...

混合设备生产厂(锂电池混合机智能生产设备运行稳定效率高)

锂电池混合机应用于锂电正极材料(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锂电负极材料(硅碳负极,石墨负级),钠离子电池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的精确计量、混合,CR系列混合机、设计先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能耗...

日本电气化学(锂电行业困局,宁德时代面对的竞争可能走向专利战?)

...上涨已经持续一年有余,维持在近50万元/吨的高位。伴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碳酸锂价格此前也经历过上涨,从2015年下半年的5万元/吨,涨至2017年年底时近18万元/吨。但是这一轮碳酸锂价格飙升仍然出乎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