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滑车vs音速之风(盘点那些疯狂的冷战脑洞(下))

Posted

篇首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火箭滑车vs音速之风(盘点那些疯狂的冷战脑洞(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箭滑车vs音速之风(盘点那些疯狂的冷战脑洞(下))

XB-70“女武神”轰炸机的飞碟空空导弹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突飞猛进的航空科技使1955年刚服役的B-52亚音速喷气式轰炸机迅速过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李梅提出研制3马赫重型战略轰炸机,取代B-52执行对苏联本土的核轰炸任务,并与研制中的洲际弹道导弹形成战略空军二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

  该提案最后演变为北美XB-70“女武神”轰炸机项目,战略空军司令部对该机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求能挂载907千克重的核弹飞行11000公里,并在24000米高空以3马赫极速突入苏联领空。

XB-70原型机

  由于XB-70的3马赫护航战斗机XF-108项目在1959年被取消,所以该机的自卫就成了大问题。虽然当时苏联地空导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苏联防空军的截击机也不具备攻击XB-70的性能,但鉴于苏联航空技术的同样在快速发展,纯粹把突防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高空高速并不长久之计,必须为XB-70安装防御导弹系统。

  该导弹系统编号WS-740A,项目正式名称透镜状防御导弹(Lenticular Defense Missile),保密代号“皮瓦客”(Pye Wacket)。这个古怪的名字取自马萨诸塞州当地的一个都市传说——一个会保护自己主人的女巫。

  导弹研制由通用动力康维尔分布负责,战略空军司令部要求“皮瓦客”不仅能击中苏联截击机,还能拦截苏联防空军发射的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并要求导弹能在飞机上向任意方向发射,然后以七倍于音速的速度飞行!因此通用动力公司的工程师在经过风洞研究后选择了双凸透镜状飞碟气动外形,这种布局被认为具有最好的大迎角机动性能,是唯一能实现从3马赫飞机上向任何方向发射的气动外形。

风洞测试中的“皮瓦客”导弹

  “皮瓦客”导弹外壳使用镁铝合金制造,安装6台M58A2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进行姿态控制和推进,原型弹在1957-1961年间的测试中达到了5马赫的速度。该弹生产型将安装一个小型核弹头,通过核爆来提高拦截空中目标的效能。

  但时间进入60年代后,苏联新型地空导弹已严重威胁XB-70的高空高速作战模式,再加上该机在效费比上远不及洲际弹道导弹,所以“女武神”被迫下马,保卫主人的“皮瓦客”于是无疾而终。

“皮瓦客”导弹生产型的模样


一起飞便喷洒辐射的冷战噩梦

  自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8年3月1日发表超长国情咨文以来,号称无限射程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成为一种网红兵器,激发起军迷无穷的热情。甚至有人引经据典挖掘出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进行的脑洞核动力武器研究,其中苏联一方以“战斗鼹鼠”地下核潜艇为代表作,美国一方则是本文的主角——在飞行中播撒死亡的“冥王星”核动力巡航导弹。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冷战对整个世界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对于美苏两国的疯狂科学家来说确实个难得的黄金时代,他们醉心于研究各种用于未来核大战中的“末日武器”,在失去了所有理性的束缚之后,当时的许多武器项目都令后世目瞪口呆。

  “冥王星”项目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这种导弹堪称冷战时代核武器设计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完美体现。“冥王星”也被称为“飞行撬棍”,如果研制成功将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武器,不仅强大、残忍、可怕,而且无法控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疯狂的SLAM巡航导弹

  1957年1月1日,美国空军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责成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前身)开始研究核冲压喷气发动机,旨在最终发展出一种射程无限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冥王星”项目就此启动。

  这种巡航导弹的正式名称是超音速低空导弹(SLAM),围绕着劳伦斯辐射实验室的核冲压喷气发动机设计。导弹名称中的“超音速低空”意味着这枚巨大的核动力野兽会在树梢超音速飞行,一路拖着巨大的音爆前进。

  该弹之所以采用核冲压喷气发动机,是因为这种发动机结构非常简单,基本上没有活动部件,研制难度远低于核涡喷发动机。“冥王星”巡航导弹在三枚传统火箭助推器推进下升空,等速度达到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条件下限后,导弹动力系统的整个进气道会打开,从进气口机进入的冲压空气在经过充分压缩后穿过未经屏蔽的核反应堆,受热膨胀后从尾喷管加速喷出,在产生大量推力的同时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

  想象一下一枚火车头大小的导弹在树梢高度以三倍音速飞行的情景。不仅如此,在核动力发动机的推进下,导弹几乎可以无限期地停留在空中。这意味在“冥王星”巡航导弹在飞越半个地球抵达苏联境内的目标后,可以从容逐一向沿途目标抛投下16枚以上的氢弹,然后再继续飞行,向地面喷洒恐怖辐射。

  “冥王星”项目的设计师通过计算发现,导弹贴地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强烈音爆达到大约150分贝,相比之下“土星”V登月火箭在全推力状态下发出的噪音才200分贝,这种音爆强度足以对地面上的人造成致命伤害。此外导弹在低空飞行时还会播撒来自未屏蔽反应堆的强烈伽马和中子辐射,因此有人建议在扔完核弹之后导弹不要着急自毁,而是在苏联国土上空来回飞行……

  从工程角度来看,“冥王星”项目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制造出有史以来最小最轻的核反应堆,这把当时的核技术推向了极限。与被混凝土包围的商业核反应堆不同,“冥王星”的反应堆必须小而紧凑和足够耐用,至少能在11000公里的预期航程中幸存下来,最理想情况是可以持续运转数月。由于反应堆工作温度达1370摄氏度,会熔化大多数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金属材料,所以核冲压发动机必须使用陶瓷材料燃料棒。最后一家名为Coors Porcelain的小型陶瓷公司接到合同,为测试发动机制造了500000个铅笔大小的六角型陶瓷燃料棒。

  1961年5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核冲压喷气发动机“Tory-IIA”被安装在一辆轨道滑车上持续运转了几秒钟。三年后“Tory-IIC”以全功率运行了五分钟,2.8马赫的高压空气从反应堆内465000块六角形燃料棒之间的27000个孔洞流过,经过加热膨胀后产生了156千牛推力,标准着“冥王星”项目向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

Tory-IIA核冲压发动机核心机

Tory-IIA核冲压发动机全貌

  尽管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功,却无法回避“冥王星”巡航导弹的致命缺陷。为了避免被苏联雷达探测,导弹在发射后必须从低空前往苏联,期间不得不飞越美国本土或西欧一些国家,这就意味导弹播撒的致命辐射和音爆都会落在自己人头上。

  最后连五角大楼都认为“冥王星”是“太具有挑衅性”,会迫使苏联人制造一种类似的核巡航导弹,而当时对这类武器尚没有有效防御装置。等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成熟之后,五角大楼对“冥王星”巡航导弹就完全失去的兴趣。1964年7月1日在项目启动七年零六个月后,“冥王星”项目正式终止,前后花费了2.6亿美元。

“冥王星”巡航导弹的攻击模式


苏联最鲜为人知的暴力美学武器——地下核潜艇

  一份最新报告指出,苏联曾在冷战期间曾建造了一艘核动力地下潜艇(Подземнаялодка),用于对美国本土进行军事打击。

  当然这种苏联暴力美学味道十足的“地下潜艇”实际上是一种钻地机械,类似于现代的隧道掘进机。该艇诨号“战斗鼹鼠”(Battle Mole),具有坚固钛合金制造的艇身,尖尖的头部安装有带加热装置的钻头,能通过高温熔化穿透前方坚固的岩层,尾部安装有机械腿用于驱动艇身在地下前进。

“战斗鼹鼠”想象图

  苏联人打算利用“战斗鼹鼠”从地下潜入美国本土,攻击并摧毁美国的主要军事设施(如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井、防御工事、地下掩体、指挥所),并能在地下埋设核弹。

  和日本人的人形机器人情节一样,苏联人也有着相似的地下潜艇情节。苏联发明家亚历山大·特雷贝列夫在20世纪30年代就根据鼹鼠骨骼的X透视图像设想了一种地下潜艇原型,该地下潜艇通过安装在头部的巨型钻头在地下移动,就像潜艇在水下航行一样,这也是其命名的由来,此后苏联的地下潜艇研究就一发不可收拾。1956年版苏联《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种地下潜艇想象图,能容纳两名船员,潜艇后部的四个螺杆能起到与鼹鼠后腿相同的功能,用于把钻探下来的碎屑推离潜艇。

俄罗斯网站设想的地下核潜艇

  在1964年的冷战高峰时期,赫鲁晓夫下令建造了第一艘核动力地下潜艇,也就是“战斗鼹鼠”。该潜艇直径3.8米、全长35米、乘员5人,此外还能容纳另外15名陆战队员和一吨武器弹药。该艇内置一座核反应堆,地下掘进速度达到7公里/小时。著名核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参与了该潜艇的研制,可能还为其贡献了土壤破碎和推进系统的技术。

  俄罗斯至今对“战斗鼹鼠”的具体设计守口如瓶,有科学家推测该地下潜艇采用了金属冷却反应堆,把液化锂金属循环到机器前部的钻头上,使其加热到700-930摄氏度高温,利用高温和巨大压力来融化和推动其前方的岩层,使潜艇能够穿透坚硬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层。

  当潜艇在机械腿的驱动下前进时,熔融的岩石会被推向一旁,在冷却后形成隧道玻璃状衬里,这就是“战斗鼹鼠”在地下横行的秘密。从理论上说该地下潜艇具有无限的续航里程,直到反应堆失效为止。

  在作战中,“战斗鼹鼠”将被潜艇运输到美国地震带活跃的加州沿海水域,然后从浅海钻地进入美国境内,对选定的目标实施攻击。“战斗鼹鼠”还可埋设地下核弹,在引爆后会引发该地区强烈的地震和海啸,而毫不知情的美国人则会把这些都视为重大自然灾害。

  “战斗鼹鼠”在乌拉尔山脉的首次钻地测试很成功,能轻易钻入坚硬的岩层,实现了预期的地下掘进速度。但在第二次测试中,灾难性的核反应堆故障导致地下潜艇发生了爆炸,连人带艇一起被埋在山谷中。由于“战斗鼹鼠”存在核反应堆无法有效冷却的问题,最后苏联在60年代末终止了该项目。


英国为什么要在核地雷里面养鸡?

  在冷战期间,西方和苏联在核武器研发上已经失去理智,为了追求在未来核大战中相互确保摧毁(MAD),双方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研制过很多荒谬的核武器,如美国陆军的M65“原子安妮”核大炮、克莱斯勒T-V8核动力坦克,苏联“战斗鼹鼠”钻地核潜艇,图-119核动力轰炸机等。

  但上述这些核武器的荒谬程度可能都比不上英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核地雷,这种地雷将被埋设在西德富尔达峡谷,被用于阻止苏联红军强大坦克集群对西欧的突袭。该地雷被称“蓝孔雀”,在苏军通过峡谷时将被远程引爆,对苏军装甲部队造成最大伤害。

“蓝孔雀”核地雷

  但英国人发现这件武器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深埋低下的核地雷会因低温导致引信无法触发核爆炸。最后在1957年,英国核物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后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鸡。

  当核地雷垂直被埋设在西德的地下后,在其竖直的引信旁边会安装一个鸡笼,在里面简单地养上一只鸡,就能依靠鸡只40摄氏度的体温来维持引信电子系统脆弱的触发机构正常运转。同时在鸡笼内还会预备上一些饲料以维持鸡只的生命并防止它啄食内部电线。总之,被固定在地雷内部的鸡会存活上大约8天,随后炸弹会因鸡的升天恢复到冷却和不可操作的状态,让地雷失去危险性。因此在核地雷里面养鸡也是一个较为靠谱的保险措施,止不过很不人道而已。

引信的鸡只保温方案

  “蓝孔雀”核地雷重7.2吨,当量1万吨,在爆炸中能产生一个直径114米的火山口!具有极大破坏威力。但最终英国人意识到这种规模的核爆炸将会制造出不受控制的核辐射污染,更不用说在一个盟国境内埋设核地雷涉及的扯皮问题了。

  结果到1958年,在仅生产了两枚原型地雷之后,“蓝孔雀”项目就被放弃了,英国的鸡从此躲了一次劫难。“蓝孔雀”核地雷的引信保温解决方案是如此荒谬愚蠢,以至于该武器在2004年3月31日被英国伦敦国家记录办公室解密时,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愚人节的笑话。


为了向苏联示威,美国曾在冷战中计划核平月球

  上世纪40年代末冷战拉开大幕后,美国与苏联的军事争霸迅速升温,两个超级大国已经不满足于海陆空层面的对决,争先恐后地把触手伸向太空,在高边疆夺取军事优势。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1号(斯普特尼克1号),取得最终制高点的首次胜利。在此刺激下美国在1958年成立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太空计划,最后在阿波罗计划中抢先登月。

  在NASA忙碌的同时,美国军方也没有闲着,决定以更直接更暴力的方式向苏联展示武力。美国空军在1958年启动了被称为“月球研究飞行”的A119项目,表面上与阿波罗一样也是个登月研究计划,但实际上追求的并不是把人类或探测器送到月球表面,而是向月球发射核弹,以产生足能让苏联看到的核爆炸!

  苏联一连串巨大太空成就让美国政府颜面扫地,更加凸显“轰炸月球”计划的急迫性。一方面是为了展示美国在航天技术上不弱于苏联,另一方面是提醒苏联这是一个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时代,不要得意忘形。此外在月球上进行核爆炸也能避免在地球核试验带来的的种种环境问题。

  整个计划相当简单,美国空军会从一个秘密基地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其当量相当于1945年在广岛投下的“小男孩”原子弹,也就是13000吨TNT。导弹会在飞行38万公里后撞击月球表面并引爆,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人们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观察上核爆闪光,尤其是在苏联。当然这次月球核试验还有科研目的,那就弄清楚核武器在太空真空中的威力表现,毕竟在失去冲击波后核弹只能靠光辐射、热量、电磁脉冲、核辐射杀伤目标。

  但到了1959年,A119项目笼罩的光环逐渐消失。处于对公众强烈反对、核弹在大气层内提前引爆、以及核爆对月球产生影响的担心都导致该项目最终被放弃。虽然这次核爆的规模相对于月球体积来说微不足道,但科学家都担心核爆会导致来自地球放射性物质污染月球的自然放射性。

  A119项目被取消几十年后,NASA在2009年重启轰炸月球的概念,不过这次是先用LCROSS卫星向月球发射火箭轰击陨石坑底,随后LCROSS本身撞击月球自毁,试图找到月球上存在水的证据。这个耗资7900万美元的项目最后获得成功, LCROSS(月球探测观测和传感卫星)卫星使用一系列光谱仪、照相机和辐射计在轰炸激起月土壤尘埃中找到了水的踪迹。


脑洞大开的一次性舷外核发动机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初启动了一次性核动力舷外发动机的研制项目,计划把这种发动机挂载于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舷外来大幅增加续航力。

  1961年美国空军在花费近15年时间和1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77亿美元)之后,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核动力洲际轰炸机项目。在该项目中,美国的两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普惠公司(Pratt&Whitney)都参加了核动力涡喷发动机的竞标。

  其中普惠提出的是间接循环方案,反应堆和冷却工质都被包裹住一个封闭系统内,经过加热后的工质通过热交换器使发动机进气受热膨胀,再驱动涡轮后向后高速排出产生推力。这种间接循环设计使放射性元件与喷气系统保持隔离,辐射泄露较少。

  通用电气则选择了更容易研制的直接循环系统,使用核反应堆取代传统涡喷发动机的燃烧室,直接加热发动机进气。简单粗暴的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沿用传统涡喷发动机的硬件,但其排气却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在美国本土操作时的安全性堪忧。

  在核动力洲际轰炸机项目被取消后,通用电气并没有放弃对核动力涡喷的研制,继续为其寻找其他用途,改头换面后作为核动力舷外发动机吊舱推销给美国海军。

  通用电气设想了一具外形光滑的鱼雷形吊舱,名为“601B动力组件”,吊舱中封装了核反应堆和燃气轮机并充满了惰性氖气冷却工质。反应堆通过加热氖气使其受热膨胀驱动涡轮,而涡轮又带动减速齿轮驱动尾部螺旋桨的旋转,吊舱周围的海水则被充当氖气的冷却剂和屏蔽层。601B动力组件将是一具长5.48米、直径1.22米、重12吨的圆柱形吊舱,在加注113千克的铀-235核燃料后能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持续产生3700马力的动力。

601B动力组件想象图

  在通用电气的脑洞中,这种吊舱形式的核动力舷外发动机可被轻松安装在任何军舰和潜艇的外壳上,使常规动力舰艇摇身变成核动力舰艇,直接获得数万公里续航里程,大幅降低对燃油的依赖。甚至还可以拆除军舰原先的重油发动机完全依赖几具核动力舷外发动机吊舱航行。根据通用电气的计算,如果使用601B动力组件替换传统发动机,将使军舰的可用载荷增加一倍。通用电气艺术家勾勒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全部改用601B吊舱驱动后的想象图,可以看到吊舱就安装在驱逐舰螺旋桨驱动轴位置和潜艇后方挂架上。

这种吊舱形式的核动力舷外发动机可被轻松安装在任何军舰和潜艇的外壳上,使常规动力舰艇摇身变成核动力舰艇

  如果舷外发动机出了故障或核燃料被消耗殆尽,也无需费力维修或重新加注核燃料,只要简单地把吊舱抛弃到深海就行了。毕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没有人会担心在海底沉积的一堆放射性废物。

  但这种核动力舷外发动机从头到尾就是通用电气的一厢情愿而已,不仅推进原理尚不成熟,研制风险过大,舷外安装方式还使美国海军担心吊舱产生的噪音会使军舰成为苏联潜艇的耀眼目标,因此该方案从未得到正式资助。


“鹞”式战斗机的“天钩”起降系统

  1982年的马岛战争虽然最终以英国远征舰队的胜利、重新控制马岛告终,但英国轻型航母战斗群在这次战争中却暴露出了致命缺陷。

  1982年4月,英国海军以“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组成特遣舰队317.8奔赴马岛海域远征作战,但这两艘搭载“鹞”式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轻型航空母因舰载机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英军在战区的制空权,成为英国海军军舰在阿根廷战斗机决死突击下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痛定思痛,英国海军深感70年代在军费制约之下,提前退役搭载F-4K“鬼怪II”舰载战斗机的“皇家方舟”号(R09)和“鹰”号(R05)大甲板航母是个愚蠢决定,同时开始研究“鹞”式舰载战斗机的非常规上舰方法,利用搭载“鹞”式战斗机的集装箱船甚至驱逐舰作为英国海军的“力量倍增器”,以弥补其在传统航空母舰数量的严重不足。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有两个,第一个名为“舰载集装箱防空系统”(SCADS),也就是把小型“鹞”式航母所需的滑跃起飞甲板、生活舱、燃料和弹药储存舱、维护设施、导弹和诱饵弹发射器、反潜直升机起降平台都制造成模块化组件,然后塞进标准集装箱。整个套件在战时可迅速展开,在两天内把一艘集装箱货轮改造成小型航母,可搭载5架“海鹞”战斗机在没有再补给的情况下连续作战30天。等战事结束后,该套件能被拆除并再次储存起来。

舰载集装箱防空系统

  第二个更脑洞的设计是“天钩”(Skyhook),能使“海鹞”式战斗机可被部署在带直升机起降平台的驱逐舰上。“天钩”基本上是一套为“鹞”式定制的起重系统,可从甲板上把增加了机背吊钩的“鹞”式吊起在半空,起重臂等飞机启动发动机进入悬停状态后就可撤回,让“鹞”式战斗机自行飞走,降落回收只要把放飞过程逆向操作一遍就行了,“鹞”式战斗机甚至可以被悬挂在起重臂下方进行热机加油装弹。“天钩”起重臂甚至还配备有智能减摇系统,在高海况下也能平稳放飞和回收飞机,配备“天钩”系统的驱逐舰可最多搭载4架“海鹞”战斗机。

“天钩”系统示意图

该系统甚至具有热机加油装弹能力

  为了验证“天钩”的可行性,BAE公司在地面利用大型吊车对“鹞”式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但批评者认为SCADS和“天钩”系统将使海军舰载航空兵力量分散,不仅导致后勤补给的困难,这种迷你航母还因太过“迷你”而不具有实用化的作战能力,所以最后这两种系统都没有进入实际发展。

“天钩”系统的地面测试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口袋直升机

  朝鲜战争期间,直升机开始大规模执行战斗搜救任务,拯救了不少跳伞的美军飞行员。直升机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在搜救任务上的价值,但也暴露出重大缺陷。当时的直升机速度缓慢,动力不足,在悬停救援时容易遭受攻击,从而被一锅端。于是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立即开始研究如何提高搜救任务的成功率并降低其危险性。

  如果能用快速的固定翼飞机向地面人员空投一部口袋直升机,让他们自行组装起来并驾驶直升机飞离,岂不美哉?此外,这种口袋直升机还能被用于执行秘密侦察行动。基于这个异想天开的概念,陆战队在1954年发起招标,要求研制一种可折叠个人直升机。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希勒飞机公司和另一家公司进入最后的竞标阶段。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美好设想

  希勒飞机公司的创始人是斯坦利·希勒,他与大名鼎鼎的伊戈尔·西科斯基以及弗兰克·皮亚塞茨基一起被视为美国直升机之父。希勒在17岁时就设计出自己的第一架旋翼机,并亲自驾驶成功首飞,要知道他此前从未驾驶过任何飞行器。希勒飞机公司以研制直升机见长,美军装备的首批直升机中就有该公司的产品。当时希勒已经在研制微型直升机了,他设计的HOE-1“大黄蜂”就是一种7.3米长、247千克重的双人微型直升机,并采用了新颖的动力系统。

HOE-1“大黄蜂”

  该机通过安装在旋翼叶片尖端的小型喷气发动机来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这就是所谓的“桨尖喷气”技术。以桨尖喷气的方式驱动旋翼不会产生扭矩效应,因此无需采用复杂的尾桨抗扭系统,但由于喷气发动机的重量,阻止了希勒制造出更小更轻的直升机,所以他决定仍用传统技术为陆战队设计个人直升机。

  希勒最后的作品堪称一个工程奇迹,该机名为“旋翼自行车”(Rotorcycle),仅重136千克。拆解折叠后的体积足够小,能被装入一个3.96米长的炸弹形容器中。组装“旋翼自行车”不需要任何工具,其全部部件都被设计为可折叠或仅通过大销钉连接,组装只需要几分钟。在搜救任务中,一架固定翼飞机会向在敌后跳伞的飞行员空投装有“旋翼自行车”的容器,飞行员获得容器后就可以立即着手组装,然后驾驶口袋直升机飞向安全区域。“旋翼自行车”安装一台45马力的二冲程发动机,驱动一副直径5.49米的两叶旋翼以及一副两叶尾桨。该机的最大飞行高度超过3000米,最大巡航速度超过80公里/小时,64公里的航程足以让飞行员飞回己方阵地。

YROE-1在设计上比上文提到的卡-56成熟许多

  希勒飞机公司制造了第一架原型机,编号为XROE-1。由于该公司业务繁忙,手头有许多其他优先级更高的直升机项目,所以把YROE-1预生产型的生产合同转包给英国桑德罗公司。后者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飞机公司,以制造水上飞机而闻名。

  桑德罗制造了10架可折叠的YROE-1直升机,然后派出五人到美国进行试飞和评估,团队中的其他人则留在欧洲对该机进行试飞和营销。这架奇怪的口袋直升机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在陆战队开始试飞该机前,就有许多民众对该机产生了强烈兴趣,畅想着驾驶该机上班或郊游的美妙场景。但民众的热情却让希勒感到很紧张,因为驾驶直升机要比驾驶汽车难得多,而且在在空中一旦失控,就会导致致命后果。

  1957年,斯坦利·希勒对联合新闻社表示:“这种直升机走入家庭还为时尚早。”因为就连军方的战斗机飞行员也需要经过大量培训才能熟练驾驶这种直升机。这也是“旋翼自行车”的最大缺点。试飞表明该机对操纵非常敏感,而且没有座舱和飞行仪表,所以飞行员缺乏视觉参照物和飞行参数提示,在飞行中一切只能靠感觉,在低空极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当直升机进入涡轴时代,发动机功率大幅提高,以及美军改进了搜索和救援技术后,陆战队对“旋翼自行车”的需求就此蒸发。该机从未服役,目前有5架原型机被保存在各博物馆中,见证着冷战时期人类脑洞大开的时代。

转载自空军之翼 原作者:Armstrong

相关参考

正宗土耳其烤肉机(属于60年代的独特脑洞,Gyrojet火箭枪始末)

...大,而且中也有人提到了60年代美国人设计过的一种Gyrojet火箭枪,所以这篇和大家聊聊这款发射火箭弹的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故事先得回到50年代末,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人就急了眼,于是次年就成立...

毛巾料隔尿垫(盘点那些“家居省钱”名场面,以为是侮辱智商,用后才知:真香)

...到相同的结果,才叫一个牛!这期内容,大表姐就给大家盘点了10个“家居省钱”的名场面,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条都是王炸级别的。由于脑洞太大,以至于第一次见这些方案时,我还以为是“侮辱智商”,然而照着效仿,用后...

摩托罗拉婴儿监视器说明书(CES 2019脑洞产品大盘点,科技改变吃喝拉撒睡)

一年一度脑洞盛会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文︱三木森图︱网络2019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19)近日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神奇产品一一亮相。TechSugar小编整理了40个创意无...

潜望镜用了什么原理(火箭发射时,那些不可思议的空中画面,到底是怎么拍摄的?)

火箭发射,相当激动人心,但你得要感谢这些不但展现了火箭点火的瞬间,也一路跟拍,直到火箭进入太空的摄影画面。因为想要拍下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你刚刚看过的火箭直播画面都是怎么拍出来的呢?其实...

潜望镜用了什么原理(火箭发射时,那些不可思议的空中画面,到底是怎么拍摄的?)

火箭发射,相当激动人心,但你得要感谢这些不但展现了火箭点火的瞬间,也一路跟拍,直到火箭进入太空的摄影画面。因为想要拍下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你刚刚看过的火箭直播画面都是怎么拍出来的呢?其实...

火箭军发射兵种好不好(中国火箭军,3年总数增加35%,新增了哪些类型的导弹?有何新性能)

...其特殊的军种,其数量不降反增。这支军种就是解放军的火箭军,数量曾在三年内增加了35%。(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现役防空和反导系统难以拦截)火箭军作为一支在2015年底成立的新军种,其成军历史相对于陆军、海军...

火箭军发射兵种好不好(中国火箭军,3年总数增加35%,新增了哪些类型的导弹?有何新性能)

...其特殊的军种,其数量不降反增。这支军种就是解放军的火箭军,数量曾在三年内增加了35%。(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现役防空和反导系统难以拦截)火箭军作为一支在2015年底成立的新军种,其成军历史相对于陆军、海军...

户外棉睡袋的选择(睡袋那些事|羽绒睡袋 VS 棉睡袋)

这次我们讨论下羽绒睡袋与棉睡袋之优劣。首先,我们不妨先从这两类睡袋的填充材质来做对比——羽绒VS纤维棉羽绒具有最佳的保暖/重量比和出色的收纳压缩能力,相同温标下,羽绒睡袋重量更轻,压缩体积更小;高品质羽绒...

德莎代替品(2017上半年胶粘行业“奇葩”新品大盘点)

2017年已过去近半,回顾上半年胶粘行业的新发明,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脑洞巨大哦~有仿章鱼的胶粘材料,有能“抓取”太空垃圾的“魔术贴”、更有能粘合心脏的粘合剂.......赶紧跟随乐胶网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2017年胶粘剂...

火箭的特点及用途是什么(首飞40周年细数“金牌火箭”长二丙火箭的那些“第一”)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我国服役年限最长的火箭,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我国首颗应用型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并在随后的十年里包揽了我国所有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回顾历史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