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轧机(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Posted
篇首语: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轧机(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轧机(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
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1、不锈钢加热温度的确定依据
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不同的热加工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成份、组织状态、温度及其它变形条件。其中,温度影响的总局势是,随温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所以变形抗力降低,同时可增加新的滑移系,以及热变形过程中伴随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这些都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塑性并不直线上升的,因为相态和晶粒边界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塑性产生影响。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金属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需要参考金属的状态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综合确定。确定轧制的加热温度要依据固相线,因为过烧现象和金属的开始熔化温度有关。钢内如果有偏析、非金属夹杂,都会促使熔点降低。因此,加热的最高温度应比固相线低100-150℃。
不锈钢属于一种高合金钢,钢中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钢的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区域的影响,二是生成碳化物的影响。
对于不锈钢中合金元素如镍、铜、钴、锰等,它们都具有与奥氏体相同的面心立方晶格,都可无限量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区域扩大,钢的终轧温度可相应低一些,同时因为提高了固相线,开轧温度(即最高加热温度)可适当提高一些。对于不锈钢这样的高合金钢,其加热温度不仅要参照相图,还要根据塑性图、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
轧制工艺对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轧制道次越多,中间的温度降落越大,加热温度
应稍高。当钢的断面尺寸较大时,轧机咬入比较困难,轧制的道次必然多,所以对断面较大或咬入困难的钢坯,加热温度要相应高一些。加工方法不同,加热温度也不一样。对于热轧薄板,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在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粘连现象。
合金状态图是选择加热温度的重要依据。以部分二元合金状态图为例,固相线决定了加热温度上限,为了防止金属过热和过烧,上限温度比溶点低100-200℃,即相当于合金熔点的0.8-0.9倍。加热温度的下限由终轧温度所确定。对于完全固溶状态的合金,随温度的降低不会出现固态相变,终轧温度一般相当于合金熔点的0.6-0.7倍,这样可以保证热加工所要求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但也有例外,某些合金处于单相区脆而硬,塑性较差,而在两相区塑性较好,此时加热温度定在两相区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合金状态图只能给出大概的温度范围,是否合适,还必须同时参考金属的塑性图。
塑性图是确定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它给出了金属塑性最高的温度范围,加热温度的上限应取在塑性最高的区域附近。
根据状态图和塑性图确定加热温度范围后,还要用变形抗力图(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来进行校正,以保证整个热加工过程在金属变形抗力最小的范围内来完成。
2、不锈钢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于碳钢的特点
1)本质粗晶粒钢在700-800度时晶粒开始长大,但本质细晶粒钢在930-950度温度下尚不足长大,只有在超过这个温度以后才开始粗化,并随温度的继续升高,它的长大趋势比本质粗晶粒还要大。
2)对于钢的晶粒粗大,加热温度及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金元素增大晶粒长大的倾向,按其影响程度的强弱顺序为Mn、P、C,减少晶粒长大倾向的是V、Ti、Ai、Zr、W、Mo、Cr、Si、Ni,大多数合金钢结构的过热敏感性都要比碳钢低。
3)铁素体不锈钢含碳量一般较低0.12%以下,含有12%-30%的Cr,则较马氏体的为高,其组织基本上是铁素体,它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只有一小部分转变为奥氏体,大部分仍为铁素体,含铬较高的在加热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含铬越高,则塑性和耐蚀性提高,但其退火或正火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及少量的碳化物组成,碳含量越高则硬度和耐磨性越高。铁素体不锈钢铬含量超过17%时,在475度会发生脆性、б相脆性及高温脆性。
4)不锈钢在进行焊接时热影响区温度在600-800度时最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5)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面心立方结构,膨胀系数较大约是碳钢的1.5倍,导热系数约是碳钢的1/3,比电阻约是碳钢的4倍。高络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与碳钢相比约是碳钢的1/2,比电阻约是碳钢的3倍。马氏体不锈钢加热前需要进行预热,因其导热系数较低,表面热影响区域又硬又脆。铁素体不锈钢加热至900℃时,热区域晶粒显著变粗,使其在低温下的延伸性和韧性变差,冷却后容易产生裂纹。
6)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7)马氏体钢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马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工艺性能与物理性能,均和含铬12~14%的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相近。由于组织中没有游离的铁素体,机械性能比上述钢要高,但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较低。
8)马氏体—碳化物不锈钢
Fe-C合金并析点的含碳为0.83%,在不锈钢中由于铬使S点左移,含12%铬和大于0.4%碳的钢,以及含18%铬和大于0.3%碳的钢均属于过共析钢。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加热,次生碳化物不能完全溶于奥氏体,因此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
属于这一类的不锈钢牌号不多,却是一些含碳比较高的不锈钢,含碳量偏上限的3Crl3钢在较低的温度下淬火,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组织。由于含碳量高,钢中虽含有较多的铬,但其耐腐蚀性能仅与含12~14%锗的不锈钢相当。这类钢的主要用途是要求高硬及耐磨的零件,如切削工具、轴承、弹簧及医疗器械等。
9)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11)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粹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
3、不锈钢热过程数学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1、铁素体不锈钢轧制开发难度较大,这主要与铁素体钢在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倾向大。晶粒长大,晶界变少,结合性能变坏,就会恶化热加工性能,因此,必须建立加热和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其最高的加热温度和轧制制度进行了严格控制。不锈钢如果也像一般的合金钢那样加热,热加工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缺陷。
2、通过数学模型优化控制不锈钢板坯在炉内的升温曲线和在炉时间,在尽可能提高产量的前提下,板坯的升温过程采取前慢后快的方法,以防止板坯在炉内的过热过烧和晶粒粗大的现象发生。
3、根据对不锈钢带卷边损生产过程统计,产品质量主要发生在带卷的边部和头尾部。
在粗轧机的轧制过程中板带需要轧边,板带边部散热面积较大,粗轧机轧完以后,板带头尾、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50度以上,精轧机轧完以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板带头尾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50度以上,板带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00度以上,板带头尾、边部温度较低,其塑性变形就较差,轧制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建立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板带轧制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4、为在加热炉内控制板坯两头的加热温度,根据下部炉膛烧咀布置和温度特点,合理制定板坯的的布料规则和前后板坯之间的间距。同时根据出料端炉头板坯位置紧临出料炉门,出料端端墙没有布置供热烧咀,其温度较低,并且其位置处设有摄像头和激光定位仪,致使该处的炉膛温度更低。为防止在炉内加热好的板坯在此处的温度降低,应合理控制炉头坯的位置,并在停轧时采取板坯后退以避开低温区的措施,保证炉头板坯的正常加热。同时针对下部炉膛烧咀的热气流上浮,容易从板坯之间的空隙通过,致使空隙较大的区域炉气温度高,空隙较小的区域炉气温度低,容易造成板坯的加热不均。
5、合理控制炉内气氛,减少氧化烧损。含Ni3%~6%的钢的氧化铁皮与金属的“相间嵌入”状态。因为Ni比Fe难与氧化,在Fe-Ni合金的氧化皮形成过程中,固溶体中的Fe优先进行扩散(向外和氧化),因而使Ni在氧化层内面局部富集。而在热加工温度下Ni周围的铁终究也是要氧化的,所以富集Ni有金属基体与氧化皮呈严重的“相间嵌入”状态,氧化铁皮难于脱落。
为解决含镍低碳钢的氧化铁皮脱落和减少氧化烧损问题,采取少氧化加热的方法,即采用明火式无氧化加热炉加热板坯,这时生成的氧化铁皮难于脱落,但因为氧化铁皮很薄,酸洗后不影响板材表面质量。
6、采用数学模型精确控制加热炉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充分利用设备停轧时间、定修时间、轧线清理时间、换钢种时间,及时对设备的控制精度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功能完善、控制准确、水量分布合理、轧制模型计算准确、板带跟踪定位准确、张力控制合理,板带轧制过程中板形良好、宽度和厚度控制准确,无板带头尾跑偏和起套或拉断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7、对不锈钢入炉前后与碳钢和其它钢种的过渡进行研究。在碳钢钢坯的后面装入不锈钢板坯前,应根据碳钢和不锈钢不同的加热特性,碳钢与不锈钢之间应留一定的空位,不锈钢装完以后,在装碳钢前也应在炉内留出一定的空位,以便为后续轧制碳钢提供升温时间。
8、精轧机的弯辊力和串辊位置对于板形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优化和调整;板带侧吹调整对轧制过程中的温降非常重要,关系到板带表面温度的高低,应以板带表面冷却水吹净为基准,不能产生调整过大或分布不均的现象发生;精轧最后一个道次的压下量应适当减小,以保证成品板带的板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云轧钢】公众号。
相关参考
三、概念题1、连轧——一根轧件同时通过几架轧机,并保持在单位时间内轧件通过各轧机的体积相等的轧制为连轧。2、轴承寿命——轴承在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称为轴承寿命。3、全连续轧制(无头轧制)——全连续轧制就...
...口速度小于轧辊的线速度,此时整个变形区无前滑区。7、轧机主要由主电机、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
...两个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只是半成品,还必须到轧钢厂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钢材产品,而热轧和冷轧就是常见的两种轧制流程。热轧是指在高温下对钢锭或钢坯进行轧制,一般是加...
...两个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只是半成品,还必须到轧钢厂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钢材产品,而热轧和冷轧就是常见的两种轧制流程。热轧是指在高温下对钢锭或钢坯进行轧制,一般是加...
...两个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只是半成品,还必须到轧钢厂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钢材产品,而热轧和冷轧就是常见的两种轧制流程。热轧是指在高温下对钢锭或钢坯进行轧制,一般是加...
...两个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只是半成品,还必须到轧钢厂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钢材产品,而热轧和冷轧就是常见的两种轧制流程。热轧是指在高温下对钢锭或钢坯进行轧制,一般是加...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主要由放卷机,辊压系统,驱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拆辊装置等组成。铜板带,铝板带和轧钢是差不多的工艺么?原理相同:都属于金属压力加工(也...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主要由放卷机,辊压系统,驱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拆辊装置等组成。铜板带,铝板带和轧钢是差不多的工艺么?原理相同:都属于金属压力加工(也...
...供货由北方重工集团制造,生产线主要由1750mm四辊可逆热轧机、450
...供货由北方重工集团制造,生产线主要由1750mm四辊可逆热轧机、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