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硅藻土(盘点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神威、杂交水稻均出自他们之手)
Posted
篇首语: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州硅藻土(盘点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神威、杂交水稻均出自他们之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州硅藻土(盘点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神威、杂交水稻均出自他们之手)
近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颁给了2人。两位奖项得主为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和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
刘永坦院士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新体制雷达的国家。
钱七虎院士六十余载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完成了我国防护工程领域的时代跨越。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获奖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4.9岁,最年轻的38岁。
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研究时间平均为11.4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额度提高60%,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由个人支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历届都有那些人获得了中国科技界的这项荣耀呢?
2000年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1年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他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王选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黄昆(1919.9.2-2005.7.6),浙江嘉兴人,出生于北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黄昆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理论和晶体光学振动的唯象方程,并预见了晶体光学声子和电磁场的耦合振动模式,被称为"黄散射"和"黄方程";提出并发展了由晶格弛豫引起多声子跃迁理论(包括光跃迁和无辐射跃迁),被称为"黄一佩卡尔理论";提出了有效解决半导体超晶格光学振动模型,并阐明其光学振动模式的要点,被称为"黄一朱模型"。与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和标准参考文献。
2002年
金怡濂(1929.9.5-),江苏常州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
金怡濂作为运控部分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中国第一台通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此后长期致力于电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信号传输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当时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在此期间,他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做出很多关键性决策,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尤其是并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贡献卓著。
2003年
刘东生(1917年11月22日-2008年3月6日) ,辽宁沈阳人,籍贯天津,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
刘东生毕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近60年从事地学研究中,在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王永志(1932.11.17-),辽宁省昌图县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参加和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他参与主持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主持了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组织了研制、试验中的总体技术协调,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的设计思路,正确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是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叶笃正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提出长波能量频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由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并引发一系列研究;60年代对大气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后期,从事地-气关系和倡导全球变化研究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吴孟超(1922.8.31-),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2006年
李振声(1931.2.25-),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 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2007年
闵恩泽(1924.2.8-2016.3.7),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20世纪60年代主持开发了制造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的混捏-浸渍新流程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基础,研制成功航空汽油生产急需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主持开发成功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等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1995年,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策划指导开发成功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的成套绿色技术和生物柴油制造新技术。
吴征镒(1916.6.13-2013.6.20),江苏省扬州市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吴征镒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
2008年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山东烟台人,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王忠诚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教学、预防及流行病学调研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科研成果6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发表论文300篇,专著20部。
徐光宪(1920.11.7-2015.4.28),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2009年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汉族,浙江温州人,数学家,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谷超豪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孙家栋,1929年2月出生,辽宁复县人,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 ,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2010年
师昌绪(1918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中国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他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他主要从事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王振义长期以来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在国际上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振义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2011年
吴良镛,1922年5月出生,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
上世纪80年代,他领导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针对建造中国高能物理加速器的建议,最终确定2.2GeV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还确定了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 "一机两用"的方案,既为高能物理研究提供实验装置,也为同步辐射提供应用平台,同时填补两项国内空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性能优异,我国从此在τ-粲物理领域占国际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
2012年
郑哲敏,1924年9月4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郑哲敏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中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小谟(1938.11.11-),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人,中国著名雷达工程专家,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
张存浩(1928.2.23-),籍贯山东无棣,天津人,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
张存浩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 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人,祖籍徽州。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学家,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现天津市)宁河。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被誉为“氢弹之父”。
于敏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
空缺
2016年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这种化学物质后来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赵忠贤(1941-),辽宁新民人,物理学家,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
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 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2017年
王泽山,吉林省吉林市人,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
王泽山系统地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公害,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
侯云德(1929.7.13~),江苏省常州市人,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因研究仙台病毒方面的突出成就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侯云德研究过干扰素和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建立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无性繁殖系,研制成功人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并将其投放市场。
他分离了我国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发现人脐血白细胞具有较强的干扰素诱生能力,选育出高产病毒株NDV-F系,最终研制成临床级干扰素制剂;研制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近年来,他又在干扰素基因的改造、导向干扰素的研制、妊娠干扰素及中国人基因组干扰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相关参考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点击下方标题,回顾近三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致敬!黄旭华、曾庆...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校友:怀念母校对我的教育)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交通大学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1930年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校友:怀念母校对我的教育)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交通大学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1930年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
9月18日,天台县首套“硅藻土助滤压滤机系统”在平桥镇一滤布生产企业投入使用,助力企业实现污水零直排。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黑黄色的污水经过硅藻土助滤压滤机系统的加工处理后,变成了清澈的水,同时酸碱值也变成...
9月18日,天台县首套“硅藻土助滤压滤机系统”在平桥镇一滤布生产企业投入使用,助力企业实现污水零直排。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黑黄色的污水经过硅藻土助滤压滤机系统的加工处理后,变成了清澈的水,同时酸碱值也变成...
特高冷水机和海利冷水机(最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简·迪安·米勒等5人。备受关注的国...
特高冷水机和海利冷水机(最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简·迪安·米勒等5人。备受关注的国...
温州硅藻泥(带“柴油味”的鱼,最好别吃揭秘“柴油味、土腥味”从哪里来)
清蒸鱼老少皆宜星期天是放松的日子,忙忙碌碌了一个星期,终于能够闲暇下来,有人喜欢宅在家里,有人喜欢约上几个亲朋好友“谈天说地”,但总少不了烧一桌子好菜。烧一桌子菜和亲朋好友,或者和家人一起共度愉快的周...
温州硅藻泥(带“柴油味”的鱼,最好别吃揭秘“柴油味、土腥味”从哪里来)
清蒸鱼老少皆宜星期天是放松的日子,忙忙碌碌了一个星期,终于能够闲暇下来,有人喜欢宅在家里,有人喜欢约上几个亲朋好友“谈天说地”,但总少不了烧一桌子好菜。烧一桌子菜和亲朋好友,或者和家人一起共度愉快的周...
...入“实体清单”,声称这些实体“从事的活动有悖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实体清单”上的实体在获得美国技术和产品时将面临极大的限制。这7家中国实体是:1、天津飞腾TianjinPhytiumInformationTechnology2、上海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