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洗衣机(88岁农妇照顾两瘫痪儿子40年:“愿一辈子做他们的拐杖”)
Posted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县洗衣机(88岁农妇照顾两瘫痪儿子40年:“愿一辈子做他们的拐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县洗衣机(88岁农妇照顾两瘫痪儿子40年:“愿一辈子做他们的拐杖”)
皱纹比岁月还深,88岁的闫玉梅终于感到了衰老。去年的时候,她还能抱起140斤的金山,也能抱起150斤的保山,就像抱一袋小麦和一袋玉米一样,尽管她自己还不到100斤。今年,她端着盛满玉米粒的簸箕都感觉力不从心了。
保山和金山是她的两个儿子,一个58岁,一个48岁,两人天生残疾,20岁时彻底瘫痪,只能卧在床上和椅子上。父亲早逝,寡母闫玉梅独自照顾两人近40年。
如今年届九十,担心儿子无人照料,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农妇闫玉梅迟迟不敢老去。
像麦田里随意一株麦穗,闫玉梅是中原地区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农妇,她历经战乱、饥荒、丧偶、疾病,一生坎坷,无惧生死,是麦田里最坚强的那一株。
━━━━━
吃饭穿衣都像打了一场仗
光线透过昏暗的玻璃一点点挤进来,屋里亮堂起来。上年纪的人睡觉少,闫玉梅估摸着到了早晨6点,便收拾起床。
她闲不住,先去菜园子摘些青菜,顺便清除带着露水的杂草,回到家又坐不住,用螺丝刀从玉米棒子上剥玉米粒。
保山和金山还在熟睡中。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娘仨睡在一个房间,哥俩在一张床上,并排的一张床是闫玉梅,床头连着灯,方便闫玉梅夜里起床给他们翻身,几乎跟四五十年前初为人母的她照顾襁褓孩提一样。从1980年发病至今,近40年闫玉梅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保山金山两兄弟原本有一双健硕的双腿,但从上小学开始,走着走着就摔跟头,扶都扶不起来。乡医治不了这种怪病,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两兄弟求医问药,跑遍了河南的医院和诊所,最终确诊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四肢乏力,生活渐至不能自理。
瘫痪之后,仿佛时光也被拉长了,两兄弟把几十年看电视的时间接起来,都没有一个人发呆的时间长。有时候哥俩醒来,躺在床上,也就这么漫长地醒着。
伺候人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现在,对一个耄耋老人来说,哪怕日常吃饭穿衣都像打了一场仗。
早晨九点半,闫玉梅伺候两兄弟起床。像拖一口瘫软又沉重的面口袋,她使尽全力,双脚紧绷,将保山抬起,这才勉强穿上裤子。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88岁的老太太闫玉梅正帮助58岁的儿子保山起床穿衣。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闫玉梅赶上过裹小脚的年代,她的姐姐裹过小脚,后来因为闹饥荒和“跑日本”,小脚跑不动,家人便没给闫玉梅裹小脚。
史料记载,1938年初,河南焦作地区沦陷,日军一路烧杀抢掠。
八九岁的时候,闫玉梅就跟着父母“跑日本”,“老日本从东边来,一家人就往西边跑,老日本到西边了,一家人往东边跑。”东躲西藏,后来皇协军给老百姓捎来口信,“皇协军就是汉奸,汉奸说老日本不杀老百姓,让回家种庄稼。”
可皇协军比“老日本”还坏,他们抓女子,年轻的女子把草灰摸在脸上,藏在老太太中间。他们抓男人,要么拿钱赎,要么当壮丁,干苦力……“苦日子,说不成哩,想想就落泪。”闫玉梅感叹。
闫玉梅觉得苦日子太久了,久到不知道自己何年所生。她只知道自己属马,实际上她生于1930年,虚岁89岁,为了讨个延年益寿的好彩头,当地习俗称她是90岁老人。
用了20分钟时间,保山穿着妥帖,闫玉梅将他从床沿挪到马扎上。保山使劲挪动马扎,一厘米一厘米地前进,从卧室挪向堂屋。
闫玉梅倚在床上歇息片刻。接着是金山。
随着年岁渐长,保山彻底瘫痪,胳膊也不好使唤,甚至打不开虚掩的卧室门。旁边的小橘猫急着出门,用爪子一扒拉,门竟然开了。小橘猫四个月大,是金山从路边捡回来的流浪猫,送给母亲作伴。
这是一家三口独有的欢笑。
“它比你还能哩。”金山笑着说。
“是咧是咧,它比我还能咧。”保山笑着回。闫玉梅也跟着笑。
40多分钟时间,闫玉梅终于帮两个儿子起床,再给他们打水,挤牙膏,擦脸,无微不至。如果是在冬天,娘仨手忙脚乱一个小时,也穿不上衣服。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58岁的保山已经用马扎挪出了卧室,48岁的金山刚从床上挪到马扎上。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
“年轻人不吃这不吃那,俺啥都吃”
大小便是更困难的事情,也关乎尊严。卧室离院子里的茅厕十几米远,兄弟俩用小马扎挪过去,起码一个多小时。
所以兄弟两人几乎不吃早饭,尽量不多喝水。孩子们不吃早饭,母亲闫玉梅也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偶尔饿的时候,才会给自己下一个荷包蛋。
一切收拾妥当,闫玉梅为一家三口准备午饭。水在锅里冒开了花,一尺长的宽面条扔进去,再倒进鸡蛋炒豆皮,加上早晨采摘的小白菜,一锅具有当地特色的烩面就制成了。
极致的饥饿让闫玉梅对面有一种极致的喜爱。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88岁的老太太闫玉梅正在做面条。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闫玉梅年轻时挨过饿,你要问她挨饿的光景,闫玉梅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挨饿的年头可多了,闫玉梅会问,“你要问哪一年?”
哪一年都不好过。1942年,河南大饥荒,接着闹蝗灾,闫玉梅记得蝗虫像“乌云一样”过境,飞蝗如箭,一家人在地头上挥舞草把子驱赶蝗虫,根本无济于事,“麦仁儿还没长成,麦头就被咬掉了。”资料记载,约300万河南人逃离故土。
闫玉梅一家裹挟在其中。一家四口南下遂平投奔亲戚。他们的全部家当是一辆小木推车,一口锅,几张铺盖,一袋杂粮面和榆树皮磨成的粉,以及随处采摘的草根树叶,连大雁粪都带走,“遇到土匪,都不抢逃荒的。”
温县地处黄河北,一家人绕道开封过黄河南下,“最后啥吃的都没有了,就用衣裳换杂粮面,走了整整21天,这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闫玉梅掰着指头说。
“年轻人不吃这不吃那,俺啥都吃。”闫玉梅端着碗,烩面吃得哧溜响。保山金山手臂无力端不起碗,只能趴在桌子上,用筷子挑着吃。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88岁的老太太闫玉梅正和残疾的孩子及一只小猫一起吃饭。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吃完午饭,闫玉梅要想办法把金山弄到一辆轮椅上。去年春节,县残联送来了一辆电动轮椅,哥俩轮流坐,终于有机会出门逛逛。没轮椅的时候,兄弟俩的伙伴是小马扎,马扎是村里的木匠送的,看两兄弟可怜,不要钱。
可如何坐到轮椅上,也费尽周章。之前,闫玉梅还能抱动保山金山,如今真是抱不动了,比一口缸还沉,她服老了。闫玉梅还有个大儿子今年68岁,当了大半辈子民办老师,如今一个月领190元民办教师养老补贴,还要在外打工,补贴家用。
大儿子念书多,懂得杠杆滑轮原理,花了50多块钱从朋友的厂子弄来轴承、滑轮、铁链和钢丝绳,在堂屋做了一个手动起重机。
金山坐在马扎上,一根绳子缚身,绳子一端连接滑轮,滑轮另一端连着铁链,闫玉梅拽得铁链哗啦响,物理运动之下,毫不费力,金山就被悬吊了起来,双脚耷拉着,闫玉梅把轮椅放在金山身下,拽得另一根铁链哗哗响,金山的整个身体就落进了轮椅里。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88岁的老太太闫玉梅推着电动轮椅,推到被滑轮链子吊起来的金山屁股下,帮助他坐上轮椅。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
“上天堂一样的太平年”
坐上电动轮椅,金山保山就能在村里逛一逛,日子也不那么难熬了。邻居说,“保山金山命好着哩,有个好妈,没妈恁俩活不成哩。”
除了电动轮椅,去年春节,县残联还给闫玉梅家送来了冲水马桶。
马桶计划安在堂屋门前,离卧室近。眼下,大儿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两米深的坑作化粪池,坑口用水泥板盖住。
这个化粪池,老让闫玉梅想起以前打仗时住过的简易防空洞。
提心吊胆的日子捱到1949年,闫玉梅终于过上了“上天堂一样的太平年”,20岁的她从遂平搬回温县,坐着轿子嫁给了打小许下的娃娃亲,“谁也不认识谁,都是第一次见,老封建说的那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啥爱情那都说不成。你不愿意,老人当家哩你当家哩?”闫玉梅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少有的羞臊。
年岁太平了,日子依然清苦,丈夫做河工,常年不回家,吃大锅饭,一人一天二两半面,闫玉梅舍不得吃,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实在饿了,在地里偷偷啃生玉米。
省下来的面有大用处,大儿子感冒了,吃不下饭,闫玉梅想给儿子做顿好吃的,就用省下来的面糠和上白菜叶,用水拌汤,偷偷喂给儿子喝。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88岁的老太太闫玉梅正协助58岁的儿子保山锻炼手臂力量。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1980年,闫玉梅50岁的男人因病去世,儿子保山和金山瘫痪。1983年村里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闫玉梅家分了7亩地,家里却没了男劳力,闫玉梅自己一个人种地,独自照顾两个瘫痪在床的儿子近40年。40年来,闫玉梅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几十年来,闫玉梅见惯了生死,也无惧生死,偶尔参加葬礼,倒像是参加一场聚会,岁月和生活早就熬干了眼泪那种东西。“父亲去世那年,母亲哭得很伤心,从那之后再没见她掉过泪。”金山回忆。
可如果儿女们先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闫玉梅还是担心,她受不了这种悲恸。
━━━━━
不敢老去
88岁的闫玉梅,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灵光,大儿子说这是“老天爷赏脸,怕她太苦”。
只是,日常的柴灶和生活的烟熏火燎,她的眼睛已经浑浊不堪,岁月的痕迹在脸上随处可见。可她不敢轻易老去,无亲可恃,只能靠自己,她要做两兄弟的拐杖。
保山和金山相信,不同的脚走不同的路,他们不想把人生固定在床板和轮椅上。保山做皮鞋,金山编藤椅,保山修电视,金山修手表洗衣机,手艺是跟乡里一个没手没脚的残疾人学的。
大概是残疾人和残疾人之间的惺惺相惜,20多岁那年,金山摇着轮椅经过一个乡里的维修店,看到一个没手没脚的人在修电视机,用嘴巴叼着螺丝刀,摇头晃脑。看到轮椅上的金山,他放下螺丝刀说,“想学吗,喊一声师傅,我教你。”金山终于能自己混上饭了。
闫玉梅做了一辈子饭,走了一辈子路。金山在乡里修电视机,闫玉梅每天从村里走到乡上,给金山穿衣做饭,傍晚从乡上走回村里,来回两公里,金山修了八年电视机,闫玉梅来来往往走了八年路,接近六千公里。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48岁的金山坐在电动轮椅上在村里逛。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后来,修电视落伍了,修手表也赶不上潮流,金山自学修手机,修电脑,“现在流行上门服务,都修不成了。”
靠着修家电的几年,两兄弟攒下三千块钱,借了2万块钱,把土房翻盖成平房。村里专门给批了一块村中临街的地,新房盖起来,让他们开小卖部过活,用了三年,两兄弟还清了外债。
如今,超市进村,小卖部开不下去了,一家人的生活全赖政府救济。政府给保山办了五保,给金山和闫玉梅办了低保,闫玉梅把家里的2.5亩地承包出去,一亩地一年挣500块。满打满算,一家三口一年一万多元。
有了这些钱,一家人很满足,可以打发一年四季的用度。闫玉梅一家也是发自心底的感谢政府:“如果不是政府救助,一家人早就活不下去了。”
但也不能事事都找政府,闫玉梅也理解,政府对于她这一家人也是仁至义尽了。眼下,闫玉梅最愁的是,等自己老了,两兄弟谁来照料。
前年冬天,闫玉梅扫雪时,腿上像坠了铅块,一头栽在慢坡上爬不起来,可她还是咽不下这口气,“该死了就不能活,可我死了他俩咋办哩。”在雪地里挣扎,直到被人救起。
去年春节,闫玉梅得了一场重感冒。平时生病,她自己吃把药就抗过去,从不去医院。但这一次,闫玉梅呕吐,吃不进饭,硬抗了一周,直到外地打工的大儿回村,才把她送进医院。
闫玉梅偷偷到乡养老院打听,能不能等自己死后,把孩子送到养老院,可养老院没有专业护理,“公家也替我们愁,没办法。”
两兄弟正筹划着找活路。金山听人说在网上直播唱歌就能挣钱,兄弟俩正在努力学唱歌,唱的都是老歌,比如《母亲》、《多少次想你》。歌至动情处,金山潸然泪下,“别人家是娘养儿小,儿孝娘老,我们却无法尽孝,还拖累了老娘。”
▲2018年10月21日,河南温县招贤乡护庄村,48岁的金山正跟着电脑唱歌。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今年夏天,县里组织电商培训,金山报名参加。从村子到县城15公里,来回六个小时。
每天早晨四点半,天色微亮,闫玉梅不用闹钟就能准时起床,她使尽全力,双脚紧绷,将金山抬起,再把铁链拽得哗啦响,物理运动之下,金山就被悬吊了起来,双脚耷拉着,闫玉梅把轮椅放在金山身下,拽得另一根铁链哗哗响,金山的整个身体就落进了轮椅里。
谷黄线上,晨光和暮光都会穿过树林,撒下细碎的金光,卡车小车疾驰而过,一辆时速5公里的电动轮椅,踽踽独行。
来源:新京报
编辑:小汤圆
相关参考
押出师傅9000(心酸:辽宁大叔脑出血被洛阳医院救回,他的儿子却失联了)
...原因失联了。【讲述】儿子不见了,医生、护士不离不弃照顾他的患病父
德清PVC塑钢护栏(妻子照顾瘫痪丈夫17年余生愿做他的“拐杖”)
<
本人长期大量收购鹅(放弃工作回乡照顾瘫痪母亲,一年卖鹅2000万,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放弃工作回乡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在家乡他拿出存款多次创业却屡战屡败,后来他发现了鹅会飞的秘密,经他手养过的鹅不仅肉质鲜美不肥腻,而且价格是普通家鹅的三倍,一年光卖鹅产品销售额就能达到2000万。他是如何...
浴室里的凳子(“是享受,更是尊严”我们全程跟拍了这次为66岁瘫痪老人助浴的服务)
洗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动动手的小事但对于不少老人甚至重残人士来说却难比登天在上海上门助浴这个行业悄然兴起体验过的人们作何感想?助浴师又见证了哪些“关于洗澡的事”?新民晚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一次上门助浴...
浴室里的凳子(“是享受,更是尊严”我们全程跟拍了这次为66岁瘫痪老人助浴的服务)
洗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动动手的小事但对于不少老人甚至重残人士来说却难比登天在上海上门助浴这个行业悄然兴起体验过的人们作何感想?助浴师又见证了哪些“关于洗澡的事”?新民晚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一次上门助浴...
...基,史称汉昭帝。汉昭帝此时年仅8岁,还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孩。此时,朝堂上的官员一致决定,让皇帝的姐姐给给鄂邑长公主居住在皇宫中,担负起抚养幼帝的职
农民互联网:(曹海峰赵秋林)谁能让村民们有活干、有事做、且能挣到钱,谁就是人们眼中的能人、强人。在磁县西部山区的北贾璧乡北贾璧村就有这样一位女士,凭着自己的能力,办起了花皮手套加工,带动着村里的姐...
淋浴房怎么安装 视频(我,63岁,在上海给儿子当“免费保姆”:1800万老漂族何去何从?)
...老伴在深圳待了8年,给大女儿带完大宝带二宝。后来小儿子生了娃没人带,嚷着要爸妈一碗水端平,
淋浴房怎么安装 视频(我,63岁,在上海给儿子当“免费保姆”:1800万老漂族何去何从?)
...老伴在深圳待了8年,给大女儿带完大宝带二宝。后来小儿子生了娃没人带,嚷着要爸妈一碗水端平,
洋河美人泉红珍白酒(最朴实的爱宿迁91岁婆婆 照顾儿媳16年)
...1岁的老人陈宗华,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连续16年照顾智力有障碍的儿媳妇,不离不弃。在陈宗华老人的家,她正在给儿媳洗脸、梳头。老人虽然已经91岁了,除了腿脚不太利索,精神还是很好的。老人的儿媳叫常红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