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石着色剂(疯狂跨界能源大变局中看腾讯等公司如何应对变化)
Posted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润石着色剂(疯狂跨界能源大变局中看腾讯等公司如何应对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润石着色剂(疯狂跨界能源大变局中看腾讯等公司如何应对变化)
图片
本篇涉及新闻预览:
1.疯狂跨界!联想、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纷纷进军化工新材料;
2.能源大变局中,传统石油企业发展氢能需利用好这些优势;
3.10月起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巨头集体涨价;
4.恒光股份积极发展绿色循环化工产品链,积极响应双碳政策;
5.金融界:资源品涨价行情或已处在顶部区域;
6.“巨无霸”出手,拿下四百亿化工龙头;
7.产业链价格上行,新能源对锰化工有何拉动?
8.2021储能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电化学储能或许有大作为。
图片
疯狂跨界!联想、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纷纷进军化工新材料
近年来,巨头们趋之若鹜地选择进军化工新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随着巨头们体量的不断增大,他们的触角开始伸向不同的领域产业。而诸多巨头们跨界布局的关键,则是与终端消费领域密切相关的化工市场。比如,中粮集团进入PHA可降解塑料领域、孚日集团3.3亿元收购山东高密高源化工有限公司、联想股份持有多家化工新材料公司股份等。
联想布局石化行业
2020年12月8日,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据了解,联泓新材料的控股股东为联泓集团,持有联泓新材料60.44%的股份,而联泓集团由联想控股100%持股,换句话说,联泓新材料可以称得上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了。
图片
联泓新材料是一家新材料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EVA、PP、EO及EOD等,广泛应用于光伏、线缆、鞋材、塑料、日化、纺织、建筑、路桥、皮革、涂料、农化、金属加工等石化产业多个领域均有涉及。
实际上,早在11年前,联想就开始介入化工新材料这个领域。2010年,联想收购中联化学94.67%股份后就成立了化工事业部,并在次年将神达化工和郭庄矿业揽入麾下,继而投资了成立了昊达化学。
图片
昊达化学和联泓新材料都是联想布局石化行业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煤化工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腾讯进军可降解塑料领域
今年8月11日,根据企查查上的信息发现,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深圳力合华石投资合伙企业等退出,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股东,持股比例为5.3%。
图片
蓝晶微生物目前可以算得上是基于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分子和材料创新的领军企业。
蓝晶微生物首个自主研发的管线——全生物可降解材料 PHA 的产业化项目已确定在江苏省盐城市落地,借助盐城拥有的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专业经验,蓝晶微生物实现“生物合成+清洁能源”的理念将不在话下。
图片
华为投资光刻胶领域
8月10日,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原本的7600.95万元增至8445.50万元,同时新增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为股东,持股10%。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中高端光刻胶、光刻胶单体和光刻胶树脂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徐州博康与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光刻材料研发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世界最先进的193纳米光刻胶单体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端光刻胶单体材料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企业。
图片
而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是华为投资20亿元成立的投资公司,是华为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哈勃科技的入股也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光刻胶生产的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事实上,这并非哈勃科技投资的第一家半导体企业。在成立的短短4个月内,哈勃科技就先后投资了云英谷、天域半导体、强一半导体、天仁微纳、以及欧铼德微电子等高新企业。
字节跳动跨界泛半导体企业
半导体行业已经逐渐成为香饽饽,而半导体行业工艺流程优化则成为市场焦点,泛半导体企业迫切需要从依靠人工经验提升效益转变为依靠机器智能来提高产能与效率。
昆山润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帮助泛半导体行业厂商加速度过产能与良率爬升期的企业。润石智能依托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与AI技术,为企业提供包括设备健康管理系统(PHM)、工业流程机器人系统(RPA)、智能缺陷分类检测系统(ADC)、智能机台失效分类系统(FDC)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目前,润石智能已在晶圆加工、封测、面板、PCB/FPC等泛半导体领域落地应用。
图片
今年4月,润石智能已经完成来自字节跳动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早在今年年初,字节跳动就开始开放多个与半导体相关的人才岗位,据悉,这是字节跳动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组建相关团队。字节这一系列的举动也可以看出,它们正为迈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做准备,试图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化工产业拥有的广阔发展前景正是诸多巨头纷纷入局的关键所在,尤其化工行业的新材料和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把握好上游端的供应环节,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占据一席之地。
能源大变局中,传统石油企业发展氢能需利用好这些优势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安全、可持续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世界能源的核心。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国际石油巨头纷纷转型清洁能源,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了较大冲击。因氢能是与油气公司现有业务结合最紧密的二次能源,BP、壳牌、道达尔、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都开始关注并投入氢能领域。氢通过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能量储存。氢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商用车和卡车,作为理想的车型,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对动力能源的生产与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对发展氢能要高度重视,作为未来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
1、石油企业氢能产业链分析
国内和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均为上下游一体化企业,即集成了上游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储运和炼油、下游终端销售。而未来氢能行业产业链分布也必然是上游制氢、中游输氢、下游加氢,这与当前石油企业的产业链布局相吻合。
1.1制氢
大型石油公司均拥有数十个炼厂,而现代化炼厂的氢气资源丰富,主要源自催化重整副产氢和制氢装置。随着近些年成品油质量升级,目前国内大多数炼厂已经完成全加氢型炼厂的升级改造,均配有制氢单元,装置规模从几万Nm3/h到几十万Nm3/h不等,极大促进了炼油行业对氢气的需求和制氢技术的发展,以中石化为例,氢气产能约350万吨/年。国内炼厂氢气资源丰富,将为未来氢能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国内炼厂主流的制氢手段为天然气制氢和煤(焦)制氢,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工艺包和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受原料价格和资源约束影响,目前国内新上炼厂主要以煤制氢作为主要制氢手段。炼厂制氢装置所生产的氢气为粗氢,纯度50%~70%,还不能满足工业需要,仍需要对粗氢进行净化。目前工业氢气净化有2种途径,一是经过脱碳、甲烷化等工艺的常规技术,可将氢气提纯至95%~98%;另外为PSA变压吸附技术,可将氢气纯度提升至99.9%以上。2019年,我国正式实施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燃料氢气》标准,对燃料电池的氢气纯度进行了规范。表1为国内某炼厂经过PSA净化后的氢气指标和该标准的对比。虽然经过PSA提纯的氢气纯度接近标准值99.97%,但在总烃含量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含量等方面,炼厂氢气仍然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所以需要对炼厂氢气进一步净化。
目前,已经有炼厂为氢能转型做了初步尝试。中石化的燕山石化、广州石化和高桥石化为满足燃料电池的氢气需求,于2020年分别建设了1套2000Nm3/h、2000Nm3/h和500Nm3/h的PSA提纯装置,产出氢气纯度达到99.999%,并且各项杂质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这说明炼厂未来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合格氢气是可行的。
除了炼厂现成的氢气资源外,油田矿区在制氢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类地区面积广大,光照充分,风力充足,地热资源丰富,如果未来可以将这些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并用所产电能电解水,将会生产数量可观的氢气。该制氢过程利用可再生能源,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产氢气为标准“绿氢”,这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表1 国内某炼厂氢气与燃料电池标准氢气比较
图片
1.2储运
目前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有3种常用路线,即高压气氢、低温液氢、管输氢气。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具有成熟的能源运输网络,3种储运方式都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该网络,这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物流优势。下面对这3种氢气储存和运输方式进行详尽分析。
01.高压气氢路线
通过高压将氢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并由长管拖车运输,是目前国内最普遍也最成熟的氢气储运方式。长管拖车的压力容器通常由6~10个大容积无缝高压钢瓶组成,国内常见的单车运氢量约为350kg。考虑到经济性问题,长管拖车一般适用于200km内的短距离和运量较少的运输场景。由于国内标准约束,长管拖车的最高工作压力限制在20MPa,而国际上已经推出50MPa的氢气长管拖车。若国内放宽对储运压力的标准,相同容积的管束可以容纳更多氢气,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例如,如果公路运输的压力能够从20MPa提升到30MPa,大约可以降低17%的运输成本。
02.液氢路线
液氢是通过预冷和节流膨胀等工艺,把氢气降温到20K将其液化。液氢具有节约空间、运输高效的优势。气氢和液氢的物理性质见表2。但氢气液化过程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液化设备成本高昂,蒸发损失严重,在短期内将不是氢气运输的主要手段。
表2 不同压力下气态氢气与液态氢气
图片
03.管道输氢
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输的重要方式。目前全球已建成的氢气管道近5000km,而中国不足100km。实现管道输送氢气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成本是制约输氢管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管材存在“氢脆”现象,氢气管道需选用低碳钢材且要特殊处理,造价是普通天然气管道的2倍。我国目前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天然气管网,长输天然气管道长度7.6万km,如果可以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无疑可以节省大批投资,避免资源浪费,实现高效氢气运输。将氢以一定比例掺入天然气,再利用天然气管网直接输送混氢天然气至加氢站,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据研究,如果将掺混的氢气控制在15%~20%以内,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管道,只需对压缩机组及关键节点进行改造即可,德国、英国等已有类似示范项目。
气氢、液氢和管道运输3种运氢随距离增加成本,详见图1。可以看出,由于氢气在液化过程中耗能较高,在短距离、小规模的场景下,液氢运输成本并不占优势。但由于液化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所以液氢运输成本对运输距离并不敏感,尤其当距离超过300 km后,液氢路线优势逐渐明显。而管道输氢虽然成本最低,但由于管道一次性投资大,只适合大规模供氢,将是远期氢气运输的主要途径。
图片
图1 不同运氢方式随运输距离变化成本对比
1.3终端销售
加氢站是氢能产业的核心之一,是氢能商业化必须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加油站数量在10万座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三桶油”,布局合理,已经形成成熟的能源供应网络体系,如果未来可以将其中部分改造为加氢站,不但可以节省社会投资,而且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氢能供应网络,促进产业发展,这同样也是上下游一体化石油企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
向下滑动查看
2、石油公司氢能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各石油企业大大加速了发展氢能业务的步伐。BP于2021年宣布,将在英国北部的提赛德建设1GW氢气工厂,所产氢气由天然气转化,并将副产二氧化碳通过CCUS技术捕集。Shell也于近期宣布,将在荷兰北部建设一个发电量3~4GW的风力发电厂,所产电力全部用于电解制氢,预计年产量可达100万吨。中石油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座加氢站,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炼厂氢气供应燃料电池汽车。在石油企业大举进军氢能的同时,仍面临以下问题。
2.1制氢
在短期内,如果要大规模推广氢能,最快速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仍然是利用炼厂的氢气资源。但受炼厂氢平衡限制,炼厂制氢装置和重整装置所产氢气与炼厂自身氢气需求是相匹配的。虽然制氢装置有一定的设计余量,加大负荷会有一定的富余氢气,在市场需求有限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如果未来氢能汽车迅速推广,氢气需求稳步上升,炼厂的富余氢气生产会达到理论上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即炼厂氢气只能满足短期有限的市场需求,无法支撑中长期氢能市场。另外如上所述,炼厂氢气仍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过程仍会有二氧化碳产生,属于“灰氢”,未来发展受到政策限制。所以,如果未来真正进入氢能社会,氢气供应主要仍靠电解水所产的“绿氢”。
2.2储运
首先,国内炼厂分布主要靠近东部沿海,且多为新建炼厂或改造炼厂,制氢和重整装置规模大,氢气资源丰富,中西部炼厂数量相对较少,且多为老旧炼厂,氢气资源受限,即炼厂供应氢气的路线有明显的地域性,无法全国照搬。其次,由于在我国氢气仍被定义为危化品,只具有单一化工品属性,没有能源第二属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仍受到很多限制,导致运输效率偏低,仅为1%。而国外公路运氢环节,效率基本都能超过4%。如果可以突破管理规定的限制,可以大幅降低运氢成本。再次,我国在液氢设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未具备设计生产大规模氢气液化设备的实力。最后,利用天然气管道混合输氢作为中远期输氢的重要手段,我国开展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时间较晚,2019年才开始第一个示范项目,且掺混比例偏低,仅为3%,基础数据和相关经验缺乏,氢气和钢管、压缩机、计量系统相容性数据库待完善,安全性有待验证。
2.3加氢站
第一,终端需求不足,国内加氢站全面亏损。目前中国加氢站平均设计加注量536kg/d,平均日加注率仅240kg/d,平均每千克利润只有十几元,但运营成本200余万元,所以当前加氢站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降低了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国内加氢站的效率有待提高。由于各个环节造成的损耗,实际效率只有不到80%,而国外成熟的加氢站能达到的效率远远高于这一数字,损耗过高抬升了氢气成本。
第三,建设成本过高。除土地费用外,国内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高达1500万~2000万元,远高于一般加油站的建设成本,主要在于加氢站的储氢和加压设施占到很大比例。目前加氢站的加注压力主要有35MPa和70MPa两种,国内绝大多数加氢站采用35MPa高压供氢,70MPa压缩机仍需要进口,抬高了建设成本。
第四,建设审批复杂。由于加氢站属于新事物,国家尚未明确主管部门,目前各地政府只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加氢站建设的管理办法,“九龙治水”问题突出,审批流程复杂,时间成本高,这一问题成为加氢站快速建设和氢能推广的一大阻碍。
3、石油公司氢能业务发展建议
3.1梳理氢气富余产能,提升规模,降低成本
石油企业应对自身全部炼厂的氢平衡进行系统梳理,了解每个炼厂的产氢能力和氢气需求,测算富余氢气产能,充分掌握自己的氢气“家底”。利用检修或者改造机会,对重点经济区域(如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所在炼厂的制氢装置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扩大规模,提升氢气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技术升级或节能降耗,尽量降低制氢成本。
3.2加快“蓝氢”和 “绿氢”生产技术开发
由于石油企业的炼厂所生产的氢气仍为“灰氢”,而未来国际主流的制氢路线是“蓝氢”和“绿氢”路线,所以为了获得更清洁的氢气,石油企业应该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科研平台,广泛与系统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二氧化碳捕集(CCUS)和电解水制氢技术。一方面可以将CCUS技术应用于目前已经成熟的天然气或煤制氢,将制氢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捕获,避免排入大气,即蓝氢。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油田矿区的风光地热等资源,将其转化为电能,再电解水制氢,即绿氢。但无论蓝氢还是绿氢,成本均高于灰氢,所以该路线可以作为远期技术储备。
3.3呼吁监管部门,放松氢气监管办法,尽快推广氢能配套设施
石油企业应联合起来,通过行业协会或者新闻媒体向国家相关部门呼吁,尽快赋予氢气能源属性,放松相关的监管规定,可以有效地降低氢能的运营成本,并使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这一行业,促进氢能有效和健康发展。如上文所述,国内标准规定长管拖车气瓶公称压力10~30MPa,单次只能运输不超过400kg氢气,如果采用国外50MPa压力运输,单次就能够运输1000~1500kg氢气,每公斤氢气平均可以降低3元运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另外,如果氢气可以和成品油一样,获得能源属性,在加氢站的建设上会节省很多审批流程,节省了时间成本。
另外目前阻碍氢能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加氢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使燃料电池汽车获得便利。石油企业本应该立足自身现有的加油站设施,改扩建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最快速地形成氢能供应网络。但由于关于加氢站的国家规范标准过于严格,加氢站的选址和审批面临很多限制,无法利用现有资源。石油企业应该利用自身影响力,争取尽快修改相关标准,给加氢站“松绑”,这样才利于氢能配套的完善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推广。
3.4加强科研投入和质量控制,降低氢气成本
如上文所述,在氢能产业链上,70Mpa氢气压缩机、大型氢气液化装置和液氢储存容器、车载IV型储氢瓶、天然气管道混氢运输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核心装备制造上的差距,使我们只能依赖进口,进一步提高了成本。因此,应该广泛地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大量投入进行科研公关,尽快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进一步降低用氢成本。同时,在加氢站加强精益管理,使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减少氢气损耗,提高用氢效率。
3.5通过专业公司运营氢能业务
由于氢能开发是未知领域,全世界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仿对象,所以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应该通过专门氢能公司或部门独立运营氢能相关业务。一方面可以利用专业性公司,专注氢能产业,通过单独运营,尽快提升氢能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隔离风险,避免对石油石化公司的主营业务造成太大影响。而专业化公司需要顶层设计,必须投入足够的资源才能获得预期回报。
3.6利用能源公司资金优势,与燃料电池车企合作,加速氢能市场推广
未来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仍然是动力能源,即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电动车依然销售324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中国134万辆。反观氢能汽车,2020年全球销售氢燃料电池共9006台,其中中国1177台。与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车相比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其中重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构成见表3。电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氢燃料电池总成本60%,占整车成本40%。以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最为成熟的日本市场为例,一辆商用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售价约为40万元人民币,即使有政策补贴,售价仍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相比于电动车仍然成本偏高。如果未来要扭转燃料电池汽车在市场上的劣势,则必须降低电堆成本。虽然传统上这属于车企的研发范围,但如果不能确立制氢+储(运)氢+加氢的模式,石油企业将面临被挤出动力能源市场的战略风险。基于这一点,石油企业和燃料电池车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石油企业应该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加快与燃料电池车企“抱团”,共同研发,寻求技术突破,努力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此外,石油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金融部门,在国家补贴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上,再提供金融支持,例如为购车人提供低息贷款等,帮助降低购车门槛,利用自身力量助力氢能尽快发展。
表3 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分布
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最后,石油企业要做好总体规划,综合自身的产业布局进行发展。充分发挥石化炼厂、运输、终端加注的辐射广、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利用低成本氢气,在靠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都市圈作为氢能发展的重点区域,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支持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相关优势企业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尤其要在初期加强对氢能产业的支持。
规划方面,规划好加氢站及氢气管线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点线面结合,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降低整体用氢成本,为氢能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氢能关键技术,如电堆与绿氢生产等技术的科研公关,大力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支撑和引领氢能技术的发展。
技术方面,开展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电解水制氢与石化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研究,追踪光解制氢等前沿技术。积极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加入氢能国际和国内组织或产业联盟,在氢能的标准、政策、上下游协同等方面掌握话语权。氢能发展是全产业链的革命,石油公司要与科研单位、城市公交集团、物流企业、燃料电池制造企业等优势公司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育市场,推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图片
10月起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巨头集体涨价
近期,各大巨头集体涨价,业内人士表示,涨价原因包括上游钛精矿等原料的价格上涨,目前钛精矿46品味国内价格已经上涨至2300-2400元/吨,且仍然存在50-100元/吨的上涨预期,成本推动下将再次引导钛白粉厂家上调价格。
巴斯夫发布涨价函
5月3日,化工巨头巴斯夫发布涨价函,宣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或在现有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巴斯夫将提高以Baxxodur®品牌销售的部分聚醚胺在北美的价格,最高上涨0.23美元/磅(约合人民币3274元/吨)。
图片
同日,巴斯夫发布的另一份涨价函宣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或在现有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巴斯夫将提高北美地区1,4-丁二醇(BDO)和衍生品的价格,最高上涨0.18美元/磅(约合人民币1997元/吨)。
图片
自8月底以来,巴斯夫已经连发7张涨价通知,7张函分别对巴斯夫生产的十余种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涨,最高上涨超3000元/吨,如此疯狂的涨势人不禁惊呼,巴斯夫怎么了!
巴斯夫宣布,2021年10月1日起或在现有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巴斯夫将在北美将二甲基氨基丙胺 (DMAPA) 的价格提高0.15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135元/吨)。
巴斯夫宣布,9月15日起,或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巴斯夫的配方和性能添加剂业务将提高其在北美的产品线的价格。
巴斯夫宣布,2021年10月1日起或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将提高Lupranate MDI产品的价格0.12美元/磅(约合人民币1717元/吨)。另外,巴斯夫分销市场2021年9月聚合MDI挂牌价23000元/吨,环比8月上调2000元/吨。
巴斯夫宣布,2021年9月1日起,丙烯酸分散体的价格将上涨0.15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135元/吨);苯乙烯丙烯酸分散体的价格将上涨0.20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135元/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价格将上涨至0.15美元/磅(约合人民币2849元/吨)。
巴斯夫宣布自2021年9月25日起生效,或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巴斯夫的地板覆盖物业务将在北美将其Styrofan ®产品线的指数和非指数价格提高0.08美元/磅(约合人民币1140元/吨)。
自8月下旬起,巴斯夫就开始密集调涨,无疑是表明了涨价的态度。而在金九银十陷入疯狂态势的又何止巴斯夫一个,杜邦、陶氏、瓦克化学、信越、东丽等多家国内外化工龙头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发函赶上这辆涨价的班车,合力引燃旺季涨价的引线。
向下滑动查看
杜邦、陶氏等多家化工龙头点燃涨价潮
杜邦:10月1日及之后的订单上调亚太地区产品价格,涉及产品包括长碳链尼龙、PA6/66、特种高温尼龙、醇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等多款产品系列,最高上涨90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5811元/吨)。
图片
陶氏化学:2021年10月1日或合同允许日期起,对陶氏化学有机硅高性能建筑业务主要产品实施价格提升,调整的涨幅为10%。
信越化学:10月起,有机硅在日本和海外提高所有产品价格上涨10%-20%。
COIM:2021年10月1日起,COIM USA将提高其ISOXTER®芳香族聚酯多元醇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售价:
硬质泡沫板用聚酯多元醇:+0.11美元/磅。
用于喷涂泡沫和现场浇注应用的聚酯多元醇:+0.06美元/磅。
可乐丽:10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上调所有等级的SEPTON™、HYBRAR™氢化苯乙烯类弹性体和TU聚合物的售价0.44美元/磅(约合人民币3142元/吨)。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10月1日起上调起所有防水系列产品的价格,涨幅为10%-15%之间。
斯泰潘(STEPANPOL):10月1日起,上调其美洲生产的STEPANPOL®和TERATE®硬泡聚酯多元醇的价格0.10美元/磅,所有含阻燃剂的产品将额外提高0.02美元/磅,总计上涨0.12美元/磅(约1717元/吨)。
广东南天涂料有限公司:9月8日起,质感类涂料上涨8%-10%,仿石类涂料上涨8%-15%,其他配套产品上涨8%-15%。
广东巴德士化工有限公司:9月1日0时起,所有装饰涂料产品价格上调6%-12%。
之江有机硅:9月2日起,所有建筑用硅酮胶产品价格再次上涨10%-15%。
硅宝科技:9月1日起,所有产品价格上调10%-15%。如果原材料持续上涨,届时将不再发调价通知函,以“一单一议”形式接单。
瓦克化学:9月1日(以发货日计)起对可再分散胶粉系列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至8%不等。
陶氏:9月1日起上调成膜助剂(PPH丙二醇苯醚和EPH乙二醇苯醚)的价格0.25美元/磅(约3570元/吨)。
利安德巴塞尔:除了此前宣布的9月价格在8月合约价基础上作0.11美元/磅(约1566元/吨)的涨幅外,它还将实施额外0.05美元/磅(约712元/吨)的利润增长,累计上涨近2300元/吨!
朗盛: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其无机颜料产品的价格,并立即生效。氧化铁颜料的价格至少上涨200欧元/吨,氧化铬颜料至少上涨300欧元/吨,铁氧体至少上涨250欧元/吨,或等值的当地货币。
西湖化学连发两函,将全氯乙烯全系列产品上调0.10美元/磅(约1424元/吨),三氯乙烯全系列上调0.30美元/磅(约4271元/吨)。
广东顺德蓝亚贸易有限公司:即日起对膨润土系列产品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000元/吨。
攀枝花市天伦化工:即日起,TLA型锐钛及TLR型金红石粗品(粉料)钛白粉,国内价格上调800元/吨,外贸价格上调150美元/吨。
图片
广东市斯洛柯高分子聚合物:9月1日起,各类有机硅产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10%-20%。
浙江长安仁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月28日起,有机膨润土价格上调1000元/吨。
最长50天,停产检修为“金九银十”再添一把火!
前文说到,巴斯夫“连发7箭”涨价,如此疯狂的涨势与其发布的一张重要的通知有关。9月的前一天,巴斯夫发函表示,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长,而ELASTOLLAN®TPU产品生产原料供应有限,原料厂商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ELASTOLLAN®TPU产品的交货时间延长,从接收订单到出货需要长达25周。
延迟出货导致货源紧缺和焦虑情绪上升,无疑是涨价的重要推手。近期国内外大厂停产的情况频现,无论是国内计划检修,还是海外疫情严峻,都给化工行业本就供不应求的形势再添了一把火。
三菱化学:因设备损坏,三菱化学已暂停Yokkaichi,Mie(三重县)的固体环氧树脂制造厂的运营。且经核实后确定:很难通过修复来恢复设施,预计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三菱化学暂时无法接受某些受影响产品的订单。
万华化学:按照年度检修计划,公司烟台工业园TDI装置(30万吨/年)、PO装置(24万吨/年)将于2021年9月3日开始陆续停产检修,预计检修25天左右;PDH装置(75万吨/年)将于2021年9月10日开始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0天左右。
图片
宁波LG甬兴:85万吨装置计划内检修,从9月2日开始,检修至9月中旬,检修期间负荷6成。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15万吨/年双酚A装置按计划于10月6日起停产检修,计划停产检修时间20天;下游环氧树脂装置同步停产检修。
长春化工(江苏):双酚A产能40.5万吨/年,产线3条,计划2、3号线于9月中至10月底同时停车检修,预计检修时间45天。
化工巨头齐鲁石化:面临着长达50天的全面停工大检修,市场供应紧缺问题日渐凸显。
韩国LG化学:位于大山的15万吨/年双酚A装置计划10月中旬至11月初停车检修。
……
除此之外,海外疫情冲击,东南亚制造业停工停产,欧美订单回巢我国,对于市场库存的抢购造成了恐慌焦虑心态;美国飓风带来的停电和化工行业关停也加剧了全球化工行业供应的紧缺形势。提早了半个多月的旺季如今正式拉开序幕,化工巨头已经调涨表态,预计会有更多的化工企业“卷入”涨价潮,主动或被动的宣布涨价消息。
化工龙头的动向是下游行业广泛关注的,缺货、断货、不可抗力、推迟重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行情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涨价。而龙头企业的行为和方向很快会被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所效仿,整体方向基本已定。涨价会迟到,但不会缺席,2021年化工市场的涨价态势仍在延续,而对于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考验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恒光股份积极发展绿色循环化工产品链,积极响应双碳政策
今年,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鉴于石油和化工高能耗、高排放、高涉碳的产业属性,整个行业必将被置于绿色发展时代的风口浪尖。绿色化、循环化将成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化工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湖南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光股份”)紧跟化工行业循环化工、绿色化工的发展大趋势,通过持续的技术工艺创新和升级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以绿色园区为平台,以氯化工、硫化工产品链为纽带,以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为目标,以资源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为理念,成功实现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与新材料、节能环保三个业务板块的科学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恒光股份充分利用湖南地区盐卤资源和有色金属矿物资源优势,同时科学有效地利用区域废弃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氯化工、硫化工,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加大联、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拓展产品领域和用途,提高经济效益。
以硫酸生产过程为例,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回收硫酸生产时产生的热能并转换为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自用,发电后的低压蒸汽再销售给园区内其他企业。此外,恒光股份还回收利用园区内其他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一方面为产品提供原材料,一方面帮助园区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上述改进和不断研发,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并举,通过研发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实现环保达标,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建立了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竞争力,实现了与园区其他企业的良性互动,为园区企业处理部分废弃物资源的同时向园区销售优质化工原材料和清洁能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来源:中国山东网
图片
金融界:资源品涨价行情或已处在顶部区域
今年以来市场一致预期是经济前高后低,上半年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步入三季度,市场开始担心经济基本面拐点临近。整体来说,财政政策工具仍有较大空间。在全球资本开支扩张阶段,我们持续看好下半年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以及出口高增长的持续性。
1、如何应对存量市场轮动加快、波动加大?
8月以来行业轮动持续加快,市场赚钱效应较差,基金中位数收益率首次低于基准(中证800指数)。正如我们此前一系列策略周报提到的,当前A股呈现存量市场的典型特征,市场成交额持续维持高位,但行业之间相关性处在历史低位,这反映了行业轮动很快,市场缺少核心主线,波动明显加大,市场赚钱效应比较差。造成这种市场格局的核心原因是,诸多不确定因素仍有待落地,比如美联储缩减QE节奏、我国财政发力的力度、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国内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等。短期来看,如果说6-8月是明显的结构行情,即做多新能源做空消费是确定性主线,那么8月以来市场则呈现轮动加快和波动加大的特征,股票类公募基金在8月以来明显跑输中证800基准指数,这是今年以来的首次。尽管在春节-3月底的持续回调行情下,股票类基金回调幅度也都小于中证800指数。
图片
如何应对存量市场的波动?我们自上而下的建议是:1)降低组合的贝塔;2)适当提高换手率。1)首先,当前市场特征下防御的思路或能有效降低组合的波动和提高组合的相对收益,一方面热门赛道日益拥挤,短期预期收益率日渐收窄;另一方面,左侧布局仍面临短期回撤加大的风险。降低贝塔的方式无非就是降低仓位或者配置切换到稳定的防御板块,比如我们此前一直推荐的建筑和电力板块;2)其次,近年来大家习惯的“低换手率意味着高收益率”的特征正面临扭转,今年以来存量市场下行业轮动较快,“买入持有”的赚钱效应较差,从数据来看,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对比,不同换手率的基金表现截然相反,去年下半年低换手率的基金明显跑赢高换手率的基金,而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完全反过来。特别是在8月以来行业轮动加快,市场赚钱效应较差的阶段,“低换手率意味着低收益率,高换手率意味着高收益率”的特征非常显著。
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2、行业风格处在动态平衡,市值风格仍以中小市值占优
当前市场结构面临动态平衡,行业此消彼长将不断反复,规模仍以中小市值占优。1)行业风格方面,当前市场处在结构再平衡的阶段。特别是消费和新能源板块,6月以来两个板块的市场表现分化持续加剧,其中微观资金面的变化重要推动因素,即部分重仓消费的基金再向新能源板块切换。当前消费和新能源板块面临动态平衡,具体而言,今年以来消费板块业绩预期基本没有变化,但估值再持续下行,呈现典型的杀估值阶段。而反观新能源板块,业绩预期持续上修,近几个月以来估值中枢也明显上移,呈现典型的戴维斯双击的特征。“杀估值”的食品饮料和“戴维斯双击”的新能源板块目前正面临性价比的拉锯;2)市值风格方面,今年以来中小市值股票持续跑赢大市值蓝筹股,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小公司超额收益显著,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因素仍在于市场对中小市值公司业绩改善程度的较高预期。从数据来看,分析师2021年业绩预测表明,剔除基数效应,中小市值(年初市值在280亿以下公司)业绩增速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大市值公司。叠加过去两年滞涨的中小市值公司估值仍处在相对低位,因此今年以来中小市值公司迎来戴维斯双击式的上涨。
图片
对于消费板块是否跌出了性价比的问题。我们认为板块整体仍处在景气回落的阶段,短期内难有大的边际变化,但部分个股性价比或逐步显现。今年消费数据持续低于预期,尽管马上进入中秋旺季,但当前对消费恢复的预期难有大的改善。高估的消费板块在景气回落阶段仍面临消化估值的压力。但部分个股的性价比或有所显现,比如业绩相对稳定的贵州茅台,如果股价调整至明年PE估值30倍,对比可口可乐等海外龙头估值水平,当前贵州茅台等消费个股的性价比或逐步显现。
新能源为代表热门板块的存量资金切换行情告一段落,增量资金的推动仍有待观察。总体而言,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新发行规模明显降温,微观资金难以对新能源抱团行情形成明显的正反馈效应。当前更多是存量基金的转移配置,比如此前重仓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转向新能源板块。因此当前新能源板块的估值空间短期内并不具备过去两年消费板块的微观资金面的优势。但从景气的角度来看,市场对其业绩高增长的持续性相对乐观,市场也愿意给予成长性溢价。正如过去几年市场看好食品饮料板块的业绩持续性和稳定性,愿意给与确定性溢价。新能源板块短期调整后的长期配置价值不会改变。
3、市场观点:适应短期波动加大的常态,机会或在年底
适应市场短期波动加大的常态,短期不具备指数型机会,降低投资组合的贝塔。短期市场波动加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仍等待诸多不确定性落地,比如美联储缩减QE、中国财政发力力度等,存量市场中缺乏主线。当前存量市场中,高成交额下板块表现相关性持续创新低反映了市场缺乏明确主线,赚钱效应很差的情况下市场波动自然会加大。在未来一个阶段,投资者需要适应A股市场短期波动加大这一常态,策略上可以降低投资者组合的贝塔。
上证指数在3300-3400点附近无须过度悲观。一方面上市公司业绩仍有支撑。尽管当前全球复苏面临变异病毒扩散等因素的干扰,但后续或有美国基建计划落地和中国财政发力的支撑。今年A股企业业绩增速明显回升,我们预计今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或达30%左右。从历史来看,在高业绩增长的背景下A股市场基本不会呈现单边熊市的情形。另一方面,经历了估值切换后,在业绩高增长的驱动下,当前A股估值基本处在历史中位数附近,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尽管结构上估值分化仍较为明显,但市场中仍存在具备一定性价比的板块,比如中游制造行业。
A股在四季度后半段有望迎来反弹,驱动反弹的潜在因素有:1)市场已消化美联储政策边际变化,各大不确定性因素逐步落地;2)中国财政发力和美国基建计划支撑全球经济复苏;3)市场调整后,叠加明年春季躁动行情的提前,或存在明显的超跌反弹的机会。
4、行业配置:攻守并重,防守反击
进攻端:中游资本品、基础化工等板块。防守端:低估值建筑、高分红电力等行业。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建议关注后续估值泡沫化的支撑因素,此外,我们认为资源品涨价行情或已处在顶部区域。
1)进攻方面:
中游资本品:设备制造等
受益于产业链资本开支扩张。在下游企业纷纷加大资本开支或明显带动中游设备的需求,工控自动化、机器人、机床等中游设备行业景气或持续改善。
具备性价比的高景气板块:基础化工等
基础化工(包括新材料类等)等板块高景气持续,行业整体业绩高增长同时具备确定性和持续性,估值也存在较高性价比。
2)防守方面:
低估值:建筑等
低估值属性,进可攻退可守,安全边际高;另一方面基建发力预期下订单保持稳定增长。
业绩和分红稳定:电力
电力等公用事业行业业绩增长稳定,拉闸限电反映了行业供需矛盾突出。此外,较好的现金流支撑稳定的现金分红。
重要事件前瞻
图片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宏观流动性收缩风险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但不变的主线仍在于业绩。中报预告窗口阶段,业绩增长超预期的公司市场表现仍相对强劲。当前市场对中报业绩一致预期较强的是,资源品类的周期股和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股业绩增速大概率超预期,中游行业存在较大的预期差。看短做短:市场继续宽幅震荡行情,存在波段机会。行业配置攻守并重。防守端:低估值银行、困境反转和电力等行业;进攻端:中游资本品、基础化工、半导体和光伏等科技成长板块。此外,我们认为资源品涨价行情或已处在顶部区域。
图片
“巨无霸”出手,拿下四百亿化工龙头
1、央企接手化工巨头
9月3日,鲁西化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下称“《收购报告书》”),中国中化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式取得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100%的股权, 从而间接收购中化集团下属控股公司鲁西集团和中化投资合计持有的鲁西化工9.31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8.93% 。
其中,中国中化通过下属控股公司鲁西集团持有的鲁西化工4.92亿股股份,占鲁西化工总股本的25.85%,通过下属控股公司中化投资持有的鲁西化工4.39亿股股份,占鲁西化工总股本的23.08%。此前中化投资是鲁西化工的第一大股东,重组完成后后中国中化持股比例占比近半数。
图片
图片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经政府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变更、合并,导致投资者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超过30%,投资者可以免于发出要约。
中国中化则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将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整体划入中国中化。重整设立的中国中化持股比例超过30%,意味着中国中化不需要对鲁西化工发出收购要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事项已经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的批准并已完成境外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审查程序,联合重组实施不存在反垄断障碍。重组成立中国中化的目的是什么呢?
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21]29号)及中国中化说明提到,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切实提高中国在全球能源、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地位。
2、“国企放牛娃”
中国中化由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化董事长为宁高宁,也被业界称为“国企放牛娃”,外媒称他是“中国红色摩根”。
1987年,宁高宁留洋归国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历任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1999年执掌华润集团,通过收购整合,将一家外贸型公司转向实业为主,涉及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华润集团总资产也实现翻番,站上万亿大关。
2004年,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分散性的业务单元进行整合,提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并引入线上电商模式。随后宁高宁对中粮集团改造完成,“中粮系”多家公司也完成上市。2011年,宁高宁担任蒙牛董事会新主席;2013年,担任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的首任主席。2016年-2021年期间,宁高宁又先后在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担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一职。
鲁西化工业绩向好,中国中化表示目前不会调整鲁西化工的主营业务。
2021年半年报显示,鲁西化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1亿元,同比增长94.73%;归母净利润26.32亿元,同比增长1064.17%;二季度营业收入82.55亿元,环比增长32.8%;归母净利润16.33亿元,环比增长63.42%。
图片
东吴证券指出,2021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丁辛醇、聚碳酸酯、 己内酰胺、尼龙6、DMC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公司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公司并在扩建发展高端新材料,总投资额高达140亿元。
其中,己内酰胺、尼龙6项目的年产能为60万吨左右。
发展顺风顺水的鲁西化工在上个月遭遇一段插曲。8月9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称,庄信万丰戴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维”)、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陶氏”)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违反《低压羰基合成技术不使用和保密协议》(以下简称“《保密协议》”)为由,在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判决结果是鲁西化工使用了受保护信息设计、建设、运营其丁辛醇工厂(即多元醇装置),因此违反了并正继续违反《保密协议》,赔偿各项费用合计人民币约7.49亿元。
公司副总经理张雷表示,因早年国际合作经验不足,违反了保密协议,付出巨大代价,今后将吸取教训。但不影响公司已建成多元醇工厂的运行。
随着中国中化重整完毕,一方面,鲁西化工也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中国中化下属企业包括中化蓝天、中化塑料、扬农集团与鲁西化工存在部分产品重合或相似的情形,存在同业竞争。
如何规范及消除同业竞争,也是中国中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产业链价格上行,新能源对锰化工有何拉动?
1、锰产业链产品众多,下游广泛
锰产业上游为采矿业,矿源包括氧化矿、碳酸矿、硅酸矿和硫化矿等。矿源经过中游加工成为锰化工、金属锰、锰铁和硅锰等产品,最终应用于医疗化学、油漆、催 化剂、钢铁业等多个领域。
图片
(二)矿源资源集中海外,中国以进口为主
全球锰矿集中于南非、巴西、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蓬。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全球已探明锰矿储量 13 亿吨,40%位于南非,21%位于 巴西,18%位于澳大利亚,11%位于乌克兰。
图片
南非、澳大利亚、加蓬是全球锰矿主产国。南非拥有最丰富的锰矿储备,也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生产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0 年,南非锰矿产量 520 万 吨,占全球锰矿产量的 28%。澳大利亚、加蓬紧随其后,产量分别达到 330 万吨 和 280 万吨。
中国锰矿储量低,主要集中在广西。据 Wind 数据显示,中国锰矿储量仅占全球的 4%,且分布极不均匀。截至 2016 年 12 月,我国锰矿储量最高的地区为广西,储 量为 17389 万吨,占全国储量的 77%。其次为湖南,储量为 1958 万吨,占全国储 量的 9%。其余地区锰矿占比在 5%及以下。
受制于安全、环保等因素,国内锰矿开工率低。据 CNKI 相关文献,截至 2019 年 3 月,中国境内拥有锰矿采矿权的矿山共有 293 个,其中到期和到期续办的 80 个,其余 213 个由于安全、环保、山林纠纷、土地权属、区域整合等因素,仅 107 座有开采活动,开工率不足 40%。全年正常生产的大型锰矿山仅有中信大锰、阿克 陶佰源丰、云南文山斗南和贵州武陵等少数企业。
中国锰矿产量低,主要依靠进口。据 Wind 据显示,我国锰矿产量自 2016 年起开 始断崖式下降,2018 年后维持在 130 万吨。下降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自身锰矿储量 不高,另一方面也与采矿业环境管制有关。由于国内矿石产量不足,质量不高,我 国锰矿大量依赖进口。Wind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锰矿产量为 130 万吨,而净 进口量达到 3377 万吨。
图片
2、锰产品:产品种类众多,供需格局各异
锰产品产能受制于锰矿资源和环保政策。锰产品种类众多,包括电解锰、二氧化 锰、硫酸锰和锰酸锂等,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宁夏天元、中信大锰、湘西电化、贵州 红星、广西汇元、武陵锰业等。目前,我国锰产品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主要生产制 约因素是锰矿资源和环保政策。一些锰矿矿山企业安全环保意识薄弱、设施不完 善,地质灾害频发,“三废”排放不达标,对安全、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被严格整 治,约束了锰产品的原料供给。
(一)电解锰:国内供给稳定,天元锰业一枝独秀
电解锰是指用锰矿石经酸浸出获得锰盐,再送电解槽电解析出的单质金属。锰是冶 炼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电解锰由于具备高纯度、低杂质特点,现已广泛应用 用于钢铁冶炼、有色冶金、电子技术、化学工业、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电焊条业、 航天工业等各个领域。
国内电解锰供给稳定,可满足海内外需求。供给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 2017-2020年,国内电解锰产量保持稳定,2020年小幅下滑,但整体维持在150万吨。需求方面,我国电解锰在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对外出口,2020年出口32万吨,进口721 吨,表观消费量约为118万吨。
图片
天元锰业是国内电解锰龙头,产量远超竞争对手。2020年,全国电解锰年度产量 TOP10企业包括宁夏天元锰业、中信大锰矿业、武陵锰业(重锰+贵锰)等。其中宁夏 天元锰业产量远超其他企业,2020年电解锰产量达到57.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9%。
(二)二氧化锰:中国占据全球 70%产能,需求随新能源释放
二氧化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主要用途包括:电池去极剂,合成工业的催化剂和氧 化剂,玻璃工业和搪瓷工业的着色剂、消色剂、脱铁剂等;制造金属锰、特种合金、 锰铁铸件、防毒面具和电子材料铁氧体等;用于橡胶工业以增加橡胶的粘性。还可 在化学实验中用做催化剂。
中国是全球电解二氧化锰主产国,占全球产能的70%。根据华经情报网统计,中国、 日本、美国、欧洲、印度等地电解二氧化锰制造商合计约为30家左右。从产能来看, 2018年全球总体产能约为50万吨,中国产能达到3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70%。国内 主要生产商为湘潭电化、桂柳化工、中信大锰和贵州红星、广西汇元等,其中湘潭电 化的电解二氧化锰产量约占国内产量的28%、占全球产量的21%。
2017年后下游需求释放,二氧化锰产能持续增长。根据华经情报网统计,2013-2016 年,中国二氧化锰产能持续收缩。2017年后,由于下游需求增加,二氧化锰呈现明 显上涨趋势,2018年的产能利用率相较于2017年也有大幅提升。分类别看,二氧化 锰的产量增长主要来源于锰酸锂级二氧化锰。由于锰酸锂正极材料开始在电动自行 车、代步车领域取得广泛使用。
(三)硫酸锰:三元电池拉动硫酸锰需求增长
高纯硫酸锰主要用于制备锰酸锂、四氧化三锰、镍钴锰三元材料等。随着锂离子电 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高纯硫酸锰的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市场需求量呈 增长态势。
19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三元材料市 场增速减缓,但由于三元锂电池具备较高能量密度,能够满足终端市场消费者对新 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使用需求,未来动力电池市场有望重回高速增长轨道,进而带 动三元材料市场增长。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前7月国内三元电池装机 量为36.87GWh,占比为56.1%。今年7月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 12.09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约为6.21GWh,占比51.4%;三元电池装机 量量约为5.84GWh,占比48.3%;锰酸锂、钛酸锂总装机量占比约为0.3%。2015年 -2018年,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三元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四)锰酸锂:锰酸锂电池定位铅酸替代,正极材料前景可观
锰酸锂作为锰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电位高、倍率高、安全性能好等优 点,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及低速电动车、小动力型(电动工具等)、数码电子产品、储 能等领域,近年来在电动自行车及低速电动车市场发展迅猛,相比其他新能源电池 材料具有价格便宜、对环境友好等特点,锰酸锂电池具备取代铅酸电池的潜力。据 鑫椤资讯等统计,近年锰酸锂的出货量逐年增长,2018年为5.8万吨,2019年7.6万 吨,预计到2025年达40万吨左右。目前锰酸锂行业约有制造商40余家,产能普遍很 小,年产能在1万吨以下的企业占90%以上,缺乏头部企业,行业整合的号角已经吹响。
锰酸锂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2020年出货量占正极材料比重为13%。近年来, 锰酸锂产量和出货量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分别达到9.29万吨和6.6万吨。从企业产 量来看,博石高科/淮北天茂年产量超过1万吨,第二梯队企业主要有焦作伴侣(多氟 多)、甘肃大象、湖南海利、青岛乾运、山东科源、中信大锰、无锡晶石、河北强能 等,年产量在3000-6000吨。从市场集中度来看,锰酸锂产量CR5由2018年的38%上 升至2020年的43.7%,行业龙头效应渐显。据ICC鑫椤资讯统计国内25家锰酸锂企业 数据显示,虽然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低端数码电池及海外出口需求降低,但 在2020年开始爆发的电动两轮车电池需求增加对锰酸锂市场形成支撑,全国锰酸锂 产量达到9.29万吨,同比增长21.6%。
当今已经使用的锰酸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乳液干燥 法、水热合成法、熔融浸渍及微波合成法。
高温固相法主要是将所用的锂盐和锰盐依照配比,在高温情况下进行混合烧结、多 次研磨后得到锰酸锂粉体。这种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施,但在高温反应 过程中,会因为反应时间较长,得到的粉料颗粒大且粒径分布不均匀,电化学性能 不理想。与高温固相合成法相比较而言,溶胶凝胶法所用的周期短,得到颗粒粒径 均匀且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及良好的循环性能,但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路线复杂且 成本高。用乳液干燥法得到的锰酸锂粉体具有高的结晶度细小的颗粒,颗粒粒度分 布窄,容易控制。
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得很多形貌不同、结晶度好、纯度高的粉体,以 后将会是一种很好的制备生产方式。熔融浸渍法虽然可以生产出电化学性能很好的 尖晶石LiMn2O4,但是工序及操作复杂且生产条件苛刻,不易于工业化。运用微波 辅助合成技术也可制备尖晶石锰酸锂材料,可先通过共沉淀法得到锰酸锂材料的前 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置于微波场中进行煅烧,便可得到粒径均匀的粉体材料,此 方法具有高产量、快速及技术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
锰酸锂电池采用成本低、安全性和低温性能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其材料本身并不太 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因此多用于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以降低电芯成本,纯锰 酸锂电池大都在特殊情况下应用。锰酸锂电池标称电压为3.7 V,耐热冲击和穿刺能 力强,锰酸锂电池的低电池内阻可实现快速充电和大电流放电。但短路会引起防爆 膜破裂,而过充则会发生起火、爆炸,高温性能较差,电池温度不能超过80℃。锰 酸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会出现锰的溶解,寿命衰减较快、寿命相对短,锰酸锂的容 量大约比钴酸锂低三分之一。锰酸锂主要用于大中型号电芯,多用于电动工具,医疗器械,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向下滑动查看
3、锰产品价格:供需趋紧,价格上涨
(一)电解锰价格受供给端收缩影响,上涨趋势明显
百川盈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0日,国内八地区电解锰报价平均价为30550 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99%。年内均价已从13731.2元/吨上升至现价,复合增长率 超过10%。近期由于环保督查及电力限制等因素,不少锰厂减停产,使得现货资源 供应紧张。电解锰市场供应端减量明显,价格持续调涨。电解锰出口价格与国内市 场均价趋势基本一致,均在近期有较为明显的上涨。
图片
(二)电解二氧化锰价格平稳,六月随锰酸锂一同迎来小幅上涨
电解二氧化锰国内市场均价始终维持在稳定水平,近期有显著上升。2020 年至 2021 年 6 月,无汞碱型电解二氧化锰报价为 10750 元/吨,普通型电解二氧化锰报 价为 9450 元/吨。7 月 22 日迎来明显涨幅。截至 2021 年 8 月 30 日,无汞碱型电 解二氧化锰报价上升至为 14000 元/吨,普通型电解二氧化锰报价上升至 13000 元/ 吨。据湘潭电化业绩说明会资料显示,锰酸锂正极材料需求端增长明显,锰酸锂型 电解二氧化锰是制备锰酸锂的重要前驱体,一季度达到满荷生产且产销平衡。1995 年至今,我国二氧化锰出口价格经历周期性波动,于 2010 年有较大幅度地上升。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对外出口二氧化锰价格为 1559.2 元/吨。
(三)硫酸锰价格保持阶段性上升趋势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硫酸锰国内三大市场均价整体保持小幅阶段性上升 趋势,近期涨幅明显。高纯硫酸锰可作为锰酸锂型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今年以 来,锂电池需求端拉动明显,带动硫酸锰价格上升。截至 2021 年 8 月 30 日,硫酸锰国内市场均价为 9066.67 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57.23%。
(四)锰酸锂价格稳中有涨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锰酸锂国内市场均价稳中有涨。第一季度小幅上升 趋势主要来源于锰酸锂型专用正极材料需求上涨。据湘潭电化业绩说明会资料显 示,2021 年一季度该公司 EMD 的各生产线均满负荷生产,产销平衡,价格逐步提 升;锰酸锂型专用正极材料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上涨。截至 2021 年 8 月 30 日, 普通锰酸锂国内市场均价为 40000 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66.67%;高端锰酸锂国 内市场均价为 45000 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32.25%。2011 年至今,锰酸锂出口 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自 2016 年起有大幅上升后,2017 年再次小幅回落,随后仍 呈现波动趋势。近期出口价格有小幅上升。
图片
4、电池材料有望成为锰行业未来需求增长点
(一)锰行业下游需求广泛,钢铁行业需求基础大
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多,包括钢铁业、医疗化学、建筑材料、电池行业、电子行业 和农业等。据CNKI相关文献引用数据显示,全球锰消费量的86%应用于钢铁冶金,8%用于电池行业,5%用于化工行业,1%用于其他领域。中国锰消费量的90%用于 钢铁冶金,6%用于电池行业,2%用于化工工业,2%用于其他领域,包括建材、电 子以及农牧业等。
钢铁业需求旺盛,是锰行业最大的需求源。钢铁行业资深需求量常年居高,锰在钢 铁行业起到重要作用。据中国粉体网数据显示,现代工业中90%以上锰系列化合物 主要应用于钢铁工业。锰与氧、硫的亲和力都比较大,因而锰是钢液的脱氧剂和脱 硫剂。
图片
(二)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补足锂电池短板,促进锰产业需求
钠离子电池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构成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 电解液和集流体。正负极之间由隔膜隔开以防止短路,电解液浸润正负极以确保离 子畅通,集流体则起到收集和传输电子的作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出, 经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负极,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 钠态。放电过程则相反。
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资源优势明显。锂资源在地壳中含量只有0.0065%,而 且分布极不均匀,70%位于南美洲地区。如果按照锂电池目前发展速度,暂不考虑 回收,几十年后锂电发展将受到资源的严重限制。相比之下,钠资源非常丰富,在 地壳中丰度位于第6位,并分布于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资源和地域的限制。因此, 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
降本空间大,产业链完善后成本低于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 材料、电解液和集流体成本均低于磷酸铁锂电池:(1)正极铜铁锰氧化物原材料 的成本为磷酸铁锂的1/2左右;(2)负极煤基碳原料成本不到石墨原料成本的 1/10;(3)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钠成本也低于六氟磷酸锂,且钠离子电池可使用低 浓度电解液;(4)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可采用铝箔,而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必须采用铜箔。因此同等容量下,钠离子电池的集流体成本是锂离子电池的 1/3。根据胡勇胜等统计,尽管现阶段钠离子电池制备工艺不成熟、生产设备有待 改善,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成本明显高于锂离子电池。但产业链成熟 后,铜铁锰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离子电池的BOM成本仅为0.26元/(W·h),比磷酸 铁锂电池低30%左右。
能量密度低,难以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扩散动力学速 率迟缓,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功率密度受到极大制约。此外,钠离 子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仅为2000次左右,也与锂电池有明显差距。
总结来看,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有效补充。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 电池具备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 有所不足,未来将主要应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观光车、四 轮低速电动汽车和物流车)以及大规模储能(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后备电 源、家庭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等领域。
钠离子电池有望促进对锰元素需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氧化物类、聚阴离子 类和普鲁士蓝类,氧化物类是目前主流材料。根据《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统 计,在18种氧化物类正极材料中,15种用到锰;8种用到镍,6种用到铁。在聚阴 离子类材料和普鲁士蓝类材料中,锰也被广泛使用。
图片
宁德时代布局钠离子电池,吹响产业化号角。宁德时代于8月12日晚间公告582亿元 定增方案,除继续加码锂电池外,公司计划继续推进储能电池及钠电池相关产业链 的研发。通过定增,宁德时代将共计新增锂离子电池137GWh、储能电池30GWh产 能。除此以外,将有7亿元用于宁德时代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该项目主 要开展新一代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研发、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设 备开发等。宁德时代首次公开在资本项目中对钠离子电池立项,公司表示目前已经 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与此同时,储 能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研发亦在项目之内。储能业务被称为宁德时代的“第二曲线”, 钠离子电池的提出也是为了提前卡位储能领域。
5、重点公司分析
红星发展: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拥有电解二氧化锰产能3万吨/年,2021年上半年 产量为1.21万吨,较同期增加0.11万吨,实现销售1.39万吨,较同期增加0.43万吨, 锰盐业务实现营收1.83亿元。子公司大龙锰业扩建3万吨/年动力电池专用硫酸锰项 目已经投入试运行,但尚未实现满负荷生产,2021年上半年大龙锰业生产高纯硫酸 锰1万吨,同比增加0.57万吨,实现销售0.93万吨,同比增加0.46万吨。
湘潭电化:根据2021年中报,公司拥有电解二氧化锰产能12.2万吨/年,高纯硫酸锰 产能1万吨/年;电解二氧化锰实现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16.66%。
三峡水利:根据2020年报,公司拥有电解锰产能10.6万吨/年。
南方锰业:根据2020年报,公司2020年电解金属锰产量18.81万吨,电解二氧化锰产 量9.69万吨,锰酸锂产量0.31万吨,硫酸锰产量2.76万吨。
向下滑动查看
6、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仍然属于新生事物,考 虑产品稳定性、使用便利性等因素,对消费者接受度仍然较低,因而带来新能源汽 车销量增长的不确定性。
技术升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产品开发需要较长开发周期,磷酸铁锂等新技术应用进度尚存不确定性。
产品及原材料价格风险:若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净化磷酸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盈利水平将受影响;若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净化磷酸及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有下行风险。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新闻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图片
2021储能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电化学储能或许有大作为
1、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比近九成
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涨幅比2019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
图片
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占比达到了89.3%;其次是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占比为9.2%。熔融盐储热装机规模占比为1.5%;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装机规模占比都小于0.1%。
图片
2003年以前,我国抽水蓄能领域相关技术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抽水蓄能电站的设备都依靠进口。2003年3月,我国正式提出“技术引进-掌握优化-自主创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通过产、学、研、用的戮力同心“总体战”,逐步实现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及成套设备制造自主化。
同时,技术转让标”谈判后,设备制造商承诺无条件、无保留转让其核心技术。这种将设备与技术“打捆招标”的模式,为我国抽水蓄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79GW,同比增长4.9%。因抽水蓄能相对其他储能方式成本较低,短期看来,其在储能应用中的主导地位不会被动摇。
2、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大增
电化学储能是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储能技术及措施。在中国新能源发电规模大幅增长、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推动下,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269.2MW,同比增长91.2%。未来五年,随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推广,电化学储能行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图片
3、中国储能厂商排名情况
CNES按照在中国市场中新增投运项目的装机规模对储能技术提供商、储能逆变器提供商和储能系统集成商进行了排名。具体排名如下:
图片
进入“十四五”发展系呢个阶段,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而储能是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储能产业将迎来迎来发展风口。
相关参考
深圳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非常发达,在全球占据难以撼动的龙头地位,被称为“硬件硅谷”。ICT产业目前在深圳的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深圳带来了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然而,深圳ICT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
深圳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非常发达,在全球占据难以撼动的龙头地位,被称为“硬件硅谷”。ICT产业目前在深圳的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深圳带来了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然而,深圳ICT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
牛磺酸永安(蹭热度还是业务转型?牛磺酸龙头永安药业跨界新能源引发争议)
...医药公司,却转向新能源寻求业务增长,永安药业的一番跨界操作引发争议。今年2月,永安药业以3600万元的价格,收购潜江市富阳化工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潜江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为中极氢能源的大股东。彼时...
牛磺酸永安(蹭热度还是业务转型?牛磺酸龙头永安药业跨界新能源引发争议)
...医药公司,却转向新能源寻求业务增长,永安药业的一番跨界操作引发争议。今年2月,永安药业以3600万元的价格,收购潜江市富阳化工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潜江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为中极氢能源的大股东。彼时...
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生态环境部:全球气候正在显著变暖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战略)
...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
炫舞带场景的衣服怎么出场景(QQ炫舞虚拟偶像星瞳时尚跨界李宁 以舞跨越时空探索)
...》三端产品的炫舞品类,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与李宁的跨界合作。炫舞品类在音舞文化、服饰时尚等领域拥有多年的探索与沉淀。2018年,《QQ炫舞手游》上线,炫舞IP形象——星瞳也随之推出,以虚拟偶像的视角,带领玩家感受中国...
炫舞带场景的衣服怎么出场景(QQ炫舞虚拟偶像星瞳时尚跨界李宁 以舞跨越时空探索)
...》三端产品的炫舞品类,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与李宁的跨界合作。炫舞品类在音舞文化、服饰时尚等领域拥有多年的探索与沉淀。2018年,《QQ炫舞手游》上线,炫舞IP形象——星瞳也随之推出,以虚拟偶像的视角,带领玩家感受中国...
混合液晶材料(八亿时空拟28亿进军新能源领域 六成营收来自京东方再度跨界拓展赛道)
京东方重要供应商八亿时空(688181.SH)再度宣告跨界。6月29日晚间,八亿时空公告,拟由全资子公司浙江八亿时空投建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8亿元(最终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八亿时空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
混合液晶材料(八亿时空拟28亿进军新能源领域 六成营收来自京东方再度跨界拓展赛道)
京东方重要供应商八亿时空(688181.SH)再度宣告跨界。6月29日晚间,八亿时空公告,拟由全资子公司浙江八亿时空投建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8亿元(最终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八亿时空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
...议》),拟以20.20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苏州捷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捷力”)100%股权,包括以9.50亿元对价受让股权和苏州捷力拖欠胜利精密的不超过10.7亿元其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