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测要点)
Posted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测要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测要点)
一.何为结构实体检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果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与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以下着重介绍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二.结构实体检测要点
(一)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要求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的1.5倍。
结构实体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构件类型 | 允许偏差(mm) |
梁 | +10,-7 |
板 | +8,-5 |
针对钢筋保护层检测不合格的情况,首先需判断是否属于可复检的情况。可以复检需满足两种情况:(1)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合格率≥80%以上;(2)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其次,根据首次检验及复检的结果进行汇总,将两次抽样总和进行计算,如合格率为90%以上则判为合格。
4.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构件的选取应均匀分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对非悬挑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4.2 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4.3 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二)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宜具有下列资料:
1.1 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或见证)单位、建设单位;
1.2 结构和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1.3 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混凝土配合比、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等;
1.4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成型工艺、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及浇筑 日期等;
1.5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1.6 检测原因
2. 每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每个构件的测区数一般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检测面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或按批量检测时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要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对于非节点部位的检测,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2.3 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
2.4 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2.5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
2.6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
2.7 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3. 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4. 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5. 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6.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7.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7.1 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7.2 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7.3 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25mm;
7.4 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准确至0.5,mm
8. 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9. 实体检测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序号 | 问题描述 | 处理办法 |
1 | 经监督抽测,主要受力构件或节点(包括梁柱、或梁墙等节点)回弹推定値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 取芯验证,取芯部位应选在回弹法强度值最低的测区,并以该芯样的抗压强度值作为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値;当无法在强度换算值最低测区钻取芯样时,应根据(DB/T13-71-2015)第7.2.6条规定计算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量,并据此对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后算得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値。若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按第2条处理。 |
2 | 经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 主梁或柱(墙)经取芯验证低于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所有主梁或柱(墙)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梁柱(墙)节点经取芯验证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二个等级以上的梁柱(墙)节点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 |
3 | 主要受力构件(节点)混凝土强度经评定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 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 |
(本文作者吴灵,来源建科院微信号,已获授权,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