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滤芯(初出茅庐-T-54之始)
Posted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波尔滤芯(初出茅庐-T-54之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波尔滤芯(初出茅庐-T-54之始)
原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
1944年夏季,苏联最终决定在新生的第75厂投产T-44坦克,让扭杆化的T-34的发展路线结出了第一颗果实。需要注意的是,量产型T-44的基准来自1944年夏季的T-44A样车,作为第一款满足GBTU KA(装甲兵总局) 1944年上半年中坦技术标准的中型坦克样车,T-44A的投产名正言顺。但是到1944年下半年T-44投产时,GBTU KA认为此时基于T-44A样车的T-44性能已经已经落后,对于T-44的改进由此开始,自此将扭杆化T-34推向高潮的T-54走上了历史舞台。
技战术的追求
1944年上半年GBTU KA对于各类装甲战斗车辆的性能要求急剧增长,这和1943年下半年研发并量产的各类装甲战斗车辆在1944年初的冬季攻势中实战表现未能达到预期有着很大的关系。整个1944年冬春,NIBT的相关人员都奔波于前线,收集部队对于装甲车辆的实际需求和对现有装备的改进意见,作为一系列调研结果的一部分,1944年4月中旬,NIBT提出了对新型中型坦克的技战术要求:战斗全重约35t;最大行驶速度45至50km/h;车体正面装甲不低于90mm;炮塔正面装甲不低于120mm;炮塔座圈进一步放大到1700mm;采用类似M4A4的炮塔电动机;主炮口径76至85mm,炮口初速不低于1000m/s;配有同轴机枪和护尾机枪;炮塔配置6具类似德军使用的烟幕发射装置,悬挂沿用扭杆悬挂,并在前后悬挂配置减震设备。这份技术需求实际参考了1944年初IS-1重型坦克的实际损伤情况,并结合了已经获得的参战各方坦克装备信息,不难发现这样的中型坦克性能需求已经超过了不久前才服役的IS-2重型坦克,更是远远超过了同时期GBTU KA对于T-44的性能要求。
这份要求极高的中型坦克技战术需求在1944年上半年进一步发展,并在1944年6月由GBTU KA提出的中型坦克技战术需求中得以体现:乘员采用5人组;主炮采用TsAKB正在研发的S-34主炮。在这份需求中,装甲防护性能由于GBTU KA和NIBT间的分歧并未被确定。到了1944年9月,相关的防护需求变得明确起来,根据NKTP的计算,首上装甲为100mm,炮塔正面170mm,车体侧面120至160mm,炮塔侧面125至165mm。根据估算,这一防护指标的炮塔和车体空重将达到30t,整车质量则将到达55t。相似的分歧也存在GBTU KA和NKTP(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部)之间,NKTP强烈反对采用GBTU KA主张的翼子板上布置两挺机枪的模式,要求修改为固定式车内航向机枪,不过GBTU KA一直固执己见。GBTU KA主张新型中型坦克采用620马力的发动机同样与NKTP的主张背道而驰,这样的发动机并不在量产发动机的序列中,实际上在整个40年代中前期,苏联人并没有类似的发动机产品。另外颇受争议的需求还有GBTU KA要求为新坦克配备夜视设备,苏联在1942年秋季便开始制造测试PNV夜视设备,不过测试结果表明该款产品仍需要完善,实际上在1944年秋季,PNV夜视仪的改进工作已经完全终止,其改进型PCT-8则在从1943年起的一系列测试中表现不佳。总的来说,NKTP认为GBTU KA的技战术需求完全脱离生产实际。
尽管上级部门在技战术需求上吵得不可开交,KB-520依然按照马雷舍夫在1944年8月22日的要求做着T-44的升级改进工作,1944年夏末,T-44A换装D-10T主炮的设计工作即告完成,不过改项目仍然被称为T-44A而不是很多文章中出现的T-44B。该方案实际是在T-44A的原始设计图上直接修改,所以现存的方案图纸上依旧可以看到T-44A样式的变厚度车体侧面装甲和车体结构,以及带电机鼓包的铸造炮塔。
1944年秋天,项目名称正式变更为T-44B,同时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制造轧制装甲钢焊接炮塔的设想最终被放弃,这不仅是因为制造困难。此外,制造T-34-85M的经验表明,铸造厚度渐变的炮塔是可行的。这导致了带有焊接顶部的新式铸造炮塔的出现。他们显然很清楚GBTU KA对183厂提出的要求,炮塔防御性能因此大为提高。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150毫米,然后逐步向尾部过渡到90毫米的厚度。为了确保能在炮塔上装上100mm火炮,座圈的直径增加到1800毫米。至于车体,则套用了T-44的结构,但是前部装甲厚度增加到120毫米,侧面增加到90毫米。为了提高首上装甲的抗弹性能,驾驶员的观察缝被取消,改用潜望镜。
T-44B开始研发的确切时间并不明确,但是183厂关于10月实验工作的报告表明,在月底该方案的所有细节准备都已就绪。1944年10月,莫罗佐夫携带车辆文件前往莫斯科,费多连科元帅批准了该项目。马雷舍夫也批准了该项目:1944年11月1日,签署了№637с号令,根据该命令,183厂需要在12月1日之前准备好工图。炮塔的设计 “按照IS-6的模式”,采用矮型指挥塔。战斗全重不超过34吨,负重轮采用加宽的橡胶轮缘。此外,该命令给坦克分配了新的代号-T-54。但与此相对的是,GBTU KA和183厂在1944年11月乃至12月初仍在使用T44B作为代号。
装甲和武器的增强
№637с命令实质上使183厂自1944年10月以来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合法化。除了开始制造车体之外,KB-520还在10月完成了并列安装的D-10T火炮和SG-43机枪的设计。11月,完成了车体的组装和坦克基本机械装置的制造。
根据№637с命令的要求,KB-520在设计炮塔时参考了IS-6重型坦克炮塔的结构。在那时,从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炮塔是最成功的-尽管后来有一盆冷水等着GBTU KA和NKTP。1945年1月,UZTM用70L和72L装甲钢分别制造了两个IS-6炮塔。用88毫米Pak 43L / 71火炮对炮塔侧面进行炮击测试,150毫米厚的侧面区域在第二次命中时被击穿,而160毫米厚的部分在承受第二次命中时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此外,炮塔尾部被一发75MM KwK 42 L / 70火炮发射的炮弹击穿。在被命中五炮后,72L钢炮塔开裂了。70L钢炮塔的测试结果显得更令人满意。但很明显,NKTP和GBTU KA关于炮塔外形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由于这件事是发生在不久后的未来,所以在1944年底,IS-6依旧被认为是优先选项。
尽管工厂在1944年11月就报告了炮塔的制造情况,但实际上直到1945年1月炮塔才完工。虽然183厂被明确要求以IS-6炮塔为蓝本。但炮塔更像T-44的设计,但进行了大幅修改。当然,还是参考了IS-6的设计,尽管如此,炮塔设计还是非常特别的的—甚至比本已经相当矮的T-44炮塔更低矮。与初始计划相比,炮塔防御变得更强。炮塔正面厚度为180毫米,炮盾装甲厚度为150毫米,侧面厚度为150至90毫米,尾部厚度维持T-44的水平-75毫米。为了安装威力更大的火炮,炮塔座圈直径增加到1800毫米。炮塔顶部由三块装甲组成。为了通风,保留了MV-12电机,但通风罩变大了。根据要求,指挥塔高度降低,同时车长的观察装置只保留了在指挥塔的旋转部分上的潜望镜。
在驾驶员左侧增加了一个观察装置,小幅提高了驾驶员观察能力。
样车最初使用100毫米D-10T坦克炮,搭配一挺SG-43同轴机枪。T-54是第一辆提安装这种机枪的苏联中型坦克。与T-44相似,该炮塔装有用于驱动炮塔旋转的MB-20V电动马达,但同时也安装了MV-26电动马达驱动火炮俯仰。另一个不同之处是采用了适合坦克空间的炮尾。值得注意的是,为T-54设计的炮塔成为1945年1月为T-34-100开发的炮塔的基础。T34/100的炮塔构造略有不同,并且装甲厚度也明显变薄。
驾驶员观察设备的改进,使得进一步提升车首防御性能成为可能。
在研发炮塔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底盘的改进工作-主要是负重轮。在1944年和1945年,负重轮橡胶轮缘磨损问题仍然是个紧迫的问题。1944年底,对负重轮增加的内部缓冲结构进行了测试,但结果却不好。第二个方向是在T44A负重轮基础上改用更宽的橡胶轮缘,负重轮的直径保持不变-830毫米,但宽度增加到185毫米。负重轮于1944年9月开始研发,但由于183厂自身没能力制造橡胶制品,因此仍无法制造新负重轮。最后,1945年1月,563厂生产了一批足够用于T-54样车的橡胶轮缘(同期75厂也在等待两套橡胶轮缘,但没有收到)。值得注意的是,T-34-85因为负重轮紧挨着摇臂的原因而不能加宽。因为负重轮的改进,摇臂也重新进行了设计,变为一体铸造,而不是组合结构。
车尾上安装了烟幕桶。
在1945年1月的报告中,坦克的完工日期预计在2月15日。正如报告所说:2月14日,坦克的总装结束了,随后进行了射击测试。测试表明,有时会出现火炮复进不到位;此外抽壳有时会发生故障。但是, 183厂认为进行的短期测试是充分的。坦克在往返靶场的过程中行驶了50公里,在此期间未发现任何缺陷。2月16日,T-54和T-34-100一起被送往NIBT测试场。
T-54的炮塔比前辈更矮,但是战斗全重更重。
马雷舍夫提出的战斗全重34吨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T-54样车的战斗全重为35,850千克。这是由于装甲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就车体而言,与最初的T-44B工程一样,车体前部装甲厚度为120毫米,侧面增加到90毫米。总而言之,车体保留了T-44的结构,但同时又增长了54毫米。因此,轴距增大了。而且,由于炮塔座圈直径的增加,座圈位置的装甲结构被重新设计。虽然不需要像KV85一样的加宽结构,但侧面安装了额外的装甲。
T-54装甲分布图。
除了加强装甲防护外,驾驶员的位置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首先,首上的观察缝被取消,从而提升了装甲的抗弹性能。取而代之的是首上装甲边缘位置的在必要时可拆卸的潜望镜。潜望镜顶部安装有装甲盖。驾驶员左侧安装了另一个潜望镜装置。舱盖前部的MK-IV潜望镜仍在原处。通过这些改进,观察能力略有提高。
与炮塔机枪一样,航向机枪也改用了弹链供弹的SG-43。弹药的基数和布局也随着武器的变动做了对应修改。D-10TK火炮的弹药基数为34发,其中车体前部储存20发,战斗室地板上5发,炮塔后壁6发,炮塔右壁3发。与T-44相比,弹药明显减少了,但是,更宽敞的SU-100弹药基数反而更少—只有33发。此外,由于SG-43的采用弹链供弹,机枪弹药基数也随之改变。与炮弹弹药基数减少不同,机枪的弹药基数大幅增加-多达3000发。
弹药分布图,与T-44相比,由于火炮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变小。
动力系统与T-44上的相同。但是,KB-520进行了许多与引擎相关的系统改进。冷却系统增加了进气管加热器,并将散热器制成四段式。为空气滤清器安装了加热器,这使得冬季启动发动机更加容易。燃油系统变化不大,但总储油量增加到530升。除了改进负重轮和摇臂之外,还对侧减速箱进行了改进。
指挥塔按照要求,降低高度,以IS-6为参考,但结果导致车长位视野变差。
由于炮塔高度较低,T-54的总高度降至2275毫米。顺便一提,在工厂的信件中有一个错误,把高度写成了T-44的高度,即2400毫米。战斗室的净高为1570毫米,仅比T-44矮了20毫米。由于工厂测试期间并未真正进行行驶测试,因此错估了速度数据。最高速度被估计为53.5 km / h—随后的测试表明,这过于乐观了。
“很好,但是我们需要完善它”
T-54样车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NIBT测试场。坦克直到3月10日才抵达库宾卡,在到达测试场之前,坦克仍然进行了履带行军。根据里程表,坦克行驶了227公里(根据其他消息来源,也有里程数为193公里的说法)。当坦克从下塔吉尔出发时,NKTP和BTMV于1945年2月28日签署了№92с/021联合命令。根据命令,测试将于3月1日开始,至21日结束。预计3月25日接收NIBT测试场的测试报告。如此紧迫的截止期限是由于T-54坦克看上去比T-44更有前途,因此未来将其投入批量生产绝不是问题。
实际上,测试直到3月11日才开始。测试团队在测试场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研究机器,并准备进行行驶和射击测试。行驶测试原计划1000公里,其中公路400公里,土路530公里,越野70公里。实际情况与计划不同。该车于3月13日开始行驶测试,并于4月9日结束。NIBT测试场的全部测试最终于4月14日完成,比命令中规定的截止日期晚了近一个月。
在测试过程中,坦克行驶了1,553公里,其中450公里沿着覆盖着雪的土路,475KM沿着一条破烂的泥泞的土路,416KM沿着沥青公路,141KM越野,71KM在射击测试期间。公路上覆盖着一层5-8厘米厚的积雪,最后100公里是在干净的沥青路面上行驶。同时,在沥青路面被雪覆盖的情况下,进行了最大速度的测算。结果远未达到估算值:最大速度为43.5 km / h,即比预期值低10 km / h。在沥青路面上行驶期间,在不同路况下,速度在23.1至41.2 km / h之间变动。最后的数值是在干净的沥青路面上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平均时速34 km / h是被低估的,因为坦克经常停下来测量负重轮的温度。但是,进一步的测试表明,坦克的估计速度明显偏高了。新坦克甚至达不到50 km / h的速度,这也适用于其后制造的样车。这就是增强装甲防护和武器的代价。坦克油耗为每百公里153升,因此可以一次加油行驶320公里。
与T-44原型车一样,沿未铺设道路行驶的条件也接近极限。道路被厚厚的雪(40-60厘米)覆盖,或布满烂泥。不出意料,在这种条件下,平均速度为15.2 km / h。在相同条件下,T-34-85的平均速度为17.7公里/小时。由于同样的原因,油耗大增。在积雪的道路条件下,每百公里油耗为305升,而在泥泞的春季融雪道路的油耗为每百公里268升。在舱门关闭的情况下驾驶时,必须定期清洁驾驶员的观察装置的雪。这并不是大问题—只需打开舱门并手动清洁设备即可。在行驶时就可以进行。
在爬坡测试中,人们发现靠普通履带在雪地抓地力不足。
尽管重量比T-34-85大,但T-54在冬季驾驶时的表现仍然与T-34-85接近。
克服侧倾
特殊地形测试表明,在冬季条件下,最大爬坡角度不超过13-15度-原因是履带抓地力不足。已经提过的T-34-85,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履带,也没获得更好的结果。安装了防滑齿后,坦克能够通过25度的陡坡。在斜坡上行驶时,侧倾的最大角度为15-16度。考虑到严苛的条件,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结果。在撞倒树木的测试中,坦克可以将直径为530毫米的松树撞倒。在驾驶时,操纵杆力相对较小:正常转弯时为14-15千克,原地转弯时为18-20千克。
在撞倒树木的测试中,T-54样车成功撞倒了一颗直径530MM的树。
在撞倒树木的测试中,T-54样车第一次尝试就成功撞倒了一颗直径530MM的松树,更粗的树需要多次撞击。
行驶测试最重要的一个结果是,在缺陷中没有传统问题"负重轮橡胶圈损坏及更换"。没有负重轮需要更换,只有右侧第三个负重轮出现一些问题。检测到的缺陷并没阻碍坦克完整通过所有测试程序,即使有损伤的负重轮也被认为可以胜任进一步的测试。当然,测试的样车存在很多悬挂的缺陷(例如,弯曲损坏的摇臂,摇臂的限位器损坏),但仍然成功克服几乎所有让苏联中型坦克头疼的问题。
行驶1500KM后的负重轮,尽管存在磨损,但是依然被认为可以继续使用。
射击测试非常有趣。如前所述,坦克上安装了100毫米D-10T火炮,但并没有射击。3月23日至24日,这门炮被另一套系统-D-10TK取代。它与D-10T相比有很多变化。D-10TK拆除了弹簧平衡机,修改了炮管和防危板设计,新增了火炮和机枪的电击发装置以及火炮补偿装置。D-10TK进行了射击测试。如测试所示,精度在正常范围内,最大射击速度取决于炮弹存放位置,为每分钟4.5-5.4发。
T-54释放烟幕测试。
测试人员还测试了火炮的瞄准机制。由于炮塔安装了电动旋转马达,在10秒内就能旋转一周(相比之下,手动操作炮塔转向需要2分30秒旋转一周。但是俯仰系统显然没有达到要求。炮手用双手转动手柄,手动抬升26度需要50秒。电动马达提升有限,只达到15秒20度。垂直瞄准机制运作不佳影响了移动射击表现,结果不令人满意。但是,水平瞄准机制也并不一帆风顺。由于方向机传动存在啮合问题,电驱动装置无法准确地进行对准。战斗室内的空气污染不尽如人意。NIBT测试场建议改进风扇,并开发一种新的换气机制。
T-54第一辆样车的视野示意图。
很多不满是由车组人员的工作条件引起的。由于车长位要求紧盯IS-6设计,导致能见度下降。也有对指挥塔的舱口盖密封不良的不满。座椅的高度不可调节;还有其他对车长的不便的批评。安装控制炮塔旋转的按钮被认为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设计需要完善。炮手的位置证明是不完美的。由于旋转机构的问题,炮手位置很难称得上好,但还发现了其他缺点-座椅不舒服,过于靠近炮盾上的TSh-19瞄准具,电击发装置布局位置不佳,会影响装填。装填手位置也有不少的缺点。例如,当装填手使用MK-IV潜望镜时,一个弹药架就顶在装填手的太阳穴位置上。战斗室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缺少炮塔吊篮。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并不比T-44差,但也有不少问题。有必要提高座椅耐用度,调整继承自T-44操纵杆和踏板的布局以及为驾驶员提供可拆卸的风挡。总体上,测试人员认为T-54的视野比T-44的差。一个非常不愉快的结论,因为在此之前,KB-520每一种新型坦克的视野都比上一型更好。
另一个不愉快的结论是关于车体特别是炮塔的设计。在车首的小部件,特别是诱导轮基座的设计,被承认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车体和侧面装甲的结合处被认为是脆弱的(结论被后来对T44车体的测试所印证)。侧面与底部的连接处的设计也不成功-理论上,坦克的这个区域,也是极有可能被反坦克炮击中的。发动机装甲盖板的百叶窗也遭到很多批评。最后,炮塔的设计被认为不成功的,与车体不相称-批评集中在炮塔的外形和炮盾上。NIBT测试场提出更改炮塔的设计,以IS-3炮塔为基础。
总的结论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坦克在防护和火力方面超过了T-44,而且还经受住了行驶测试的考验。另一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简而言之,这辆坦克确实是不错的,但要投入使用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来改进缺陷。但无论如何,委员会向苏军推荐了T-54,但不是以它通过测试的形式。
延期
测试委员会的大量批评表明,坦克需要改进。尽管如此,该坦克在NKTP和GBTU KA上都是进入日程。1945年5月3日,T-54到达了戈罗霍韦茨ANIOP测试场,并于5月10日至12日进行了射击测试。有趣的是,在该报告中,火炮系统被称为D-10T,尽管从照片和说明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测试的已经是D-10TK。在火炮测试中,其准确度被认为比纸面稍差,而射速则更高-每分钟6.3发。而全部34发炮弹则在10分钟30秒内打完。车组人员感觉正常,除了装填手的头要忍受噪音。火炮经受住了250发炮弹的考验,但是针对车长位以及火炮瞄准机制的批评不断重复-这再次证明需要改进。
这些结论并没有阻止马雷舍夫在1945年5月5日签署NKTP№217сс命令。在这份文件中,他指示183厂的管理层将T-54的图纸分别发送给75,264,112,174厂和马里乌波尔厂。这对工厂准备坦克量产是必要的。同时,183厂也没闲着。到1945年5月,KB-520已开发出带有同步器的五档行星齿轮变速箱。NKTP对此反应是于1945年5月19日签署№246с命令指示制造和测试这些装置。6月,增加了由100号工厂KB设计局开发的空气净化器。在此基础上,KB-520需要为T-54设计出相似的设备。
根据测试结果,1945年7月,制造了第二辆T-54样车。一些出版物描述第二辆样车与第一架样车有许多不同之处:一个新炮塔,一个经过改进后的车体,LB-1坦克炮,翼子板上安装两挺航向机枪取代了车体上的一挺机枪等等。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1945年7月183号工厂的报告,这辆坦克是由旧有的零件储备组装而成的。并没有参考NIBT测试场的任何结论,因此,显然第二辆T-54样车与第一辆相同。区别在于武器和传动系统的部分设备。首先,坦克安装了100毫米KS-D-10火炮,进行的工厂射击测试表明系统良好。其次,第二辆样车采用了带有同步器的5速变速箱以及行星转向机构。在300公里行驶测试过程中,发现行星转向机构存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至于其他改进,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响:
“整个设计局,除了两个设计组(炮塔和观察设备),第二个月都被占用给10吨级Mack卡车测绘、绘制图纸、调整公差等等。”
Mack NR重型卡车。1945年夏秋,这款性能不错的卡车意外对T-54的研发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
时任183厂厂长马克萨列夫。少将,劳动英雄。
1945年7月12日,马克萨列夫厂长下达了研究和完善美国Mack NR重型卡车文件的命令。这不是业余表演-马雷舍夫的命令恰好晚于该命令。意料之外的事情给KB-520的T-54研发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结果就是T-54的改进工作被延误了。直到1945年10月,才研发出啮合的新式主动轮和履带。为100毫米LB-1炮设计了新炮塔(采用“ IS-3”模式),但仍处于前期开发阶段。至于第二辆T-54样车,到10月10日,已经行驶超过了1200公里。测试记录了大量底盘和传动装置的缺陷。车辆随后在十月份又行驶了200公里。为了提高军队验收工作进度,需要政府干预,因为KB-520陷在卡车里无暇顾及T-54和其他车辆。情况在1945年底得到改善。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经过显著改进后,T-54的外观逐渐显现,正如同T-44第二辆样车与第一辆样车的变化一样。但是,这是另一个故事。
作者感谢IgorZheltov(莫斯科)和Alexei Makarov(莫斯科)在准备本文和提供的材料方面的帮助。
全文完
相关参考
波尔润滑油滤油机油温太低(HC8314FKS16H颇尔滤芯)
华源刘金宝HC8314FKS16H颇尔液压油滤芯,HC8314FKS16H价格波尔滤芯HC8314FKS16H,波尔滤芯,波尔滤油机,波尔过滤器颇尔HC8314FKS16H液压油滤芯,HC8314FKS16H价格HC8314FKS16H颇尔pall滤芯HC8314FKS16H供应HC8314FKS16H颇尔滤芯HC8314FKS16H颇尔PALL滤芯EH油系统过...
波尔润滑油滤油机油温太低(HC8314FKS16H颇尔滤芯)
华源刘金宝HC8314FKS16H颇尔液压油滤芯,HC8314FKS16H价格波尔滤芯HC8314FKS16H,波尔滤芯,波尔滤油机,波尔过滤器颇尔HC8314FKS16H液压油滤芯,HC8314FKS16H价格HC8314FKS16H颇尔pall滤芯HC8314FKS16H供应HC8314FKS16H颇尔滤芯HC8314FKS16H颇尔PALL滤芯EH油系统过...
话说徐福奉始皇之命,往祖洲寻不死之草,带领一班童男女等乘船向东海进发。行经多日,但见一片汪洋,海水作深碧色,四顾无岸。一日,远远望见一个海岛,徐福催船前进,到得岸边,将船一齐下碇泊住。徐福登岸瞭望一回...
话说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诏出巡。先到陇西、北地各处。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始皇尚嫌...
一个朝代在经历了伊始到鼎盛时期后会有一段回落期。但此后又会有一个上升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兴之治。但我们为何说明朝的中兴之治是灭亡的开始呢?我们常常在历史中看到某个王朝会经历所谓的中兴,然而中兴之后却...
话说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
新买的乳胶床垫能不能直(一日之始在于“睡”,8H九分区乳胶弹簧床垫使用记)
入手需求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家里只能有一件家具,你会选什么?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选床!床的意义,对于生活和人生而言简直是至关重要啊,人的一辈子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最近隔离,卧床时间达二分之...
成语初出茅庐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
总成都依米康机房(初出茅庐腾龙系,云里雾里200亿:深度解读依米康3亿应收款谜团)
作者|木鱼流程编辑|小白风云君对依米康(300249.SZ)的关注来源于其在2019年12月2日发布的一则公告:针对媒体关于“依米康未来3-5年成长无休获200亿IDC机房总包服务”报道的澄清声明。媒体的报道则源于依米康在2019年11月29日发...
《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桥段: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然后就有了千古名篇《隆中对》,对创业路上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多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成为刘备的首席军师,得到他的强力辅助,刘备如鱼得水,最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