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棱镜(苏大维格研究报告:深耕微纳光学,一体化研发开辟光波导新天地)
Posted
篇首语: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波导棱镜(苏大维格研究报告:深耕微纳光学,一体化研发开辟光波导新天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波导棱镜(苏大维格研究报告:深耕微纳光学,一体化研发开辟光波导新天地)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玖)
1.微纳光学积累深厚,四大事业群齐发力
1.1.多年深耕微纳光学,布局四大事业群
专注微纳光学,积极拓展产品应用。公司深耕微纳光学领域,从微纳光学关键制造 设备起步,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并购等途径,建立了覆盖微纳光学主要应用领域的 研发、制造体系。在底层核心技术的支撑下,苏大维格相继开发出了多系列的光刻 机、压印设备,构建完备的维纳光学高端设备集群,陆续推出公共安全材料、新型 印刷材料、导光材料、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模组和特种装饰膜等产品,同时正在研发 适用于 AR 显示的光波导镜片等新一代产品。
微纳光学设计与制造,三大事业群齐头并进。公司拥有丰富的微纳光学设计经验, 以及光刻和纳米压印设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以此支撑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反光 材料和消费电子新材料三大产品事业群。未来公司还将持续加大 AR 眼镜光波导镜 片、全息光场 3D 显示、微透屏下指纹等项目的研发投入,深入挖掘微纳光学智能 制造等应用领域,持续推进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二十载发展,近年再扩新版图。公司于 2001 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注册成 立,2008 年公司改制,将业务领域扩大到镭射转移材料、平板显示材料、高端光学 防伪解决方案和先进制造装备。2012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18 年成功攻克 AR 纳米波导镜片批量化关键技术。2019 年微纳光学新材料项目及维格光电产业园 落地盐城,高性能柔性触控屏及模组和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南通。2021 年非公开募集 8 亿元,用于建设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光学级板材项目及 SVG 微纳光制造卓越创 新中心项目。
股权结构较为稳定,实控人产业资源深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林森持有 18.35% 股份,作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大股东深 创投新材料基金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子基金,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此外,苏大投资是江苏大学全资子公司,高校支持下, 公司科研实力有所保证。集团下设 12 家企业和若干事业部,业务布局明晰。
秉持创新驱动理念,持续注入成长动力。陈林森先生长期从事微纳米光学技术与装 备研究,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主委会主任,曾获“全国留学回国人 员成就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以陈林森先生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经过 多年的深耕细作,坚持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为项目的开展和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有力支持。
1.2.持续研发高投入,核心研发体系强大
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1 年营业收入为 17.37 亿元,同比增长 25%,归母净利 润为-3.50 亿元,同比下降 762%,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华日升微棱 镜反光材料销量下滑,同时原材料涨价,导致计提商誉减值 3.10 亿元,母公司因此 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此外,子公司维业达稼动率和产品良率较低。2022 年 Q1 营业收入 3.98 亿元,同比增长 10%,归母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下降 255%,我们 认为,随着向华日升指派新的管理团队,同时维业达客户开发顺利进行,公司经营 状况有望迎来改善。
微纳光学产品占比呈上升趋势。营收结构上,2021 年微纳光学产品营收占比达到 77%,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7 年主营反光材料的华日升并入公司,2017 年反光材 料的营收占比为 42%,2020 年下降至 21%。
新品业务持续拓展,毛利率有望提升。2016-2021 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20%到 35% 区间,毛利率有所下滑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未来随着高 端微棱镜型反光材料、AR 光波导镜片等高毛利业务的持续拓展,毛利率有望提升。 分产品来看,微纳光学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 20%-30%区间,2021 年反光材料毛利率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等因素致使下游客户购买意愿下降,同时原材料化工料成本 剧增。多层次研发体系,构造技术优势。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在 6%以上,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 2016 年研发人员数量为 198 人,2021 年底提升至 416 人。截至 2021 年底,公 司取得 527 项专利授权。苏大维格拥有 2 个科研工作站和 3 个研究中心作为技术研 发的强大后盾,建立了关键技术、工程应用、产品应用的多层次研发体系。
1.3.股权激励+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五大重点方向
股权激励实现公司成长赋能。2021 年公司实行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限制 性股票数量 549 万股,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 2.11%。激励对象包括中高层管理 人员以及核心骨干员工。我们认为,在股权激励充足的情况下,员工凝聚力增强, 整体竞争力有望提升。
持续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公司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承接数十项各 级政府的科研课题并成功通过验收。在微纳光学原理和图形设计、光刻机和纳米压 印设备制造等方面拥有领先的实力,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量级奖项。 在高端智能装备事业群的支持下,苏大维格在多项平台领域实现持续创新突破,不 断开发适应下游市场的应用领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
高校研发同客户拓展双抓手,构筑产业优势。在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领域,苏大维 格与公安部合作,开发了应用于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的防伪材料,并独家向公 安部供应驾驶证、行驶证的防伪膜,利用先发优势构筑壁垒。公司的纳米纹理光学 膜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华为、荣耀、小米、vivo 等品牌,与下游主流手机厂商建立了 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研发上,国内多所高校及国外知名研究机构都是公司合作伙伴, 为公司技术实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紧握市场发展,布局五大重点领域。公司形成了微纳功能薄膜、巨屏电容触控传感 器、纳米光场镜片与 3D 光场系统、薄膜成像透镜等新颖功能器以及超颖材料(混 合光电)的五大重点布局领域。2021 年苏大维格拟于高伟光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 司,合作进行 AR 光波导镜片、AR-HUD 光学材料、多层衍射光学镜片等光学材料 及器件的研究开发,并实现终端客户的应用和销售。
2.AR终端爆发,光波导镜片空间可观
2.1.需求侧:消费类AR和车载AR-HUD成长空间广阔
2.1.1.AR终端出货量迅速增长
基于拓展现实,元宇宙提供沉浸体验。元宇宙是一种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通过 整合多种新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 融合,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元宇宙的生态版图包括底层技术支 撑、前端设备平台以及场景内容入口,其中前端设备平台包括 VR/AR、智能可穿戴 和等感官交互设备等沉浸式器件。
VR/AR 设备是元宇宙的连接入口。元宇宙需要终端设备作为连接入口实现,VR/AR 能够提供近眼显示、感知交互和渲染计算的功能。AR 眼镜的显示性能方面,需要关 注 5 个重要参数,即 FOV、分辨率、亮度、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其中视场角(FOV) 是指镜头能够涵盖的范围角度。对比各品牌的 AR 眼镜参数,目前使用光波导方案 中,HoloLens2 的 FOV 大,但其价格较高。
AR 应用领域广泛。在文娱休闲领域,AR 可以用于商超、旅游、社交、游戏剧集与 活动直播等应用场景,丰富体验形式,升级信息消费。在工业领域,AR 可以用于现 场服务、虚拟维修和工厂规划,摆脱空间限制,实现效率提升。在医疗健康领域, AR 技术已经被运用到远程医疗和急救、实时获取临床电子病历、生命体征监测、可 视化管理和医学教育等方面。
光波导方案量产最具优势。AR 设备的光学组件大致由光引擎(Light Engine)和组 合器(Combiner)组成。光引擎是设备的光源和输出光路部分,组合器则负责把输 出光和真实世界的光组合起来输出到人眼。AR 眼镜的组合器方案主要分为光波导、 棱镜、折反式(Birdbath)、自由曲面和离轴全息透镜,相比于其他方案,光波导外 观形态趋近日常眼镜,在 AR 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相对明确。光波导的原理是在光 机成像后,耦入区域将光机的光束耦入到波导片中,光束在光导片中全反射后,通 过耦出区域传到人眼。
AR 终端出货量高速增长,行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 AR 技术趋于成熟,产业应用 速度加快,用户规模将持续增加,我们认为,AR 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根据中国信通 院数据,2020 年全球 AR 终端出货量在 63 万台左右,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4125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4%。2020 年全球 AR 行业市场规模为 280 亿元左右, 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24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1%。
2.1.2.车载AR-HUD逐步渗透
智能座舱智能化,HUD 带来全新体验。HUD(head-up display)称为抬头显示器, 指不用低头就能查看仪表等信息的辅助仪器。随着智能座舱的智能化不断提升,车 载 HUD 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大趋势下的必然之 路。通过 HUD 设备,用户可以观察到车速、限速指示、驾驶路线图等信息,为驾驶 带来全新体验。HUD 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基本相同,即将图像投影到驾驶员前方的 透明介质上,驾驶人在眼镜接收到投影光线后形成虚像。
AR-HUD 生动直观,成为主流发展趋势。C-HUD 主要采用一个半透明的树脂版反 射出虚像,结构简单,成像区域小、距离近。显示内容有限。W-HUD 直接使用挡风 玻璃反射成像,相比于 C-HUD 可支持更大的成像区域、更远的投影距离,技术已 经成熟,目前成为市场主流。AR-HUD 同样投射于挡风玻璃上,相较 W-HUD 而言, 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成像上也更为生动直观。AR-HUD 使得人机界面得 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是智能座舱的标准配置之一。
AR-HUD 提供沉浸式体验。2020 年 AR-HUD 进入量产,奔驰全新 S、大众采用 ARHUD。2021 年华为 AR-HUD 首次亮相,可实现 13°x5°大视角,在前方 7.5 米位置 呈现 70 寸大画幅显示区域,实现高达 100PPD 的全高清视觉显示,具备小体积、大 画幅、超高清的特色。AR-HUD 能够构建虚拟信息与现实融合的场景,带来沉浸式 视觉体验和驾驶安全辅助。
目前渗透率较低,AR-HUD 空间广阔。目前国内 HUD 渗透率较低,根据水清木华 研究中心,2020 年中国乘用车前装 HUD 市场渗透率为 3.7%,其中 AR-HUD 配套 量及渗透率接近于零。根据华经情报网,国内乘用车 AR-HUD 的市场规模方面,预 计 2021 年市场规模为 7 亿元,2025 年将达到 49 亿元,CAGR 高达 62.7%。随着 HUD 技术逐渐成熟,我们认为,AR-HUD 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公司 AR-HUD 大幅面光波导模组具备超薄、大视场、远虚像的优良效果。基于自主 研制的微纳光刻设备和平台,AR-HUD 大幅面光波导模组能够在 20cm x 20cm 的波 导表面加工约 2x1011个纳米单元,能够实现大于 15 米的投影距离。苏大维格 ARHUD 方案具有多片彩色、远虚像视距、大 FOV 等优点,目前正积极与产业巨头合 作对接 AR-HUD 的技术和产品应用。
2.2.供给侧: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成为主流
苏大维格光波导镜片采用表面浮雕光栅波导(SRG)技术。AR 光波导技术分为几 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其中衍射光波导技术分为表面浮雕光栅波导和体全息光栅 波导。几光波导基于传统几何光学原理进行设计和制造,衍射光波导则利用光的衍 射效应,主要采用光栅结构实现对光束的调制。苏大维格采用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方 案,通过使用亚波长尺度的表面浮雕光栅,代替传统的折反射元件作为光波导中耦 入、耦出和拓展区域的光学元件,实现对光束的调制。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是目前 AR 眼镜走向消费市场的不二之选。几何光波导制造工艺 繁冗,导致最终的良品率低,难以走进消费电子级市场。主流的表面浮雕光栅在多 家消费级产品中使用,证明了表面浮雕光栅技术的可量产性。体全息光栅如果能够 在材料上突破瓶颈,提升光学参数,未来有望实现量产。
衍射光栅制作是最核心的部分,需较强的微纳光学设计能力和长期的光栅制作经验 积累。衍射光波导的生产流程分为光栅设计、光栅母板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大环 节,首先设计出光栅图样,然后根据设计精准制作出母板模具,最后采用纳米压印 技术进行复制。供应链体系方面,原材料和设备较为依赖海外,其中高折射率玻璃 来自康宁和肖特,高折射率树脂来自德国德路,母板材料来自日本凸版印刷,纳米 压印设备来自奥地利 EVG。
采用表面浮雕光栅技术的团队有 Microsoft HoloLens、Vuzix、Magic Leap、 WaveOptics、苏大维格、鲲游光电和至格科技。表面浮雕光栅由芬兰 Nokia 研究中 心提出,这部分 IP 被 Microsoft 和 Vuzix 分别购买,所以 Microsoft HoloLens 和 Vuzix都采用类似的光栅结构。WaveOptics 多次获得歌尔股份投资,两家签订生产合作协 议。对比各家的产品参数,苏大维格在 FOV 和厚度方面都具有优势。
2.3.公司优势:自研关键设备,推动波导镜片产业化
多年积累攻克光波导镜片量产技术。2016 年,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和专利布局,苏 大维格宣布成功研发用于 AR 的“纳米波导光场镜片”,建立了纳米光场镜片设计加 工能力。2018 年,公司攻克了 AR 纳米波导镜片批量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在波导镜 片制备的稳定性、一致性工艺,以及波导镜片工程化和批量化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公司光波导镜片可工业化生产,一致性高。按照波导片的几何布局划分,公司波导 镜片产品可以分为双区域、三区域和拼接式,按照成像显示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单 色单片、双片彩色和三片彩色。公司产品可以用于 AR 或 MR 的波导成像光学系统, 具有厚度薄、透光效率高、轻量化的优点。
纳米光刻设备和纳米压印设备独具优势。如前文所述,波导镜片供应链中的设备多 依赖于海外厂家,苏大维格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大幅面高精度纳米光刻设备和高保 真纳米压印设备的厂家。公司的纳米图形光刻设备 NanoCryatal200 能够实现 150nm~5μm 位相分束模式空频连续设定、大数值孔径紫外干涉光学系统等多项技术,功能齐全,具备高性价比。公司 UV 纳米压印设备能够精密控制压印速度、张 力和成型品质,具有良好的基材适应性。
定增助力微纳光创新中心研发,高伟电子合作推动光波导镜片产业化。2021 年苏大 维格计划将定增 8 亿元中的 3.5 亿元用于 SVG 微纳光制造卓越创新中心项目的建 设,其中将 AR/VR 作为重要应用方向。此外,2021 年苏大维格与高伟电子设立合 资公司,就 TOF、AR、Mini LED、光子芯片等多个领域展开战略合作。高伟电子在 移动设备相机模块及相关设备制造领域经验丰富,拥有全球顶级的客户资源。苏大 维格光波导镜片技术储备深厚,随着 AR 行业规模的迅速增长,我们认为,光波导 镜片未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极。
3.消费电子新材料后力强劲
3.1.导光板:充分受益于大陆面板优势
3.1.1.需求侧:中国大陆面板产能优势扩大
导光板和扩散板是背光模组的核心元件,占背光模组成本的 40%左右。液晶显示模 组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构成,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是液晶面 板实现图像显示的光源提供器件。背光模组通常由背光源、反射膜片、导光板、扩 散膜片以及外框等组件组成,基本原理是将 CCFL 或 LED 提供的“点光源”或“线 光源”,透过层层导光板提高发光效率,并转化成高亮度且均匀的面光源。
导光膜的下游是液晶显示面板厂家。导光膜等新型显示光学膜的上游是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PMMA)板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板材、聚苯乙烯(PS) 板材等各类塑料基膜生产企业及其他辅料供应商,下游为液晶显示背光模组、液晶 显示模块厂商。各类终端产品生产厂为最终客户商,他们采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 模块生产各种尺寸的 LCD 面板,并应用于各类 LCD 显示产品。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优势不断增强。LCD 产业由美国 率先研发,而后在日本将其产业化后,韩国、我国台湾企业相继崛起,从 2010 年起, 大陆 LCD 面板厂开始发力。虽然我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目前 我国液晶面板产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电子工程专辑,2021 年中国大陆的 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的 67%,预计 2025 年中国大陆产能占比将提升到 79%。
光学级板材产业跟随液晶显示而发展,我国面板产能优势带动光学级板材市场发展。 在下游液晶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的带动下,国内光学级板材企业陆续实现生产技术 的突破,相关产品陆续量产并实现销售。部分国内产品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优势 导光板企业产品水平,并凭借高性价比、快速的供货优势逐渐取代国外导光板企业, 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大陆 LCD 面板出货量稳定增长,导光板市场需求有所保证。全球 LCD 显示面 板出货量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新汇成微电子招股说明书数据,2020 年中国大 陆 LCD 面板出货量为 0.90 亿平方米,2025 年预计为 1.15 亿平方米,CAGR 为 5%。 随着下游 LCD 面板出货量稳定增长,同时国内面板产能优势更加明显,我们认为, 国内导光板和导光膜的市场需求将稳定增长。
3.1.2.供给侧:导光板产业获益于面板产业链转移
导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行业同步发展,中国大陆导光板厂家受益于产业链转移。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厂商率先实现液晶面板产业化生产,出现三菱化学、住友化学、旭 化成等导光板生产企业;90 年代中期韩国三星、LG 崛起,出现泰山科技、喜星电 子、DS 光电等配套模组生产企业;21 世纪初,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实业、达运精密、 颖台科技等企业的导光板业务快速发展;随着液晶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日本 和我国台湾导光板厂商逐渐淡出,如日本三菱化学、中国台湾达运精密、韩国世化、日 本住友在中国大陆的导光板产线产量相继下降或关闭,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导光板 厂家获益于产业链转移,近年来保持增长。
热压印技术优势明显,未来在中大尺寸占比逐步提升。维旺科技利用微纳加工的底 层技术优势,采用光刻模具连续热压工艺生产新型显示光学器件,组建拥有 12 条 热压印生产线。相比于印刷和注塑的生产方式,热压印具有开发周期短、模具成本 低、产品加工的厚度和尺寸更广、品质更稳定、工艺绿色环保等优势,在中大尺寸 领域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印刷和注塑导光板。
3.1.3.公司优势:产能扩张助力业绩腾飞
子公司维旺科技经营导光材料业务,性能品质深受好评。2007 年到 2015 年维旺科 技处于成长期,2016 年之后维旺科技快速发展,2019 年设立盐城维旺,进一步扩大 光学板材的产能。维旺科技导光板产品类别涵盖平板到 TV 的商业显示、工控显示 以及车载显示项目;尺寸涵盖从 7 寸到 65 寸;材料涵盖 PC、PMMA、MS;材料厚 度从 0.3 到 3mm,性能品质深受客户好评。
自主研制高精密激光光刻设备、微纳米压印设备等核心装备。维旺科技拥有自主研 制的 Lenti & V-cut 压印模具,超薄导光板端面成型微纳光刻、高保真热压印等智能 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工艺链,实现了 5 英寸~65 英寸亮光超薄导光器件的批量化生 产,制程能耗降低 30%以上。凭借自身产品技术优势,维旺科技与下游京东方、三 星电子、LG Display、友达光电、佳世达、冠捷科技、群创光电等主流面板厂商建立 了密切合作。
定增助力盐城维旺扩产,拓展 PMMA 原材料提升盈利能力。2021 年苏大维格定增 募集 8 亿元,将其中 3.5 亿元用于盐城维旺光学级板材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 5.5 亿 元,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产品、液晶显示器等。公司计划通过该项目新增各 类导光板产能约 2832 万片,同时计划新增 6 条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板材挤出生产线,可年产挤出光学板材 3 万吨。公司向供应链上游原材料拓展,能 够在保障自身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盈利能力。
3.2.导电膜:具备产品竞争力,远销海外市场
3.2.1.需求侧:中大尺寸触控设备销量大增
电容触控成为主流。导电膜是一层透明的导电薄膜,广泛用于触摸屏、显示器等电 子器件。红外触控屏的原理是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可以 改变触电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电容式触摸 屏是在表面贴上一层金属导电物质,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改变触点电容,通过测量 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由于红外方案的精准性、稳定性等存在缺陷,在 中大尺寸触控设备中,电容触控技术逐步取代红外触控技术是发展趋势。
公司电容薄膜产品应用场景丰富。公司面向中大尺寸触控产品市场,包括智能家庭、 会议教育、工业控制等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智能交互平板深度集成了书 写、展示、协同三大应用。在会议教育、智能家庭等领域,中大尺寸触控产品以高 清液晶屏为显示和操作平台,具备书写、批注、绘画、多媒体娱乐、网络会议等功 能,融入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项技术,适用于一对多交互显示场景的 产品。
智能交互平板销量高速攀升。疫情远程会议和智能会议拉动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迅速 提升,根据《2021 年中国智能交互平板行业概览》,2018 年至 2022 年,中国商用会 议类智能交互平板销量预计由 25.4 万台增长至 91.9 万台,CAGR 高达 37.9%。根据 IDC 预测,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在 2024 年将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
3.2.2.公司优势:维业达AD-Film优势凸显
自研关键装备,核心专利丰富。子公司维业达(IVT)经营触控导电膜业务,苏大维 格持有维业达 59%股权。维业达长期从事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大尺寸电容触 控膜及其触控模组的研发和产业应用。作为业内最早提出“加法”工艺透明导电薄 膜技术的公司,维业达自主研发关键制程装备,掌握嵌入型透明导电膜、AD-film 单 膜触控模组、窄边框电容触控膜、TP-LCD 软贴合方案的核心专利。提早布局投入,全球独创 AD-Film。在所有类型触控产品中,AD-Film 的触控性能、 外观、产品信耐性具有全面优势,维业达原创的单膜解决方案 OFS,实现了前所未 有的量产一致性与批量成本可控性,大幅度降低了高性能电容触控模组的成本,实 现行业内更低的产品综合成本,竞争优势凸显。
竞争力优势凸显,业绩有望高速增长。维业达 AD-film(43 英寸、55 英寸和 65 英 寸)触控产品已经向国内外终端品牌(日本 Iiyama,美国 Zoom 等)批量出货,得 到市场充分检验。2020 年 6 月,海信向市场推出全球首台教育触控 TV X55F(维业 达提供了 AD-film TP-OC 全贴合模组),拉开了触控 TV 产业渗透的序幕。2021 年, 维业达正式拿到视源等客户供应商资格并开始产品批量交货。
4.反光材料需求稳定,新能源车牌膜打开空间
4.1.需求侧:反光材料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反光材料用于反射光线,产生醒目效果。反光材料分为玻璃微珠结构和微棱镜结构, 原理是在相应的材料的表面植入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或微棱镜结构,将光线按原路 反射,形成回归反射或逆反射的现象。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光材料具有醒目的视觉 效果。
微棱镜应用等级较高。按基材、技术工艺和应用领域,反光材料分为反光膜和反光 布。玻璃微珠型主要应用于反光布和反光膜,微棱镜型主要应用于高等级的反光膜。 反光布的下游市场分为职业安全防护、个人安全防护市场和消费类产品市场,反光 膜的应用市场包括交通安全领域、行车安全领域、工程及广告领域等,主要应用场 景有道路标识牌、机动车号牌、车辆及海事运输工具安全标识、防撞锥、广告牌等。
我国反光材料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星华反光招股说明书,2019 年全球反光材 料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的 28%,达到 13 亿美元。反 光材料主要应用于公路交通、汽车和户外广告三大领域,未来有持续发展空间。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 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 91 亿元,预计 2026 年将达到127 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 6%。
4.2.供给侧:国产微棱镜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美系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国内企业加速追赶。全球主要反光材料生产商为美国的 3M、 艾利·丹尼森、日本的恩希爱、道明光学、夜视丽和华日升。美国的两大反光企业 进入该行业较早,经验技术及产品系列均较为丰富。我国反光材料行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高端的微棱镜型反光膜产品主要被美国 3M、德国 ORAFOL 等大型跨国企业垄断,国内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较少。玻璃微珠型反光材料方面,国 内企业已掌握该类生产技术,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竞争力。
微棱镜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微棱镜反光膜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企 业占据,3M、艾利、NCI 三家合计占比达到 85%,国内企业中,市占率最高的道明 光学占比仅有 10%,未来国产替代的空间较大。反光膜和反光布的主要应用领域和 下游客户差异较大,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 形成各自的产品结构差异。公司反光材料毛利率位居国内前列。从销售规模来看,苏大维格的反光材料销售收 入位于国内第三位。毛利率方面,苏大维格毛利率位于第三位。道明光学的毛利率 较高的原因是在技术难度较高的微棱镜型反光膜领域取得突破。我们认为,华日升 重点发展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和车牌膜等高毛利业务,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反光 材料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
4.3.公司优势:华日升掌握微棱镜技术,充分受益车牌膜业务
兼具玻璃微珠和微棱镜技术,技术实力国内领先。公司 2016 年收购了华日升的全 部股份,一方面取得了华日升在常年积累的知识产权、销售渠道和产能储备,另一 方面,公司在光刻以及微纳压印方面的工艺技术有助于建立高水平的反光膜模具设 计平台。华日升具备玻璃微珠型和微棱镜反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实力,也是中国交通 标准化理事会理事单位,在国内车牌膜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车牌膜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新能源车牌摒弃了传统车牌的油 墨技术,采用更为环保的烫印技术,单车的车牌膜价值量提升。另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的销量不断提升,车牌膜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我们认为,华日升产品结构不 断优化,有望充分收益于新能源车牌升级带来的行业空间增长。
5.智能装备构筑创新平台,环保政策助力新型印材
5.1.高端智能装备打造创新平台优势
自主研发生产智能装备。公司微纳光学高端设备主要包括光刻设备和微纳光学产品 智能装备两类。高端智能装备事业群专注于平台型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公司新型印 材、显示与触控、纳米纹理光学膜产品的生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苏大维格的智 能装备不仅能满足公司各产品事业群的生产需要,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 整、升级各型设备。光刻机关键器件出货客户逐步拓展。根据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在光刻机整 机方面,公司光刻设备除自用外,以往年份主要向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销售,2021 年开始向企业拓展,并成功实现了对半导体领域企业的销售。在光刻机关键器件方 面,公司向上海微电子提供了其半导体领域投影式光刻机用的定位光栅部件。
智能装备技术深厚,满足各产业事业群需要。以热压导光板产线为例,公司制造的 大尺寸精密导光板设备和工艺可靠性高,因此生产的超薄导光板的光学效率和均匀 性较佳。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促进自身光刻设备和微纳光学产品智能装备的迭代更新, 以满足自身终端产品的优化和科研需求。
5.2.3D转移材料未来可期
防伪膜独家供货我国驾驶证、行驶证。公司公共安全防伪膜独家供货给我 国行驶证、驾驶证,新型印材产品包括镭射膜、镭射纸、3D 转移材料等。 苏大维格先后开发了用于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的防伪材料,向公安部 独家供货驾驶证、行驶证的防伪膜,在该领域处于垄断地位。镭射纸是将 微纳光学膜(镭射膜)与纸张复合制成的材料,由于具备特殊视觉效果, 用于烟标、酒标、化妆品、日化用品等快速消费品包装。
率先实现 3D 环保转移材料量产。镭射纸根据材料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 分为转移纸和复合纸两大类,其中转移纸没有塑料基膜,纸质材料可自然 降解,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主要应用于烟标。相比于传统转移纸,3D 光学转移纸具有环保、防伪度高、美观和低成本的优点,苏大维格 2019 年实现环保 3D 光学印材的量产。
去塑化和“碳中和”提升 3D 转移材料需求。2020 年“限塑令”倡导以创 新材料替代难降解的塑纸,同年“碳中和”倒逼产业提效降耗,推动能源 新技术发展。公司 3D 光学转印材料制备过程无 VOCs 排放,真正做到了 绿色高质量环保。去塑化和“碳中和”的政策给公司 3D 转移材料业务带 来新的成长契机,另一方面,3D 转移材料采用新技术,产品附加值和毛利 率更高,我们认为公司 3D 转移材料业务有望稳步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相关参考
微纳加工(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弹性冰单晶微纳光纤)
...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10项)入选名单1.弹性冰单晶微纳光纤冰是一种透明易碎的脆性物质,没有弹性、无法弯折,难以像玻璃一
随着光学研究发展向更小尺度的微纳光学,微纳光学器件在我们日常的电子消费品、防伪、安防以及照明灯产品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微纳光学结构的设计和加工以及批量生产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本文我们将介绍3D微纳图形制...
掌纹棱镜(荧光内窥镜行业之海泰新光研究报告:荧光内窥镜替代龙头崛起)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罗佳荣,漆经纬)一、海泰新光:荧光内窥镜国产替代进程中的领军企业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医用光学成像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重点聚焦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两大领域。公司核心...
楔形棱镜是什么类型的光学棱镜呢?工作原理怎样的呢?楔形棱镜又叫楔角棱镜,是一种带有倾角斜面的光学器件。楔形棱镜主要应用于光学领域中,用于光束控制偏移,楔角棱镜两面的倾角比较小,它能够使得光路向较厚的一...
...,著名科学家牛顿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竟能分解成像彩虹一样的七种颜色他深入钻研最后终于揭开了颜色的秘密你也想了解这个秘密吗?今天爆爆就要带大家用三棱镜变出一条光学彩虹一起学会彩虹的形成...
探针弹簧厂家(精微制造技术领先,隐形冠军-和林微纳,战略布局半导体测试探针)
...、MEMS精微零部件隐形冠军,战略布局半导体测试探针1.1深耕MEMS声学传感器,精微制造技术业内领先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零部件先进微成形技术研发和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
比较棱镜和光栅分光的主要区别(莱森光学:浅谈高光谱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的设计如其名字,既要“成像”,也要“光谱”,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光学系统。最早的成像光谱仪诞生在美国。198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方案实验性成像光谱仪(AIS),并在飞行试验中成功采集到...
棱镜反光膜(道明光学—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在高端微棱镜型反光膜方面,贵公司已经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自主量产,请问一下,在国家大力推进“老基建”建设,这是否对贵司的反光产品销售形成正面影响?谢谢”)
用户提问来自:irm3407181董秘,您好!在高端微棱镜型反光膜方面,贵公司已经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自主量产,请问一下,在国家大力推进“老基建”建设,这是否对贵司的反光产品销售形成正面影响?谢谢!董秘回复:尊敬...
掌型仪(深耕光学二十年,海泰新光:硬镜制造引光者,产业链布局正式启航)
...基,硬镜制造引光者1.1.内窥镜与光学产品双轮驱动公司深耕医用内窥镜器械、光学产品领域十余年。公司于2003年成立历经18年于2021年2月上市,公司成立之初业务以光学器件代工(OEM)为主,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传统白光成像缺乏疾病特异性的光学特征,无法定位和可视化癌前病变,另外某些疾病病变的弥漫性和斑片状,进一步阻碍了检测。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逐渐开始进行提高病变组织识别率的技术探索:窄带成像方法、激光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