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陶瓷香炉(瓷上香炉:焚香抚琴谁与伴?)
Posted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汝窑陶瓷香炉(瓷上香炉:焚香抚琴谁与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汝窑陶瓷香炉(瓷上香炉:焚香抚琴谁与伴?)
香炉除了作为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外,还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用香的礼俗可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若干个发展阶段,渐趋成熟与复杂。焚香作为用香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被使用并丰富着。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

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认为香炉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簠式炉,清中期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发生关系,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佛道三位一体形成华夏文化主流。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
香炉出现以及发展
真正以香为目的的薰炉最早出现在汉代。而在魏晋之前,香炉并不具备精神和宗教层面的含义。

随着佛教与道教的兴盛,香炉的功能才开始慢慢发生转变;直到唐代,焚香供佛、祭祖开始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最后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和社会对宗教的提倡,才最终使香炉从生活用品转变为精神生活用品。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东汉越窑褐釉香熏,它造型生动,质朴自然,不带托盘。这尊香熏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以自由开启,上半部由三层含苞欲放的莲花瓣图案构成,每排莲花有十一瓣,抽象成三角形状,每个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茎,十分清晰。盖顶饰有一精美的小鸟,亭亭玉立,眺望远方,下半部为圆柱形空心支柱。

晋代越窑青釉提炉,已同传统的香炉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优雅的把手,上面还有旋纹工,做工精巧,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窑香炉,釉色呈青黄色,为五只足,粗壮结实,稳稳地站立托盘上,完整无缺。
首先,相对于汉代和唐代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时代全国处于一个战乱分裂的状态。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香炉的发展与相对稳定的汉代和唐代应当是不同的。特别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入驻中原,汉族偏居南方,南北文化差异逐渐拉大。另外就手工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制瓷业大发展的时期。

青瓷敦式炉
瓷器的制造和使用,在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后,由奢侈品变得更加普遍,并且成为日用器物材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种不同,这些变化体现在什么方面。制造香炉的材质,出土香炉实物的墓葬地理分布以及墓葬等级分布上应当都会表现出属于本时代的特征。

其次,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时期,从外方民族的人群到思维文化和宗教思想都大量涌入中原,使得各种民族在各方面进行融合。少数民族在接受汉化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融入其中。

唐三彩香炉比较少见,露胎为粉红色,黄绿褐彩绘组合,釉自然往下流淌,五爪老虎足,显得沉稳雄健。

汝窑双耳香炉
宋代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文化素养极高,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由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宫廷专职文物保管员吕大临编撰《考古图》,所收铜器210件,玉器13件。

翠青鬲式炉
香炉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窑香炉,它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数量与品种繁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湖田窑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炉敞口直颈,鼓腹平底丰满,肩两侧贴塑一对长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显的压印兽面纹,通体施青白釉,胎质坚硬腻白,釉色滋润而不透明。

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
明代瓷炉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青花云龙纹炉,清顺治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成为社会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景德镇一代名师巧匠,以其聪明才智,将瓷器制作推向历史的高峰。

中国固有的丰富的香文化,成为各种香具发明与制造的深厚社会基础,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同样体现了与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融合,让香炉文化保留下来。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