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是哪个地方的(汝窑,竟是北宋皇帝们节省出来的)
Posted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汝窑是哪个地方的(汝窑,竟是北宋皇帝们节省出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汝窑是哪个地方的(汝窑,竟是北宋皇帝们节省出来的)
汝窑,因烧造于河南汝州得名,以温润典雅的天青釉闻名于世。
在它身上可以说汇聚了各种传奇。一捧瓷土里,承载着皇帝梦中的天青色,以瑕为美的开片,玛瑙入釉的任性,非玉似玉的崇高。南宋陆游曾说故都禁中“惟用汝器”,叶寘称赞“汝窑为魁”。
这一传奇也延续到了千年后的今天,2017年的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只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宋瓷拍卖的世界记录。
人们对汝窑的追崇和好奇,不断推动汝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目前有学者根据地层中出土的钱币推算,成熟期汝窑的烧造时间上限应不早于政和年间,汝官瓷的停烧时间不会晚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二年,如果汝官窑始烧于政和元年,那么其烧制的时间充其量只有17年。
这短短的17年,主要为宋徽宗在位时期,于是人们常常把汝官窑归功于宋徽宗这位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但如果退一步远观,很大程度上它也得益于诸位北宋皇帝,尤其是他们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这几则令今人意想不到的记载。
太宗时代:
《宋会要》里记录了淳化元年针对库藏物的两则诏令。
一则是要求左藏库将库中金银器皿完全毁去,有侍臣想留下其中镂雕精巧的,宋太宗不以为然,说“汝以工巧为贵,朕以慈俭为宝”。
另一则是要求瓷器库的管库者仔细盘点,挑拣出缺莹的瓷器,按数目科罚。
仁宗时代:
欧阳修曾记录到,皇帝生病时,他前往探视,但见寝宫陈设只是素瓷、素漆而已。
哲宗时代:
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吕大防与皇帝论学时,提到宋代帝王的祖宗家法,其中包括“不尚玩好、不用玉器”。
并读这几则文献,可以看到几代北宋帝王身体力行地过着俭素生活,一方面明令拒绝金、银、玉等奢华器皿,另一方面要求库房细心保管瓷器。
这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北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真实写照。如此俭省的原则之下,也使得原料易得的瓷器很快成为了代替金、银、铜、玉器的最主要供御品。
用瓷器代替金银器的情况,其实在宋代之前已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所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正是阐明了白瓷和青瓷的发展取向——薄釉莹亮的白瓷取意银器,厚釉温润的青瓷取意玉器。不过到了北宋时期,面对严峻的内外挑战和生活压力,这种“平替现象”被发展到了高峰。
到宋徽宗时,简朴的生活态度开始有所打破,但宋人记载,徽宗曾想在大宴中用玉盏盘,还恐怕有人责备太奢侈。
于是这位有着超高艺术品味的北宋皇帝,将其对玉器的质感、金银铜器的造型以及道教中青色的追崇,都寄予在了日趋成熟的北方青瓷上。
当时汝州清凉寺的青瓷生产水平已经首屈一指,加之接近帝王都城的地理位置,顺理成章成为了宋徽宗实验性的、精工制作的、略为昂贵的、又不寻常的窑厂首选。从这件传世汝窑莲花式温碗,可一窥汝窑含蓄隽永的气质和徽宗高雅别致的艺术品味。
十曲花瓣造型,直口稍敛,圈足略高,原本应有一执壶置于碗中,这种温碗与执壶的器型在宋代相当流行,仿自金银器。
通体施青釉,釉质匀润,蓝中带青,口沿、圈足和底部釉薄处微现粉红色光泽,兼有玉器的温润质感。器表满布细密开片,圈足内底有五枚芝麻点状的支烧痕迹。整器静谧典雅,是陶瓷工艺的代表作。
再看这件传世汝窑三足樽式炉,造型仿自汉代铜器,直口,平底,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三道弦纹。
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莹润光洁,釉面开细碎纹片,自然天成,耐人回味,足端无釉。外底有五个细小支钉痕。
从北宋初年兴起的这股节俭之风,几乎贯穿始终,甚至到了南宋。相关文献上一再提及南宋的铜料、玉料难求,禁止民间铸用铜器,陶瓷和竹木成为了代用品。
于是窑业得到发展,围绕窑厂兴起的商业市镇,也为官府带来了利益颇高的商税收入,这是宋代积极鼓励瓷器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所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一方面可知汝窑的珍贵、难得,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汝窑被拣选后仍可以出售,并不具有专供皇家使用的特性,换言之,不仅要通过平替节流,还要通过商贸开源。可见无论供官、供民,各个窑口的瓷业都因困窘和节俭而越发兴盛了起来,这很符合北宋特色。
美的形成往往有着绵长复杂的历史因素,汝瓷,不过十几年的烧造,不足百件的传世品,一千多年前特殊的历史风貌和对美的至真追求,都在这简约规整的器型、温润如玉的釉色、细密雅致的开片、精巧的支钉痕迹中一一得以细腻呈现。
宋世已逝,而风雅长存,观复博物馆秉承“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理念,与当今深谙汝瓷技艺、传承古法造物的张天庆先生,携手制成“观复汝窑系列”,以此系列为物证,愿后人知晓,今人对汝瓷的崇慕之情▼
01
此款汝窑天青釉莲花式温碗遵循古法而制。宋时,注子(执壶)与高足台盏常成套出现,因盏内盛热水用以温酒而得名。
外形如一朵正在绽放的莲花,俯视可见十曲花瓣,口微侈,足外撇。釉色滋润莹澈,青色幽玄静谧,胎薄处呈淡粉色。器身布满细小开片,谓之“蝉翼纹”,间或少许斜开片,谓之“冰裂纹”。玛瑙入釉,裹足满釉支钉烧。
02
三足炉尺寸按照传世汝窑三足樽式炉等比例缩小,便于日常文房案头使用。釉面满布斜向开片,谓之“冰裂纹”,开窑时会发出叮叮铮铮声,交织形成如天籁之音般空灵清脆的声音。玛瑙入釉,裹足满釉支钉烧。
03
觚的造型可上溯至上三代青铜器,初为酒器,后渐为礼器,传世汝窑中不见此形制,此觚式瓶为观复怀摹古之情制作。以玛瑙入釉,釉色温润含蓄不刺目。裹足满釉支钉法烧造,底见五个芝麻般大小的支钉痕。
04
玉壶春瓶造型,手工制作,撇口细颈,鼓腹渐收,重心下沉。瓷胎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俗称“香灰胎”,其在天青釉较薄处,微呈淡紫色、肉粉色。玛瑙入釉,裹足满釉支钉烧烧造,底见五个芝麻般大小的支钉痕。
相关参考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尺寸:13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HKD294,287,500北宋汝瓷——可以说是我国最受收藏者们所喜爱收藏的瓷器藏品之一了。其地位更为位列我国瓷器收藏的前几位,可以说是神级的存在,更是让收藏瓷器爱...
...开封)。从兴盛到灭亡,历时167年,共传九位皇帝。北宋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汝窑为魁之美誉,雄冠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描述道:“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
张公巷汝窑支钉特点(北宋:地缘败局、变法与“名窑”的诞生(四))
五、千古“神品”我们很难准确判断,汝窑那种难以比拟的历史地位,到底来自于它令人惊叹的美,还是来自于它令人叹息的少。平心而论,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汝窑之美,不仅仅在于“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更在于它把...
...宋代,官汝的烧制有专家称只有25年!其实据考古队考证汝窑的烧造断断续续是300多年!汝窑最早的烧造也不是始于宋徽宗、北宋初年已经开始烧造;汝窑的终结也并非随宋徽宗而消亡!五代的柴窑挺像北宋汝窑滴、只是胎骨不...
天青色,汝窑天青色是变化的天青色,本色发香灰烬,没有固定天青色,北宋汝窑会随当时环境,天气,光线变化而出现当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变化,没有固定天青,神话般存在,不然不会有人愿意几个亿买灰烬色的盘子。...
汝窑瓷鉴定图片(北宋御窑——“汝窑”的真伪鉴定方法和“临汝窑”的特征区分)
汝窑的天青色到底长什么样?历史上的天青色并非来自于宋徽宗,而是来自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柴世宗。柴世宗对其皇家柴窑御批颜色为“天青”,并随口吟诵了一句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工匠历经很长...
...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7年由上海博物馆出版了《汝窑的发现》,认为河南清凉寺汝窑就是宋代的贡窑。至此,汝窑的千年谜案被逐步揭开了。汝窑瓷器的胎质、釉色、器型尺寸等远远超出我们传统的想象。故宫博物院部...
建盏和汝窑的区别(宋徽宗和乾隆帝谁的瓷器审美更好?汝窑和转心瓶告诉你答案)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文艺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宋徽宗和乾隆帝。虽然他们相隔将近千年,但都是一股文艺范儿。他们不但都爱书画,对瓷器也有自己的独到观点,谁更胜一筹呢?乾隆宋徽宗先说说宋徽宗,这位文艺皇帝不...
汝窑瓷器市场价值(2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汝窑到底是什么)
...发展,才造就了我国成为瓷器之国。今天我们就讲讲宋代汝窑的青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元时期瓷器总体的一个发展。在宋元时期这也是我国古代陶瓷期生产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新的工艺手段层出不穷,而且技术...
...举办抽奖活动,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祝你好运!汝窑的那一抹天青色,是宋徽宗一朝的稀世珍宝,也是南宋后宫中刘贵妃享尽荣宠的见证。何出此言?且看这件宝物——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件小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