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和钧瓷哪个更珍贵(此器的出现验证了汝瓷研究专家赵青云“汝窑并非无大器”之说)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汝瓷和钧瓷哪个更珍贵(此器的出现验证了汝瓷研究专家赵青云“汝窑并非无大器”之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汝瓷和钧瓷哪个更珍贵(此器的出现验证了汝瓷研究专家赵青云“汝窑并非无大器”之说)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尺寸:高9.6厘米、口径【30.5X20】厘米、底足【29.8X18.2】厘米。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是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天青釉面纯洁,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薄胎薄釉,胎质疏松,扣之木声。唐氏《肆考》云:“汝器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为贵。”
北宋汝窑自南宋时即“近尤难得”,更别说现在了。即使故宫的高级工作人员,要想上手,也得办理一大套手续。更何况故宫的17件汝窑器,基本为日用品,并不能代表北宋汝窑的最高水平。所以对汝窑器的辨识,多是根据古人的文章去理解的“心得体会”,很多免不了以讹传讹。其中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有可能造成对真品的错判。本文就个人对汝窑器的理解谈点看法。
1、汝窑的器型:从两岸故宫所存汝窑器来看,尽是些盘、碗、洗、猫食盆类。即便有个别瓶类,也都是造型极为简单的纸槌瓶、玉壶春瓶,最好的一件就属三牲尊了。如果这些代表了汝窑器的全部,那么我相信南宋早期九华人叶寘绝不会在《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了。北宋皇帝也不会以其作为贡瓷了。因为当时河北定窑和陕西耀州窑的造型比这些精美的多。所以当时汝窑贡瓷一定是以陈设器为主,手工造型丰富多彩,精美异常,加上“雨过天晴”的釉色,远好于当时的定窑和耀州窑。台北故宫的三牲尊已经有所表现,但还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汝窑器若被发现,定会给人以“蓬荜生辉”的超然感受。
2、汝窑的尺寸:有作者比较客观的说至今尚未见到汝窑有大于30厘米高,20厘米宽的物件。但也有专家武断的说凡看到大于30厘米的汝窑器则一定是赝品。由于他们的影响,现在做旧用于蒙骗的新汝瓷都是小于30厘米的。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第六次发掘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时,就发现了尺寸较大的器件。所以汝窑“30厘米论”可以休矣。摆在宋代朝廷上的陈设器一定是大于30厘米的。
3、汝窑的胎色:我查看了很多关于汝窑是香灰胎的论述,多为今人以讹传讹。尚未见清代以前的人写过有关香灰胎的论述。顾名思义,仅就颜色而言,香灰色是指焚香烧过的灰烬的颜色。我试烧过多种,燃烧充分者几乎为白色,就像抽香烟时纸卷烧过的颜色,而燃烧不充分时颜色灰黑,那是因为残留碳的缘故。所以这个概念实在不好把握。如果取中间色的话,浙东地区的越窑胎色为最像。那么河南汝州到哪里去搞浙东的胎土呢?
河南的李廷怀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窑址中出土的汝官窑碎片,其断面色调接近土黄色,这是毛糙的瓷胎表面与泥土长期接触所造成的。这种土黄色用毛刷和清净剂反复擦洗仍不能完全除去,说明泥土已经和胎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把碎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极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这是汝窑真正的胎色,而香灰的色调是浅灰色,虽与汝官窑的色调比较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别。(本段摘自韦氏古风的文章)
所以我们今后不要再被“香灰色”而误导,汝窑器胎色就是“带点灰头的白色”。
4、汝窑的胎质:“正统”的说法是:北宋汝窑器为保持雨过天晴的釉色,只好放弃瓷胎的瓷化程度,在1150-1200度的温度下,胎出现生烧现象。所以胎质疏松,扣之木声。这种论点总体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在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中,发现了过滤池和澄泥池各一个。这两个池子都是为烧贡瓷而设的。北宋时期尚不知景德镇的高岭土,只能用汝州当地的某种瓷土,碾碎过滤后泡水,搅拌后将上层的浑水倒入澄泥池,经过时日沉淀出很细的瓷土。这些瓷土中的杂质已经在上述过程中被去除。以这种澄泥做胎,烧结后的颜色为“带点灰头的白色”,可以保证汝窑器天青或天蓝釉面的纯净,但是这种澄泥胎却有了疏松的缺点,表现为吸水性很强,断面呈粉质,无结晶表象。而民用汝窑器则省略了这道工序,胎土杂质多,胎色灰度高一些。好在民用器釉色不严格,从月白到豆青,都可以卖出去。
5、汝窑胎的厚度: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汝窑为薄胎薄釉。这可能是看到台北故宫“荷花温酒碗”后留下的印象。实际上由于澄泥的关系,汝窑小器可以做成薄胎,而汝窑大器因强度原因只能做成厚胎。唐氏《肆考》云:“汝器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为贵。”说明汝窑器胎壁有厚薄之分,而薄者最好。
6、汝窑釉的开片:汝窑贡瓷因为澄泥胎与釉质涨缩系数差别较大,导致开片多为较为均匀的细碎纹,有说是蟹爪纹、鱼子纹等。又说汝窑碎片以直线开裂为真,锯齿状开裂为假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细碎纹会导致开裂面呈锯齿状。还有说汝窑开片冰裂纹为真,直裂纹为假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同一器中我就发现既有冰裂纹,也有直裂纹。所以裂纹的斜度不能作为鉴别真假的依据。
7、汝窑的缩釉点:宋代汝窑器确实都有不规则的缩釉点,这在新仿品中较少看到。缩釉点中经常看到胎色,不过这种胎色不是胎本色,而是发黄的土色。
8、汝窑釉下气泡:描述汝窑器釉下气泡常用“寥若晨星”,其含义是气泡很少,像晨曦天空的星星一样,很少见到。这个比喻我很赞同。实际上气泡多少与胎中水分和窑炉升温速度有关。因为烧制汝贡瓷有严格的规矩,所以釉下气泡总体偏少,绝不像新汝瓷那样满眼气泡,又大又亮,气泡下面还有像台风图那样的旋转云涡。有些宋汝器用30倍放大镜看不到气泡,其实气泡与未融化的玛瑙颗粒混在一起,仔细看还是有的。
9、釉色泛红的传说:都说宋汝窑因玛瑙入釉,当对着太阳光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釉色泛红,说的活灵活现。可是当我采取上述办法观察,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只有密集的开片中存有陈年尘土,反射阳光时使人感觉釉面有一点暖色调。还有胎骨突出部位,因为釉薄,看出有粉红的色彩。
10、追寻宋汝窑器:宋代的汝窑器哪里去了?很明白的推理是:被女真人抢走了。金代皇帝灭了北宋,宋代皇宫中的珍宝被掳掠一空。作为渔猎民族,他们最喜欢的是金银器,所以被留作宫用。瓷器玉器,则被作为封赏给了皇亲国戚。这些东西多被送回到女真人故土的父老,只留下些许餐具用具。虽然宋代有汝窑器不入葬的规矩,但是金人是不受此约束的。所以,最好的宋代汝窑器,一定埋藏在祖国东北的一些金人墓葬中。而我们看到的两岸故宫的宋汝窑,不过是当时金朝皇帝留下的用具罢了。
汝瓷研究专家赵青云平反宋汝窑“冤假错案”
在汝瓷鉴定上,赵青云可谓泰斗级人物。他不仅解决了宋代钧瓷与汝瓷两大名瓷窑口的历史悬案,而且亲自发掘出土了八件汝官窑烧制的完整器,确证了汝官窑的烧造时段仅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大约20年间……
近日,82岁的赵青云到广州出席“汝窑文化与茶文化之东道汝窑”论坛,活动期间接受了本报专访,畅谈他丰富多彩的考古生涯及对当代高仿汝瓷的看法和对汝官窑瓷器存世量的认知。
首本专著
获郭沫若题字
赵青云进入考古行业,可谓是歪打正着。早年就读于汤阴师范时,他经常参加文艺演出。碰巧,一位师姐也同样热爱文艺演出,极力推荐他到县文化馆工作。在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后,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郑州的地下文物太多,需要一批新的考古人员。就这样,河南省于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考古培训班,每个地区抽调两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开封学习,赵青云被选上了。三个月培训期满,他被调到安阳专署从事文物工作。半年以后,他又被提名进了河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因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秀,1960年赵青云被调入省委宣传部工作。但他心系考古,并无当官的欲望和准备,一直要求回到原单位。在这期间,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发现郭沫若竟然给赵青云的第一本著作题了书名,对他刮目相看,“我到北京开会,想拜访郭沫若都需要提前预约,你竟然有本事请他题字,不得了。”原来,这本《巩县铁生沟》对汉代的冶铁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做了全面的梳理,写成后赵青云将手稿寄往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归中国科学院管,当年郭沫若正是院长,他到出版社检查工作,看到社长亲自编辑该书,非常感兴趣,立即挥毫题了书名。
1962年国家精简机构,文教部与宣传部合并,赵青云终于得偿所愿,回到了考古队,并开始重点从事古陶瓷的专项考古。
1963年,赵青云开始着手鹤壁集窑的考古发掘。这一磁州窑系的民窑,从唐代到元代一直烧造青瓷和汝瓷。考古发掘完成后,他整理成文,一经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专门赶到河南考古现场,看到发掘的标本后,希望这次考古成果可以到日本展出,并邀请赵青云到日本讲学。本来,1965年底双方已签好协议,怎料第二年春,一场“文革”使得出国交流的事情被搁置下来。
但赵青云探寻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又对河南全省的古窑址进行全面考察,写成了《河南陶瓷史》一书,再度引发关注。自此,年纪轻轻的赵青云,成为河南省陶瓷考古方面公认的专家,在河南这片文物丰饶的土地上,继续收获着惊喜。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解开了钧窑窑址和汝官窑窑址这两大历史之谜。
解决宋代两大名窑窑口历史悬案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北宋官窑(包括南宋官窑)、哥窑、定窑,其中有三处都在河南,但这些名窑的地址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都比较笼统,只说钧窑出在钧州,汝窑出在汝州,至于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这些窑口成为历史的悬案。为了弄清楚汝窑的窑址,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古陶瓷研究界的泰斗们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以前的考古调查,都是在当地征集一些实物标本,和宫廷的传世品、完整器完全对不上号。因为宋代的官窑瓷器,即使宫廷不要了,也是就地砸碎深埋,地表是找不到的。在苦苦思索中,我发现过去的调查有一个不足,就是只将文献记载中的汝州局限于今天的汝州市,没有扩展到古代汝州整个辖区,于是我转换思路,到古汝州所属的几个县进行调查,宝丰清凉寺因此进入了我的视野。因为现在它不属于汝州,古代则归汝州管辖。这样才一步一步确认了清凉寺汝窑窑址。”
钧窑方面,以前很多人则认为应该在钧州,从这一推断出发考察历史,人们赫然发现钧州得名于金大定二十四年,于是推论出既然北宋没有钧州,也就没有所谓的官窑钧瓷。而赵青云又对简单的史料进行深入透视,认为钧窑所在地并不是钧州,而是禹县钧台。“这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启宣誓继承王位时所站的台,非常有名,在钧台附近设立的窑口叫钧窑也就名正言顺了。”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赵青云的推断。随着发掘的深入,钧窑各个时期的地层显示得清清楚楚,最底为唐代。
通过研究对比,赵青云得出了基本的判别标准:唐宋元明的钧瓷为灰胎,清末民国年间钧瓷才出现白胎。从造型上看,唐代整个社会倾向于以胖为美,导致唐代的钧瓷器型比较庄重、丰满、大方;到了宋代,则讲究线条流畅,亭亭玉立;元代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器型比较厚重;到明清,钧瓷的胎质则比较细薄,制作上比较灵巧。就釉色而言,唐代的钧瓷通常被称为黑唐钧,黑釉上面带些蓝斑,效果非常美妙。宋代的钧瓷会上四层不同的釉色,一层含氧化铜较多,一层含钴料较多,一层含氧化铁较多,一层就是普通的釉料,然后通过高温烧制使得这四层釉互相渗透,出现五彩缤纷的窑变,赵青云将其归纳为:“红中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反映了当时高妙的烧制工艺。
汝窑大器 高达71厘米
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则始于1987年,由赵青云领队亲自参与发掘,到1996年,先后共进行了六次发掘。陶瓷考古中堆积如山的瓷片不难见到,但要找到完整器,那就全凭运气了,就是在宝丰清凉寺村,赵青云得遇一生中最大的惊喜:“这个窑场规模非常大,经过考古钻探,总体面积110万平方米,开始只做民窑,到北宋晚期在其中划出4800平方米专烧官窑,是一个综合性的窑场。在窑厂的一个小作坊拐角处,有一处不到一米的小圆坑,五十厘米深,我们一次发现22件陶瓷完整器,其中8件为汝官窑。”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让赵青云写出了《汝官窑的新发现》、《宋代汝窑》、《汝窑考古的重大突破》等著作,推翻了过去在汝瓷鉴赏方面的多个结论:
一、关于汝瓷的胎体颜色,以往都视汝官瓷为香灰胎,但在新发掘出土的汝瓷残片标本中,其实也有少量的灰胎、灰白胎;
二、过去一般认为汝窑宫廷用瓷注重造型秀丽、高雅素净,民间才喜欢刻画装饰。实际上,考古发现官窑汝瓷也有刻花、印花及附贴莲瓣、镂孔圈足等装饰。这表明御用瓷器也吸收了民间所喜爱的刻、印、雕、镂等装饰技法。
三、文献中就汝瓷的釉色曾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而新出土的实物标本,也有月白、豆青、卵白、葱青等,极大地丰富了以往对汝官窑瓷器釉色品种的认识。分析其釉色的成因,主要是入窑烧制时所放的位置、所受的温度不同而造成的,并非以前所谓的蓝釉上蓝彩、天青釉上天青彩。天蓝之所以珍贵,只因烧一百件,其中仅有两三件能出现天蓝色,其他大部分为天青色,月白色则因为处于温度最低位置而产生的。
另外,赵青云特别谈到,过去人们受博物馆传世品所限,认为“汝窑无大器”,而宝丰清凉寺出土的莲瓣香薰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及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纠正了人们的认识偏差。
赵青云还表示,2006年他在民间看到过一件高达38厘米的汝官窑观音瓶,现在,他所见过的最大汝官窑器型为一对高71厘米的花口瓶。“人们普遍认为的汝官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5件,其实是1987年我们刚刚发现汝窑窑址时,上海博物馆把世界各国公开发表的、上了出版物的汝官窑瓷器进行统计而得出的数据,应该说他们做得很客观,但不少人却误读了,以为宋代到今天存世的汝官窑瓷器就这么多。事实上,就我所鉴定过的看,仅民间的汝官窑瓷器应该有一百件以上。因为最近这些年基建不断,窑址附近地区的农民也偷偷挖掘,外面挖风险大,就在自家院里挖,总会有一些宋代汝官窑珍品流散到民间。”
是否掺玛瑙
为主要鉴定依据
当然,民间流转的很多则为民窑汝瓷,赵青云说,在他所发掘过的四大窑口中,临汝严和店窑就属于汝瓷的民窑。“官窑汝瓷和民窑汝瓷,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釉色,官窑汝瓷的釉料中掺入玛瑙,民窑汝瓷则无。加了玛瑙的汝瓷,在天青、天蓝、粉青等主色调外,表面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红晕,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奇观:一、"犹如晨日出海",红点点像刚从海底浮现的太阳;二、"又如彩虹悬挂",红颜色呈现弧形线条;三、"有如春光大地",其他地方都比较黑,只有一处比较亮;四、"又似夕阳晚霞",太阳落山时昏昏沉沉一片,忽然又见一些红晕。民窑烧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赵青云认为,虽然鉴定瓷器要从造型、花纹、胎釉配方、烧造方法、烧造温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是否掺玛瑙,对于鉴别汝窑瓷器,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赵青云表示,当代汝瓷跟宋代汝官窑瓷器相比,差别也在这里。“一般见古代汝瓷少的人,会认为今天的高仿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以专业的眼光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当代汝瓷在工艺上肯定比过去先进,能够做得更精致,造型设计上也更适合今天的生活所需,但离开了河南地区的当代汝瓷,无法采用当地的胎土原料,很难呈现古代汝瓷的厚重味道,可谓灵巧过剩,古朴不足。另外,现在的汝官窑瓷器高仿品,釉色都比较单调,内涵比较单薄。今天的胎釉配方跟宋代相比,恐怕距离还是比较大的。即使河南地区的一些厂家开始在釉料中添加玛瑙,也仍然看不到宋代汝官窑瓷器那四种红晕效果。”
大家简介
赵青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研究员,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参加过郑州二里岗、巩县铁生沟、洛阳涧西区、安阳殷墟、临汝大张、固始侯古堆等大型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曾领队参与钧台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鹤壁集窑及临汝严和店窑等窑址的发掘工作。出版《汝官窑的新发现》、《河南陶瓷史》、《禹州钧台窑》、《唐青花瓷研究》等2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190余篇。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参考
一、看器型:从器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远古宋朝的智慧人群,是怎样把瓷器做得这样充满了神秘感的呢?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主...
汝瓷茶具价格(初涉汝瓷的爱好者该如何选择适合把玩的汝瓷茶具?)
...(“汝、官、哥、钧、定”)之首。不过现今存世的古代汝瓷甚少,2017年10月3日,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6亿港元拍出,创下中国瓷器成交价纪录。如此珍贵的古董我等普通百姓当然难得一见,更别提...
汝瓷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如何(马未都说陶瓷:稀世珍瓷——神秘汝窑的前世今生)
在一千年之前,大宋王朝的皇宫中,有一种泛着青色光芒的瓷器,时常出现在宫中的各个角落,但是时光过去了千百年,曾经的这种皇家瓷器,几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在今天全世界的范围中,也只有仅存的六十的件,而它...
建盏和汝瓷(来投票两宋青瓷你更喜欢耀州窑还是龙泉窑?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好吧,说点真格的。宋瓷我已经说了不少了,不过,一般都是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有朋友就说了,你老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咱们老百姓能遇到吗?搞不好整成国宝帮了。这话倒也实在!确实,比如汝窑,专...
汝瓷的发展和其他瓷器发展大致相似,先有民间尝试,到了一定程度开始由官方承办,等到成为御用产品也就达到了巅峰,其后再又民间跟风。“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
...不以收藏到一件宋代汝窑瓷器为荣,拍卖会上只要有宋代汝瓷的出现,一定会引得重量级藏家的高度关注,屡屡破亿的价格使中国瓷器获得广泛的关注。汝窑为何如此受到追捧?汝瓷之珍贵到底是什么原因?寻访君想浅谈拙见。...
汝窑瓷器拍卖纪录(宋代汝窑瓷器为什么这么珍贵,为什么能拍出天价?)
...不以收藏到一件宋代汝窑瓷器为荣,拍卖会上只要有宋代汝瓷的出现,一定会引得重量级藏家的高度关注,屡屡破亿的价格使中国瓷器获得广泛的关注。汝窑为何如此受到追捧?汝瓷之珍贵到底是什么原因?寻访君想浅谈拙见。...
◆◆◆◆◆宋代名窑迭出,但“天下宋瓷,汝窑为魁”,作为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汝窑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宋瓷以其单...
汝瓷器跟汝窑哪个好(存在仅仅二十年,汝瓷为何能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汝瓷一片",这句流传至今的谚语道出了汝瓷的珍贵。据官方统计,现存于世的汝瓷数量不过65件,分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英国、美国、日本等地,留存在个人手中的尚...
...办,市非遗中心、宝丰县汝窑瓷业发展中心承办的《中国汝瓷》日本东京特别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为了在本次特别展中呈现宝丰汝瓷的别样风采,宝丰县汝窑瓷业发展中心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具体指导下,精心筹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