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开关开关方向o与s(通信模组行业研究:物联网信息之源,创新与成本红利开启新阶段)
Posted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表开关开关方向o与s(通信模组行业研究:物联网信息之源,创新与成本红利开启新阶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表开关开关方向o与s(通信模组行业研究:物联网信息之源,创新与成本红利开启新阶段)
(报告出品方/作者:五矿证券,周铃雅)
1、通信模组:物联网关键底层硬件
1.1、物联终端核心部件,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通信模组:物联终端核心部件,负责接入网络与数据传输。通信模组是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核 心部件,是智能终端与物联网之间的连接纽带,肩负着智能终端接入网络的重要使命,在物 联网产业架构中处于感知层和网络层中间,负责智能终端和网络层之间的数据传输,感知层 采集的海量数据均需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汇聚到网络层,进而通过云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通信模组决定了设备能否应对复杂的应用环境从而确保通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逻辑结构:是集成基带芯片、存储器和功放器件的基本电路,提供标准化接口功能模块。通 信模组是将基带、射频、电源、存储等芯片与阻容感等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并配以特定 的封装形式和软件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联网需求。模组厂商 从上游采购芯片等原材料,经过软硬件设计、测试、认证、生产及销售等环节流入下游终端 环节,进而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下游应用:涵盖公共服务、行业服务、个人与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物联网在万物互联的大 趋势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通信模组是获取“物”、大数据最关键、最核心的基础通信单元, 是新基建领域的核心通信器件,正加速渗透至各层面与各领域。随着物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 透,行业的信息化和联网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互联网连接数占比将提速。据 GSMA 预测,至 2025 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占比将达到 61.2%。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能源等 领域有望成为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最快的领域。通信模组既承担数据接口功能,还可以集 成客户所需的融合感知、前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数据的接入和传输等复合性功能,有利 于降低产品成本,帮助下游厂商快速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方案。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75390c404247408396c3f81905135d5c.jpg)
1.2、物联连接技术多样化,5G 与 LPWA 协同创新
5G 构筑物联网基础设施,步入万物互联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十年一周期,历经了第一代移动 通信技术(1G)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迭代演进发展历程,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快速发展,全球各国正积极建设。ITU 提出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 eMBB(增强移动宽 带)、mMTC(海量物联)、uRLLC,5G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低功 耗、广覆盖、高容量等多方面优势,具备更加强大的通讯和带宽能力,能够满足物联网应用 高速稳定、覆盖面广等需求,同时 5G 提供了更加稳定、高效的信息传输通道,以信息传输 为核心的网络体系,将演变成为集感知、传输、连接、计算、处理、交换融为一体的数字基 础设施,具有高速泛在、智能敏捷、集约高效和安全可信等特点。5G 网络的建成标志着完整 的物联网基础被构建,实现人联网到物联网,大量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应运而生。
物联网通信技术分为局域连接和广域连接两种。不同的产业有着不一样的技术需求,催生了 多样的物联网连接方式。根据信号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连接和广域连接两种。局域连接方式主要包括 WiFi、蓝牙、ZigBee 等,适用于近距离的场景需求中,信号覆 盖范围 100m 以内,部署成本低,但覆盖能力有限,且对回传网络依赖严重,难以满足 广范围的连接,也难以支撑远程控制与物流追踪等应用,智能家居、穿戴设备、智能硬 件等终端多采用局域连接方式;
广域连接方式包括分为授权频谱广域网络和非授权频谱广域网络,覆盖范围更广,工业、 交通、物联等行业应用多采用广域连接方式。其中授权频谱广域网络主要以蜂窝网络为 主,包括 2G、3G、4G、5G、NB-IoT、eMTC、Cat.1 等;非授权频谱广域网络包括 LoRa、 Sigfox、ZETA 等,具有低成本、易部署、可私有化等特性,是授权频谱网络的重要补充。 2020 年 4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为中国物联网的主要网络架构指明方向,将以 5G、NB-IoT、LTE-Cat1 为主,建立 NB-IoT (窄带物联网)、4G(含 LTE-Cat1,即速率类别 1 的 4G 网络)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 网综合生态体系。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01167270e9c9481aaba4be29aa866400.jpg)
5G 与 LPWA 协同激发物联网价值。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覆盖)具 有广覆盖、大容量、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适合需要远距离传输、通信数据量较少、电池 供电运行的物联网应用,如无线抄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物流监控、单车开锁等。以 NBIoT为例,其覆盖能力比传统 GSM 网络强 20dB;系统容量具备支撑海量节点连接能力,一 个扇区能够支持 10 万个以上连接;待机时间最长可达 10 年以上;成本方面,使用 180k Hz 窄带频谱,降低了基带复杂度,使用单天线、半双工模式,降低了射频成本。
目前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主要来自于传统的 2G/3G/4G,连接和硬件的成本降低将推动远 程监控在农业、智慧城市和制造业等关键垂直领域的应用,同时 2G 和 3G 网络的关闭也将 推动 LPWA 的应用,我们预计未来 NB-IoT/eMTC 会逐渐超过 2G/3G/4G 成为主流连接方 式。据爱立信预测,2021 至 2027 年全球广域物联网、蜂窝物联网、短程物联网的年复合增 长率分别为 19%、19%、12%。5G 与 LPWA 技术将协同创新,互补共存,共同引领物联网 的发展。
Redcap 填补需求空白,有望低成本布局,推动应用快速普及。Redcap(Reduced Capability, 降低能力)是 3GPP 在 5G R17 阶段,专门立项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标准,5G R17 版本将于 2022 年 6 月冻结。从技术特性上看,RedCap 介于 eMBB(超宽带)和 LPWA(低功耗广域 网,NB-IoT等)之间,主要针对带宽、功耗、成本等需求都基于 eMBB 和 LPWA 之间的应 用,其带宽和通信码率低于 eMBB,但远高于 LPWA,而其功耗和成本高于 LPWA,又远低 于 eMBB。从成本上看,我们预计 5G RedCap 可以使 5G 模组成本降低 60%~70%,设备 复杂度的降低大幅度带来了成本的节约,具体来看: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c8749d4c1df443b4a113585f4aa21012.jpg)
带宽:RedCap 的频谱带宽更小,在 Sub-6GHz 频段,RedCap 的带宽为 20MHz ,小于 传统 5G 的 100MHz; 天线:RedCap 减少了收发天线数量,并降低了 MIMO 层数,在 Sub-6GHz 频段,RedCap 终端的接收链路可减少为 1 个或 2 个,相应下行 MIMO 降低为 1 层或 2 层接收;调制方式:RedCap 采用了 64QAM 调制方式,对射频和基带的要求大幅降低;双工模式:RedCap 采用半双工 FDD(HD-FDD),可以在不同时刻在不同频率上进行 收发,不需要双工器,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集成度高,还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RedCap 支持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和视频监控三大业务场景。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 和视频监控三大业务场景对网络的需求介于 eMBB 和 LPWA 之间,与 Redcap 的技术特性 相匹配。可穿戴设备:参考带宽为下行5-50Mbps,上行为2-5Mbps,峰值速率下行最高150Mbps, 上行最高 50Mbps,设备的电池应能使用数天(最多 1-2 周);工业无线传感网:参考带宽速率小于 2 Mbps,通信服务可靠性为 99.99%,端到端时延 小于 100 毫秒,由于设备大部分是静止的,电池至少能用几年,对于安全类相关传感器, 延迟要求达到 5-10 毫秒;视频监控:对于经济型视频场景,参考带宽为 2-4Mbps,对于高端视频场景,参考带宽 为 7.5-25 Mbps,时延小于 500 毫秒,可靠性在 99%-99.9%之间,业务模式以上行传输 为主。
1.3、出货量持续高增,智能化与低功耗需求渐显
无线通信模组可按功能分为通信模组和定位模组。物联网蜂窝通信模块行业是物联网中率先 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市场。通信模组按照不同的通信制式分为蜂窝通信模组 (2/3/4/5G/NB-IoT等)和非蜂窝类通信模组(WiFi、蓝牙、LoRa 等)。定位模组具体包括美 国制式的 GPS 定位模组、欧盟的 GLONASS 定位模组、俄罗斯的伽利略定位模组以及中国 的北斗导航定位模组。从传输速率上看,无线通信模组可分为以 4G 和 5G 为代表的高速率 模组,以 3G 和 eMTC 为代表的中速率模组及以 2G、NB-IoT 等为代表的低速率模组。随着 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模组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68457d67f4f74279a64b1979a9397df2.jpg)
通信模组技术发展趋势一:NB-IoT + 4G + 5G 协同发展。蜂窝物联网的发展受移动通信网络 发展影响,我们认为,随着全球 2G 和 3G 网络的持续衰落,NB-IoT、LTE-M 和 4G Cat-1 等 LPWA 技术推动蜂窝物联网的初步采用,未来几年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将由 2G 向 NBIoT+4G+5G 迁移。从地理上看,中国在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市场的 5G 采用方面处于领先地 位,北美和欧洲未来潜力巨大,印度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增速快。 预计至 2030 年全球通信模组出货量将超过 12 亿。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至 2030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将超过 12 亿个,复合年增长率为 12%,出货量将主要由 5G、 NB-IoT和 4G Cat1 技术推动,5G 将成为增长最快(60%)的技术,其次是 4G Cat1。
通信模组技术发展趋势二:模组智能化程度提升,智能模组应用增加。随着物联网产品形态 不断增多,物联网模块多样化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不同类型设备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的方 案商开始直接采用手机或平板方案来设计产品,对通信模块厂商亦提出了智能化需求,越来 越多的芯片和功能会集成进物联模块中。 智能模组具备通信模组特性,支持 5G/4G/3G/2G 的广域网接入,同时自带 Android、Harmony OS 等复杂的操作系统,具备开放安全的软件环境,底层芯片算力更强,自带 CPU、GP U 算 力,支持 GNSS、Wi-Fi 4/5/6、BT/BLE,集成度高,拥有丰富接口,可扩展复杂外设。
随着 5G+AIoT 为核心的智能化产业链升级加速,智能化 IoT 需求增加,软件生态的丰富也推 动了硬件的快速迭代,模组智能化程度提升,产品线更加灵活,可有效为客户节省成本与研 发周期。智能模组的关键特性包括:
计算能力:内核架构,CPU 核数,CPU 主频 ,图形处理能力:GPU 主频,多媒体能力:显示屏分辨率,拍照像素,视频编解码能力,AI 运算能力:CPU+GPU+DSP 的综合 AI 算力 ,接口能力:DSI/CSI,USB,串口,以太网。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d05b2c18936d4061b3a36417d09f94a8.jpg)
智能电表、工业、路由器/CPE、汽车和 POS 将成为 2030 年通信模组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应 用。从细分市场连接数量划分,我们认为,随着 5G 的推出和 5G RedCap 的推出,5G 将 在工业、资产跟踪、POS、远程信息处理、医疗保健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智能物联网应用中 得到采用,主要取代传统的 4G 物联网应用。智能电表、工业、路由器/CPE、汽车和 POS 将成为 2030 年出货量前五的应用。5G 将优先用于工业 4.0(如机器人、自动化和数字双胞 胎)、路由器/CPE(如 FWA 和专用网络)和汽车(如互联和自主移动)应用,LPWA 将优先用于 公用事业(智能电表),4G Cat 1 和 5G RedCap 将优先用于 POS 应用。
分地区看,中国、北美和欧洲市场是蜂窝通信模块需求最大的三个区域。自 2015 年起,中 国取代北美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单体市场。在中国市场,蜂窝通信模块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 智能水表、移动支付和智慧安防领域;在北美市场,蜂窝通信模块的市场应用主要体现在车 载、车队管理、公共安全以及移动支付领域;在欧洲市场,通信模块主要市场集中在车载应 用以及智能电表行业。在日本市场,蜂窝通信模块在智能电表以及车队管理领域市场渗透率 高。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d1b3cc569dab42a488f31fad4c1797d1.jpg)
2、应用场景创新扩散,驱动行业高速增长
2.1、物联连接数快速增长,中国网络侧产业优势强
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将有 309 亿台物联网设备。在 5G 等新技术标 准的推动下,联网设备全面升级,产业链计划庞大,海量传感、控制单元的快速发展将直接 推动通信模组的爆发。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就需要增加 1-2 个无线通信 模块。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据 IoT Analytics 统计,2020 年全球共有 217 亿个联网 设备,其中物联网连接达 117 亿台,占总连接的比例为 54%,物联网连接(联网汽车、智能 家居设备、联网工业设备)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计算机)。随着 物联网应用的普及,据 loT Analytics 预计物联网连接数将保持高速增长,增速继续快于非物 联网连接,至 2025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 309 亿台,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17.49%。
5G 连接数快速增长,预计至 2027 年成为主要移动接入技术,驱动物联网蓬勃发展。据 GSA 统计,截止至 2022 年 2 月底,全球共有 146 个国家/地区的 489 家运营商正在投资 5G, 2022 年到 2025 年,全球移动运营商 Capex 将超过 6 千亿美元,其中约 85%将用于 5G 网络的发展。5G 使用率不断上升,据 GSMA 预测 2022 年全球 5G 总连接数将达到 10 亿,至 2025 年 5G 连接数将占总移动连接数的 1/4,至 2027 年 5G 将成为主要移动接入技 术。5G 将进一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更加多元化的连接,赋予物联网低延迟、高速率、多终 端的交互能力,5G 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据 GSMA 预计至 2030 年 5G 对各行业的贡献中服务及生产将占最大比重。
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指数型增长,行业需求旺盛倒逼物联网支撑技术加快商用化进程。据爱立 信统计,2021 年第三季度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达 78EB,同比增长 42.01%,环比增长 7. 77%, 与 2012 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 105 倍。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呈指数型增长,主要原因是移 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与下游应用需求的兴起,智能手机出货量与移动用户数逐年增长,移动应 用创新产品快速迭代,带来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工 业、医疗、交通等行业对物联网支撑能力提出新要求,同时全球新冠疫情加速物联网应用发 展进程,驱动物联网相关硬件与软件等支持技术加速商用规模化部署进程。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e8612f0b3f894cfdb6fb1bc58610f5a8.jpg)
中国引领全球 5G 进展,基站建设数量明显领先。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要素,自 5G 商 用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 5G 网络建设,据工信部统计,截止至 2022 年第一季 度末累计开通 5G 基站数达到 156 万个,2022 年第一季度新建 5G 基站 13.4 万个,2021 年 新建 5G 基站超过 65 万个,5G 网络建设加快,实现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 98% 的县城 城区和 80%的乡镇镇区,截止至 2021 年末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络,占比达到全球 60% 以上,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10.1 个。移动用户方面,截止至 2022 年第一季度末,中 国 5G 移动电话用户数累计达 4.03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 24.3%。随着 5G 网 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赋能作用逐步凸显。
中国物联网网络侧产业优势较强,预计至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全球第一。网络方面,中国 5G 和 NB-IoT 推进迅速,目前已建成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物联网络,NB-IoT 和 Cat 1 等蜂 窝物联网通信芯片国产化率较高,5G 芯片方面华为、紫光展锐、联发科等厂商具备先发优 势,物联模组方面,模组厂商持续蝉联全球出货量前列。应用方面,呈现从公共管理和服务 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据 IDC 统计,2020 年全球物联网支出达到 6904.7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 23.6%,据 IDC 预 测,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 11.4%,其中中国市场 占比将提升到 25.9%,物联网市场规模全球第一。
2.2、政策环境加速完善,运营商推动产业终端侧成熟
政策环境加速完善,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民经济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物联网行业相关 产业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物联网全 面发展,将物联网纳入 7 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对物联网接入能力、重点领域应用等作出 部署。(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十四五”时期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期。2021 年 9 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 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到 2023 年底, 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连接数突破 20 亿,突破一批制约物 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物联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9a5eef1f04a54d7bb51f34638540a648.jpg)
自 2006 年国务院首次在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 出物联网相关政策,着重针对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传感网进行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物联 网被列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开始以“物联网+”的模式与不同行业进行业态融合; “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加速推进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的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为物联网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 境,有力推动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物联网网络。中国物联网行业发 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物联网网络。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物联网相关企业共计 60 万余家,2016 年至 2020 年间,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6.76%。5G 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 增长率超 200%。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2 年 3 月末,中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蜂窝物联网 终端用户达 15.2 亿户,2022 年净增 1.19 亿户,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快速接近移动电话 用户,两者规模差缩小至 1.4 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 终端)的比重达 47.7%。中国物联网发展正迈入黄金时代,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 升级、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2017 年 6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文件,给予 NB-IoT 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明确提出至 2020 年底, 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进一步加大 NB-IoT 网 络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设 NB-IoT基站,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a98b298d76bf408b9eed6668076d05eb.jpg)
中国移动:2006 年 11 月,中国移动在重庆成立“M2M 全国运营支撑中心”,面向全国提供 M2M 技术支撑;2010 年 7 月成立物联网基地,建立专业运营团队支撑全国推广物联网产品; 2012 年正式成立中移物联网,以专业公司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市场化运营。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是最早投身于物联网产业的运营商之一,2015 年 2 月物联网智能水表 原型机亮相于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2016 年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 10 余座城市开 通了 NB-IoT试点。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坚定布局物联网,在网络建设方面决心清晰,3GPP NB-IoT核心标准冻 结后,迅速采取行动抢先布局,2017 年 5 月 17 日率先建成全球首张全覆盖的新一代物联网 (NB-IoT)网络,完成端到端业务运营级验证。
电信运营商推动降低物联网硬件成本,加快推动产业终端侧的成熟。通信模组承载着端到端 通信、数据交互功能,通用物联网模组能帮助下游厂商完成与通信相关的工作,降低了下游 厂商开发和落地的门槛。由于芯片和模组成本较高,运营商、设备商通过补贴、示范的形式 来培育市场需求,推动行业从 0 到 1 发展,随着成本的下降,行业性需求会继续拉动模组市 场增长。
2017 年中国电信启动 3 亿元的物联网补贴计划,其中 2 亿元补贴 Cat.1 和 NB-IoT 模组, NB-IoT 模组单个补贴 20 元左右;2018 年中国移动推出 20 亿的物联网专项补贴,其中 10 亿用于 NB-IoT模组,最高补贴率可以到达 80%,另外 10 亿用于 4G 物联网模组补贴,补贴 率最高到达 50%;中国联通启动 300 万片 NB-IoT 模组招标项目,限价 35 元/片。通过专项 补贴的方式,激发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性,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模组成本。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62c31c4b661f450dbf6d354052a77971.jpg)
2G/3G 退网政策明确,新一轮技术迭代驱动规模化部署。2020 年 5 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关 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首次以公开发文形式正式提出 2G/3G 要迁移转网, 明确中低速物联网应用要向 Cat.1 和 NB-IoT 网络迁移,提出进一步降低 NB-IoT 模组成本, 2020 年降至与 2G 模组同等水平;加大 Cat1 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模组成本降低,促 进规模应用。随着 2G/3G 退网政策的明确,原本占比超过 50%的基于 2G/3G 的物联网连接 需要中低速率物联网网络承接,驱动新一轮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
数量上,运营商开启大规模 5G 模组采购,2021 年 8 月 5 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布了 中国移动 2021 年至 2022 年 5G 通用模组产品集中采购结果,招标总采购量 32 万片,是目 前中国运营商规模最大的 5G 模组产品集采项目;据中国联通预测,至 2025 年底 5G 模组全 球需求量将超过 5000 万片/年。 价格上,受物联网技术进步与电子元器件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通信模块同一类型产业 平均售价将在应用成熟后逐步降低。我们认为,随着出货量的增长和应用落地的加速,5G 物 联网模组价格有望持续下降。据华为预测,至 2023 年底 5G 模组成本将降至 20 美元左右。 我们预计在低模组成本背景下,行业终端形态多样化,5G 在行业应用中的渗透度有望继续 提高。
2.3、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垂直领域连接需求逐步释放
产业链企业全面布局物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物联网行业的高景气度吸引了产业巨头纷 纷制定其物联网发展战略,并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进行重点行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 布局,提升对整个产业的把控能力。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设备商、行业企业等产业链 上企业全面布局物联网,从不同切入点推动云管端一体化。电信运营商以网络侧为主,上下 延伸为辅;互联网企业以平台和软件为核心,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设备商和行业企业向打 造平台和解决方案延伸;初创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深耕,向底层芯片延伸。产业大规模发展 的条件正快速形成。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24395701749c4de39757fb4af823bb10.jpg)
通信模组下游应用场景多样,大颗粒用户产品标准化要求高,小颗粒用户产品定制化要求高。 通信模组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表计、无线支付、车载运输、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安防、 无线网关、工业应用、医疗健康和农业环境等。按年需求量划分,通信模组的需求者可分为 大颗粒用户和小颗粒用户,大颗粒用户年需求量大于 1000 万片,小颗粒用户年需求量小于 1000 万片。大颗粒用户对通信模组产品标准化要求高,销售价格较低,通信模组厂商利润空 间较小;小颗粒用户对通信模组产品定制化要求高,需要工程师定向设计,通信模组厂商利 润空间较高。我们认为,随着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垂直领域的物联网连接需求逐步 释放,将带动通信模组出货量进一步增长。
智慧能源:已具备信息化基础,由系统建设向业务整合阶段过渡,持续加大投入。智慧能源 主要指能源行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具体包括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智能热量 表等智能表计应用,通过内部安装的无线通信模块,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 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凭借精准度高、可自动校 正、实现自动补偿、远程智能抄表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模拟式仪表及数字式仪表成为表计市 场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四大表智能化水平差异较大,经过智能电网十年建设,智能电表渗透 率最高约 90%;智能燃气表经过运营商大力推广,渗透率超过 50%;智能水表由于下游自来 水公司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渗透率约 30-40%;智能热量表主要用于北方供暖 地区,相对市场空间较小,季节性明显。
近年来,能源行业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其信息化已具备良好的基础,随 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由系统建设阶段向业务整合阶段过渡。“十四五”期间, 国家电网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约 2.23 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利用数字技术为电 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 规划》,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相比“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额增加了 33%,加快数字电网 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cdc6896943ff4a3292220fb134a6d759.jpg)
移动支付:目前最成熟的商业零售应用场景。为商家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流量互通,包括无 线 POS 机、扫码支付终端、收银台终端、人脸识别支付终端等,采用移动通信方式传输信 号,利用移动通信基站传输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支付,搭载智能模块的支 付终端,不但能满足市场对支付模式多样化的需求,还支持营销管理、会员管理、便民服务 等功能。移动支付终端的发展与整个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智能金融 POS 市场经过 2015 年以来的培育,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2020 年中国智能金融 POS 出货量达到 738 万台,出货量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将逐步进入到以存量替换为主的时代。而 海外市场移动支付发展落后于中国,智能金融 POS 渗透率较低,受到疫情催化,预计未来 三年智能金融 POS 市场增速将高于中国,同时中国厂商也将加速迈向全球市场。
笔记本电脑:智能硬件创新驱动电脑通信功能渐成标配,蜂窝模组内置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疫情催化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场景需求增长,驱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提升。据 Canalys 统 计,2021 年中国 PC(不包含平板电脑)出货量达 5700 万台,同比增长 10%,市场份额前 三的厂商分别为联想(39.9%)、戴尔(12.6%)、惠普(9.2%);据 IDC 统计,2021 年中国 平板电脑出货量为 2846 万台,同比增长 21.8%,其中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出货 640 万台,同 比增长 28.8%,平板电脑商用市场出货 102 万台,同比下降 12.4%。
随着中央处理器和操作 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持续升级,平板电脑正向办公商务化、综合化转变,用户对移动办公和远 程会议的需求不断增加,商用平板电脑未来将逐步使移动通信功能成为标准配置。据 Strategy Analytics 统计,2020年具有蜂窝功能的移动PC 全球出货量为1010万台,同比增长71.2%, 蜂窝模组内置率约 4.5%,处于较低位置,提升空间大。随着 5G 网络带宽提升、流量成本下 降与终端成本改善,笔记本电脑蜂窝模组内置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据 Strategy Analytics 预 计至 2025 年具有蜂窝功能的移动 PC 全球出货量有望达 1430 万台。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4afc5d20bd2248d1ac08d66daab629bc.jpg)
5G 笔记本电脑多内置蜂窝模组。2020 年联想发布全球首款 5G 笔记本电脑 Flex5G,搭载 5G 版本的高通骁龙 8cx 处理器,辅以 X55 5G 调制解调器,配备 Nano SIM 卡槽,支持 mmWave 5G 网络,官方售价为 1399.99 美元。2022 年惠普发布惠普 Spectre x360 和惠普 星 x360 两款 5G 笔记本电脑新品,惠普 Spectre x360 搭载第十一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配备 SIM 卡插槽,支持 5G 移动网络,配备 Wi-Fi6 无线网卡;惠普星 x360 搭载英特尔第十 一代 Tiger Lake i5-1155G7 处理器,配备 SIM 卡插槽,支持 5G 移动网络。
车联网: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预计至 2025 年中国智能网联功能新车渗透率超 过 75%。车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 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 业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联网行业快速发展。 蜂窝通信模块在车载电子应用中是连接设备传感端和信息服务中心的纽带。以车联网逐步普 及为标志,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进入“智慧时代”,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据 iiMedia Research 统计,2020 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为 3088 亿元,预计至 2022 年中国车联网市 场规模将达 4587 亿元。据 IHS 统计,2019 年全球智能网联功能新车渗透率为 38.4% ,中国 智能网联功能新车渗透率为 35.3%。我们认为,随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提升 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据 IHS 预测, 至 2025 年中国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新车接近 2000 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 75%以上,高于全 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afde9047458740e8aecb9d43170b6587.jpg)
智能家居:通信模组是智能家居场景的关键电子元器件,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能家居赋能传统家居智能化和便捷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改变。智能家 居主要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涉及到智能家电、智能安防、居家生活、环境检测 等领域,构成互联智能家居生态圈。物联网技术是实现“物物相连”的关键技术,蜂窝通信 模块是智能家居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受疫情与消费升级等多重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 式发生变化,更多的关注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便捷性、舒适性等多方面体验。随着人工智能 和物联网技术等逐渐成熟,加上国家政策利好,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商 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达 6515.6 亿元。
工业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降本增效提质,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增长,带动第一、二、三 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 用模式和产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 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物联网技术是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网络连接的部署和基 于物联网平台的业务分析和数据处理均对通信模组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要求。
据中国工业互 联网研究院测算,2020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57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为 3.51%,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广泛,目前已延伸至 40 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 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大领域,以及采矿、电力、建筑等实体经济重点产业。据中国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0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 加值规模分别为 0.056 万亿元、1.817 万亿元、1.697 万亿元,带动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持 续提升。
2021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2025 年工业互 联网平台应用渗透率达到 45%,相比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渗透率提升 30.3pct。同 时指出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加 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7046233f4ccf418fa05089bc0d1e6b69.jpg)
3、产业格局东升西落,上游国产化重构延续成本红利
3.1、格局:东升西落,中国厂商崛起,强者恒强
通信模组市场格局:东升西落,中国厂商快速崛起,市场化程度高。通信模组行业供应商多, 市场化程度较高,其销售区域是全球性,获得进口国对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准入资质即可进 行产品销售,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可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竞争具有全球性。 据 Counterpoint 统计,2021 年 Q4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收入同比增长 58%,中国领先了整 个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收入占比达 40%以上,市场份额前三的厂商分别为移远通信(27% )、 Telit(8%)、美格智能(7%)。随着中国厂商在物联网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的积淀发展,以及背 靠中国消费市场,中国通信模组厂商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海外厂商,规模 优势渐显,并凭借高端产品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与海外同行业巨头直接竞争,中国通信模组 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位居全球第一。
海外厂商起步早,中国通信模组企业起步于 3G 时代,产业生态逐步优化。通信模组最早于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法国企业 Wavecom 是通信模组开山鼻祖,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西门子进军通信模组行业,并将其市场化运作,中国通信模组企业多成立于 3G 时代。 随着通信技术的迭代更新,全球格局也在变化,4G 时代之前,通信模组行业多为海外厂商主 导,包括 Telit、Sierra、Gemalto 等,2007 年通信模组全球市场份额分布为西门子(27% )、 Wavecom(25%)、Simcom(13%)、摩托罗拉(8%);随着行业收并购及国产厂商的崛起, 产业生态随之变化,国产厂商移远通信、广和通、芯讯通等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企业,并 进入第一梯队,在 5G 时代处于领先地位。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f024fbb25326477fa430059c5483d9a6.jpg)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整体发展,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中国通信技术标准领域经历了 1G 空白、 2G 跟随、3G 参与、4G 同步、5G 主导的艰难奋斗历程,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逐步实现了话 语权从无到有,通信标准迭代升级,带来市场规模的指数级扩张,同时带来更强的技术溢出 效应,推动移动通信产业进一步与各行各业融合。中国通信产业整体发展领先,有先发优势。 物联网技术多样化,应用碎片化,助力国产厂商实现弯道超车。物联网应用场景复杂多样, 单一的技术、网络、系统难以提供所有服务,不同的产业有多样的技术需求,因此物联网技 术多样化,存在多种网络连接技术,百花齐放。面对多样化、碎片化的市场,全球格局出现 变化,为国产厂商的兴起提供了前提。
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成为国产厂商重要竞争优势。通信模块产品的研发需具备较强的通信技 术、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研发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操作系 统、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无线通信模块同时具 有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特点,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与其他部件的对接具有一定粘性。由于行业的 多样性,终端所采集和传送的数据与信号格式各有不同,对组网、通信和智能控制的需求各 异,对厂商的应用开发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通信模组作为物联网关键元器件,有着较高的稳 定性、可靠性质量要求,对厂商的制造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面对碎片化下游应用场景,需要 通信技术与行业应用知识的相互融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有业内长期的实践才能 积累相应的经验和能力。
行业经验是实质性进入壁垒之一,工程师红利推动国产厂商快速发展。通信模组厂商除了拥 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外,还需要对客户所在业务领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客户机器设备的特 性、客户的决策流程及生产控制需要等应用行业的相关信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随着应用不 断深入,对相关行业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将更加重要,不同行业间的“孤岛现象”严重,因 此行业经验成为通信模组行业实质性进入壁垒之一。在客户服务方面,为了更好的适应物联 网应用的复杂场景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常有技术支持和研发团队紧密配合客户研发工程师, 提供全面、及时和近距离的技术支持服务,缩短客户产品研发时间。中国厂商具备工程师红 利,对比国内外通信模组厂商人均薪酬水平,中国通信模组厂商人均薪酬明显低于海外厂商, 为国产厂商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5beabeeca8104ea792557d506fd96881.jpg)
中国厂商具备价格优势,精细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产品价格方面,据 TSR 统计对比,中国 通信模组厂商总体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不到海外厂商的一半;毛利率方面,中国厂商多在 20% 左右,海外厂商多在 30%以上;净利率方面,中国厂商约 5%左右,海外厂商亏损严重。中 国通信模组厂商平均价格明显低于海外厂商,具备价格优势。虽然中国厂商毛利率水平低于 海外厂商,但依然拥有稳健盈利能力。主要原因是中国厂商成本管控能力强,精细化管理能 力为其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中国厂商全球竞争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成本:上游国产化重构,产业集群延续成本红利
通信模组产品制造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芯片为主要原材料。蜂窝通信模块上游行业生产 的企业较多,产品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加工费、检测费用等,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达 80%以上,主要原材料包括基带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三大芯片占原材料成本比例超 过 70%,其中基带芯片占比最大。上游芯片的供需格局将影响通信模组厂商采购价格与产品 竞争力。
基带芯片:主要供应商有高通、联发科、英特尔、英飞凌、锐迪科等,部分供应商对采购量 较大的客户会给予相对优惠的价格和返利,故而厂商的规模效应对采购价格有一定影响; 存储芯片:主要供应商有三星、海力士、镁光等,市场集中度高,采购方议价能力弱; 射频芯片:主要供应商有思佳讯、威讯、英飞凌、锐迪科、中科汉天下等,不同用途的模组 对射频芯片的需求有所区别,采购价格差异较大。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6cc2b06692c145de9e33c1ba89acf5b4.jpg)
国产基带芯片厂商技术进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据 Strategy Analytics 统计,2021 年全球 基带芯片市场达 3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5%,市场份额前五名厂商分别是高通、联发科、 三星、紫光展锐、英特尔,联发科、高通和紫光展锐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英特尔、海思半 导体和三星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翱捷科技出货量增长近 4 倍。国产厂商加大投入,持续研 发,历经多年逐步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市场份额呈提升趋势。
射频前端市场:美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厂商高速发展,初露头角加速追赶。根据 Yole Development 的预测,2025 年全球移动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54 亿美元,其中射频 功率放大器模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89.31 亿美元,分立射频开关和 LNA 市场规模预计将 达到 16.12 亿美元,连接 SoC 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23.95 亿美元。美国、日本等国家 或地区起步早,有较深的积淀,在射频前端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据 Yole Development 统 计,2019 年全球前五大射频器件提供商市场份额达 79%,均为海外厂商。
中国厂商与国际 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中国集成电路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日益 重视,中国射频前端产业有了高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射频前端企业不断涌现,卓胜微、唯 捷创芯、慧智微、飞骧科技、昂瑞微等厂商均已推出部分 5G 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在细分领 域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射频前端市场将持续投入加速追赶。
芯片国产替代化,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供应链安全问题成为 各国高度关注问题。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提升国产芯片使用率,降低海外供应商 的采购集中度,有效降低未来贸易摩擦中的经营风险。以有方科技芯片进口采购数据来看, 国产厂商采购比例呈增长趋势。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增强,核心技术 与短板方向的突破,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将为通信模组行业带来产业集群效应,中国 厂商有望进一步在国际竞争市场上引领发展。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9e794e78b7fc4f0694953f0eaa4bf30c.jpg)
3.3、趋势:打造平台化能力,拓展业务边界
应用层与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 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 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产业价值占比 1 0%; 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占到 20%左右。我们预计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 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模组厂商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目前模组行业已有较明显的规模化效应,市场集中度较高, 下游应用场景碎片化、多样化,需要与行业特点深度融合。模组厂商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一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方案和产品绑定,提升客户粘性,同时增加盈利;二是向云 平台延伸,大型模块厂商均在提前布局云平台。
平台层盈利能力强,技术壁垒高。对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厂商毛利率水平,平台层厂商拥有 更好的盈利能力,主要原因是其技术开发难度大。平台层在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涵盖低代 码、云原生、流程、集成、移动、业务规则等能力,既赋能衔接企业底层资源以及上层应用, 同时整合底层的计算资源和中间层的开发交付能力,技术壁垒高。 通信模组平台化能够与下游应用产生协同效应。物联网正经历从硬件等基础设备向软件平台 和垂直行业应用升级,随着未来应用场景的复杂化,远距离通信模块与短距离通信有望结合, 目前已经有厂商在针对不同应用积极推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物联网应用场景碎片化,模组厂 商有较高的客户基础,具备定制化服务能力,在行业内有先发优势,可与下游应用产生协同 效应。
物联网平台市场处于洗牌阶段,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据 IoTAnalytics 统计,全球物联网平 台已由 2015 年的 260 家增长至 2019 年的 620 家,年复合增长率达 24.3%,平台数量增长 快,2019 年排名前 10 的物联网平台所占市场份额为 58%,相较 2016 年提升了 14pct。物 联网 PaaS 平台市场参与方众多,可分为通信厂商、互联网厂商、IT 厂商、工业厂商、物联 网厂商、新锐企业等,目前物联网平台市场正走向整合,市场集中度提升。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cde97233055e4818b5a9abd3d07a36c3.jpg)
移远通信自主研发物联网云平台 QuecCloud。移远通信自主研发物联网云平台 QuecCloud, 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协议和多制式接入方案,帮助企业快速上云,提供设备连接、 数据分析、规则引擎、远程升级等功能,打造“终端+连接+平台+应用”的端到端一站式服 务。 公司目前以 QuecCloud 开放平台为基础,深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已打造智慧出行、智慧 用电、自助商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多条产品线,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场景。智慧出行 已集成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滑板车、Tracker 等出行安全保障方案;智慧用电已集成断路 器用电安全、智能光伏、消防产品联动、智能电表等方案,为用户提供 7*24 小时安全用电, 助于节能环保及便利化管理;自助商用平台可服务于丰富的无人化运营场景,可帮助客户精 准管控物料投放、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涂鸦智能打造全球物联网开发平台。涂鸦智能成立于 2014 年,2021 年登陆纽交所,深耕 PaaS 和 SaaS 层,公司 IoT PaaS 结合了云端连接能力和 IoT 服务、边缘能力、App 开发及 设备优化解决方案,无缝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上,为开发者提供成熟可靠的智能硬件开发 平台、App 开发平台和云开发平台,可实现 1 分钟完成 IoT Smart App 软件交互界面开发, 15 天内实现智能设备量产。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涂鸦 IoT 开发平台累计有超过 51 万 物联网设备和软件开发者,分布于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赋能 8400 家品牌客户,辐射全球 超 12 万家渠道。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acc1b167d5f441b79409d5ea37d156d7.jpg)
4、重点企业分析
4.1、移远通信:通信模组龙头厂商,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龙头厂商。移远通信是行业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于 2010 年成立,2019 年 7 月在主板成功上市,主要业务包括无线通信模组、天线及物联网云 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多样性的产品可满足不同智能终端市场的需求。 据Counterpoint 统计,2021 Q4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移远通信市场份额第一达26.6%。
收入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2.62 亿元,同比增长 84.5%,实现归母净利润 3.58 亿元,同比增长 89.4%,综合毛利率为 17.56%。2022 年第一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0.58 亿元,同比增长 64.7%,环比下降 19.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 亿 元,同比增长 104.3%,环比增长 2.0%。公司连续 5 个季度实现收入 50%以上的增长,充分 受益物联网行业高景气度,同时公司持续对下游应用领域进行开拓与深化,2022 年一季度公 司 LTE 模组、LPWA 模组、车载模组、5G 模组等业务量提升,整体收入增幅明显,同时伴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凭借近几年新品开发的积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保质保 量的交付能力,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初显。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8.19%,同比下降 1.2pct, 环比提升 2.4pct,净利率为 4.05%,同比提升 0.8pct,环比提升 0.9pct。公司毛利率企稳回 升,净利率创 2020 年以来新高。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新设桂林、武 汉 2 处研发中心,目前在全球共拥有上海、合肥、佛山、桂林、武汉、贝尔格莱德、温哥华 七处研发中心,覆盖中国、欧洲、北美等地区,为公司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支持,2021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 10.22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9.1%,同比增长 44.6%。截至 2021 年底,公 司共有研发人员 2997 人,占比 72.97%。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65%,同比 下降 1.6pct,公司管理效率提升,规模效应初显。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a73b57ff2b9a46f687832df925c156f5.jpg)
全球化销售渠道布局,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在销售方面,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业务覆盖 150+国家和地区,销售渠道覆盖中国、欧洲、北美、亚非拉等全球各地,与全球主流运营商 等产业链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在供应链与生产管理方面,2022 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货 29.57 亿元,较 2021 年末增长 2.58 亿元,公司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合理预计销售,并积 极有效地备货备料,保证客户供应;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在常州、合肥设立了两处自有智 能制造中心,并在全球马来西亚、巴西、苏州、东莞、嘉兴等多地建立了代工厂合作,全方 位保证产能稳定供应。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合肥智能制造中心具备 10 条生产线以及 2 条研 发试产线,年产可达 4500 万片,常州智能制造中心已完成 15 条生产线的架设,预计 2022 年完成另外 5 条生产线的架设,满产后可达 9000 万片/年。
丰富模组产品组合,不断探索新业务。公司产品系列丰富,5G 模组方面,目前已支持全球 1000 余家行业客户进行 5G 终端产品的开发与商用,2021 年 8 月,中国移动发布 5G 通用 模组产品供应商中标选候选人公示,移远通信五款 5G 模组以最大份额中标,占比接近 50%。 车载模组方面,公司基于新技术新平台持续提供丰富强大的车载产品组合,与包括日本、韩 国、印度、越南、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典、美国的诸多车载一级供应商(Tier 1) 和主机厂形成合作。
公司在保持现有模组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新产品,借助公司良好的品牌 和销售渠道,广泛链接优秀合作伙伴,不断探索新业务。天线产品方面,通过模组+天线的组 合,简化客户开发流程,缩短客户产品上市时间,增加客户粘性,截止至 2022 年第一季度 末,已有 300 多种天线产品;物联网云平台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云平台 QuecCloud 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协议和多制式接入方案,帮助企业快速上云。
目前已打造智慧 出行、智慧用电、自助商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多条产品线;ODM 业务方面,公司设立 ODM 业务部门,目前已为行业 PDA、POS 支付、共享出行、BMS、AIoT 等行业的头部客 户提供了 PCBA 解决方案,并与云业务、天线配合为二轮智能出行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公 司以模组业务为核心,积极开拓新市场,做好新业务的探索和布局,为公司未来价值增长提 供支撑。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6e80e55ffe924c54956900b6de7c76bf.jpg)
4.2、广和通:通信模组领先厂商,首家 A 股上市企业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领先厂商,首家 A 股上市的模组厂商。广和通成立于 1999 年,专注物 联网 23 年,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和无线模组供应商,于 2017 年 3 月在创 业板上市,是中国首家 A 股上市的无线模组企业。公司最初为 Motorola 无线通信产品中国 区分销商,与 Infineon 战略合作,2009 年创立自主品牌 FIBOCOM,上市 2G 无线通信模 组,随后陆续发布 3G、4G、5G、Cat.1 等新产品,2020 年收购全球第一 Sierra 全球汽车前 装业务,拓展车载终端产品。
目前公司全产品线涵盖 5G、LTE/LTE-A、NB-IoT/LTE-M 、车载 前装、安卓智能 、WCDMA/HSPA(+)、GSM/GPRS、 Wi-Fi、GNSS 等技术,产品主要应 用于云办公、智慧零售、C-V2X、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工业互联、智慧城市、智慧农业、 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行业数字转型领域,可为电信运营商、物联网设备厂商、物联网系统 集成商提供端到端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
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精细化管理增强,经营效率提升。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09 亿 元,同比增长 49.8%,实现归母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增长 41.5%,综合毛利率为 24.1%。 2022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78 亿元,同比增长 37.0%,环比下降 6.2%,实现归母净 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 30.2%,环比增长33.8%。
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22. 00%, 同比下降 3.11pct,环比提升 0.8pct,净利率为 8.88%,同比下降 0.5pct,环比提升 2.7pct,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88%,同比下降 0.78pct。公司深耕物联网行业,随着 产品线的丰富和市场拓展加大,整体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未来规模效应持续显现下,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进一步优化 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西南、香港、中国台湾、印度、美国、欧洲等地的全球营销力量,在 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和德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负责海外市场拓展业务;在供应链管理 方面,公司自动化生产在外协加工厂获得全面推广,在外协加工厂打造数条自动化产线,能 够覆盖公司大部分产品,信息系统优化项目如期上线,供应链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94f8f750b3c34a74be0aa32fab4a0339.jpg)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体系不断壮大完善。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推广 及其解决方案的应用拓展,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上形成了 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4.56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1.1% ,同比 增长 49.7%,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027 人,占比 62.43%。公司在深圳西安 设立研发中心,与全球主流运营商紧密合作,产品获得全球 100+国家认证及主流运营商入网 准入证书。
2021 年发布多款 4G\\5G 产品,获得海内外多家运营商认证,车载前装模组业务 实现从 4G 到 5G 升级,累计获得 71 项发明专利、51 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 60 项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能满足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产业链方面,公司研发团队积极与英特尔、高通、紫光展锐、MTK 等交流合作,在技术和产 品上不断创新,研发流程不断提升,与国际先进的产品开发管理流程相接轨,目前研发中心 已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研发管理系统,通过流程固化来提高 和保证研发质量,同时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提炼研发的绩效评价体系。
深度绑定大客户,积极布局优质赛道。公司自 2015 年开始布局电子书、笔记本电脑等应用 场景,逐步拓展亚马逊、惠普、联想等客户,产品涵盖 3G/4G/5G 等多制式,公司于 2014 年 获得 Intel 战略投资,英特尔在平板电脑领域通过为国内 OEM、ODM 和软件开发商提供英 特尔平台与技术的全面支持,以及为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品牌联合营销合作机会,进一步拓 展了公司在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领域的市场。
我们认为,随着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等软硬 件技术持续升级,平板电脑正向办公商务化、综合化转变,通信功能逐渐成为标配,蜂窝模 组内置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积极推动车联网业务的布局,海外方面,公司 2020 年通过参股锐凌无线收购 Sierra Wireless 车载前装业务 49%的资产,同时计划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锐凌无线 剩余 51%股份;国内方面,2018 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广通远驰,主要面向国内客户。海内外 协同发展,提升竞争力。
Sierra Wireless 是全球知名的车载无线通信模组供应商,1999 年即率先推出第一代应用于 汽车的通信模组,长期专注于车载无线通信模组领域,与 LG Electronics、Marelli、Panasonic 等业内头部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终端客户包括大众集团、标致雪铁 龙集团及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全球知名整车厂,据佐思产研统计,2020 年在车载无线 通信模组市场占有率达 19.1%。我们认为,通过外延并购有利于公司快速切入境外市场,获 得优质客户资源、研发技术及管理人才,进一步扩大并深化其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行业的布 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4a35aa322f634340a61d8f1456a386a0.jpg)
4.3、美格智能:通信模组头部厂商,智能模组创领者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头部厂商,智能模组创领者。美格智能成立于 2007 年,专注物联网 15 年,是全球无线通信模组及物联网解决方案行业的头部企业和智能模组产品方向的创领者, 于 2017 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无线通信模组(涵盖智能模组、算力模 组、数传模组等)、物联网解决方案产品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主要面向高端市场,以 4G 制 式起步,覆盖了 NB-IoT、Cat-M 、4G LTE、4G LTE-A、5G Sub-6G、5G 毫米波、Wifi 6 等 各类型无线通信制式。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三大方向:1)智能网联车领域(智能座舱域控制 器、ADAS\\DMS、辅助驾驶、车载监控等);2)4G/5G FWA 固定无线接入;3)以新零售、 金融支付、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共享经济、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物联网泛连接领域。公司 行业客户已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 Counterpoint 统计,2021Q4 公司市场份额为 全球第三名和中国第二名。
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69亿元,同比增长75.7%, 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 亿元,同比增长 330.5%,综合毛利率为 18.87%。2022 年第一季度实 现营业收入 4.01 亿元,同比增长 5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460.68 万元,同比增长 59.7%, 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 19.13%,同比下降 0.15pct,环比提升 1.30pct,净利率为 6.09%,同比提升 0.15pct,环比提升 0.18pct。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3.1%, 同比提升 0.75pct。,环比下降 0.56pct。在深耕智能模组产品的基础上,公司不断丰富数据传 输模组产品序列,目前涵盖了 5G 模组、4G LTE 模组、4G Cat1 模组、NB-IoT模组、Wi fi 模 组等多种类型,数传模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随着公司产品出货规模的扩大,与全 球物联网行业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的不断上升,公司以通信模组+解决方案的产品策略,与智 能座舱、新零售、工业互联等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结合,“智能化+定制化”差异化竞争能 力进一步巩固,收入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业绩持续提升的主要受益于海外客户群体规模不断 扩大,与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持续降本增效。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4859bc1a37c6414189c7e520ead164c5.jpg)
研发驱动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致力于建设研发驱动型企业,人员构成中主要为 研发人员。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2.2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1.6%,同比增长 26.75% ,主要 用于 4G/5G 智能模组项目、5G 算力模组项目、多平台、多制式通用型数据传输模组项目、 5G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项目、4G/5G FWA 解决方案项目,用于巩固和加强公司在 4G/5G 智能模组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并前瞻性的建立和完善算力模组产品线。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806 人,占比 85.02%,公司研发骨干大多都有多年通信行业的研 发经验,研发人员主要为计算机软硬件、无线微波、电子通信、移动操作系统等相关专业背 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及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公司分别在西安、上海、深圳组建研发团队, 建立了以 IPD 管理为核心的、能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研发管理流程。我们认为,随着 5G 的 成熟,公司 5G 技术的储备和投入会开始转化为产品和营收,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 提升。
以智能模组为核心优势,与高通深度合作,布局车载与 FWA 等高景气度细分赛道。公司积 极把握物联网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深耕智能模组产品研发,智能模组出货量居于行业 前列,并于行业内首家推出 5G 智能模组,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模组产品序列,面向 新零售、金融支付、智能网联车等核心领域的 5G 通信、安卓系统深度定制、扫码识别、多 媒体视频处理、AI 算法支持,WIFI 连接等定制化开发技术领先行业,其中基于 5G SOC 芯 片平台的 YUV Camera 定制开发技术为行业内独家研发并应用于智能网联车领域,具备较强 的技术领先性。随着物联网行业对于智能化和定制化产品需求不断加强,智能模组产品和物 联网行业定制解决方案产品体现出较强溢价能力,产品均价稳中有升。
2012 年公司与高通建 立合作关系,与高通签订芯片许可协议,并长期与高通进行芯片开发合作,芯片供应稳定。 公司在 FWA 领域已形成 CAT4、CAT6、CAT12 以及 5G 毫米波等终端产品序列,并同时向 多家国外企业进行供货,同时积极布局智能网联车以及 FQA 领域,现已具备覆盖 5G、CV2X、WiFi6 以及高精度 GNSS 定位等技术的完整车载模组产品线。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7bed8292f73244418ab7c3b45035600b.jpg)
4.4、有方科技:国内通信模组领先厂商,深耕智慧能源
国内物联网模组领先厂商,深耕智慧能源,多垂直领域覆盖。有方科技成立于 2006 年,专 注于为物联网运营商和智能互联产品制造商等客户提供物联网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于 2020 年 3 月在科创板上市,产品涵盖接入云、管道云、2G/3G/4G/5G/NB-IoT/eMTC 等蜂窝无线 通信模组和整机。公司自主研发的蜂窝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主要面向标准严苛的智慧能源、 工业物联网等工业级应用场景,并在车联网、商业零售、智慧城市等其他领域获得广泛的应 用。智慧能源领域主要包括电力、水和燃气三大行业,车联网领域主要包括汽车车联网和两 轮电动车,商业零售领域主要包括金融支付、共享设备和商用设备市场。公司销售覆盖国内 多个区域,并覆盖欧洲、北美、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公司在深圳市龙华区、东莞松山湖和 西安高新区设有研发中心,2021 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明显改善。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25 亿元,同比增长 78.6%,实现归母净利润-1296 万元,同比增长 82.7%,综合毛利率为 15.33%。2022 年第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7 亿元,同比增长 12.0%,实现归母净利润-631.56 万元,同比增长 73.6%。
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 20.09%,同比提升 8.43pct,环比提升 9.83pct。公 司 2021 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能源、车联网、商业零售等,分业务看,智慧 能源领域同比增长 66.7%,主要原因是电力集抄设备的安装恢复正常与电力配网侧的联网设 备安装增加,带动对通信模块的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欧洲、亚洲、中东等海外电力市场, 海外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车联网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74.9%,主要是海外需求恢复,但整体 仍受缺芯影响;商业零售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121.1%,主要是金融无线 POS 机的升级换代 对 Cat.1 模块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高的海外车联 网终端需求持续恢复,同时公司基于“云-管-端”架构新业务持续布局,提升整体毛利率水 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721af63376ff48729c91b9c89e4a95ce.jpg)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全球营销网络。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将优势资源集中于研发与 市场开拓。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9374.1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9.2%,同比增长 7.25% ,截 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318 人,占比 61%,累计申请 60 项专利和 7 项计算机软 件著作权,2021 年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 167%,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截至 2021 年末已累计获得 65 项专利和 87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21 年公司开展了 5G 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V2X 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4G 及 NB 无线通信模块等多 个研发项目,推出了 5G+C-V2X 模块、4G 智能模块、NB-IOT 安全通信模块、Cat.M,模块、 Cat.1 区块链模块等产品,为智能网联汽车、两轮电动车、燃气、水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 等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此外我们认为,基于“云-管-端”架构策略,面向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领域持续研发物联感知平台和物联感知设备,有望成为公司 未来业务的长远驱动力。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9b043e960de3464091fbc62a7d5d3726.jpg)
4.5、日海智能:物联网创新企业,产业并购延伸布局
物联网创新企业,产业并购快速提升业务布局。日海智能成立于 1994 年,并于 2009 年在深 交所中小板上市,在 2017 年完成多次基于物联网行业的横向产业并购,快速具备了物联网 “云+端”的基础业务能力,通过不断提升软、硬件产品&方案的开发能力,形成了符合物联 网发展规律的综合实力。公司围绕 AIoT 核心,形成了 5G&AI 物联网终端、AI 物联网大中台、 AI 边缘计算设备、智能化通信设备、相关综合解决方案及工程服务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 5G 云模组应用生态、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生态与智能物联网设备应用生态,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链。公司在深圳、上海、西安等主要城市设立了研发中心,在 国内各省会城市以及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等国家设有销售网点,下游客户涵盖运营商 和消费电子、车载、金融、医疗健康、农业/环境、能源、交通、工业制造等。
通信模组产品进一步丰富,模组业务收入高增长。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46.8 亿元,同 比增长 23.8%,实现归母净利润 0.22 亿元,同比增长 104.1%,综合毛利率为 17.24%。公 司业务版块可分为三大块,无线通信模组业务、通信设备制造业务、通信工程服务业务。其 中,无线通信模组业务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8.7 亿元,同比增长 52.2%,占总营收的比例 为 39.8%,同比提升 7.4pct,毛利率为 18.39%,同比提升 5.0pct;通信设备制造业务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2 亿元,同比增长 9.0%,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32.5%,同比下降 4.4pct, 毛利率为 6.66%,同比提升 0.3pct;通信工程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79 亿元,同比增长 72.7%,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27.3%,同比提升 7.7pct,毛利率为 27.89%,同比提升 7.9pct。
公司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由全资子公司芯讯通、龙尚科技开展,形成了上海、重庆、西安、深 圳和沈阳 5 个研发中心,全方位涵盖 GNSS、2G、3G、LTE CAT1、LTE CAT4、LTE CAT6、 LTE CAT12、5G 和 5G+V2X 等多种通讯制式产品,实现超过 100 款新产品量产出货,广泛 应用于智能抄表、网联汽车、智能支付、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安防监控、医疗健康、定 位追踪、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场景。公司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由全资子公司珠海智能 设备和深圳瑞研负责,2021 年平稳发展。通信工程服务业务实现了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效 率明显提升,市场拓展势头良好。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4dd22028175d4bb0a88f67ab305e6a22.jpg)
坚持管理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无线通信模组板块拥有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团队 研发人员拥有丰富的无线通信开发经验和底蕴,在无线通信协议、射频等无线通信模块核心 技术上具有行业领先的优势。子公司芯讯通/龙尚科技研发拥有严谨的质量体系,从供应商质 量、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品质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保证产品质量。此外,公司具有 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体系,具有以研发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丰 富经验,已经形成设计、性能测试、产业化等较为完整的综合研究与开发体系。2021 年公司 研发费用 2.5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5.5%,同比下降 5.87%,主要是公司缩减了物联网研发 人员及费用,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634 人,占比 22.89%。
5、投资分析
通信模组:物联网信息之源,站在创新扩散新起点。通信模组是物联终端的核心部件,负责 接入网络与数据传输,下游覆盖多领域物联网场景,是物联网时代最关键的基础通信单元。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碎片化催生了多样的物联网连接方式,从距离、带宽、功耗等多维度创新, 随着 2G/3G 逐步退网,正构建 NB-IoT+4G+5G 协同发展的物联网网络架构生态体系。
随着 智能化产业升级加速,模组智能化程度提升,正融入算力、OS 平台、智能化接口等多种功 能,有效节省客户成本与研发周期,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广度深度。网络技术与智能化能力创 新,带来应用场景创新加速探索,物联网连接(联网汽车、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等)在 2020 年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计算机),同时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 智能汽车、无人机、环境监测、防疫监测等应用均呈现加速增长。据 IoT Analytics 预测,物 联网连接数将从 2020 年的 117 亿台增长至 2025 年的 309 亿台。我们认为,技术与应用场 景的创新扩散驱动通信模组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https://img.cha138.com/20230530/c7327d146d67435db246d24e987452a3.jpg)
上游国产化重构与消费电子半导体去库存周期,带来通信模组行业成本红利阶段。通信模组 主要制造成本为原材料,占比超过 80%,其中芯片为主要原材料,基带芯片、记忆芯片、射 频芯片占原材料比例超过 70%,上游芯片供需格局将影响通信模组厂商采购价格与产品竞争 力。我们认为,随着国产芯片技术不断成熟,使用率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核心 技术与短板方向有望突破,带动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将为通信模组行业带来产业集群效应。
由于物联终端对基带芯片要求相对不高,国产化机会较大,中国通信模组厂商有望进一步在 全球竞争市场上引领发展。从产业阶段看,2022 年以来占据半导体主要需求的消费电子手机 与笔记本电脑均处于去库存阶段,传导上游价格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随着国产 替代比例提升,与中期消费电子半导体去库存周期,中国通信模组厂商有望迎来成本红利阶 段。
产业格局东升西落,中国通信模组领先企业有望率先进入红利驱动的高增长阶段。通信模组 最早于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海外厂商起步早,受益于中国通信产业技术溢出效应与工程师 红利,国产厂商迅速崛起,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据 Counterpoint 统计,2021 年 Q 4 全球 蜂窝物联网模组收入同比增长 58%,中国厂商收入占比达 40%以上。据梅特卡夫定律,我们 认为物联网规模效应正加速呈现,中国通信模组厂商的技术积淀、精细化管理等优势有望充 分体现,同时背靠中国消费市场,并凭借高端产品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厂商全球市场份 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从规模效应与行业增长角度来看,中国通信模组厂商将充分 受益创新扩散与成本红利,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相关参考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南证券,高宇洋)01传感器概况1.1物联网架构划分物联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数据,通过芯片、蜂窝模组/终端和感知...
水阀门开关方向图解s和o(水阀基础知识:闸阀、截止阀、蝶阀原理、特点与使用场合)
本文素材来源沃茨线上学习项目#1闸阀工作原理:阀体内部有闸板启闭件,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由于可以像水闸一样将水阻断,故名闸阀优缺点:优点包括流动阻力小;启闭比较省力;介质流向不受限制;全开时...
暖气温控阀开关方向o和s哪个是开(水暖气温控阀是个啥?为何每个房间都要装?怎么用?)
时至初春,乍暖还寒时期,相信朋友们家里都还没有停暖吧,细心的朋友应该见过在家中暖气上往往安装了一种带有刻度的阀门,对于地暖用户安装在分水器上,每路都有,而在明装暖气片的用户,每个房间只要有暖气片的地方...
智能ic卡水表说明书(从安装角度来讲物联网水表需要注意哪些要求?)
物联网水表是一种新式的智能水表,通过配合智慧计量远传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水表数据的远程抄取、阀门的开关、阶梯水价以及预付费等功能。不过,与普通水表相比,物联网水表的安装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那么从安装角...
...连接的无线技术,是通信领域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之一。它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万物互联的核心技术理念。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网络...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了《中国智能水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披露了中国智能水表企业竞争梯队、市场份额等关键数据。智能水表替代的是传统的机械水表,虽然后者在价格上会有优势,但并不符合国...
...是生命之源,每个人都离不开水。用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水表来统计,学会自己看水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对于抄水表的人统计的水费我们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就来看看小编为大家介绍智能水表怎么读...
板载天线(ESP-WROOM-02贴片式模组,物联网无线WiFi方案,飞睿科技乐鑫代理)
在物联网时代,机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就会应用Wi-Fi模块。wifi可不只是为移动设备提供无线网络连接,更多的是应用到物联网wifi模块中,为万物互联...
物联网水表无线模块(城镇直饮水区域计量中,物联网水表有哪些功能?)
在城镇直饮水区域计量中,物联网水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水表,它的应用是建立在高精度容积式机芯上,相比于自来水水表,物联网水表较为突出的功能是:计量单位以“升”计量,计量精度更高,保护售水单位利益,杜绝偷水...
物联网水表无线模块(城镇直饮水区域计量中,物联网水表有哪些功能?)
在城镇直饮水区域计量中,物联网水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水表,它的应用是建立在高精度容积式机芯上,相比于自来水水表,物联网水表较为突出的功能是:计量单位以“升”计量,计量精度更高,保护售水单位利益,杜绝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