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比表面积一般多少(由水泥颗粒比表面积引发的思考)

Posted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泥比表面积一般多少(由水泥颗粒比表面积引发的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泥比表面积一般多少(由水泥颗粒比表面积引发的思考)

结合教学实践 ,详细推导了水泥颗粒粒径的大小与水泥比表面积之间的换算关系 ,得出了粉粒状物料比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水泥颗粒比表面积的大小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情况 ,以期为学习水泥专业的 人士提供指导。

笔者任教于神木职教中心 ,曾担任某化工企业培训班水泥专业的《水泥煅烧技术及设备 》《水泥生产工艺 》以及《粉磨工艺及设备 》三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个使用率极高的名词 ,那就是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 ”,本文就这一概念做详细的阐释 ,并给出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用比表面积来表示 )与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的一些关系。

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水泥颗粒的总表面积 ,通俗的说就是 1 kg水泥包含的所有颗粒的表面积之和。国家规范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为比表面积大于 300 m2 /kg,凡细度不能满足此规定者皆为不合格品。

1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我们可以将水泥的生产过程概括为“两磨一烧 ”,即生料粉磨、熟料煅烧以及水泥粉磨 ,简单的说就是生产水泥的原料经过生料粉磨设备粉磨后 ,进入烧成设备进行煅烧 ,煅烧完成后所得的产物叫做熟料 ,最后将熟料掺加一定的石膏再一次磨细即得水泥制品。在这个过程中提到了粉磨这个名词 ,很显然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粉磨就是将颗粒粒径较大的一些物料通过某些特殊的设备 ,如球磨机、立式磨等磨细成为粒径较小的颗粒。研究生料颗粒与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 ,生料的颗粒粒径越小 ,则其比表面积越大 ,传热面积也越大 ,会使得碳酸盐的分解速度增快 ,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其次 ,水泥在使用过程中 ,先要进行水化作用 ,然后才开始凝结硬化 ,所以水泥颗粒越细 ,则其比表面积越大 ,与水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 ,水化反应也就越快 ,水泥的早期强度就会越高。最后 ,如果一味要求水泥颗粒的细度越细 ,势必会造成磨机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降低、电耗增多等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 ,水泥的细度 (即比表面积 )应该控制在适宜的范围 ,具体参看有关资料 ,本文不再赘述。

2 颗粒粒径与比表面积关系的研究

2. 1 基本假设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对所研究的水泥颗粒做了如下假设:

1)粉磨前后水泥颗粒的形状均为圆球形。

2)粉磨前后水泥颗粒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3)颗粒粉磨一次之后只产生同一种粒径的颗粒。

2. 2 分析过程

鉴于如上假设 ,我们研究如下:

情况一:由一个水泥颗粒粉磨为两个粒径相同的颗粒。

如图 1所示 ,假设一个粒径为 R1 的水泥颗粒经过粉磨之后

变成了两个粒径为 R2 的水泥颗粒,则根据总体积不变的原则有:




情况二:由一个水泥颗粒粉磨为三个粒径相同的颗粒。

如图 2所示 ,假设一个粒径为 R1 的水泥颗粒经过粉磨之后变成了三个粒径为 R3 的水泥颗粒 ,则根据总体积不变的原则有:




情况三:由一个水泥颗粒粉磨为 n个粒径相同的颗粒。



很显然 ,当粉磨后颗粒的数量 n从 1 增加至无穷大时 ,颗粒的总表面也在逐渐增大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水泥颗粒粉磨后 ,颗粒的粒径越小其总表面积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由公式我们还可以看出颗粒的总表面积与粉磨后颗粒数量的三次方根成正比。

3 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以上分析验证了水泥颗粒的粉径越小 ,其比表面积越大的结论。

2)在上述假设条件下 ,得出粉粒状物料比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粉粒状物料的比表面积随着粉磨后颗粒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3)水泥颗粒越细 ,则其比表面积越大 ,与水接触的面积越多 ,水化反应也越快 ,水泥的早期强度就会越高。

4)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某些化学键 ,要想使得颗粒由大变小 ,所做的功必须能够使这些化学键发生断裂、扭曲等。很显然 ,颗粒越小时 ,颗粒分子之间的化学作用越强 ,破坏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就更难 ,所消耗的粉磨电能也急剧增加。因此 ,国家规范对水泥行业做了规定 ,规定水泥的细度为 0. 08 mm 方孔筛筛余应控制在10%~14%之间 ,同时比表面积的最佳控制范围为 350 m2 /kg~450 m2 /kg。

史 艳 忠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