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地热采灌井井间距分析)
Posted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地热采灌井井间距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地热采灌井井间距分析)
地热采灌井井间距分析—以山东德州陵城某工程为例
梁晗 孟超 (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2)
摘 要:为探究地热采灌井合理井间距,以山东德州某工程为例,通过多种计算模型进行采灌井井间距计算, 并利用Geothermal Kits软件做出最优井距下的水流场、温度场模拟图,结果表明该研究区采灌井的合理间距为 600m。
关键词:采灌井,井间距,Geothermal Kits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石油、天然气 等传统能源日趋紧张,寻找新能源成为当代的主要 命题。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 发利用,在《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 期发展规划(2007-2020年)》的推动下,我国可 再生能源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地热资源作为一种 绿色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广泛应用于供暖、医疗、种植、养殖等领 域。2019年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中深层地热供 暖面积分别达到8900万、6100万和1.6亿m2 。当前 雾霾频发,空气污染严重,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 于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消 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积极的作用,其 优越性逐步被社会所认可,其开发利用规模必将逐 步扩大。而回灌是水热型地热开发的必由之路,因 此合理的采灌井井间距尤为重要,否则将会对相邻 地热井的水量、水位及水温等产生影响。因此开展 地热水水流数值模拟研究,科学合理确定采灌井间 距,对降低地热井间的干扰程度,使地热开发步入 良性循环轨道,实现地热开发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 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1.1 构造
DR1井位于陵城区糜镇吉祥社区内,在地质 构造上属于华北板块(Ⅰ级)、华北坳陷区Ⅰ(Ⅱ 级)、济阳坳陷区Ⅰa(Ⅲ级)、无棣潜断隆Ⅰa2 (Ⅳ级)、无棣潜凸起Ⅰa23(Ⅴ级)内。无棣潜凸起Ⅰa23东北为大山潜凹陷Ⅰa22,西北为柴胡庄 潜凹陷Ⅰa21,东为沾化潜凹陷Ⅰa51,西部逐渐过 渡到与德州潜凹陷Ⅰb21相连,南部为惠民潜凹陷 Ⅰa42,西南为临邑潜凹陷Ⅰa41。详见图1区域地 质构造简图。
1.2 热储特征
本区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界新近纪馆陶组 碎屑沉积岩中,地表无热流显示,属于传导型地热 资源,热储类型为层状孔隙型热储,地热资源属温 水—水热型低温地热资源。
本区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纪平原组、新近纪明 化镇组、新近纪馆陶组、古近纪沙河街组地层。上 覆第四纪平原组及新近纪明化镇组岩性主要为粘性 土、砂性土夹松散砂层,其密度小,导热性能差, 热阻大,构成了区内天然的良好热储保温层。本区 的热源主要来自上地幔传导热流和地壳深部的正常 传导热流。本区地热水属大气成因,具有大陆溶滤 水的特征,其补给源除一部分为盆地沉积物形成时保存下来的沉积水和封存水外;另一部分为沉积 物形成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由大气降水 补给。
1.3 抽水试验
对DR1井开展了三个落程的抽水试验进行了 描述,以确定单井出水量、渗透性、影响半径等 水文地质参数,并采集水样进行测试分析。试验 设备采用250-QJ150型高温电热潜水泵,水泵功率 75KW,扬程150m,以钻杆代替泵管,下入深度 120m。通过变频设备控制抽水流量,用三角堰观 测水量,用水银温度计观测井口水温和气温,用测 绳及电流表测量水位埋深,试验结果见表1。
2 采灌井井间距计算
2.1 基于热突破时间进行计算
将模型简化为在隔水隔热均一等厚的热储层, 热量靠对流方式传递,对井系统的热突破公式为:
式中: t—热突破时间(d),取50a; R1—井间距(m)。
Q—回灌条件下允许开采量(m3 /d),取 2160;
M—热储层厚度(m),取180.7;
φ—热储岩石孔隙度,取0.26;
ρw—热储水的密度(kg/m3 ),取985.7;
ρz—岩石的密度(kg/m3 ),取2000;
Cw—热储水的比热(kJ/kg.℃),取4.2;
Cz—岩石的比热(kJ/kg.℃),取0.8;
基于DR1井相关地质参数进行计算得到: R1=617m,即基于50年内不产生热突破的合理采 灌井井间距为617m。
2.2 基于抽水试验资料计算
将抽水过程理想化为地热单井稳定流降压试验 时,采用Dupuit公式及W.Sihardt公式,利用叠代 法求取影响半径R2。公式如下:
式中: K—热储平均温度下的热储层渗透系数(m/s);
Q—抽水流量(m3 /s),取324000;
Sw—抽水井稳定水位降深(m),取11.3;
M—热储层厚度(m),取180.7; R2—影响半径;
rw—抽水井热储段井半径(m),取0.0889。
基于抽水试验资料,采用Dupuit公式及 W.Sihardt公式,计算得R2=125m,此时合理的井 间距为250m。
2.3 基于地热回灌条件下单井开采权益保 护半径计算
对于研究区而言,假设:
①除了抽取和回灌的热量外,系统与外界没有 能量交换;
②按回灌条件下开采50年,热储温度下降 1℃;
③回灌未发生热突破且抽水井井口温度与热储 层回灌前温度一致;
采用下式估算回灌条件下地热井的影响半径:
式中: R3—回灌条件下地热井对热储的影响半径 (m);
α—回灌率,取100%;
t—时间(d),取50年;
δ —热储温度下降1℃所减少的地热储存量的 百分比;
Qp—回灌条件下允许开采量(m3 /d),取 2160;
Qh—回灌量(m3 /d),取2160;
Tr—回灌水温度(℃),取25 ;
Th—热储回灌前温度,取55℃;
T0—基准温度(℃),取12.7;
计算得到R3=187m,即基于上述条件采灌井 井间距为374m。
2.4 基于Geothermal Kits进行地热井井 间距计算
Geothermal Kits是中科院汪集暘院士团队领 衔开发的地热数值模拟软件,它是由Python语言 编写的为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服务的计算机程 序。本软件井距计算的核心算法基于 Kong et al. (2017),计算过程中调用了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 究中心Olaf Kolditz团队开发的开源数值模拟软件 OpenGeoSys(Kolditz et al., 2012)。该软件井 距计算模块采用了Kong et al. (2017)中所提出 的算法,对于本算法的水流方程与热传输过程简 述如下:
多孔介质的水流方程,依据单元格内的质量守 恒,可以写作:
其中,Ss为贮水率,P为水压,k为渗透率,μ是流体动力粘滞系数,ρl 是流体密度,g是重力常 数,q是水流源汇项;
热传输过程包括对流与扩散两个过程,用如下 方程表示:
其中,ρ是介质(储层)密度,cp是介质(储 层)比热,cl 是流体比热,v是流速,T是温度,λ 是热导率,qT 是热流源汇项。
DR1井相关输入参数见表2、表3。
基于以上参数,通过软件得出不同条件下的井 距-温度变化,井距-水位变化,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井间距的加大,温度变 化幅度明显下降,且当采灌井间距小于500m时, 对出水温度影响变化很大,600m以后的出水温度 变化受井距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即采灌井之间 不会产生热突破,再加大采灌井井间距已无意义。 因此,考虑温度场影响,地热采灌井的合理井间距为600m。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井间距的加大,水位变 化幅度明显下降,当采灌井间距小于400m时,水 位变化很大,说明400m范围以内采灌井之间发生 了较为明显的水力联系,500m以后水位变化受井 距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继续加大采灌井间距已无意义。因此,考虑水位影响,地热采灌井的合理 井间距为500m。
综上,基于Geothermal Kits软件计算得出该 区地热采灌井合理的井间距为600m。
针对上述计算结果,利用Geothermal Kits对 井间距为600m时,50年内的温度场及水流场进行模拟,结果如下:
从上述温度场、水流场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地 下热水运移情况:回灌入含水层的地热水不再以 井筒为中心均匀分布,而是有了明显的偏移。在 运行初期,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受采灌作用的影响 范围较小,随着抽水时间延长,形成的新流场方 向被拉长,逐渐消切变扁,呈椭圆形,且椭圆形 区域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但600m范围以内,50 年内未出现流场贯通,600m范围以外,地下水流 场在采、灌水及边界的源汇项共同作用下仍然非 常稳定。综上说明该研究区采灌井井间距为600m 是合理的。
3 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多种井间距计算方法,结合温度 场及水流场的动态模拟,可以看出该研究区采灌井 的合理间距为600m。地热井开采过程中应进行长 期的动态观测工作,及时调整后期开发过程中地热井数量、布井间距,以使地热井井间干扰处于可控 状态,保证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地热井开发利用过 程中,应进行示踪试验,与构建的地热数值模拟模 型相互印证,必要时对模型进行不断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 展报告2019》[J].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2] DZ/T 0331-202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 算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20. [3] GBT 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05. [4] Kong Y , Pang Z , Shao H , et al. Optimization of well-doublet placement in geothermal reservoirs using numerical sim ula ti o n a n d e c o n omi c a nal y si s[ J] . En vi r onm en tal Ea r th S ci en c e s , 20 1 7 , 76(3):118.
来源:《地源热泵》杂志
相关参考
1、岩体节理的几何特性参数有(A、B、D)。A.产状B.张开度C.节理充填度D.连通度E.闭合度解析:节理的几何特性参数有产状(走向、倾角及其一组或多组的组成关系)、间距或频度(指相邻节理面距离或其倒数)、张开度、粗糙...
近些年来,地源热泵行业迅速崛起,很多用户已经对地源热泵一词十分熟悉,那么地源热泵一定要钻井吗?答案是肯定的。做地源热泵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打井,并且在打井前期,要充分了解建筑周围的环境,确定地质条件。不同...
浙江省水文新技术开发公司(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追风逐日”走出转型升级新路)
...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向技术高峰攀登西藏,是中国高温地热的典型可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占全国地热总量的80%。尤其是
浙江省水文新技术开发公司(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追风逐日”走出转型升级新路)
...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向技术高峰攀登西藏,是中国高温地热的典型可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占全国地热总量的80%。尤其是
热管应用(中科院热管技术的突破,标志着“地心能”开发和利用时代的到来)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下,我国最长的4200米重力热管采热试验装置在雄安新区试验获得成功。应用这一新型高效采热技术,可在中深...
热管应用(中科院热管技术的突破,标志着“地心能”开发和利用时代的到来)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下,我国最长的4200米重力热管采热试验装置在雄安新区试验获得成功。应用这一新型高效采热技术,可在中深...
(一)强夯法设计总体思路强夯法地基处理可以有效消除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减小工后使用变形。因此强夯设计前应首先确定地基处理主要目的、用途,再结合各方面综合要求确定采用强夯还是强夯置换法,根据具...
...掘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矿井水灾的自然规律和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以利于控制和杜绝各种水灾事故的发生。根据"预测预报、探掘分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特制定本钻探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重地区以及湛江、茂名饮水难地区施工抗旱井24口,实现井井出水。地质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省地质局把党史学习教育
...重地区以及湛江、茂名饮水难地区施工抗旱井24口,实现井井出水。地质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省地质局把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