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变成水的过程叫什么(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你了解多少?)
Posted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气变成水的过程叫什么(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你了解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气变成水的过程叫什么(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你了解多少?)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为大家分享是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目录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1. 地下水的来源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二、地下水及其分类1. 基本概念2. 地下水分类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1. 基本概念2. 含水层类型划分3. 上层滞水和潜水4. 层间水(承压水)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
第一部分 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一、地下水的来源
1. 渗入水
入渗地下水是通过大气降水人渗到地下透水层中形成的,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形式。大量的降雨和厚层积雪的融化,会使地下水的水位发生明显的上升,而长期的干旱则使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河流湖泊和海洋也可以通过渗流与地下水进行动态交换,显示了水圈一作为统一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季节性河流补给地下水
2. 沉积水
沉积地下水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封闭在孔隙中的地下水类型。原来渗入到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被压缩。孔隙被封闭而保留下来,也称为“封存水”。由于沉积岩大多是海相成因的,沉积水也大多是海洋卤水,因而大多数是属于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即使是形成时的封存水是淡水,但在长时间的地质作用中,水溶液中也已经溶解了各种离子。这类地下水通常很难被开采利用。
3. 凝结水
在一些气候干旱的地带,如沙漠戈壁等,由于大气降水很少,蒸发量很大,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可以通过凝结的方式进行。含有水蒸气的大气进人地表以下的岩石孔隙中,由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大气中的水分子很容易在夜间凝成液态的水,附着在岩石的孔隙中,形成地下水。这一凝结过程类似于露水的形成,对于昼夜温差很大的干旱地区,凝结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植物获得所需的水源。
4. 原生水
在现代火山活动区或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区,地下水有较高的温度,并常以喷泉的形式出现,这类地下水还常常含有与普通地下水不一样的化学组分和气体。这类地下水可能与岩浆冷却过程中由岩浆分异出来的原生水有关,称为原生地下水。原生水通常以气态的形式从岩浆中析离出来,然后顺着深部断裂构造和断裂上升,进入较低温地段时逐渐冷却成为液态水,并最终喷出地表。有时候这类地下水要积聚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克服地下某种构造的束缚,才能喷出地表,形成间歇喷泉。
5.初生水 :既不是降水渗入,也不是水汽凝结形成的,而是由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这种水是岩浆作用的结果,称为初生水。
6. 有机成因水
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1. 岩石中的孔隙:
孔隙、裂隙和溶孔
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
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 风化裂隙;
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孔隙度Φ:某一体积V岩石中孔隙体积Vn所占比例
Φ=Vn/V
裂隙率Kr: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Kr=Vr/V
熔岩率K:溶洞的体积Vk与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
K=Vk/V
3.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颗粒的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紧密,孔隙度大;四面体排列,松散,孔隙度大;
颗粒分选程度:分选好,孔隙度大;分选差,颗粒大小悬殊,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间,孔隙度降低;
颗粒形状:颗粒形状不规则--排列松散--孔隙度大 粘性土的结构和次生孔隙:带电粘粒--聚合--结构孔隙--孔隙度增大--次生孔隙(虫洞、根孔、干裂缝)发育--孔隙度增大。
孔隙的特点
4. 岩石中的各种裂隙
1-分选良好,排列酥松的砂;2-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3-分选不良的,排列紧密的砂;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黏土;6-经过压缩的黏土;7-具有裂隙的岩石;8-具有溶的可溶岩
三、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
1. 气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储存在地下的水;
2. 固态水:指岩石中温度在0℃以下的重力水。即以冰的形态出现的重力水,常分布在季节性和永久性结冰的地区;
3. 结合水:指受固体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束缚于固态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想运动的那部分水。
强结合水:以单独的水分子状包围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水。
特点:
A. 水分子排列紧密,不能流动;
B. 密度大,2.0,在零下78℃时尚不能结冰;
C. 没有溶解能力,不能溶解盐类;
D. 不受重力作用,不传递导静水压力,不导电;
E. 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它与颗粒分开,只有当空气中饱和差很大或105℃才能将他们分开;
F. 具有极大的粘滞性和弹性。
弱结合水(薄膜水):结合水的外层,由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 水。在饱水带中,能传递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大于结合水的抗剪强度时能够运移。
特点:
A.水分子排列不如结合水规则和紧密,水分子离岩石颗粒表面越远,结 合力越小;
B.外层被植物吸收利用;
C.不受重力支配,不能导电、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D.密度和普通水差不多,具有极大的粘滞性;
E.有较低的溶解岩能力。
4. 重力水(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称为重力水。
特点:内层重力--层流运动--外层重力水--易转为紊流运动
5. 毛细水:在岩石毛细孔隙中或孔道狭窄部分的水。
毛细水类型:
支持毛细水:地下水面支持下存在的(附着水面上的),随地下水升降而升降
悬挂毛细水:是细粒层次与粗粒层次交互成层时,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中保留下的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的毛细水;
支持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
孔角毛细水:是悬留于包气带中颗粒接触点上毛细水。
6. 岩石骨架中的水:保存于矿物结晶格架中,已成为矿物组成部分的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分类:
结晶水:当矿物中的水组成比例固定不对称结晶水。
如石膏(
)、芒硝(
);
费石水:当所含水比例可变且易脱出时称费石水。
如蛋白质(
) 、方沸石(
);
结构水:以OH或H的形成参与矿物组合,彼此结合紧密。只有当矿物结构 破坏后,并加热到400℃至500℃时才能分离出来的,这种水成为结构水。 如水铝石(
) 、白云母(
)。
四、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 基本概念
容水度: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比值。一般说来容水数值上与孔隙度相当。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来表示;
重量含水量(Wg):指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Gw)与干燥岩石重量(Gs)的比值。Wg=Gw/Gs*100%;
体积含水量(Wv):指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比值。Wv=Vw/V*100%;
持水度(Wn):指饱和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中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Wn=岩石保持水的体积(Vr)/岩石的总体积(V)*100%;
给水度: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的水的体积。
2. 影响岩石给水度的因素:
水位下降速率大--给水度小(释水滞后效应)
3. 影响岩石透水度的因素:
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空隙大小,空隙直径愈小,透水性愈差。
当孔隙直径小于两倍结合水厚度时,在寻常条件下就不透水。
只有在孔隙大小相等的前提下,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孔隙度愈大,透水性愈好。
第二部分 地下水及其分类
一、基本概念
1. 广义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孔隙中的水;
2. 狭义地下水:赋存于饱水带岩石孔隙中的水;
3. 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下。
二、地下水分类
1. 按埋藏条件可分:
- 上层滞水
- 潜水
- 承压水(层间水)
第三部分 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
一.基本概念
1.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2.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3. 含水层:起着阻隔水透过作用的细小的岩层,称为隔水层;孔隙细小的岩层(如致密黏土、页岩)含的几乎是结合水,结合水在寻常条件下是不能移动吃的,这类岩层。
4. 隔水层:一起着阻隔水透过作用的细小的岩层,称为隔水层。空隙细小的岩层(如致密黏土、页岩)含的几乎是结合水,结合水在寻常条件下是不能移动的,这类岩层实际上起着阻隔水透过的作用,所以是隔水层。
二.含水层类型划分
三.上层滞水和潜水
1.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中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在局部隔水层上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自由水。
上层滞水、潜水和层间层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面;5.层间水测试面;6.泉(上升泉);7.井水.实线表示井壁不进水;a.上层潜水;b.潜水;c.层间水
2.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3. 潜水面:潜水的水面为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从潜水面到隔水底版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厚度(H);
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厚度(T)。
潜水流动方向:潜水通常在重力作用下由水头高的地方向水头低的地方径流;
1.砂;2.含水砂;3.黏土;4.泉;h.潜水厚度;aa.潜水面;bb.隔水底板
4. 潜水的排泄方式
径流排泄:径流到适当地形处,以泉、渗流等形式泄出地表或汇入地表水。
蒸发排泄:通过包气带入大气。
5. 潜水面的变化
潜水直接通过包气带与大气圈及地表水圈发生联系。所以气象、水文因素的变动对它的影响比较明显。
丰水季节(年份):补给量>排泄量,则潜水面上升,含水厚度上升,埋藏深度变浅;
干旱季节:排泄量>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薄,埋藏深度加大。因此,潜水的动态有明显的的季节性的变化。
6. 潜水面的形状
可以是水平、倾斜、抛物线或各种形状组合。最常见的潜水面形状为倾斜的曲面。受重力影响,潜水由潜水面高出向低处渗流形成“潜水流”(或称潜流),向地处的低凹地区(如河谷、冲沟)等排泄。
7. 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剖面图:按一定比例,在有代表性的剖面线上绘制的水文地质剖面图,其中,应表示出潜水位、含水层、隔水层厚度、岩性及其变化等。
根据等水头线图求潜水流向及水力梯度
1.砂;2.含水砂;3.黏土;4.泉;h.潜水厚度;aa.潜水面;bb.隔水底板
平面图:即潜水势(头)和潜水等水势(头)线图
潜水等水势(头)线图的用途:
A. 确定潜水流向
B. 确定水力坡度
水力坡度是指指单位渗透途径(水平距离)上的水头损失。或者说,水力坡度是沿渗透途径的水头降与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I=H/I
I--水力坡度,无因次量
H--渗透途径上两点的水位差(或落差)
I--渗透途径上两点的水平距离
8. 潜水流量和流速的测定
自然界中潜水运动缓慢,一般作层流运动,其运动规律服从达西定律,即潜水的运动速度与水力坡度成正比。
V=IK
V--渗流速度,cm/s或m/d
I--水力坡度,无因次量
K--渗透系数,cm/s或m/d
渗透系数取决于岩性、流体性质(密度、粘度)、外界条件(温度、压力)
四、层间水(承压水)
1.隔水层;2.含水层;3.地下水测试面;4.地下水流向;5.泉(上升泉);6.钻孔(虚线部分为进水部分)7.自喷孔;8.大气降水补给;H.与含水层顶面压力相当的高度;M.含水层
1. 层间水(承压水)
特点:
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和底板,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净水压力;
与外界联系较差,水位、水量、水质等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富水性好的承压含水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具有补给区、承压企业区和排泄区;
地下水体充满整个含水层,否则是潜水。
2. 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两种地质构造
向斜盆地
单斜地层
A. 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
B. 含水层发生变相或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
C. 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斜地
D. 侵入体阻截承压斜地
3. 水头
正水头:测压水位高于该点的地形高层;
负水头:测压水位低于该点的地形高层。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a.潜水区 b.自流水区
五、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
第四部分 地下水的性质
例1 :(2020·山东地理)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雨水会从地面(坡面)带来泥沙以及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奥赫里德湖透明度极高说明泥沙来源少,渔产较少说明营养物质来源少,可推知雨水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来源,A错误;奥赫里德湖只有在北部有一条河流流出,而没有入湖河流,B错误;该区域位于41°N附近,山地最高约2 000 m,达不到雪线高度,没有高山冰雪融水,D错误。该湖属于典型的断陷盆地,岩层的水分沿断裂破碎带缓缓汇入盆地内,积水成湖,为地下水补给,选C。第2题,两湖距离近、海拔相差不太大,水温接近,A错。水深、水量虽有差别,但都不能对渔业产量造成较大影响,B、C错。湖水透明度高,营养物质少,饵料少,鱼类少;普雷斯帕湖与奥赫里德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湖水的透明度,与水质有关,选D。
例2:(新课标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8~10题。
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8.B 9.C 10.D
解析 第8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流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9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10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例3 :(2020·全国I)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1
1.参照图1,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 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1.B 2. D
【解析】1.“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 条件是”渗漏说水源来自地面(降水);相对稳定说明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人工岛长则狭窄,汇水面积小,淡水少,两侧海水易入侵,且雨水容易汇入海中。宽,汇水面积大,便于储存,淡水量多,且能防止海水入侵。
2.人工岛这么难度大的建设都不在话下,取点水就更不是问题;水质差,饮用、灌溉可能难度大,但是洗洗马路什么的还不成问题,再说,说水质差没有依据(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又少);过度使用岛上淡水资源,会引起海水倒灌,使岛屿上水体盐多上升,严重的话,海水入侵可能改变土体结构,引发地陷的问题。
例4 :(2021年福建卷)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单选)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乙丙甲
2.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单选)
- A.甲处降水量最多
- 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 C.乙处蒸发量最多
- 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1.B
【解析】地下水埋深为地下水距离地表的距离,数值越大说明地下水越深,一般湖泊中,湖泊水深更深处,地势更低,地下水埋深更浅,盐壳是在干涸过程中盐分不断分离出来堆积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随着地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补充减少,地下水埋深是在不断加深的,所以地下水埋深越深的说明形成时间越早,所以为甲丙乙。
2.C
【解析】根据上一题盐壳的形成先后顺序为甲丙乙可推测湖泊水深由浅到深也是甲丙乙,乙处水最深。当丙处开始盐壳开始形成时,也即丙处湖水开始干涸,此时甲处已经干涸,乙处还是被水覆盖,在温度差异差不多的情况下,乙处地表水最多,蒸发量最多,同时受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位也是最高的。丙处的盐壳厚度最薄,说明在丙处盐壳形成时降水较多,对盐壳产生了侵蚀作用;在丙盐壳形成时,甲盐壳已经形成,甲处于陆地中,大陆性最强,白天温度或夏季温度会更高。
例5 :(2022年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河岸距离 (m) | 群落属性 | 影响因子 | ||||
群落结构 | 群落盖度(%) | 海拔(m) | 土壤含水量 (%) | 土壤容重 (g/cm3) | 土壤电导率 (mS/cm) | |
50 | 乔—灌—草 | 30.33 | 916 | 5.73 | 1.41 | 0.36 |
200 | 乔—灌—草 | 34.00 | 917 | 5.04 | 1.50 | 0.59 |
350 | 乔—灌—草 | 40.33 | 914 | 4.42 | 1.50 | 0.37 |
500 | 乔—灌—草 | 46.67 | 914 | 18.51 | 1.41 | 2.56 |
650 | 乔—灌—草 | 74.33 | 913 | 19.27 | 1.37 | 0.40 |
800 | 乔—灌—草 | 68.67 | 913 | 15.23 | 1.38 | 1.02 |
950 | 乔—草 | 45.00 | 912 | 7.78 | 1.40 | 0.50 |
1100 | 乔—草 | 40.33 | 916 | 3.06 | 1.58 | 0.66 |
1250 | 乔—草 | 34.33 | 915 | 2.32 | 1.62 | 1.98 |
11. 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 胡杨涵养水源 B. 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 地下水埋深浅 D. 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13. 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土壤有机质减少 B. 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 土壤含盐量增加 D. 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11
B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浅根系草本植物提醒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13题详解】
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点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依靠植物本身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维持的。植物的生长依赖于环境条件,因此,环境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植物对于生长的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气候和土壤是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光照和水分,这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取决于土壤。
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
A. 蓄水、供水、输送 B. 航运、发电、旅游
C. 蓄水、发电、航运 D. 供水、输送、旅游
2. 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
A. 增加库区海水入侵 B. 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
C. 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 D. 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
3. 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
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 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
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 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A 2. D 3. C
第一问,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蓄水、供水、输送,A正确;水库位于地下,没有航运、发电、旅游的功能,排除BCD。故选A。
第二问,地下水库建有地下水坝,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减少库区的海水入侵,A错误;会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B错误;减少了库区水补给海水,C错误;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D正确;故选D。
第三问,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库区的水体位于地下,受外界影响小,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库区的水体质量好,①③④正确;地下水流速慢,库区的进水能力弱,②错误。故选C。
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图示意湖南某地地下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降水量柱状分布呈现该地( )
A.夏季降水总量较少
B.春夏之交降水较多
C.秋季比冬季降水少
D.七八月份降水较少
5.地下水位过程线( )
A.与降水的季节变化量呈负相关
B.水位主峰超前于雨水洪期
C.年内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值
D.呈驼峰状的双峰曲线形态
6.地下水位过程线是一个地区地下水补给与消耗动态变化的综合反映。图中地下水位( )
A.3月埋深最浅
B.3月到6月埋深逐渐变大
C.6月埋深最浅
D.6月到10月埋深渐渐变小
4、B 5、C 6、D
4.读图可知,该地夏季(6、7、8月)降水量较大,A错。5、6月降水较多,为春夏之交,B对。秋季比冬季降水少,C错。8、9月降水少,但是7月降水多,D错。故选B。
5.读图可知,地下水位过程线与降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A错。地下水主峰与雨水洪期基本同步,B错。年内有两个低谷值,C错。呈驼峰状的双峰曲线形态,D对。故选D。
6.读图可知,3月地下水水位最低,说明埋深最深,A错。3月到6月地下水水位升高,埋深逐渐变小,B错。6月地下水水位最高,埋深最浅,C对。6月到10月水位下降,埋深渐渐变深,D错。故选C。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如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据此回答7~8题。
7.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地下水从乙流向甲 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
C.甲为城市区域 D.丁为湿地
7.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地地下水位=当地海拔—地下水埋藏深度,因此可以绘出当地地下水位线。据图可知,丁地地下水位偏低,为地下漏斗区,且该地靠近海洋,因此最易出现海水入侵。故选D。
8.A 地下水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由上题可知,乙处地下水位高于甲地,所以地下水从乙地流向甲地,A对;丙地地下水位高,更新速度快,水质相对较好,B错;城区因开采地下水或地面硬化影响下渗,因此地下水位偏低,丁处可能为城区,C错;甲地地下水出露,可能为湿地,D错;故选A。
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图10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图10
9. 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
A. 中西部多,东部少
B. 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
C. 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
D. 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10. 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
A. 市场需求不足
B. 属于可再生资源
C. 基础设施薄弱
D. 埋藏深,开采难
答案:9. AB 10.AC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来看,浅层地热中西部多,东部少。图中四个地区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为6.5—6.7℃,故A、B正确。C项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不符合图中所示信息。从图中经纬网信息推断出该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受地形起伏影响小,D选项错。
第10题:浅层地热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B项本身这句话正确,迷惑性很大,但不是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原因。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与地球梯度增温,埋藏也相对较浅,故D项错,学生会思维定式误选D选项,迷惑性也大。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有密切关系。同时从图中可以发现,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缺少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未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故A、C正确。
研究表明,地下水埋藏深度1~3米最适合胡杨林生长。新疆沙雅县塔里木河河床低浅,受汛期洪水满溢影响,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塔里木河干流修筑防洪大提,阻止洪水满溢,导致胡杨林生物群落质量下降,退化现象严重。如图为沙雅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沙雅县塔里木河河段洪水满溢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近几十年来,沙雅县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灌溉不当,土壤盐渍化加剧
B. 过度用水,地下水位下降
C. 气候变暖,蒸发作用更旺盛
D. 燃料短缺,大量砍伐植被
13.当地胡杨林生物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其退化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 乔-灌-草 B. 灌-草-乔
C. 灌-乔-草 D. 草-灌-乔
11.B 12.B 13.D
解析 第11题,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夏季的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河流水量最大,故沙雅县塔里木河河段洪水满溢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故选B。
第12题,地下水埋藏深度1~3米最适合胡杨林生长,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B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灌溉不当和大量砍伐植被,AD错误;气候变暖,蒸发作用更旺盛,为自然原因,影响较缓慢,C错误。故选B。
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而草本植物根系埋藏较浅,适应性较差,最易出现缺水死亡,而乔木比灌木根系更发达,适应性更强,不易因缺水死亡,退化最晚。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1999-2019年地下水埋深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地下水某月埋藏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多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D.降水少.气候干旱
15.导致近年来该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人类活动
C.植被破坏
D.地势较高
16.针对近年来该地地下水埋深变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回灌 ②减少地下水开采 ③跨流域调水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4.C 15.B 16.B
【解析】
14.据图可知,8月该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夏季工业生产和生活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至8月埋深最大,故选C。该地为华北地区某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活动少,故A错。夏季为雨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B、D错误。故选C。
15.由图可知,该地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由于华北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抽取地下水是获取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导致该地地下水埋深呈增大,B正确。气候变化、植被破坏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华北平原某城市地势较低,D错误。故选B。
16.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所以①措施不可行;跨流域调水可增加该地水资源,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使地下水位得以回升,故②③正确;城市以三三产业和生活用水为主,农业用水少,调整农业结构作用不大,④错。故选B。
红碱淖地区位于陕北毛乌素沙地,降水集中于夏季,湖泊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每年3~4月最高,7~9月最低,近年来湖泊萎缩明显。下图示意该地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图例1、2、3分别表示地下水等水位线、季节性河流、地下水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大气降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
18. 影响该湖最低水位出现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
②流域截流径流
③蒸发
④引用湖水灌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为了遏制红碱淖湖面萎缩,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修水渠引用黄河水
②减小春季地下水开采量
③合理调度流域用水
④减小夏季地下水开采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说明大气降水对湖泊补给少,A错误;冰雪融水夏季补给多,B错误;根据图示地下水位线和地下水流向可判断,周围地下水补给湖水,C正确;该地湖泊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降水少,地表径流少,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①错误;河流上游发展灌溉农业,流域截流径流导致水量减少,②正确;湖水为咸水湖,不能引湖水灌溉,④错误;该地气候大陆性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③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陕西的地势比较复杂,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这对引入黄河水具有极大的难度。黄土高原的地质条件就不好,例如土质松散特点,引水时很容易直接下渗,等不到黄河水引入毛乌素沙漠,就已经消耗很大一部分了,黄土高原西部还有不少的山脉出现,要想开凿水渠道,必须从山脉穿过,成本非常高,所以修水渠引用黄河水不现实,①错误;春季地下水补给少,因此减小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对湖水补给影响不大,②错误;合理调度流域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局部地区缺水问题,③正确;湖水补给主要来自夏季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因此减小夏季地下水开采量有利于湖水补给,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下水溢流积冰是指从地表渗出的水、从泉中流出的水或从已有积冰的裂缝中渗流出水冻结而形成积冰的现象。布鲁斯位于西伯利亚东部,是世界高寒区典型地下水溢流积冰发生地之一。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为﹣9.3℃,永久冻土层厚度为200~420m,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mm。溢流积冰出现在布鲁斯东部的一个山谷内,附近山坡上植被覆盖密集。下图示意该地水文地质剖面。
(1)推测该地地下水溢流积冰的水源补给类型。
(2)近些年来,该地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增多。试分析其对溢流积冰的促进作用。
(3)简述该地地表植被与地下水溢流积冰的相互关系。
【答案】
(1)夏季的大气降水;(邻近的地表径流、湖泊水渗流;积雪(与季节性冻土层)融水。
(2)年均气温升高,导致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减小,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大气降水是该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降水量增多导致积冰体的整体规模扩大,为溢流积冰提供了更多的水源。
(3)山坡植被拦截降水,增加下渗,为地下水溢流积冰提供水源;地下水溢流在坡底积冰,可能抑制坡底植被根系发育。
【分析】本题考查高寒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冻土层之间的关系。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地下水溢流积冰是指从地表渗出的水、从泉中流出的水或从已有积冰的裂缝中渗流出水冻结而形成积冰的现象”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mm。由此可知,该地地下水溢流积冰的水源来自于夏季的大气降水;(邻近的地表径流、湖泊水渗流;纬度高,冬季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夏季温度较高,积雪(与季节性冻土层)融水。
(2)根据材料“地下水溢流积冰是指从地表渗出的水、从泉中流出的水或从已有积冰的裂缝中渗流出水冻结而形成积冰的现象”,当年均气温升高时,会导致冻土融化,季节性冻土层增厚,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减小,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大气降水是该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降水量增多时,地表径流,积雪融水量都增加,导致积冰体的整体规模扩大,为溢流积冰提供了更多的水源。
(3)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山坡植被拦截降水,延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为地下水溢流积冰提供水源;溢流积冰体会规模扩大。但当地下水溢流在坡底积冰过大,又会使阻碍植被根系向下伸展,可能抑制坡底植被根系发育,可能导致植被枯萎,甚至死亡。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有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一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却高达3000~4000mm。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
(1)指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8分)
(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8分)
(3)在图1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画虚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画箭头表示)。(6分)
【答案】
(1)地下水补给(2分)。
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2分);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2分);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分)。
(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2分),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2分);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2分),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2分)。
(3)绘图如下:(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以及区域水循环的动态平衡。(1)读图1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读图2可知,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湖水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1) 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人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000~4000mm)远大于降水量(100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3)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二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
22.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屡屡发生,与之同时,地下水水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綿城市”,并就推进'海綿城市”建设做出了部署。所谓“海綿城市”,就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铺设渗透路面、渗水性停车场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
材料二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理事物在对应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水荒中的作用。
答案: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湖泊可以调蓄地表径流;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地下水下渗;地下储水池可以储蓄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水荒。
来源:内容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相关参考
煤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汛期来了,矿山防水治水工作,不能忽视)
...件,即能造成矿井充水。矿井水的来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及老空积水三类。(一)地表水源。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的矿体时,地表水容易从井口、低洼地带、旧钻孔
煤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汛期来了,矿山防水治水工作,不能忽视)
...件,即能造成矿井充水。矿井水的来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及老空积水三类。(一)地表水源。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的矿体时,地表水容易从井口、低洼地带、旧钻孔
建筑给排水论文3000论文(地下室给排水你了解多少?建议收藏共同学习)
...排气阀设于正压管道上,阀腔内没有积气时,里面是充满水的,水的浮力把浮球向上推从而关闭阀的排气孔;当管道内的积气越来越多时,气压把浮球向下推开,积气从排气孔排出。常用于生活变频给水立管、自喷灭火系统立管...
气相和液相有什么关系(水在低温下,会从一种液体变成另一种液体?)
30年前,一些科学家首次提出了有关水的一种新的相变假说。液态水的许多独特的异常行为都被认为是这种相变的表现,它区分的是水的两种液相,即低密度液体(LDL)和高密度液体(HDL)。因此,这种相变被称为液-液相变(LLP...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式。我们试着用通俗的语言把二者的区别介绍一下,便于大家考试。晶体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按照一定的...
...气态(水蒸气),其中,水蒸气是看不见的。2.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3.霜,雪,雾凇都是由看...
一、填空1、按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及其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2、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分类,地下水可分为:()裂隙水、岩溶水。3、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的称为()。4、断层按...
含铁、含锰的地下水在我国分布很广,通常以溶解度较高的二价铁、二价锰的形式存于地下水中。二价铁、二价锰一旦接触空气就容易氧化成不溶于水的Fe2O3和MnO2。所以,我们看刚从井下抽上的水是无色的,过段时间就变成混浊...
含铁、含锰的地下水在我国分布很广,通常以溶解度较高的二价铁、二价锰的形式存于地下水中。二价铁、二价锰一旦接触空气就容易氧化成不溶于水的Fe2O3和MnO2。所以,我们看刚从井下抽上的水是无色的,过段时间就变成混浊...
水的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自来水是如何“洗白”的?如果发浑、发黄,还能喝吗?)
...历练”自来水的源头,也就是水源地,通常为江河湖泊及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