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复印机维修(李华田:试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Posted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治复印机维修(李华田:试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治复印机维修(李华田:试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试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olutions to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李华田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9

内容摘要:翻译不仅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虽然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的相似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化的可能性,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更使翻译有时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文化不可译性长期以来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化不可译性包括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两种。其中绝对不可译性是无法消除的,但相对不可译性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本文运用实例具体分析英汉互译中文化不可译性形成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了解决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英汉互译,不可译性,分类,策略与方法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one hand, linguistic universality, identity of human thinking and infiltration of human culture have determined the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transforming channel,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uniqueness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 translation sometimes becomes impossible. So untranslatabil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topics under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translation field. The existence of untranslatability lasts forever. And untranslatabilit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bsolute untranslatability and relative one, of which the absolute untranslatability can not be extinguished, but the relative untranslatability may disapp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H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and its solutions.

Key words: cultur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untranslatability; categories,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1. 背景与前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邢福义,1990:1)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联体双胞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语言具有鲜明的、稳定的民族个性,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记录和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每个民族的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从某些方面起着制约作用。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各种语言,无论是国际性语言,还是只在某一地区使用的局域性语言,都在某种程度上与本地文化紧密相连。(John Lyons,1981:329)既然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必然媒介,自然就跟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认为翻译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源语与目的语两个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即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距离越大,翻译的难度就越大。为了能够准确地用目的语表达源语信息,翻译者必须慎重对待源语和目的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距离相距甚远。英国外事服务局(British Foreign Service)根据与英语的差异程度(即距离)把语言分为三类,汉语属于最难的一类。(王振亚,1993)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同样遥远。虽然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的现象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中西方在民族心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地理生态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更为明显,而且文化空缺(cultural zero)的现象更是常见。

由于汉文化与英美民族文化的社会距离相距甚远,给英汉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在很多情况下,目的语所处的文化传统中缺乏源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源语的等值词语,这种文化空缺就造成文化不可译性(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李华田,1995)这种现象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都同样存在。例如:"狗"在汉文化中从来就是卑劣无耻的代名词,故有"汉奸走狗"(flunkey traitor)、"狗头军师"(inept adviser)、"狼心狗肺"(rapacious as a wolf and savage as a cur)、"狗仗人势"(be a bully with the backing of a powerful person)、"狗血喷头"(a stream of abuse)、"狗腿子"(lackey)、"狐群狗党"(a gang of scoundrels)、"狗急跳墙"(despair gives courage to a coward)、"狗眼看人低"(be a bloody snob)、"狗崽子"(son of a bitch)、"狗屁不通"(unreadable rubbish)、"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等表达。(危东亚,1995:342)而英语民族常把狗当作宠物,认为它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故有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另外,英语中"dog"可以指人,并无贬义,要视具体情况进行翻译,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的小家伙)、"a gay dog"(快乐的人)、"a dirty dog"(脏东西)。由于这种文化差异,如果把"落水狗"译成"a dog in the water",把"丧家犬"译成"a homeless dog",不仅不能传达汉语的贬义,反而容易引起英美人的同情。同样,如果把"I'm too old a dog to learn new tricks"(我老了,学不了新东西)中的"too old a dog"译为"老狗",岂不是自己骂自己吗?

2. 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与分类

人类大脑有同样的生理机能,又具备相同的思维能力,因而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有时候是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五环旗"(Five Linked Colored Rings)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世界人民对"五环旗"的认识都是相同的:"五环"表示五大洲,其中"红色"表示美洲,"黄色"表示亚洲,"绿色"表示大洋洲,"蓝色"表示欧洲,"黑色"表示非洲;"五环互相连接"意味着全世界人民的比赛友谊和团结合作;旗子用"白色"作底象征比赛的公平竞争。既然不同民族对某些事物有相同的认识,那么就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文化。这时,语际间的翻译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这种文化可译性正是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的作用。

但由于每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因而任何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一些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这就是文化不可译性(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它会毫无疑问会导致源语信息在目的语中的流失。(李华田,1995)因此,为了能够让用目的语尽可能多地传递源语信息,任何翻译者都必须认真解决好文化不可译性的难题。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所有翻译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2.1 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

为了更好地分析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借用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对文化的分类:语言文化可以分为5类:社会生活文化(social culture)、生态环境文化(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和纯语言文化(language culture)。(Eugene Nida,1993:37)除此之外,我们再加上历史背景。以下就从这6个方面讨论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

2.1.1 社会生活文化

社会生活文化包罗万象。这里,我们仅从民族心理和思维模式、亲属关系及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三个大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和举例说明。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这也正好反映了英语和汉语两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及两种语言的个性。英语喜静,故句子一般呈现为线性逻辑,强调句型结构的层层深入,喜好用介词、形容词和名词来表达动作;而汉语好动,句子层面上体现为平行结构居多,偏爱动词,主谓结构可以用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我们要格外注意,汉语中的动作可否用做其他的非谓语结构进行转化。例如:

We should live each day with gentleness, a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appreciation which are often lost when time stretches before us in the constant panora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

译文:每一天我们都会怀着柔情、充满活力、心存感激。而这些,在来日方长时却常被我们所忽视。这里三个并列的介词短语"with gentleness, a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appreciation"共同表示状态,格外精简而传神。但汉语译文采用了三个动词短语,才使译文通顺流畅。又如以下例句:

He is a heavy smoker.——他抽烟抽得厉害。

He is a poor loser.——他这个人输不起。

Londoners are great readers.——伦敦人很爱读书。

In those years the Republicans were in.——那些年是共和党执政。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不会消失。

另一方面,曲线思维和直线思维的不同导致英、汉句子语义重心不同,句型结构也不相同。英美人直截了当,习惯上把主要信息——即新信息,置于开头,然后再补充其他信息——即旧信息。即:句子大多开门见山,以主—谓—宾结构为核心,首先安排主要内容,然后借助连词、短语、从句进行扩展,使句子纵横交错,复杂有序。故英语多用松散句(loose sentence or loose structure)。而汉语多用短句或简单句,句子一般采用后重心位置。即:先交待旁支末节,诸如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层层铺开,最后点题。故汉语多用圆周句(periodic sentence)。因此,翻译时需注意句子语序,调整句子重心,使译文符合语言的表达习惯。如:

George found me my home—a cleaned-out storage room in the Greenwich Village apartment building where he worked as superintendent.

译文:乔治在格林尼治村公寓看门,他在那里帮我找了间腾出来的储藏室。此例中,汉语译文有两个小句,第一个小句"乔治在格林尼治村公寓看门"属于背景介绍,为第二个小句"他在那里帮我找了间腾出来的储藏室"提供条件,句子重心在后。而英文中只有一个句子,是主谓结构,然后通过同位语、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对宾语进行修饰,句子重心在前。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松散句:Because she was ill, 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圆周句: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从基本意思上看,这两句均可算作对"她昨天因病未能上学"的翻译,但两者表达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运用松散句时,说话者只是进行了是一种简单的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如果说其有侧重点,那么其侧重点也是在"because she was ill"这一部分上。当然,如果在说话时要想突出这个重点,我们就应该把该句的前半部分重读。也就是说,在这个复合句中,其前半部分"because she was ill"是在解释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是新信息;而其后半部分"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是旧信息。因而此句可作为对"What did she do yesterday?"的回答。而圆周句就不一样,其陈述的重点明显放在"because she was ill"这一部分上,因而此句可作为对"Why didn't she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的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们就从中西方人们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一般地说,在叙述因果关系时,汉语民族强调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如上面这个句子,无论怎么措辞,总是"因为生病"的意义在前,"没有上学"的意义在后。如果要把两者的顺序颠倒,则必须说成"她之所以昨天没上学因为她生病了"。否则,语句就不通顺。而这里"是"的使用就将整个句子变成了强调句,其强调的内容是"因为她生病了"。而英语民族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在叙述因果关系时,并不总是要强调原因和结果的先后顺序,可以先因后果,也可以先果后因。如果我们单纯从这个方面看,无论说"Because she was ill, 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还是说"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李华田,2006:19)

在亲属关系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亲属关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同样的血亲或姻亲可能会给予不同的定义和标记,甚至某种文化背景里的一些亲属关系在另一文化背景里会被当作是非亲属关系。由于英语民族和汉民族对亲属关系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两个民族中表示亲属称谓的相对应词并不总具有等价语义值和语义域。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直系型,具有开放性,它严格区分直系与旁系,但在旁系内部不作细致区分。英语民族称父亲为"father",把父亲的兄弟、母亲的兄弟以及父、母亲的姐妹的丈夫都称为"uncle";称母亲为"mother",把父、母亲的姐妹以及父、母亲的兄弟的妻子都称为"aunt"。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二分旁系型,具有封闭性,它不仅区分直系与旁系,而且对旁系亲属也作细致区分。汉语民族称父亲为"父亲",父亲的哥哥为"伯父",父亲的弟弟为"叔父",父亲的姐妹为"姑母",称母亲为"母亲",母亲的兄弟为"舅父",母亲的姐妹为"姨母"。由于存在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区别,两套称谓系统在用词数量上的差异也十分清楚。英语只有27个亲属称谓语,而汉语多达112个。所用称谓语越多,关系区分就越细。与英语相比,汉语对亲属关系作了更加细致的区分。(李华田,1997)

在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存在法律平等观和宗法等级观之间的巨大差别。英语民族强调法律观念,他们所注重的是法律关系。但是,汉语民族强调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认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没有人能打破这一常规。

虽然英语民族与汉语民族一样常持有"郎才女貌"的传统思想,但汉语民族更加强调这种观念。我们仍借用几个亲属称谓词来说明。汉语民族认为男子就应该有知识、有才干而且事业成功。我们可以从"丈夫"和"婿"的起源看出这一点。"丈"早期出现于秦朝,意思是"手握测量工具"。汉字"夫"表示20岁以上(即成年)的男子。汉字"婿"的词源意义相似。王力先生指出:"婿,同土胥"。(宋丁度《集韵》)"土胥者,胥也。胥,有才智之称也。"(宋徐锴《说文系传》)但英语民族并不持有这样的观点。"husband"意即"一家之主"(Eric Partridge, 1961:330),而"son-in-law"是从法律的角度定义,并不含有类似于"婿"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汉民族认为女人应该美丽、温柔和贤慧。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一些亲属称谓词中。我们以"妻"和"妹"为例说明。"妻"最早出现于商朝。该词来源于古代传统"及笄",指女子年满15时戴上头饰,可以嫁为人妻了。(陈政,1986:216)王力先生又指出"妹"含有美好之意:"妹,好貌也。"(晋吕忱《字林》)"妹,美色也。"(宋徐锴《说文系传》)但是,英语的"wife"(原意为"女人")(Eric Partridge, 1961:776)和"sister"(原意为"增加物")(Eric Partridge, 1961:6),并不含有类似意义。

2.1.2 生态环境文化

从地理生态环境来看,中国是一个半封闭的陆地国家,虽然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没有内海。几千年以来,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一直在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而有史以来,农业人口往往比较稳定,流动性不大,这也就决定了汉民族的"农业性"和"保守性"。但在另一方面,英国四面环海,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把它与欧洲大陆分开,北大西洋和挪威海把它与美洲大陆隔开,而圣乔治海峡又把英伦三岛与北爱尔兰分隔,英民族在历史上大多以渔业和畜牧业为生。因而,英民族更具有"海洋性"和"开放性",且其生活与海洋和畜牧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为了表达某人用愚蠢的方式花掉一大笔钱,英语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说"挥金如土"。类似的例子还有"all at the sea"(不知所措),"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ride out a storm"(度过难关;经得起暴风雨),"miss the boat"(错过时机),"as close as an oyster"(守口如瓶),"hang in the wind"(犹豫不决),"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某人发财时),"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未举债、未陷入困境等),"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进退维谷)。英语中还有很多有"fish"构成的习语:"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poor fish"(愚蠢易欺的人)。

而我们在翻译汉语中一些与农业有关的习语时,就要视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仔细斟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lant melons and you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you get beans),"瑞雪兆丰年"((A snow year, a good year.),"五谷丰登"(have a bumper harvest),"男耕女织"(man tilling the farm and wife weaving—living a happy country life)。

2.1.3 历史背景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都会自然而然地给民族语言留下深深地烙印。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很多与历史典故有关的习语和其他表达形式。它们大多结构简单但寓意深刻。例如:"Dunkirk evacuation"(敦刻尔克撤退)原指二战时英法联军在德国法西斯的强大攻势下不得不慌乱地从Dunkirk港撤退,现在泛指"to retreat in disorder";"to 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来源于拿破仑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英语谚语"Love is blind" (情人眼里出西施)起源于罗马神话中关于Cupid or Eros (瞎神)的传说。汉语中"望梅止渴"(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to satisfy oneself with fancies) 来源于三国时的一个传说:曹操看到士兵干渴难忍,就对大家讲梨子的故事来帮大家解渴。"三顾茅庐"(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 ask sb. repeatedly to take a responsible post)更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助肘为虐——to aid the tyrant Zhou in his tyranny;to help a tyrant to do evil

2.1.4 物质文化

由于历史发展、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文化自然而然会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导致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和人们认知的差异。当英国人读到"bowler"(常礼帽),就自然会想到那是与上流社会有关的东西;美国人看到"salad"(色拉)或"hot dog"(热狗)时,就会想到甜食。类似的例子还有"beret"(贝雷帽),"panama"(巴拿马帽),"flat cap"(扁软帽),"shampoo"(香波)。事实上,汉语中并没有与这些英语对应的词汇,所以,人们常采用音译法。同样,汉语的"馒头"(steamed bread)和"白酒"(white spirit而不是white wine)在英语中也没有。

2.1.5 宗教文化

宗教思想,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重要内容,在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民族经济、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甚至人们的思维和行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语民族信奉基督教,在他们的心目中,圣父、圣子和圣灵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汉民族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要宗教信仰,讲求和谐美和中庸之道。反映在语言层面上,两种不同的信仰形成很多的矛盾和对立。这种宗教文化形象的差异也会导致两个民族语言形象的不同,并给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如"dragon"(龙)本是人们的想象。英语的"dragon"来自《圣经》(the Holy Bible),是恶魔的化身,故有"She is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her away."(她是一个母夜叉,最好离她远一点。);而汉语的"龙"是民族图腾,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因此,英语中由"dragon"构成的表达很少,而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表达很多。正是这种认识的差异,我们在翻译有关的表达时需要格外小心。如果把"望子成龙"直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英语民族无法理解,应该译为"expect one's son successful"。同样,"亚洲四小龙"应该转译为"the four tigers of Asia"(英语民族与汉族一样认为老虎是威猛雄健的象征)。我们再看一些例子: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as) poor as Job——一贫如洗(圣经典故)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圣经典故)

fall by the wayside——半途而废(圣经典故)

fall on the ground——没有结果(圣经典故)

借花献佛——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borrow sth. to make a gift of it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go on tolling the bell as long as one is a monk—take a passive attitude towards one's work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drop one's cleaver and become a Buddha—achieve salvation as soon as one gives up evi

不看僧面看佛面——not for the sake of the monk but for that of the Buddha—"to give help or forgiveness to sb. in regard of the feelings of the third party

龙凤呈祥——prosperity brought by 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龙腾虎跃——dragons rising and tigers leaping—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

2.1.6 纯语言文化

语言表达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具体场合选择不同的且能够确切表达本意的词汇。掌握一个积极词汇,不仅要掌握其基本意思、常用的引申意义,还要了解它在句子中的搭配使用、感情色彩、与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同义词、近义词在词义和搭配上的细微区别。如big,large, great, heavy, loud, strong, main, major, enormous, tremendous等,甚至还包括old在内,都含有"大"的意思,但它们的准确意义和具体用法却有很大区别。如"一座大城市"可有三种表达方式:a big city, a large city, a great city。但这三个名词短语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区别:a big city为一般性通俗说话,a large city较为正式,而a great city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李华田,2006:13)

有一些词,意义完全一样,但用词不一样时,其搭配关系就完全不一样。如:pretty通常与girl, woman, flower, garden, color等连用,而handsome通常与boy, man, car, vessel, overcoat, airliner等连用。但pretty和handsome都有"漂亮、好看"之意,在这一点上,它们在意义上有重合之处,于是就出现了新的搭配关系,如:a pretty girl, a handsome girl和a beautiful girl。但这三个名词短语在意义上又有一定差别:"a pretty girl"指"相貌宜人","a handsome girl"指"体态健美","a beautiful girl"指"富有学识和修养"。所以,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句子"She is pretty, but not beautiful"。武汉人把这种只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思想内涵的女孩叫做"体面苕"。(李华田,2006:14)

2.2 文化不可译性的分类

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可译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的"信、达、雅"是不存在的。因此,文化是可译的,也是不可译的。对于文化不可译性,译者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

2.2.1相对文化不可译性

文化不可译性是一个动态概念,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快速传播和全球化逐步形成的时代。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彼此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了解,正在不断地将文化不可译性变成可译性。因此,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译的语言表达逐步地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形式,如"思想改造"(ideological remolding),"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陈宏薇&李亚丹,2004:108)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英语表述为"better city, better life"。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发展,汉民族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人们开始了解和懂得英美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逐步避免文化冲突。

比如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汉民族与英语民族对称赞的回答就不一样。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称赞时传统的做法是自谦,现在人们也逐步与世界接轨,开始学会使用"谢谢"。中国人见面往往问"你上哪里去呀?"或"你干什么去呀?"。如果把这种打招呼的问话直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或"What are you doing?",英语民族会误以为中国人过多地干涉别人的私事。而"吃饭了吗?"如果直译为"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又会被误认为是一个诚挚的邀请。在英语国家,上门拜访的客人在离开前往往会暗示说"Well, it's really nice to meet you. But I must to go now. And I hope we will be able to get together again before long."因而如果把中国人常说的"真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直译成"I'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显然行不通。

2.2.2绝对文化不可译性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词(字)。而英、汉两个语言分属两套不同的文字体系——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意符文字,这也就决定了英、汉互译中不可避免的意义流失。(陈宏薇&李亚丹,2004:33) 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产物,一种语言的表达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应形式。

比如说,双关语(pun)就是翻译工作者不可逾越的鸿沟。汉语"晴"(fine weather)和"情"(love)是同音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表面上在说天气,实际是谈感情。对回文(palindrome)的翻译也是一个大难题:

Shall we all die?

We shall die all;

All die shall we?

Die all we shall.

民间俗语具有很好的幽默效果,翻译者又有何好办法呢: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

猫儿见鱼——真想求婚(荤)


3 解决文化不可译性的对策

笔者提出文化不可译性,并不是说那些含有文化内涵的语句就完全不可翻译。事实上,文化不可译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文化可译性(cultural translatability)。(李华田,1995)这里所说的"条件"就靠译者去创造。为了克服文化不可译性,译者可采取几下几种策略和方法。

3.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首先,直译是解决文化不可译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在翻译实践中占了70%的比例,特别适用于一些非常有影响的名词、谚语和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词语。"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是直译的典型例子。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这个翻译,现在人们逐步把它的意义和意象联系在一起。类似的例子还有:"cowboy"(牛仔)、"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golden age"(黄金时代)、"honeymoon"(蜜月)、"半边天"(half the sky)、"暴发户"(instant rich)、"纸老虎"(paper tiger)、"开放政策"(open-door policy)、"We lead. Others 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广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对这些翻译,目的语读者很容易理解。

再看谚语的英——汉翻译,如: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目的决定手段。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You can know a man's face but not his heart.——知人知面不知心。

象这类谚语的翻译,为了保持其民族色彩,通常也采用直译法。

3.2 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

很多词语涉及了该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民族色彩很浓。这类有关政治、历史、工具等文化方面的词语,一般采用意译法。翻译者首先要认真理会源语的形式和细节,再结合目的语认真理解源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所以,它要求翻译者对双语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广博的知识。如美国历史上的"Civil War"译为"南北战争",中世纪欧洲的"the Renaissance"译为"文艺复兴"。"辛亥革命"涉及中国的纪年法,很难跟外国人解释清楚,译成"the 1911 Revolution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就显得清楚明白。又如"又红又专"在很多地方被译为"both red and expert"。其实,这种译法是不对的。"红"在汉语中表示政治觉悟高,而英语"red"丝毫没有政治色彩,而且"both red and expert"容易被英美人误认为因为学问专深而脸红,真是莫名其妙,倒不如意译为"both politically progressive and professionally proficient"。(危东亚,1995:1245)——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意义,而且还取得押头韵的修辞效果。下面还有一些典型例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

晴天霹雳——like a bolt out of the blue

解铃还需系铃人。——It is better for the doer to undo what he has done.

水落石出——The truth will prevail in the end.

Care killed a cat.——忧虑伤身。

beat one's brains out——绞尽脑汁

It's Greek to me.——一窍不通,完全不明白。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s going.——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Out of the fullness of the heart the mouth speaks.——盈于心则溢于言。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广告)

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广告)

3.3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一些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项的概念,特别是表示乐器、药品、食品、地名、工具、货币等民族特有事物的名词,一般采用音译法,如"sax"译为"萨克斯","sofa"译为"沙发","Karaoke"译为"卡拉OK","coffee"译为"咖啡","Kanamycin"译为"卡那毒素","mango"译为"芒果","Casio"译为"卡西欧","TOEFL"译为"托福","walkman"根据广东方言译为"随身听"。这种翻译简单明了,既便于使用,又保留源语的民族色彩。音泽法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此。有些音译不仅可以保持原语特征,而且还使读者产生很多联想意义,如"Stone"译为"四通(公司)","Hisense"译为"海信(电器)","旗袍"译为"qipao","fengshui"译为"风水","besuper"译为"贝舒乐"(幼儿用品),"广埠屯"(资讯广场)译为"computown"。

汉译英也一样。汉语粤方言的"大风"[taihuη]被英语借过去,音译为"typhoon",然后再被汉语借回来,音译为"台风"。该词先经过汉译英,从汉语进入英语词汇,然后又经过英译汉,从英语进入汉语词汇。当然,"茶"根据福建方言译为"tea","高岭土"根据江西方言译为"kaoline","丝"根据浙江方言译为"silk",这些词早已成为英语正式词汇并被广泛使用,更是很好的例证。

3.4直译加注notes to literal translation

如果源语所涉及的事物在目的语中根本就不存在,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表达,有一种办法就是加注补充说明。例如,"炕"是中国北京农村所特有的床,很多人通常把它译为"bed",这样,地方风味全失去了,也有一些人译为"brick-bed",又太令人费解,倒不如按读音译为"kang",再加上补充说明,成为"Kang (a heatable brick-bed)"。(吴景荣,1985:385)再如,"咏物诗"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术语,最好译为"Yongwu poem (composition on an object)"。至于"绝句"的说明部分就更长了"Jueju (a poem of four lines, each containing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with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吴景荣,1985:375)如果把"清明"意译为"Clear Brightness",西方人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而如果将其翻译为"Tomb Sweeping Day",又与中国的民间传统习俗不一致,其最恰当的翻译为"Chingm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observed in late spring to commemorate the dead"。

我们再看英译汉地例子。如"Sesame Street"按字面意思可译为"芝麻街",很令人费解,其实,"Sesame Street"指美国每天一小时的儿童教育电视连续节目,它以木偶、动画、游戏、短剧等形式教育3—7岁的儿童识字、数数等,所以在翻译时就应把两种意义都表达出来:"芝麻街(儿童教育电视连续剧)"。再比如说,了解英国地理、经济的人都知道Newcastle盛产煤矿,因而很容易理解"to carry coal to Newcastle"。但对于一般读者,如果只把这个短语译为"运煤至纽卡索",就颇费解,必须加注说明,才能让读者了解其意为"白费力气"。"Desert Storm"也应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可译为"沙漠风暴,1991年由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军事打击行为"。

3.5 情景翻译(contextual translation)

当一个英语词语有好多个不同的意义,即意义的交叉(intersection)时,我们就只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汉语对应词,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uncle"的意思有"叔叔"、"伯父"、"姑父"、"舅父"、"姨父";"brother"可为"兄"也可为"弟","sister"可为"姐"也可为"妹"。对于这种情况,到底应该选用哪个词语作为译语,我们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译者必须根据源语具体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尽量选用目的语民族容易接受的表达形式。例如,年长的中国人一般称自己的爱人为"老伴"、"老头"或"老太婆",只有少男少女才会叫对方为"女朋友"或"男朋友"。而在西方,人们害怕老而被人鄙视,喜欢将自己说得年轻些,即使已是花甲之年仍喜欢称爱人为"boyfriend"或"girlfriend"。因此,"My boyfriend is at the hospital. He has a heart attack"。(美国肥皂剧Cheers中女招待语)就应译为"我老伴住院了,他犯了心脏病。"(屠蓓,1995)这里用"square"作详细说明。在不同的语境中"square"的含义也不同:

The box is square.(正方形的)

He is a square judge.(公正的)

The carpenter put his square on the table.(矩尺)

He lives in a fine house in Berkeley Square.(广场)

Sixteen is the square of four.(平方)

3.6 回译法(back translation)

英汉语言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都吸收了对方语言中的某些词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现象尤以具有民族开放性的英语为甚。例如:英语中的"koutou"、"taichi"、"kungfu"、 "wonton"、"tea"、"silk"等均来来源于汉语,我们在对此进行汉译时就可直接用它们的语源词汇作为它们的译文,分别是"叩头"、"太极拳"、"功夫"、"馄饨"、"茶"和"丝"。

3.7 强行翻译(forced translation)

有些词语在进行翻译时,是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源语的内涵的,此时,若别无选择就可采用强行翻译法,在目的语中为其寻求对应词语。事实上,强行翻译法所产生的很多译语已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如"四人帮"译成"the Gang of Four","文化大革命"译为"the Cultural Revolution",只有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才能理解"the Gang of Four"的真正内涵。

英语民族重学术而轻权利,且一般不把职业用作称谓语,对老师不称为"teacher",而根据实际情况称之为"Doctor"、"Professor"、"Mr."或"Miss"等,但在翻译汉语文学作品时,为了保留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让英语民族了解汉语文化,可采用"teacher"作为呼语。如"老师,早上好!"就可直译为"Good morning, teacher!"——虽然英语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使用这种说法。

3.8变换比喻形象(change of metaphor)

英、汉语言中都有在很多形象语言,大同小异,其基本意思差不多,但所用喻体不一样。对于这类形象语言的翻译,就应变换比喻形象,既保留源语的内容和总体风格,又选用目的语合适的比喻形象和语言习惯,以求把源语的信息用目的语读者的习惯性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例如,中国人多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英美人常说"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这两个比喻所用的喻体虽然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彼此当作源语在目的语中的翻译。类似的例子还有:

melting pot——熔炉(而不是壶或锅)

as strong as a horse——壮得像头牛(而不是马)

as stupid as an ass——蠢得像猪(而不是驴)

as straight as an oak tree——像青松一样挺拔(而不是像树)

Money makes the mare go.——(谚)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不是母驴)。

happy prince——太子乐奶粉(而不是王子)

4. 结束语

翻译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过程不能仅仅归结为语言文学的再加工过程,它还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它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而且深入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现在,越来越多地翻译工作者在关注文化不可译性这个翻译的大难题。

当代的翻译学正受到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影响和冲击,这些学科的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也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使得翻译学研究及翻译实践展示出更加辉煌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Lyons, Joh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Partridge, Eric. Origins: 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3rd ed.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1.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陈 政.字源谈趣[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李华田.试论文化与翻译的三种关系[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李华田.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J],武汉:高等函授学校,1997(6).

李华田.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透视·四级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屠 蓓.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

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王振亚.外语教学的差异性[J],外语学刊,1993(2).

危东亚.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吴景荣主编.汉英词典[M],北京:商印书馆,1985.


相关参考

模具试模问题点和对策(工艺讲解|注塑试模10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试模中常见问题1:主浇道粘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顺序:1拋光主浇道→2喷嘴与模具中心重合→3降低模具温度4缩短注射时间→5增加冷却时间→6检查喷嘴加热圈→7拋光模具表面→8检查材料是否污染。试模中常见问题2:塑件脱模...

民治空调维修保养(盘点|汽车空调系统供应商)

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空调,尤其是在车上,如果缺少空调,外出都会缺乏勇气。那么大家所了解的汽车空调系统厂商有哪些,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汽车空调系统供应商。汽车空调主要由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和空气净化系...

煤炭工业(「重点论文推荐」 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加\'关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概要认为,随着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煤炭智能无人化开采成绩显著,煤炭工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然而我国煤炭开采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仍...

煤炭工业(「重点论文推荐」 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加\'关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概要认为,随着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煤炭智能无人化开采成绩显著,煤炭工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然而我国煤炭开采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仍...

手握压簧接地棒(电气论文:发电机励磁碳刷过热事故分析和对策)

热电发电机励磁碳刷过热事故分析和对策北京首钢电力厂江振永[摘要]:通过总结分析首钢热电站60MW汽轮发电机两次碳刷大面积过热事故的原因,介绍了改进碳刷维护管理及更换碳刷的操作方法。[关键词]:碳刷事故;发热;分...

德邦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毕业论文(员工培训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精选56例)

本文来源:格业范文网员工培训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格业范文网小编精选56例,供读者参考和借鉴,具体如下:A事业部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S公司生产一线员工培训有效性问题研究X公司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摩托车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长时间不骑的摩托车试下这3个方法,即使放置3年不骑也能正常骑行)

感谢您的观看;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关注】二字,后续会为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现在的摩托车已经慢慢的退出大家眼球了,可是在农村,摩托车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上山爬坡有劲,现在的农村是什...

民治保安(绥德公安张家砭派出所:让“民治警助 双桥融通”警务模式落地生根)

...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挖掘绥德“民治警助”反特经验,依托习仲勋旧居等红色资源,发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开拓精神,以“智慧警务”“数据赋能”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为重点,努力探索构建...

广州复印机维修(复印机常见故障11种解决方法)

由于复印机的种类和型号繁多,各制造厂生产的复印机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复印机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在使用中所出现的故障现象还是有一些差别,这里仅对共性的、一般常见的故障及其成因和排除...

水产养殖各种指标标准范围之(水产养殖常见优劣水色及其调节对策)

水产养殖常见优劣水色及其调节对策_陈冠华众所周知“养鱼先养水”,面对养殖过程中水体所呈现出的各种颜色,若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而任由其发展,势必影响健康养殖。因此,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