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西周的手工业)

Posted

篇首语:学新温故,学以致用,总结提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西周的手工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纺织业和棉纺织业(西周的手工业)

西周的手工业

西周克商之后,接管了商朝的大量工匠,这些技能娴熟的匠人作为重要的遗产被西周王朝继承,再加上西周对工匠们的重视,西周的手工业水平迅速达到并超过了商朝。

西周为了扶植手工业,王室和各封国都有设置相应的手工业作坊,拥有众多具有专门技巧的工匠。有金属工、木工、玉石工、陶工、纺织工、皮革工、营造工、武器工等,号称“百工”。相应的,青铜铸造业、制陶业、漆器制造业、玉石制造业、纺织业、骨器制造业、车辆制造业等几个部门的成就也非常明显。

(一)青铜铸造业

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应该是青铜铸造业,其产业链包括矿冶的开采、冶炼和青铜的铸造。

西周的青铜铸造业比商朝有长足的进步,在各地分布更广,生产规模更大,技术上有新的突破,许多铜器上刻有铭文。

1、古铜矿遗址

西周的铜矿资源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及内蒙古蒙地区。

1973年以来,发现湖北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掘的西周早中期的11号矿体,在矿井口发现与采矿有关的建筑、生活遗迹和遗物。

1983年以来,发现了安徽南陵戴镇乡江木冲遗址,这是我国著名的古矿冶遗址,经省考古专家鉴定,为春秋至汉初冶炼遗址,恐怕还不能归类到西周。在安徽铜陵市木鱼山等地也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铜矿和炼铜遗址。从试掘发现的遗迹遗物判断,皖南地区在西周晚期即已开始铜矿的采冶,且具有较高的冶炼水平。

1973年以来发现的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大井古铜遗址,规模庞大,并集露天、初采、选矿、冶炼、铸造等全套工序于一体,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2700-2900年,亦包括有西周的纪年范围。

在江西瑞昌夏坂乡,亦有一处自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相沿的铜矿,附近就有冶炼加工的遗址。这个遗址地层清晰,包括了西周时期的堆积。遗址地名今称铜岭,可见采掘铜矿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围岩看,当时采掘的矿石主要是孔雀石,其次是自然铜。铜矿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用于木作业的青铜斧、锛、凿;用于凿岩的青铜镢、钺、斧;装载用的木铲、木钺、木撮瓢、竹筐、竹篓和扁担;提升用的木轳辘、木钩、绳索等,还有用于照明的竹篾。

2、铜器作坊及铸造技术

周王和各国诸侯乃至一般显贵,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大小铜器作坊,几乎分布在王朝统治的全部区域内,并影响着周围的一些部族。

1973年在河南洛阳北窑村,发现了一处以铸造青铜礼器为主的西周前期王室大型青铜铸造作坊遗址,从该遗址出土的熔铜炉残片看,当时用于铸造的燃料是木炭,使用一种竖式鼓风炉,并设有鼓风口,

采用的“内加热”法,熔炉温度在1200℃-1250℃左右,具有较好的熔化能力。熔炉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可分别铸造型号不同的铜器。北窑铸铜遗址探明约28万平方米,经试掘发现了烘范窑三座,熔铜炉残壁多处,陶范一万余块,数十万件铜质和骨质的制范工具及木炭灰烬、铜渣、砺石等。从破碎陶范能分辨出所铸器形有青铜礼器、车马器和工具等。

根据遗址所见分铸材料看,在西周早期,可能是采用单一的“先铸法”,就是先铸附体(附件),然后将附件嵌入范内和铸器融合成一体,此法较之商代晚期常用的“后铸法”更为先进。

西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纯熟还体现在陶范上。所谓陶范是指一种浇注器具的模具,也称“印模”。陶范一般由外范和内范组成。内外范之间溶入铜液。

商晚期西周早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器形多种多样,器壁厚重,纹饰繁缛。到了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当然这并不能说是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更高了,恐怕只能说是实用价值提高了,性价比提升罢了。其深层次原因,自然可以从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等角度去论述。

至于有人说,商朝时候是一模一范,而西周时候是一模多范,并把这作为是商周青铜器的区别点,这显然是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事实上,夏商周时期,都是陶范制造,且都是一器一范,所以西周时期也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当代有人在仿制青铜器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一模多器”,也就是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仿制做一件器物的模型,翻制多件外范,利用多件外范浇铸出形制相似的多件青铜器。由此推想,在商周时期,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一模多器”呢?从现有的考古材料上看,大型的青铜器尚没有重样的,小件的饰品有两两一致的。大约,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制造大型青铜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原材料的问题(青铜的材料比较珍贵);其追求的不是生产效率,而是要考虑为什么要铸造这件青铜器(比如礼器)。

在周原和丰镐遗址,也曾发现一些铸铜作坊遗址和少量的陶范遗物。

3、青铜器及铭文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

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的数量,已超过商代。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器皿181件。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发现了随葬器物,种类有青铜器、陶器、蚌贝器、玉石器、骨器、漆器、锡器等。

青铜器的种类包括礼器、乐器、兵器、食器、酒器、容器、工具、饰品、车马器等。具体器类有鼎(礼器)、簋(食器)、鬲(炊器)、戈、刀、矛、、泡、鱼、贝、环、铃、针、饰件、当卢、马衔、马镳、车辖、车軎等。

西周的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表面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铭文记载的都是关乎社会经济的重大事件,铭文成为研究西周经济极其宝贵的资料。

1963年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的“何尊”,

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宅兹中国”四字就是出自何尊,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就在这里。

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西段村周代窖藏中出土的“利簋”(又名武王征簋),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礼器,造形美观庄重,簋腹内底部有铭文32字,记载了周武王征伐商纣王的历史事件,它对于商周时期的断代研究,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西周青铜器铭文最长的是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497 字(也有说是499年或500字),其制造工艺之精巧可见一斑。毛公鼎铭文煌煌巨制,反映了周宣王中兴时的重要史实,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有很多参考价值。郭沫若先生称赞其价值“抵得上一篇尚书”。毛公鼎目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二)制陶业

西周的制陶业在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陶器依然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器皿。

1、 陶的种类:按质料划分

陶器按质料分,可以分为泥质陶、夹砂陶、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几种。

泥质陶数量最多,民间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食器和水器都是泥质陶。

夹砂陶,是选择含砂量较大的陶土,或在泥料中掺细砂作羼和料制成的陶,这种陶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生产,多用于制作炊器。

白陶,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烧制的。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商代后期发展到顶峰,至西周逐渐衰落。原因是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这大约可以称为自然淘汰吧。

硬陶,也称印纹硬陶,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陶土,烧成温度在1150℃左右,颜色多呈紫褐、红褐、黄褐、灰褐或青灰色。硬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出现。在商代的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较多,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少量发现。到西周时期,硬陶发展到兴盛阶段。硬陶胎质细腻、质地坚硬。

原始瓷器,其质料和硬陶基本相同,只是含铁量较低,施釉水平高超,结构紧密,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釉色以青色和黄色为主,故有“原始青瓷”的称谓。这种釉陶烧制温度高达1200℃,展现出了当时匠人的最高技术水准。原始瓷器在西周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些远销黄河流域。

2、陶的种类:按用途划分

西周的陶器在种类、器型上,与商代一脉相承,按用途划分,可分为生活用陶、建筑用陶和工具用陶。

生活用陶,包括日常所用器皿,也包括墓葬中逐渐盛行的明器(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也即冥器)。酒器比商代减少了,陶豆(食器)、陶鬲(炊器)的形制与商代相比变化较为明显。

建筑用陶,西周的时候,盖屋已经开始用瓦片(商代盖房,房顶用茅草),有板瓦和筒瓦。

1987年,在陕西岐山县城东北9 公里的赵家台村,发现有一处面积较大的西周遗址(赵家台遗址),清理出一批空心砖、条形砖,说明西周初年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制砖技术,表明西周已经有出现建筑用砖。

工具用陶,西周的工具用陶,包括纺轮、网坠、弹丸等。

3、制陶技术

西周的制陶技术以轮制为主,所谓轮制,也叫轮模合制,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西周中晚期后,轮制法更趋普遍。

4、制陶作坊遗址

202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发布消息,经过5年的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在位于西周都城的丰京遗址内,发现一处大型制陶作坊遗址,该遗址专门生产一种炊器“夹砂褐陶分裆疙瘩鬲”。该发现为研究西周制陶工艺流程、烧陶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漆器制造业

漆器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先民就已表现出木器制作加工的聪明才智,当时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漆器。夏朝时,已有先民使用原始的漆器,他们将漆绘制在器皿之上,作为碗或者祭祀的工具,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江苏吴江梅堰出土的彩绘陶器。商代的漆器仅发现残漆皮,器形不可辨认。

漆器作为礼器实用器皿,在西周的地位仅次于青铜器。

从出土的西周漆器工艺品看,西周时期漆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品种式样增多,而且制作技艺得到了推广,地域的分布也更加广泛。

1、漆器制作工艺

在西周王都丰、镐地区发现的漆器表面上,考古学家发现了镶嵌有蚌泡和蚌珠的漆器碎片,虽然这片碎片非常小,很难判断出它本身的用途是什么,但足以证明这段时期的漆器制作工艺再次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现代的漆器制作流程主要包含: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

西周漆器工艺的工序,有制胎髹漆彩绘或者雕花镶嵌

髹漆是指将漆涂在器物上,最早应该是用来防止胎体(木器、竹器)的腐蚀、虫蛀,同时也兼具有审美价值。

髹漆这种工艺在商代已有,到了西周得到发展。考古发现的许多木器,都采用了髹漆工艺,为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繁荣打下了基础。

西周的漆器流光溢彩,彩绘以朱、黑、褐三色为主。

西周的漆器除彩绘外,还有雕花,即在木胎上雕出花纹图案再加以髹漆。

西周的漆器工艺还有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在漆器的主要部分和易损部分包上铜或镶上青铜附件,或镶嵌上绿松石、蚌片、蚌泡,这样便于长期使用,且增加整体美感。

2、遗址中的漆器

西周时期的遗址或墓葬中发现漆器的考古资料比较多。

1957年,在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一件残漆杯(彩绘漆杯),呈圆筒形,有圈足,器底部、器壁做弧形凸出。薄木胎,花纹精美。

1985年春,陕西长安发掘的西周井叔墓中发现漆器残迹,其中两件漆案比较完整。有一件是铜蹄足漆案面髹黑漆,案面中央和案沿四周髹红漆,案侧面是黑漆,用红漆绘窃曲纹。此漆案既有头厢,又有积炭。蹄状铜足上有鳞状纹,十分精巧。

1986年发掘的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1193号墓地中,发现了一批漆盾,有的保存较好,形状各异,盾表面除了红、黑、褐色髹漆外,还有人面形、菱形、圆形的大蚌泡等作为镶嵌物。


(四)玉石器制造业

西周的石器制造技术与商代相比没有多少突出的进展,但玉石加工技术则有一定提高,生产出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

玉在新石器时代即被人们认识,不过直到夏代,除局部地区用玉料制成琮璧类礼器和一些装饰外,大多数都是将玉和其它石料一起加工制成各种实用的生产工具。

商代以后,玉和玛瑙、水晶等宝石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再认识。

西周时期,玉器主要被贵族使用,因此玉器不仅外表华丽,而且材质更加昂贵,是典礼中重要的礼器。

西周时期,有较多的煤玉雕刻(煤雕)。1956 年陕西沣西的西周墓出土过煤雕圆环。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等西周墓葬中,也发现过煤玉雕刻品,其成分是一种名叫煤玉的矿物质。

西周时期的玉石器可分为礼器、实用器皿、装饰品等三种。

在西周晚期,动物形象的玉器减少,璧、环、璜等佩玉增多,璋、圭礼器盛行。

在大型墓葬中,如陕西的斗鸡台、张家坡、茹家庄,甘肃的白草坡,河南的辛村,北京的琉璃河、白浮村,安徽的屯溪等都有所发现。由此可以推知,玉石在丧葬礼制上使用较多。

当时各地诸侯所居的大邑都有玉石作坊,玉石类器制雕琢非常精致,从事这项劳动的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手工业工匠,属“百工”中的一种,地位比较高。


(五)纺织业

纺织业可以细分为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棉纺织业及印染业等。

我国的麻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业历史都非常悠久。但棉纺织业直到汉代还比较稀奇,到了宋元时期,棉纺织品才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故而棉纺织业的介绍还需到时候再说。

1、 从桑蚕到丝绸

古代的丝绸,都是用桑蚕丝做的。桑蚕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6000年前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中有一件陶碗,其上有纱罗印痕。

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同时代的一枚被刀子割裂的蚕茧。甲骨文中已有了蚕、桑、丝、帛等象形字和祭祀蚕神的记载。当时不仅有朝廷设置的专门督察蚕事的农官,而且也有了用三头牛或三对羊祭祀蚕神以祈蚕茧丰收的古俗。这表明在商代黄河流域已有了相当发达的桑蚕业。

西周时期的桑蚕业、丝绸业的繁荣,从《诗经》的很多篇章中可以反映出来。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其意是,蚕忙时节(夏历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那时候还没有剪刀,中国是在汉朝才出现剪刀),砍掉高高的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姑娘手提深竹筐,沿着墙边小路旁,去采摘养蚕的柔嫩桑叶。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这片桑园是真的大啊,十亩之间是桑园,亩之外还是桑园,桑树已经是成林了。

这些民歌中唱出了各地开辟桑田、种植桑树、采桑、修剪桑树等各种生产的具体情况。当时的桑树种植非常普及,有成片成林的桑园,也有家门口小路旁的桑树。

当时在黄河、渭水流域,桑蚕业很普遍,在陕西、河南的西周墓葬中,都有栩栩如生的玉蚕发现。

我国古代的缫丝,是将蚕茧浸泡在冷水中加热,煮过后的蚕茧,把蚕蛹摘出,用手抽丝,将其卷在丝筐之上,便成了织绸的原料。

一颗蚕茧可抽出约一千米的蚕丝,多根蚕丝合并为生丝。生丝经过加工之后被分成经线和纬线,按照一定的方法相交成丝织品。之后再精炼、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的“布”尚有歧义,有人认为是布帛,有人认为是布币;这里的“丝”倒是公认的,就是指丝绸。说明了丝绸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且可以作为谈婚论嫁的媒介物。

纺织物的保存当然无法和青铜器、玉石器、漆器相比较,故而在西周的遗址中仅能见到一些残迹。

1974-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葬中,发现了多件形态逼真的玉蚕饰件,玉蚕大者长约4厘米,小者不到1厘米,摹刻造型生动,应该是当时桑蚕的写真。

同时,还发现了铜器、泥土上丝织品的印痕。据研究分析,丝织物的印痕不仅有普通的平纹织品,还有以变化斜纹为地纹的提花菱纹织物(也称文绮)。缎纹的恐怕还没有出现(缎纹是到唐代才出现)。平纹的主要是帛,斜纹的主要是绮。

此外,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辫子股”刺绣针法做成的刺绣织品,这种刺绣针法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西周的遗迹中,锥、针这类的工具是经常被发现的,这说明缝纫刺绣是比较普及的纺织活动。

缝纫刺绣在《诗经》中也有体现。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诗经·魏风·葛屦》

其意是,纤弱女子的细手,缝出漂亮好衣裳。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经·国风·豳风·九罭》

衮衣绣裳,是指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古代君王、上公的礼服。

西周后期已经出现了名贵的丝织品--锦。贵族一般是穿这种染色刺绣的丝织品。

2、印染业

丝绸的染色技术在西周应该有很大提高,《周礼•天官》说有“染人”专门掌管丝帛的染色技术。

西周的印染业具体的情形是如何,这恐怕是靠现代印染业发展状况去倒推当时的情形,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西周时期丝绸的颜色除了白色外,还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由此可以说,色彩是丰富的。

最初的颜色应该是素色的,之后才出现彩色。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诗经•唐风·扬之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想起了白色的衣衫,红色的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见《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其意是,丝绸有黑色也有黄色,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见《诗经·国风·邶风·绿衣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衣面黄色的衣里。

这些诗歌都从侧面反映了西周染色的情况,可以推测出西周人民已经成功地掌握朱砂、石黄等颜料的制作使用。

3、 麻纺织业

中国麻纺织业的历史比丝绸业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

西周主要的纺织品除了丝帛,还有麻布、葛布,而后者的使用人数更多、更普遍。西周时期平民百姓一般都是穿麻织品。

西周麻布类织物的遗痕,在陕西扶风杨家堡、泾阳高家堡,河南浚县辛村(今鹤壁市淇滨区)遗址,洛阳东郊摆驾路口等地的墓葬中都有所发现。

在《诗经》中也有很多篇章,提到麻葛。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经·小雅·大东》

这里的“葛屦”,是指葛麻做成的草鞋。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这里的“麻”,是指苎麻,它的别称有野麻、家麻、白麻等,是一种灌木植物,植株最高可达2米。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以供纺织用。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国风·曹风·蜉蝣》

这里的“麻衣”,是指用白麻皮缝制的衣服。

麻织布古时叫“布”,故平民有“布衣”之称。用粗毛织称的称“褐”,褐为贫贱者所穿,故古代称贫贱者为“褐夫”。

4、毛纺织业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陕西、甘肃等地区,手工毛纺织已经萌芽。西周时,上述地区再加上北方边陲、东北草原、西南边疆和四川、青海地区,已经能生产出精细彩色的毛织品。


(六)骨器加工业

以动物的骨、角、牙和蚌壳为原料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和装饰品,其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周时期,因青铜工具的使用,骨角器制作更快地向前发展。由于动物的骨角和牙的来源十分丰富,加上制作比较容易,所以骨角器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使用相当广泛。

1、骨角器的种类

西周的骨角器与商代一样,有铲、刀、锥、针、鱼钩等生产工具;有镞、矛等兵器;有簪、梳、勺、匕、叉等生活用具;有珠、管、环、坠等装饰品;还有骨角雕刻的人物、动物等艺术品。

2、制骨作坊

制作骨器的作坊遗址,在陕西长安县沣西曹寨,丰镐遗址的张家坡新旺村,扶风云塘都有发现。

陕西扶风云塘制骨作坊遗址规模较大,出土2万多斤废骨料和大量的骨制半成品,还出土了铜锯、铜刀、铜钻和砺石等制骨工具。

丰镐遗址中在张家坡发现的制骨遗迹是西周早期的,大量的骨角镞和骨笄的半成品以及骨料、鹿角料都集中发现于两座房址及其周围,可能就是制作产品的场所。

新旺村的制骨遗址位于村的西南,在发掘的两个灰坑中出土了150多斤的骨料,其中三分之一的骨料经过鉴定,牛骨占67.8% ,鹿角占10.27%,还有少量的猪骨和马骨。发现的骨器残件以骨笄的数量最多,其次为镞、针。根据骨料和骨器的加工痕迹,可知其选料和工艺与云塘的制骨作坊相同。根据地层关系和所出陶器的特征,新旺村制骨遗址的年代属于西周晚期。

3、微雕艺术

西周时,象牙雕刻作为制作祭司器、礼器和宫廷珍玩,艺术非常精湛。加工制作牙器的方法是“磋”, 磋是磨制的意思,其与切珠、琢玉、磨石、刻木、缕金、剥革、析羽并列为“八材”。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考古工作者相继在陕西歧山县京当乡,扶风县齐家村等地发掘出一批西周甲骨文,先后出土17000多片西周甲骨、甲骨文。

刻字十分精细,字形特别细小,最大的字长8毫米,宽5毫米。最小的字长宽不足1毫米。其中最小的一块卜甲只有小钮扣那样大,总面积2.7平方厘米,刻字面积仅占1.17平方厘米,上面却刻有30个甲骨文字。笔道细如毫毛,直笔刚劲有力,曲笔圆润娴熟,有些象形文字,寥寥数笔,既像字又像画,意趣盎然,显出高超的书法,不仅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佳作,也是古代微雕艺术的珍品。

河南浚县的卫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刻花骨板,也是稀世珍品。


(七)车辆制造业

西周的制车技术也大有进步,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精美,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军事装备。

车辆制造技术,是一国家综合工业(手工业)实力的体现,一辆车的制造,综合了木工、玉工、漆工、青铜工、皮革工等多种工艺于一身,确实是能代表西周手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西周的车辆制造比前朝更为复杂,种类变得更多。仅车的部件和马的配饰就多达几十种。

按照《考工记》记载,周代的车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辕驾四马用于战争、行猎或行旅的戎车,称之为兵车、田车或乘车;一类是两辕驾一牛的用于运输的牛车,称之为大车、柏车或羊车。

戎车一般由地方按军赋缴纳,或直接由官府制造。当时的车全由木制,靠胶筋皮革加固,几乎不用金属,所以对造车技巧要求非常高。《周礼·考工记》所列“攻木之工”有轮、舆、弓、庐、匠、车、梓七种,其中就有轮(制造车轮)、舆(制造车厢)、车(辀人,指制造车辕)三种是专门制车的工匠。


周王朝及诸侯国众多城郭、宫室的营建,也反映了西周的技术水平。与高超的技术水平相匹配的是“百工”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考工记》云:“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尚书·酒诰》还明令禁杀犯了酒禁的百工,表示对百工特有的宽宥。看来,在任何时代,“吃技术饭”都是一个不错的人生选择。

相关参考

澄海哪里有卖衣服的(汕头CIO服务行:走进澄海毛纺织业活动成功举办)

...下午在澄海区成功举办“汕头CIO服务行系列活动之走进毛纺织业”活动。汕头CIO服务行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是走进我市澄海毛纺织企业。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是八大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产业,而澄海区是我市纺织服装

澄海哪里有卖衣服的(汕头CIO服务行:走进澄海毛纺织业活动成功举办)

...下午在澄海区成功举办“汕头CIO服务行系列活动之走进毛纺织业”活动。汕头CIO服务行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是走进我市澄海毛纺织企业。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是八大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产业,而澄海区是我市纺织服装

棉纺布料数码印花加工(汉印与京瓷,深度合作纺织喷墨领域汉印发布5款工业数码印花机)

汉印作为京瓷在中国开展业务十余来年的合作伙伴,有着许多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合作期间携手共进,一起向未来。本周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期与京瓷保持深度合作的伙伴—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打印领...

圈地运动怎么发生的

...是典型的例子。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仍以农业为主,纺织业还是不景气的行业,并不被人们重视。但是随着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国际贸易日益扩大,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的毛纺织业一夜之间繁盛起来。附近...

什么是工业革命

...的意义。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它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作为一种新兴的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棉纺织工业:困境中的世界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吗)

作者:刘丛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远洋贸易受阻“尽管1913年的政治动荡(即二次革命——作者注)使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贸易停滞,1914年看起来前景可期,有证据表明商人开始对中央政府重拾信心。”——ReturnsofTrade(中...

旧塑料瓶回收加工厂农村允许开办吗(洪泽纺织业的2025梦想:冲击百亿产业地标)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航拍洪泽经开区纺织板块。陈光晰摄2022年即将收官,苏北小城洪泽的纺织产业这一年在悄然发力,为业界所瞩目。年初开局,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项目(下称“台华锦纶”)1月8日动工,总投资1...

棉纺机械(「这就是中国纺织」天门纺机:向全自调匀整新时代致敬)

...球首款超大卷装双眼高速自调匀整并条机在上海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惊艳亮相。这是天门纺机用创新开启先河,向全自调匀整新时代致敬!同年,天门纺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毛领切割机(高科技织机180秒一件,皮草毛领只能人工。不是不想是不能-551)

纺织业也不是夕阳产业,高科技不断更新。新型无缝针织机3分钟就能把纱线演变成一件成品。高科技机械化现在是无处不在,但是好像毛领行业无动于衷,一直遵守在手工水平上。因为毛领用的动物皮是自然产物,有头右腿有...

服装设计学校(“纺织老八校”只剩一所还有“纺织”之名最厉害的学校是哪所?)

...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纺织院校和专业人气最高?纺织业是民生行业,关系到14亿人吃饱穿暖的基本问题,还解决了我国大量的就业问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中国是纺织大国,26个制造业大类中,中国有五个行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