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印刷(沧州文化——清至民国间泊头雕版印刷)
Posted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昌印刷(沧州文化——清至民国间泊头雕版印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昌印刷(沧州文化——清至民国间泊头雕版印刷)
泊头市紧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史书载:“运河南通江湖,北达京师,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泊头实当其冲”。清中期以后,在运河漕运和贸易中,在南方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业,也扎根泊头。在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会召开的第3届学术年会上,泊头的雕印历史规模和技术传承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泊镇被誉为近代雕版印刷重镇。
纵贯泊头市区的京杭大运河
今年5月份,在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上,泊头雕版印刷的书籍,得到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顾问王余光,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等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泊镇坊刻的形成和发展
泊镇是泊头市的前身,早在清初就有雕印出版书籍,至民国年间,出版印刷堂号达十几家之多。而且著名的善成堂还在这里设立了分号。各堂号所印书籍,除子、史、经、集外,易、卜、星、相、医以及纸牌、神像、庄票、家谱、经卷、买卖杂字等应有尽有。目前各堂号都存有实物,仅聚元堂所见书籍就达80余种,上千册之多,而且还有铜版、木活字本。
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近代泊镇的雕印大部分属坊肆刻书。整个清代坊间刻书就全国来说是比较兴盛的,从地区分布上,初期以南方城市,苏州、杭州、上海、广州、南昌、成都等地最多,如苏州著名的扫叶山房,席氏创办并经营至清末。清末北方的书坊、书肆集中于北京,而又以琉璃厂一带书坊、书肆最为密集。
清代的雕版印刷,无论是官刻、私刻和坊刻,大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域和长江两岸,魏隐儒先生所著《中国古籍印刷史》称:“道光以后直到清末,书坊集中地区,仍以南北两京和苏、扬二州为中心”。其次如上海、杭州、武昌、成都、南昌、福州、长沙等大城市,而北方则仅有北京、天津两地较为著名,且北京、天津又是全国著名的大都市。而名气不大,依临运河的泊头小镇,却从道光年间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其雕版印刷业不断强大,一百多年来一直延续发展,且形成了一定规模。
道光三年〈1823年〉,泊镇同元堂刻印出版《试帖青云集注释》四册四卷,此为目前发现泊镇所印现存最早的线装古籍。道光辛丑年(1841)间,周家刻字铺曾印《慈幼新书》二百本,周家书铺历代相传,到咸丰年间,有了自己的堂号“聚元堂”。聚元堂以镌刻启蒙读物和买卖用书为主,到宣统元年该堂还印刷出版了《万事联珠》活字本。
在聚元堂之前,泊镇的坊刻还有同元堂、三元堂、裕元堂等堂号。同治年间,全国著名的书坊之一善成堂在泊镇设立分号,善成堂分号在泊镇设立,可见泊镇当时在北方雕印的规模和地位。同治年后,泊镇又相继设立了树德堂、聚仁堂、聚文堂书局、树信书局等,使泊镇形成了一个雕版印刷业群体。
泊镇坊刻的特色和主要特点
泊镇近代坊刻,在中国近代雕板印刷史上具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印刷工业变革时期,固守传统。泊头传统雕印发展兴旺的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并在相当范围内,取代中国传统印刷技术与印刷工业变革的时期。1840年到1911年,是近代印刷技术传入和初步发展的阶段,此时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五口通商口岸开放,外国人与中国贸易的不平等,东南沿海和沿长江出现的买办经济,促进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沿海较发达城市开始引进西方印刷机械与器材,并用于报纸、刊物等印刷品的生产。
同治初年,武英殿印刷工场失火,烧毁大量存版,此时清政府正处在对外赔款,对内战争之时,无力恢复此印刷工地。因之,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坊刻和私家刻书一时盛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办起了点石斋书局,以石印方法印刷《康熙字典》,原有木雕版,在江南已被现代版石印取代。清末,皇家印刷厂自光绪十六年(1891年)也开始用石印印制《古今图书集成》、《新军训练操法》等书。至宣统时期,所出各书都已用铅字排印了。与此同时,各地印刷资料、出版宫报等,也开始舍弃传统雕版印刷术,逐渐改用铅、石印替代。早在1878年,福建就出现了石印报纸,清政府同年在天津建立铅字和石印的北洋官书局。正是中国印刷史上由传统雕印向铅、石印更替的主要时期,泊镇的传统雕印在西风渐进中却没有受到影响,而是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雕印机构(堂号)多。所谓多,是相对而言的,泊镇晚清只是一个不足万人的小镇,可雕印机构就有同元堂、三元堂、裕元堂、善成堂、聚元堂、聚仁堂、树德堂、常家书铺、聚源书铺、聚文堂文局、树信书局以及此前周家刻字铺15家,另还有泊镇崇记石印局、恒华石印局等石印机构,这仅是目前所见留存有实物的。
当时的泊头镇区,分布在运河两岸不足一华里长,十几家坊刻书肆遍布全镇,这在北方大商埠中也很少见。尤其是著名的善成堂,其分号都设在大都市,但同时也选择了泊镇,可见当时泊镇在北方雕印业中肯定具有相当地位,若不然,著名的善成堂绝不会在泊镇设立分号。
雕印工艺较精。从泊镇各个堂号所印书籍比较而言,比其它北方地区的坊印要精美。首先善成堂所印书籍字正体圆,用墨均匀,装订上乘。而且,还曾为国民交河县政府印制《交河县志》,承担了官刻的任务。其次是聚元堂,所印古籍仅次于善成堂。目前该堂号所印书籍存世量最大。值得一提的是,该堂还印有铜版和木活字版书籍,宣统元年聚元堂镌印了活字本《万事联珠》。清代,各地衙门、书院、官书局,大都备有木活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也曾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北方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相对较少。有时可能受经济的影响,有的书籍较为粗劣一些。总之,泊镇各堂号所出书籍,无论是在刻工工艺,还是在雕印装帧,至少比天津、东昌等地书籍好些。
堂号持续时间长。这其中不少堂号都经历了从清朝到民国两个朝代,有的到解放前夕还在继续从事雕印印刷,经营时间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聚元堂如果从周家刻字铺算起,经历了至少130多年的历史。善成堂从同治年落户泊镇直到民国六年还在印制《交河县志》。从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最晚的堂号聚源书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刻印有《孙氏家谱》。
实物存世量大。目前,据泊头藏书爱好者统计,所见的这十几家堂号、书局从清道光到民国二十六年,所刻书籍近200多个品种,近3000余册。仅聚元堂所见刻印出版古籍就有60种之多。河北、山东、山西、辽宁、京津等地的收藏爱好者都在当地见到或购买过泊镇刻印的书籍,山东德州、北京、天津等地的古籍拍卖会上,近年都有泊头雕印的古籍,天津图书馆还藏有泊镇同治前刻印的《四书备旨》等古籍。
泊镇雕印兴旺发达原因初探
泊镇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雕版印刷,不仅出版机构多,印刷物品种繁杂,而且持续时间长,在当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以至成了北方的雕版印刷重镇,泊头雕印兴旺发达的原因所在:
一是历史文化发达的延续。泊头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他尽搜文化典籍,振复儒学。从广大民间收集各种书籍,每得一部好书,必命人抄写一份送还书主,将真本留下,并赐给献书人以金帛,四面八方有学问之人,纷纷前来献书,以致所搜集之书,与朝廷存书数量相等。这些书无处存放,他就专门修建了日华宫,在宫内设馆数十座,广招天下饱学之士,在馆内校勘,整理收购来的书籍,使一度失传的四书五经得以保留下来,日华宫一时成为全国儒学研究中心。日华宫的旧址,就在今天的泊头市富镇严家铺。
光绪九年刻立日华宫记残碑
五代时期,首开官方印书之先河的冯道,也是泊头市境人,他“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不但组织文人就所塾经书抄写校对,而且还组织工匠刻印。冯道是古代泊头人,他所用文人、所用工匠不否认会有同乡亲朋。明朝,今泊头市王武镇李冀北村人冯时雍,为弘治乙丑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海道副使、苑马寺卿、湖广右布政使,因他景仰汉代儒学家董仲舒,自己捐田12亩,在泊头镇大运河南七里口兴建书院,并命名为“董子书院”。一时间,为当地培养大批学子。清代,交河县苏氏一门,考取进士5名,举人21名,贡生30多人,道光年间进士苏元符,出资请周家刻字铺印刷《慈幼新书》,发放给百姓。正是这块土地上文风的盛行,文人的荟萃,甚至出资与印刷,才使雕印坊刻兴旺起来。
冯道(原交河人)画像
二是雕印技术历史的传承。中国历史上官方印书开始的创始人冯道,字可道,后唐长兴三年以诸舛缪,倡议校定《九经》,并组织刻印。范文澜先生指出“这是历史上官方印书开始。”冯道世事十一君、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自号长乐老,封瀛王。后唐王明宗采纳了冯道的建议,“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经石本各以所业本经广为抄写,仔细看读,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请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整个刻印工作,到公元953年才全部完成,冯道等人所刻书“雕为印板,流布天下”。流布四方,冯道籍贯为泊头市(原交河人),所用文人抄写者、所有工匠雕印者,不乏有当地人。“广布天下”不仅仅是古籍,而且还有雕印技术,所以,从五代时期,泊头一带就应有从事雕印的工匠,并将其做为一门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三是优越地理位置的影响。泊头地处京杭大运河西岸,大运河北达京师,南抵余杭,史书载:“运河南通江湖,北达京师,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泊头实当其冲”,这里“轮船辐辏,舟车络绎,交通便利”。自运河开通后,泊头水运一直很发达,南方货物一般以泊头为终点,而北方货物则聚于泊头后转运南方。大运河由南向北,而居运河岸边的南方城市杭州、无锡、扬州等地,雕印业一直十分发达,在漕运和贸易中,也同时进行着文化的传播,雕印技术很自然在这个交通重镇扎下了根。
泊镇树德堂刻印杂技表演宣传单
四是商业贸易繁荣的需要。正因为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才带来了泊镇商业的繁荣兴旺和发达。《南皮县志》云:“运河开通后,运输便利,尤其发达商业,就泊头镇一处而言,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清朝中期,泊镇就有私营工业作坊160余家,境内外商人借运河之便,开设粮局、商行、会馆、南方的稻米、丝绸、漆器、陶瓷、茶叶各种商品迭次运来泊头,转销河北中、北部广大地区。铸造、烘炉、编织、酿造、制糖、糕点、水果、纺织、印染、竹器、草纸、染纸、盐店、茶庄、布匹、鞋袜、裁缝、首饰、书铺、装裱等五花八门。民国初期,“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1910年,天津商务总会在泊镇10个行业设立了分会,入会的商号达100多家。商业的繁荣和日常交易的需要,带动了刻印业,如《买卖杂字》等书籍的应时而生。另外五行八作的齐全,纸张、油墨等材料的方便,也促使了刻字行业向雕印业发展转化。
五是原材料的优势。雕刻印书所用木板,多为梨枣之木,而泊头是著名的梨枣之乡,从汉代种植以来,千百年来无论种植面积,是梨枣品种之多,都属国内之首。据民国《交河县志料》记载:“交河梨枣出产最多,而梨尤为本县之特产,总额在百万斤以上。以全县各村几乎不有梨行矣……故交河梨驰名遐尔。”雕印材料最上乘者为梨木、枣木,交河全县几乎村村都有梨行,原料丰实,随手可得,又不讲成本,所以使雕印业很方便地发展起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委政法委)
相关参考
济南广告印刷(鲁绣皮影雕版印刷,济南这处宝藏地点有料又有趣)
...多彩的皮影,还有机会观看到皮影演出哦!这里还有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文化体验互动等项目,还有集中展示、体验汉字记忆的旅游互动和文创产品。壹点号摄影师少帮主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
济南广告印刷(鲁绣皮影雕版印刷,济南这处宝藏地点有料又有趣)
...多彩的皮影,还有机会观看到皮影演出哦!这里还有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文化体验互动等项目,还有集中展示、体验汉字记忆的旅游互动和文创产品。壹点号摄影师少帮主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
版式印刷(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传承千年的技艺,世界进步的种子)
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加速了科学文化的传播,激起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印刷术的源头,是发源于我国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术,无论是毕昇的泥活字,还是打...
版式印刷(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传承千年的技艺,世界进步的种子)
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加速了科学文化的传播,激起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印刷术的源头,是发源于我国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术,无论是毕昇的泥活字,还是打...
雕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并于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问题来了,有着“活化石”之称的雕版印刷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第一、首先...
文本短版印刷(革新汉字印刷技术,使亿万国人受益,击败所有外国竞争者)
01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的知识传播主要靠口口相传和手抄书籍。可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均有独特的方言,这让口口相传变成了“鸡同鸭讲”。但是在文字使用上,“汉字”自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汉字对我国的多民...
版本一样印刷年份不一样(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8:版本鉴别)
版本学·版本鉴别和版本史第一节参考书一.版本史(一)《书林清话》,叶德辉撰,清宣统三年成书,民国八年刻本。1.优点: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讲述古籍版本的专著;虽有错误,仍被公认为古籍版本知识的人入门书。(二)《中国雕...
版本一样印刷年份不一样(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8:版本鉴别)
版本学·版本鉴别和版本史第一节参考书一.版本史(一)《书林清话》,叶德辉撰,清宣统三年成书,民国八年刻本。1.优点:是第一部比较全面讲述古籍版本的专著;虽有错误,仍被公认为古籍版本知识的人入门书。(二)《中国雕...
柔性版制版(北京欧倍尔柔版印刷直接制版系统虚拟仿真软件,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益,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得以延续,则正是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中华文化发展演进。从最初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到宋代...
1.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写过《有关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一文,分上下两期发表在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88年6、7两期上。其文引据唐代高僧法藏在《华严五教章》和《华严经探玄记》中解经借喻的记载,提出了印刷术中国初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