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餐车(从“将就坐”到“讲究坐”——记西南铁路客车车辆40年变迁)

Posted

篇首语:我要做的绝不止此。我不是寻求者。我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式餐车(从“将就坐”到“讲究坐”——记西南铁路客车车辆40年变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式餐车(从“将就坐”到“讲究坐”——记西南铁路客车车辆40年变迁)

40年前,邓小平在乘坐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铁列车——日本新干线动车组时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就在那一年,中华大地迎来了一场伟大变革,改革开放正式扬帆启航。4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铁路客车车辆已从过去的“没得选”到“将就坐”再到“讲究坐”,沧桑巨变,面貌全新。

绿皮车

墨绿色的车身和座椅,白色的标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风扇,拥挤却又慢悠悠的行程……坐过绿皮车的人,脑海里都会留下这些抹不去的记忆,它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中国人对火车的最初认识。

早期的绿皮车,采取“母带子”的编组形式,通常是一节装有发电设备和蓄电池组的车辆作为母车,向一节不带发电设备的子车提供电能,车厢之间用电力连接器串接,发电的动能来自车轮的转动。“那时全局旅客列车几乎全是这种无集中供电装置的绿皮车。”1976年入路的车辆检修工李和庆对绿皮车记忆犹新。直排式的厕所、烧煤的茶炉、拥挤的车厢,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这些都成了绿皮车的“专属记忆”。炎炎夏日,因供电方式落后,电风扇不给力,绿皮车成了名副其实的“闷罐”;“三九”严冬,窗户透风,绿皮车又成了“冰箱”。春运客车空前紧张时,装货物的棚车经过简易改造,便“摇身一变”,担负起了运送旅客回家的重任。那时,旅客“没得选”,只能“将就坐”。

李和庆手持自己撰写的检修技术笔记意味深长地谈起绿皮车:“改革开放初期,客车车辆技术水平低,没有完整的规程和有效的测试手段,车辆的检修全靠每一位检修师傅摸索着进行。”

那一时期,绿皮车的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路途远一点儿的,晃晃悠悠坐上一趟得好几个日夜。但由于交通不便,绿皮车仍是老百姓南来北往的首选。尤其是春运期间,能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那就是一年到头最开心的事儿。

随着铁路一次次大提速、各种更先进的客车车辆相继投入运行,绿皮车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基本消失。如今,已退休在家的李和庆每当思念绿皮车时,只能到有绿皮车的公园或绿皮车餐厅去怀旧。将淘汰的绿皮车加以改造,打造成景观或餐厅,已逐渐成为这些老式客车车辆的新归宿。

空调列车

从纯数字车次到“K”字头、“Z”字头车次,从“慢慢游”到“舒适游”,全国铁路不断提速,客车车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上世纪90年代,铁路大提速和客车车辆空调化,加快了绿皮车的改造和淘汰速度。空调列车中最常见的是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的红皮车,它是替代绿皮车担当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之一。

空调替换了风扇,手动门变成了空气自动门,烧煤的锅炉升级成电茶炉,虹吸厕所淘汰了直排厕所……李和庆说,红皮车最大的升级是配置了发电车厢,全车的供电都由它来实现,大大提高了供电效率,有的还实现了由接触网通过机车向列车直接供电。供电方式的改变减轻了列车员的工作负担,还让车厢可以使用多样化的电器设备。设备在升级换代,车速也提了起来。几次大提速后,很大一部分空调列车的时速已达到120至160公里,老百姓的出行体验和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改革开放掀起的客车车辆发展浪潮在上世纪90年代颇为壮观,车辆转向架、轮对、轴承等检修、检测、探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车辆维修人员的知识水平也不断提升,思维日益活跃,他们根据新车型的变化,开动脑筋、锐意创新,不仅研发了集便器检测装置、通信网络监测装置等技术产品,还编制了《客车检修运用作业指导书》等列车维护作业指导标准,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大幅提升。

高铁动车

1992年,24岁的旅客周成在绿皮车上吃了四五盒泡面,颠簸了近30个小时,终于从成都辗转到了西安。他未曾想到,26年后的今天,自己能喝着咖啡读着杂志,只花了当年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实现了两地间的通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的发展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奋进之势,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

“高端、大气、现代、舒适,动车漂亮的流线型设计,在满足气动学要求的基础上显得动感十足。”26岁的成都动车段动车机械师孙欣如此评价现在的高铁动车。在内饰设计上,动车更讲究旅客乘坐的细节感受,各种开关、功能键的设计凸显整体化、科技化;行李架灯带使用隐光源照明结构,暖性灯光令旅客感到温暖舒适;餐车吧台融入欧式设计元素,强调理性、功能原则,划分合理,彰显层次感;卫生间依照航空客机设计,浅白灰色调搭配的多功能洗手池,给讲究乘坐体验的旅客创造了一个明快清洁的空间。

进入高铁时代,集团公司紧抓机遇,稳步发展。以成都动车段为例,在近8年的时间内,动车机械师由70余人增加到1862人,成为西南动车检修的中坚力量;检修库由4线库发展到标准的16线库,运用检修能力提高197%;动车组由配属7组到配属116组,实现了日均走行17万公里的飞越发展。

黎明时分,一列列高铁动车整装待发,气势恢宏。截至10月16日,集团公司高铁动车开行对数已占客车总量的75.4%。

手记:

改革开放40年,旅客列车从时速不到40公里的“棚代客”,到如今时速350公里的“陆上飞”,中国高铁已从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变身为先进技术的提供者和引领者。

小小一节车厢,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也折射出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旅程。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的“复兴号”,展现出“中国智造”引领“世界一流”的新姿态。

10月12日、13日,在重庆举行的“市域铁路与城市发展论坛”上,新式磁悬浮车体让我们看到了铁路客车车辆发展的广阔空间。

客车车辆的发展之路还很长,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铁路人不断完善、改进、突破。唯有创新实干、勇攀高峰,我们才能不断前进,在世界高铁舞台上长盛不衰。

相关参考

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到西双版纳铁路沿线11站点旅行合集)

...到西双版纳火车通了嘻嘻"!近日,从昆明到西双版纳的铁路终于开通了,除了云南本地人外,广大来云南旅居养老的候鸟客们也欢呼雀跃,到处都是上面这样的欢呼喝彩声。这趟铁路,不但经济实惠,而且也以最快速度和最安...

欧式铁艺三层书架(166㎡现代风格叠墅,演绎不凡的自然高级质感)

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也随之诞生,而且不断地被发扬光大,这种关系每一世纪都比以前变得更为明智而深远。万物始于此,在种种情绪和灵感还未演进为符号之前,设计开始为人居生活定调。客餐厅...

泸州输送带(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张国圣李晓东李宏从清末到民国,西南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也没见着一寸铁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这就是被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的成渝铁路。车...

泸州输送带(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张国圣李晓东李宏从清末到民国,西南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也没见着一寸铁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这就是被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的成渝铁路。车...

昆明欧式起重机(“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往返班列首发)

光明日报昆明2月8日电(记者徐鑫雨、张勇)走进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只见操作员熟练地轻推操纵杆遥控吊车,几分钟便完成了重达几十吨的集装箱的抓取、提箱、放箱。“轰隆隆……”7日17时许,随着集装箱...

派客定制礼品(习近平再赴四川考察,在眉山重点关注了什么?)

...稻花香。芒种时节刚过,习近平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西南的永丰村。村里有耕地6320亩,村民2133户5176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8万元。据村干部说,这个收入水平

派客定制礼品(习近平再赴四川考察,在眉山重点关注了什么?)

...稻花香。芒种时节刚过,习近平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西南的永丰村。村里有耕地6320亩,村民2133户5176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8万元。据村干部说,这个收入水平

欧式双梁天车(【新春走基层】铁路天车工李雪梅的最后一个春运)

央广网洛阳2月3日消息(记者夏莎)1月31日一大早,看完工作计划单的李雪梅换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沿着扶梯,登上32级台阶,进入她无比熟悉的“空中楼阁”——天车司机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李雪梅正在查看调车指挥...

手推餐车哪里有在卖(移动餐车,以车代店,开辟餐饮行业发展新风口)

移动餐车,由来已久。从最早期的肩挑手推,木质结构,到之后的人力三轮,走街串巷,再到现在的精工细作,或移动商铺,或街边美陈。持续三代的变革升级,归根结底,都是市场需求做导向的结果。而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

清远至韶关市高铁时刻表(世界客都梅州今日步入“高铁时代”,市民抢尝“头啖汤”)

...出,一路向广州方向开去,这是新建梅州至潮汕(梅汕)铁路开行的首趟高铁动车组,标志着粤东、粤东北人民期盼已久的梅汕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现场:市民抢尝“头啖汤”“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