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思维导图简化了文本中大量的文字内容,用关键词、图例和公式表达)

Posted

篇首语: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思维导图简化了文本中大量的文字内容,用关键词、图例和公式表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思维导图简化了文本中大量的文字内容,用关键词、图例和公式表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创造的,当时他在大学时代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等困难时前往图书馆却没有发现教导如何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材料,所以他自己便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解决办法。随后他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在往后的几十年发展中,经过许多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思维导图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显示中被大量采用。思维导图最初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时至今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正是实现了思维导图创造的初衷。

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又被称作心智图,是一种发射性思维表达的有效图形工具,虽然看起来极其简单,但却带来了思维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从基本的概念来看,思维导图是指运用图片和文字,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以上的定义属于专业化术语,比较晦涩难懂,通俗的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使用图形来表示使用者思维轨迹的一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的人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一样,但所有的思维导图都存着一些共同点。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效,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大量冗杂的信息进行简化,只保留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极大的缩短了工作和学习中思考使用的时间。

第二,图文并茂,思维导图简化了原来文本中大量的文字内容,转而用关键词、图例和公式来表达。

第三,色彩丰富,思维导图痛殴各种丰富的色彩来刺激使用者的大脑神经,能够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 完善制作思维导图的有效方法

教师个人对于思维导图的制作主要术后通过个人自主学习,教师既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到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但如何教会学生制作完善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识图——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还较为陌生,教师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让小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制图——逐步形成概念图。

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在制作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融汇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

第三,完善——形成清晰系统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制作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工具,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借鉴,沟通交流,通过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思维导图,不能够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风格。

3 思维导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课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大量冗杂的信息,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大量的信息清晰高效的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中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简明扼要的表明概念的逻辑关系和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以便于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创造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辅助作用。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会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并在精简的过程中找出核心知识点,并帮助自己查缺补漏。并且,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萌生大量新的想法,并通过与他人思维导图之间的比较,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制作某一思维导图或是讨论某一思维导图时,不仅仅会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而且在集体讨论中容易形成“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外延,促进集体的共同进步和成长。[3]

4 结语

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对以后整个学习生涯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这一重要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系统意识等优秀的学习品质,最大显得的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相关参考